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北伐奏凯
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与元军战斗达12年之久,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争,杀伤元军无数,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帝国的元气大伤,元朝的反动统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的一天,南方红巾军将领郭子兴的帅府,押来了一个被士兵称为奸细的青年僧人。一经审问,原来是慕名前来投军的。郭子兴见他慷慨陈词,气度不凡,便让他留在军中。这个和尚是谁呢?他就是17年后灭了元朝,做了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朱元璋于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乡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7岁那年,家乡发生天旱、蝗灾,加上瘟疫流行,父母兄长相继去世。为了糊口,他到皇觉寺当了和尚。不到两个月,庙内也闹粮荒,无法栖身,只得手持钵盂,沿途化缘,乞食于淮西、河南一带。这时,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已经燃遍了大江南北。
朱元璋也想造反,就脱去袈裟,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当上了一名“九夫长”。后因作战勇敢,屡建战功,很快取得了郭子兴的信任,郭子兴还把义女马氏许配他为妻。
这年秋天,朱元璋回乡招募了700名士兵,与徐达、汤和等南取定远;接着又招降了几支地主武装,拉起了一支两万多人的队伍,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攻下和州(今安徽和县)。郭子兴任他为总兵,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朱元璋英气焕发,机智勇敢,因自己没有读多少书,在发展中特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作为他的智囊,为他出谋划策。
一次,定远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向他献策:“集庆(今南京市)龙盘虎踞,自古为帝王建都之地,如果能攻占它,并以此为中心,推行德政,笼络民心,伺机进取,何愁天下不定?”李善长还劝他向汉高祖学习,用五年时间削平群雄,统一天下。
这些建议,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因为他早就有独立发展、另立山头的计划,只是时机尚未成熟罢了。
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这时,刘福通已经在亳州拥戴韩林儿做皇帝,国号大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元帅,张天(郭子兴的妻弟)、朱元璋分别为右副元帅和左副元帅。郭天叙年轻,在军中没有威信,张天有勇无谋,临事寡断,只有朱元璋智勇双全,加上手握重兵,便成了实际上的主帅。
第二年,朱元璋调集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攻下了集庆。在攻打集庆时,郭天叙、张天被阴险狡诈、表面投降义军、心里却向着元朝的地主武装首领陈(yě)先暗害。朱元璋便收编了他们的部队,将集庆更名应天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他又趁刘福通北伐之机,击溃了在江南地区被义军分割隔绝、孤立无援的元军主力,占据了江苏、安徽、浙江等省的大部分州县,成了江南地区反元的重要武装力量。
这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还有两个重要的武装集团,即据有湖广、江西地区的陈友谅和据有江南沿海一带的张士诚,从东西两面威胁朱元璋的安全。如何在群雄并立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最后夺取天下,是他念念不忘的大事。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克徽州,邓愈向他推荐休宁人朱升。朱升从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向他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发展生产及缩小目标,减轻阻力,不务虚名,谋取实效。朱元璋采纳了他的意见,注重应天的建设:军队一边打仗,一边种田,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头上的职衔,从江南行省平章到吴国公,都是韩林儿任命和封赠的,就连斗争的口号也没有改变。
朱元璋打着大宋政权的旗号治理江南,使自己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避免了许多麻烦。后来,他又采纳了胡大海的建议,把浙江著名的“四先生”,即青田人刘基、浦江人宋濂、龙泉人章溢、丽水人叶琛请到应天(今南京),待遇优厚,让他们住在“礼贤馆”里以备随时顾问,因而得到了江南地主阶级的合作和支持,势力越来越大。
刘基,又叫刘伯温,学识渊博,足智多谋。他向朱元璋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张士诚胸无大志,贪图安逸,不足为惧。陈友谅占据上游,野心勃勃。统一天下,当从他开始。陈友谅一灭,张士诚势单力薄,很快便可收拾。到那时,再出兵北伐,天下可定。”朱元璋就按照刘伯温说的行事。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率军东下攻占太平,并在军前杀了徐寿辉自即帝位,国号汉。他与张士诚相约,合攻应天,夹击朱元璋。张士诚为了“守境观变”,没有出兵,朱元璋因此能集中兵力反击陈友谅。陈友谅虽然兵力雄厚,但自从杀了徐寿辉后,将士离心离德,号令不能贯彻。这时,他中了朱元璋设下的诱敌之计,在江东桥一带被朱军袭击,损兵折将,死伤不计其数,仅被俘的就有两万多人。陈友谅不甘心失败,又在至正二十三年发动了鄱阳湖水战。徐寿辉的许多部属,率众投到朱元璋麾下;明玉珍也不服调遣,于至正二十二年称帝,国号夏。
当时,陈友谅拥兵六十余万,有战舰数百艘;朱元璋仅有二十万兵力,船都是小的。陈舰虽大,因用铁链锁在一起,转动不便;朱船虽小,机动灵活,进退自如。两军在鄱阳湖康郎山相遇。朱元璋命令士兵乘小船放火。霎时间浓烟蔽日,火光冲天,陈舰被焚,士兵落水溺死、烧死者不计其数,几十里的湖面上漂满了战船的残片、器械以及陈军的尸体。这次共激战36天。
陈军的主力被击败后,余兵冒死从禁江口突围,又被朱元璋用火船、火筏团团围困。陈友谅中流矢身亡,其子善儿被俘,另一个儿子陈理在武昌继位。第二年,朱元璋出兵武昌,陈理出降,汉亡。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翌年十月,朱元璋颁布“平周榜”,公开指斥白莲教是“妖言”、“妖术”,污蔑起义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表明他已完全背叛了农民起义军的立场。
至正二十六年底,朱元璋借口从滁州迎接韩林儿来应天,在瓜洲凿船,沉韩林儿于江中。同年底,徐达、常遇春等攻下湖州、杭州等地。至正二十七年,进围张士诚于苏州。城陷,张士诚被俘,在应天被乱棒打死。
至正二十七年冬,朱元璋利用人民要求推翻元朝反动统治的强烈愿望,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相号召,传檄四方,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精兵25万北伐。那时,元政府在北方的统治早已名存实亡,靠镇压红巾军起家的几支反动地主武装,如李思齐、张思道之流,也因争权夺利,相互厮杀,斗得精疲力竭,这就使朱元璋能胜利进军。
至正二十八年,北伐军按原定计划先取山东,朱元璋认为时机成熟,便在应天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这年八月二日,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首的蒙古贵族集团,仓皇逃往上都,元亡。朱元璋在派兵北伐的同时,又进攻庆元(今浙江宁波)的方国珍、福建的陈友定、四川的明升,完成了对全国的重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