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主战场及创新发展——2009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纪要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100871)
2009年5月9日,“2009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在北京大学校内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承办,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为联办单位,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为协办单位。论坛的总主题为“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主战场及创新发展”,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所长陈建龙主持。来自上述各单位的近300多名师生参加了论坛活动。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到会并致辞,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指出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2009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的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希望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赢得生机和活力。
在上午的大会上,围绕论坛的总主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同志做了题为“信息、基于信息的职能和社会演进”、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旭同志做了“面向国家科技战略决策的科技情报服务思考”、百度首席科学家威廉·张做了“互联网信息挖掘与情报分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赵澄谋同志做了“新形势下战略情报研究方法的思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赖茂生做了“信息制度建设——情报学的新课题”的演讲,并现场回答了参会者提出的问题。
在下午的分论坛活动中,有12位来自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分别围绕“情报学专业教育新的思考与实践”、“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研究的信息化机遇”、“信息挖掘与科学计量”、“服务经济与信息服务业”、“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创新”等专题做了主题发言,并同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个分论坛均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老师与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联合主持。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本次论坛还开展了“学生原创性学术论文征文比赛”、“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展示”等活动。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识到,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已步入与工业化融合,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举的新阶段,以及在世界信息社会取得新发展的新形势下,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要狠抓机遇,紧贴需求,创立特色,体现更多的学科贡献,培植更实的研究领域,养成更专的人才特质。与会人员交流和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狠抓信息化机遇,突出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的学科贡献。
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属于管理学科,具有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属性,在政务管理、军务管理、商务管理和社会管理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信息被普遍认为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与材料和能源并列的三大资源之一的今天,信息已不仅仅是多种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对象,还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工作研究的对象。面对“什么是信息”这样的问题,也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回答。杨学山副部长在演讲中指出,在理论和实践上,信息能否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解释宇宙、生命、智能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信息研究者的历史责任;他研究发现,“信息是智能的基础”, “基于信息的非生命智能进化必然发生且已具备了发生和发展的全部条件”, “非生命智能系统的发展能力将成为21世纪和未来几个世纪竞争的制高点”。
近年来,在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信息化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并举”的战略举措,已确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与工业化“融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与机械化“复合”的发展模式。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了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董宝青副司长阐述了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政策和历史机遇。他认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IT发展转向IR/IK发展的结构转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政策要着眼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政务效率和效能”、“加强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鼓励公益性信息服务”、“培育和繁荣信息内容市场,促进信息内容产业发展”、“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保障环境”,在信息化应用中要“面向高度细分行业的专业需求,在共性与个性之间找到平衡点,面向关键环节和共性需求,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业务的真正融合。充分依托合作伙伴,合作共赢、构建良好产业生态链”。此外,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候卫真提出,“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提倡战略创新”包括“全方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应用导向与顶层设计”、“服务导向与整体型政府”、“迈向信息资源应用水平”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解读了国家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政策背景,并结合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情况,讨论了基础信息共享的重要意义、基础性作用及有关法律和管理体制的调整问题。
不难发现,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基于信息的非生命智能系统”问题、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各级各类信息库建设问题、信息共享和服务问题等等,都是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合作研究,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学科不应该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吗?
(2)大力巩固和创新发展传统的优势学科领域,紧贴实际需求,拓展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的新兴领域。
情报研究是情报学的传统优势领域之一。赵澄谋研究员针对综合性战略性情报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综合性战略性情报课题研究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避免局限性、片面性”、“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开展升华研究”、“加强形势、环境和任务分析”、“深入开展国内外调研,加强国情研究”、“通过总体思路构建等群体性研究,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在关键性问题和主要规律性问题上寻求创新和突破”、“对难点问题和探索性问题开展多方案比较研究”、“深入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增强研究的说服力”。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冷伏海教授指出,目前科技情报研究出现了六个方面的特点,即注重方法的系统性;注重对方法的改进与拓展性应用;注重方法的综合应用或复合式方法的运用;强调专家的作用;重视方法体系的可沿用性和系统化;重视形成以分析方法体系和模式相对固定的分析风格与传统。他认为,科技情报研究呈现出定位于国家级的基于数据计算的科技知识发现与模拟分析中心、融合多类数据与集成多种方法进行知识发现(分析、预见和评价)、研究构建集成支撑科研创造与知情决策的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趋势。
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的传统优势领域之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赵丹群副教授指出,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引文分析获得了很大的自我完善,并逐渐由一种研究方法向兼具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等不同层次的独立研究分支迈进。而且,随着E-Science时代的到来,引文分析的网络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不仅研究课题更加丰富和开放,而且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化和更具交叉性,与其他领域的渗透、融合将会不断加速进行。
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在发展中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论坛上讨论较集中的有以下三点:
①信息制度研究。赖茂生教授分析了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认为信息制度建设问题至关重要。他指出,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信息资源配置问题,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就要重视相关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及完善,信息制度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信息效率;我国在信息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多作为。
②信息服务研究。该领域已有一定的成果基础,正从多个角度深入发展。张旭主任认为,科技情报机构具有科技资源、情报学方法特别是文献计量方法、科技信息跟踪等三个方面的优势,在新形势下为国家科技战略决策服务要采用数据、方法工具和专家三者集成的科技战略研究方式。陈建龙教授认为,信息服务业是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服务业在我国已经得到高度重视,不仅仅是概念产业,更是成了实际行业,把信息服务业视为服务业的重要子行业已达到高度认同,繁荣和发展信息服务业对服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他指出,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今后应加强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行业地位、信息服务业的行业特质和管理体制、信息服务业企业的成长机制和管理机制、信息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信息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和信息服务业的社会意义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周晓英教授指出,要从内容、网站和网络三个层次开展个性化信息组织,提高个性化信息服务水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申静副教授认为,基于服务科学的信息服务集成研究要以服务科学的先进理论进行信息服务集成的规划,以服务系统的科学方法进行信息服务集成的设计、运作与优化,以知识服务的创新模型进行信息服务集成的运作与管理。
③互联网信息采集和挖掘。威廉·张先生认为,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挖掘和情报分析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引领网络和信息消费,对促进互联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庞景安研究员认为,Web信息采集技术已经从最初基于整个Web的信息采集发展到面向主题和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采集,从基于词的语义信息理解发展到Web链接结构信息挖掘,单纯为了实现检索的信息采集技术必将在信息传播、主题制导和Agent等思想的引导下,向着个性化主动信息采集的服务方向全方位拓展。
(3)及时变革和完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学科特色,塑造情报学和信息管理的人才特质。
专业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加强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赵国俊教授认为,现代情报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分析。他指出,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情报学专业教育完全可以直接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信息分析师,以培养能从事信息分析工作的高中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他们应能胜任中级层次的信息分析工作,同时又具备胜任高级信息分析工作的潜能潜力;他们应能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分析工作;他们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必须在至少一个专业或者行业领域的信息分析中具有优势。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耿骞教授比较了本科、硕士与博士三个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一些尝试,呼吁将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纳入专业硕士体制。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副主任李艳认为,需要重构中国情报学研究体系,把Information(信息)和Intelligence(智能)作为中国情报学的两大基石,以组织的情报活动为研究对象,把信息转化理论作为情报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并倡导“以情报分析人才培养为核心重塑情报学专业教育”。
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与创新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要紧跟学科前沿,要面向问题而不是面向任务或工作选题,而且注重选题的先进性和价值性。同时,论文写作要注意研究逻辑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写作格式的规范性,要踏踏实实做研究,切忌功利取巧,也不要为追求创新而“创新”。
“2009北京大学情报学与信息管理论坛”主要面向北京地区,取得了圆满成功。希望“加强原创性交流与横向合作,促进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理论创新和应用”的宗旨继续贯彻,“把论坛建成国内外重要的原创性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展示情报学与信息管理的生机与活力”的目标逐步实现;希望我国的情报学和信息管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中,思考更深入一些、理论更独到一些、方法更讲究一些、离决策者和消费者更近一些!开辟和扩展自身的有需求、有特色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