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送孩子上北大(3):28位北大新生家长的家教手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陪伴·影响·引导

从儿子稍微懂事起,我就是他的大玩伴,陪着他,与他一起长大。没有刻意的说教,只有自然的参与、积极的投入、适时的引导。这样坚持下来,慢慢地满足了他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品格。虽然生活在农村中,经济条件差,但物质的简单,教学资源的缺乏,并没有让生活失去多彩的本质,也不影响智力的开发。

家长姓名:凌丽萍

学生姓名:朱志扬

录取院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毕业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获奖情况:2011年荣获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二等奖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

孩子被北大预录的消息传来,大家都为此高兴不已,赞叹不止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谢长郡中学,感谢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说是我们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种子,那么是长郡中学这一块沃土催其发芽,是长郡中学老师的精心培育让其茁壮成长。如今考入北大,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成功,我希望他能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在各位博学多能的师长的指引下,成就自我。

看到征文通知,我想到了很多,经验谈不上,将我们的一些经历及点滴感受写下来。

我们夫妇都是农村教师,也许是职业的特性让我们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特别看重。我一直相信,在一般情况下,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美好品格,会让人受益终身。例如,现在我教的学生有很多资质很好的,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超过我儿子,但有些学生却不想读书或读不下去,甚至思想滑坡,沾染了不良习气,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年轻的父母外出赚钱,孩子是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祖教孙,价值观念、情感满足、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不尽如人意。

我庆幸当年选择的明智,那是儿子刚一岁时,在广东工作的同学邀我一起外出,并向她所在的学校推荐我。那所学校的领导了解我的情况后打电话给我,一番谈话,那位领导在电话中当即拍板,不用面试,来工作月薪3000元,要知道当时我在家工作工资是每月800元左右。但最终我选择留下来,于公,为家乡作贡献,于私,舍不得儿子。在此,我劝那些努力在外打拼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请不要让你的孩子过早地与孤独为伴,因为再怎么年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替代不了父母。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看到,留守儿童中,少有守护好人格,守护住人生的。

平时听到有人说:“老师的崽多教一些,老师的崽就聪明一些。”其实在我的周围,我没有感觉到哪个老师花很多的时间去辅导自己的子女,更多的是看到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有时反而顾不上家庭和孩子。但是因为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也许我们比别的父母更了解孩子的特性,理解孩子的情感,更能尊重他们的个性,懂得他们的需要。这些体现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上有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