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什么要学习战略管理学?
将战略管理学设为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说明教学计划制订者有战略眼光。大家确信,战略管理学对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学员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和学员也有必要选修这门课。战略管理学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规划与发展均有意义。
1.2.1 成功者的秘诀——人人需要战略
首先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W女士,43岁,儿子3岁。地方重点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原籍地级市政府机关工作。两年后,她不顾当教师的父母的反对,离开原单位到省城朋友的公司工作,一年多后又转战北京发展。因没有户口和经济基础,开始几年生活条件很艰苦。先后从事新闻机构外电编译、行业报社经营部门项目助理及广告项目经理等“临时性”工作。
在完成一家报社的一个广告项目后,她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生了转机。一个广告项目提成3万元,让她茅塞顿开,感觉拉广告提成是容易赚钱的好门道。没过多久,发现“拉广告”越来越不容易,于是跟着朋友做起了“知名商标”评选申报代理项目。这类项目,主要靠运作关系。三年不开张,开张顶三年。办成一件,就有数十万的收入。为方便办理手续,W女士还注册成立了两个公司——基本上没有开展实质性业务,雇员从没有超过两人;几年后把其中一个公司转让给朋友,收获3000元。2006年年初,令W女士颇感“自豪”的事情发生了:经过10多年的努力,积攒了160多万元,赶在北京房价大涨之前,以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的价格,按揭30年,购得一套204平方米的“大房子”。
10多年的奋斗总算有了收获,但“三无人员”(无户口、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的“北漂”生活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眼看着就“奔四”了,高不成低不就,个人问题还一直没有解决。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海外归国的信教人士,被告知可以祷告上帝求得婚姻。说来奇怪,不久后她还真就遇到了一位年龄合适、条件相当不错的高级知识分子。从此,结婚、生子,一路春风;告别了“北漂”生活,获得了“北京市民”身份。然而在办理北京社会保险过程中她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原来W女士在离开公务员岗位“下海”时,没有正常办理手续,个人档案自己随身携带。档案里的信息止于15年前,北京的社会保险机构无法接受。
一晃四年过去了,全职太太的生活随着儿子上幼儿园而结束。W女士重新开始寻找工作机会,新技术公司市场部、教育培训机构、报社经营部门……一直确定不了干什么行业好,还在等待、选择中。
故事二:Y先生和L先生是中学同学,毕业后考取了同一城市的大学。虽说大学不同校,但两人所在的学校,无论历史还是现实,均旗鼓相当。大学毕业,同年参加工作。工作后,Y先生的学习劲头不降反升,一年又一年,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拼搏不断,终于考取了东北一所重点大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Y先生研究生毕业到天津工作,住在一间白天需要开灯、满楼道油烟的筒子楼里。除了完成单位安排的工作,还要接受邀请翻译资料或外出讲课赚钱。白天没课,就在家或图书馆看书。晚上,十有八九要在办公室度过,不到锁楼门时间不回家。五年之后,Y先生考取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被北京一所著名百年学府聘为博士后研究员。如今,Y先生是一所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经常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讲学机会。相应地,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L先生工作后所走的路,与Y先生不同。开始时他从事技术工作,两年后调到行政管理部门。看到同学考研,自己也开始复习。经过几年努力,成为了本省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之后,到一家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期间,学了会计、审计等技术,经常到企业兼职。后又辞职到南方一家民营公司打工。由于条件不具备,举家南迁的计划无法实现。两年后,调到北方一所市属高校的“项目开发中心”任职。全家团聚的问题解决了,但配偶工作、孩子上学问题,困难重重。
有一次,L先生和10年未见面的Y先生及几位同学聚会。L先生发现,除了自己是硕士外,其他人都是博士或博士后,而且有几位已经是教授或研究员,有人还戴着主任、院长之类的头衔,担任人大代表职务、拥有政协委员称号。L先生倍感惊讶:中学时我可是历年全校第一啊!上大学时也是经常名列前茅,可为什么现在……
L先生私下与Y先生交流,问Y先生的成功之道。Y先生答:“哪有什么成功之道!我只是从上大学开始,比较注意发现自己的优势,定一个三年计划或五年规划什么的,然后一步一步往前走。我比你笨,不会兼顾,只能一件事完了再做另一件事。”L先生低头无语,若有所悟。
两个故事讲完了。请思考一下W女士的选择和L先生的所思、所悟。
从故事里可以看出,W女士是一个有追求、有能力和喜欢工作的人。她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选择?
Y先生的成功(如果Y先生算成功或比较成功的话)原因何在?相比之下,L先生有哪些决策上的失误?
答案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基本点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战略。可以认为,战略选择的好与坏,战略管理效率的高与低,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甚至生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战略,每个人都需要!
战略对于个人有这样的重要性,对于组织(如一个企业、一所学校)和国家的影响力和决定性,势必更为强大和深远。有战略不一定成功,但没有战略一定不能成功。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是成功的战略?
成功似乎没有终南捷径,没有通用的战略。普遍的情况是:成功的结果相似,成功的道路各异。尽管如此,分析成功者所走过的路,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强项,坚持下去!
阿诺尔特·魏斯曼(Alnold Weissman)博士的一段话,很有道理:
再讲两个小故事,说明为什么人人都需要战略。
小故事一:有三个人在一家工地上劳动。他们干的活完全一样,但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时,三个人的答案却完全不同。第一位说:“砸石子”,第二位答:“挣钱吃饭”,而第三位却回答:“修建教堂。”
小故事二:一位从小就放羊的西北农村孩子,长到12岁,才在一位北京阿姨帮助下,走进了一年级的课堂。上学第一天,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上学?”他答:“放羊。能放一群羊!”老师又问:“为什么要放一群羊?”“多卖钱。”他说。“卖了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
过了一年多,老师又问他为什么上学,他说“到城里打工”……
知识·信息
第1条:是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第2条:“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愿意,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第3条: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习的。
第4条: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成就的综合能力。
第5条: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的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第6条: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第7条:有效的管理者,在利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第8条: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第9条: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第10条: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秉性行事,不会去勉强自己。
第11条: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第12条: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第13条:有效的管理者在打算开创一项新业务时,一定先退出一项旧业务。
第14条:决定优先事务的原则,是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要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第15条:“专注”是一种勇气,要敢于决策真正该做和确实需要先做的工作。
第16条: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第17条: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魄力,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第18条: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还是偶然情况。
第19条:要看“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们可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第20条: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之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第21条: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决策不是始于别人搜集的事实,而是始于自己思想的火花。
第22条: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第23条: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第24条:有效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
第25条:决策需要经历痛苦的煎熬。
第26条: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27条:智力、想象力与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结果是有限的,唯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第28条:今天的组织,需要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2.2 领导者的必修课——运筹帷幄的学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企业、一所大学、一个系、一个学科、一个课题组,是否能够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是否能够在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是否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是否能够取得丰硕成果,决定因素千差万别、不胜枚举。但是,领导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至少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中国没有毛泽东,人民很可能会在黑暗中生活更长时间;没有邓小平,人们恐怕不会这么快就过上端起碗来吃肉的日子。
没有统治者及其集团霸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疯狂,中东地区就不会上演一幕又一幕美丽少女、英俊少年以“人体炸弹”袭击无辜平民的惨剧,美国就不会发生“9·11事件”使数千名风华正茂的精英人才顷刻间失去生命。
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微软;没有史蒂夫·乔布斯,就没有风靡全球深刻改变了亿万人通信、娱乐乃至生活方式的苹果产品;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的诞生与成长;没有柳传志,就没有联想的稳步发展和国际化的初步成功。
没有张伯苓(注: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先生,与严范孙(1860—1920)先生一道,于1919年创办南开大学。),就没有南开大学;没有钟敬文(注:钟敬文(1903—2002),中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就没有如今民俗学在全国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好厂长使企业起死回生,好校长使学校声誉大增,好的学术带头人使学科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领导者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甚至历史性的影响,而决定行为的是其个人的思想意识、全局观念、统筹能力、业务知识、个人魅力等因素。其中,全局观念、统筹能力是领导者必备的宏观素质。
战略管理学是运筹帷幄的学问。战略管理学可以作为打造宏观素质的基本材料。领导者(特别是营利部门的负责人)在职培训,应该把战略管理学作为必修课。年轻学员是国家、企业组织和公共部门未来的领导者,同样应该掌握战略管理知识和技能。
知识·信息
1.2.3 组织发展的生命线——收益最大化的条件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收益目标。企业组织的目标,是剩余产品最大化、剩余价值最大化或货币收益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多赚钱。科研组织的目标,是多出优秀成果,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组织的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才,即生产优质人力资本(注:参见王建民著:《人力资本生产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政治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斗争;政府组织为管理国家而工作;国际组织为完成特定使命而努力。
组织不同,收益不同,但追求最大化的目标完全一致。
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组织的持续发展为基础。战略管理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最大化组织收益的必要条件。
战略管理,可以激发创新精神和领导潮流的勇气,使组织更主动地塑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变化的考验和挑战。
研究表明,有效实施战略管理的企业,比那些不采用战略管理的企业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系统的战略规划,能够使企业比较从容地应对内部和外部条件变动所导致的非均衡状态,可以显著提高生产率、扩大销售量、增加财务收益。
在中国、美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企业经营失败。当然,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但多数案例可以归咎于,至少是主要归咎于,对战略管理的轻视或失误。
战略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货币收益的危机,而且能够增加企业的非货币收益,增强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如戈登·格林利(Gorden Greenley)所言(注:Gorden Greenley,“Does Strategic Planning Improve Company Performance?”Long Range Planning,19,no.2(April 1986):106.(转引自Fred R.David.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s and Cases.Prentice Hall,2001,8th ed..2001年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英文),第16页)),实施战略管理,还有以下好处:
●使人们发现、重视和利用机会;
●使人们客观地看待管理问题;
●强化对业务活动的协调与控制;
●将不利条件和变化的影响减至最小;
●使重要决策更好地支持已经确立的目标;
●更有效地把时间和资源配置于发现的机会;
●把更少的资源和时间用于纠正错误的或专项的决策;
●建立组织内部人员沟通的框架;
●有助于整合个人行为的努力方向;
●提供明确个人责任的基础;
●激发前瞻性思维;
●提供合作、综合、热情地解决问题和把握机会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应对变化的态度;
●提高组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