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用心陪伴,打好基础

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小时候,孩子对周围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外界,也渴望融入其中。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只有正确方式的爱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陪伴并不是溺爱孩子,也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而是给孩子一份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满足。

从儿子稍微懂事起,我就是他的大玩伴,陪着他,与他一起长大。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自然的参与、积极的投入、适时的引导。这样坚持下来,慢慢地满足了他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品格。虽然生活在农村中,经济条件差,但物质的简单,教学资源的缺乏,并没有让生活失去多彩的本质,也不影响智力的开发。美丽的大自然、广阔的天地、纯朴的人情,生活中各样事物,就是鲜活的教材,利用好了就是成功的教育。

1.利用身边的事物培养观察力、记忆力,学会专注

在家中,我教他认识各种家具、物品,让他描述各种家务活。来到田野,就教他认识蝴蝶、蜜蜂、蜻蜓等,陪他看蚂蚁、蚱蜢、蟋蟀如何活动,分辨各种农作物,草地上的各种小草、花儿……渐渐地,他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并细心观察,他的记忆力也得以提升。

孩子用心专注、记忆力好有个经典的例子。那是他三岁时,年轻又工资微薄的我们没有钱添置家电,只能在别人家看电视,往往是从新闻联播开始,然后是天气预报。可能是天气预报中电视画面上多彩的各地名胜吸引了他,他看得目不转睛。我鼓励他跟着电视说,他说一个,我也跟在他后面说一次,得到鼓励后,他更来劲了,母子两个说着笑着,一个星期下来,他就按照顺序记下了全部城市的名称:北京,哈尔滨……以致那时同事看到他都会说:“扬扬,来个天气预报。”他就真的能一路说下来,还说得有模有样。

这些经历中的收获,在儿子读书后成为他鲜明的特征:不管什么功课他都有浓厚的兴趣,都能专注于课堂,儿子一直以来良好的听课效果就得益于此。

2.就地取材尽兴玩,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现在的小孩年龄不大,玩具不少,一大屋子的塑料玩具,却缺少少儿书。而我家儿子小时候的玩具基本是就地取材。学校的沙坑是最好的玩乐场所。工作之余,带他来到沙坑,捡几个贝壳,挑几颗鹅卵石,摘一把草,就可以锅碗瓢盆过家家了,用一块木板划、拉、铲、扒,就修起了公路铁路,挖出隧道,建起房子……儿子一身的沙子,整个人灰头土脸,却丝毫不影响玩的乐趣。我积极参与,与他一起乐在其中,一点不觉得枯燥乏味。当我上课时,他也能一个人在那玩上半天,花样更是越来越多。那时旁人总说我是大小孩,不理解我为什么对玩沙子都那么感兴趣,就如现在我不理解为什么年轻父母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孩子发出的共同玩乐的邀请一样。

没现成的玩具,身边的东西就被充分地开发起来。家里的小板凳被当成汽车开。他开着车,有时前进,要鸣喇叭“嘀嘀”“嘟嘟”“呜呜”;有时后退,还要语音提示“请注意倒车”;有时他是客车司机,我就当乘客,搭乘他的车,或者当售票员,帮他报站卖票;开完客车又开货车,我立马转职为搬运工或货物老板;甚至拿几条板凳连起来开火车……

简单的东西,却因为多了很多自己的创造,而倍感充实愉快。同时,也培养了儿子善于思考,灵活处事的好习惯,为他以后把死书读活,把厚书读薄奠定了基础。

3.鼓励他参加集体的“竞技活动”,学会与人相处

小孩有个特性:寻伴玩。儿子是独生子,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集体活动。乡里孩子流行的集体活动有很多,如打纸板、追瓶盖、打野仗、打海盗等,都是竞争性很强的游戏,往往会伴随着孩子们很在乎的“输赢”。这其中故事最多的要数打纸板了。

刚上小学时,看到学校里的大哥哥们打纸板打得不亦乐乎,他也迷上了。最初我给他随便撕几页作业本纸,折成纸板让他去找人较量,他总是一会儿就输掉了。他就自己学会折,然后继续打,输了继续折……看到其他人用硬纸折的纸板很厉害,他便跑来拉我去商店找老板要硬纸盒,拿回来好好研究好怎么尽量最大化利用纸板,往往一个盒子折完没有一点点的“边角料”。由于那时儿子的打纸板技术不行,很多小孩都喜欢找他来赢掉他的存货,因此我家门前的地面都打成了很光滑的一片。最初他输了有点沮丧,我从不笑话他,鼓励他“输了不要紧,掌握方法,再去打,赢回来就是”,不愿服输的儿子发奋地练习技术,甚至连最爱的动画片都不看了。看到这样的他,我觉得我没理由不支持他的“事业”,所以也和他一起研究折纸板、打纸板的小窍门。就这样他终于从“送板大王”成了“常胜将军”,每次出手都有收获,家里的纸板渐渐地堆成了一座小山。这时候,我又鼓励他主动地和同伴们分享成果,把家里的战果都分发了出去。

正因为那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积极进取的心态,他能应对人生挫折,能在读全寄宿时学校管好自己,能扛住学科和竞赛所带来的压力一路走过来。

那个年代,小孩子能玩的各项游戏我都陪着他尽兴地玩了一通,如今尽管不会再玩这些,但那时的经历不仅给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在那时养成的好习惯,形成的好品质,为后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较强的记忆力与动手能力让他一直保持着较优异的成绩,这给了儿子无穷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也许在陪孩子玩这方面,我比别的父母多用心思,但因此打下好基础,后来,我就比别的父母要省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