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万化:阳明心学的美学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传统与当代

首先,任何解释与理解,都是基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语境的解释与理解。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意义是在对此在的理解中被揭示的。而作为处在特定历史和现实中的人,在理解之前,已具有理解的“前结构”(vorstructure),“前结构”又是由“先行具有”(vorhabe)、“先行见到”(vorsicht)、“先行掌握”(vorgriff)构成的。所谓“先行具有”指的是解释者自身必定被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先行地占有;“先行见到”指的是解释者的理解方式必定被所要利用的语言观念和方式先在地规定;“先行掌握”指的是解释者在理解之前已具有的观念、前提这些无法摆脱的参照系。参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3—184页。

因此,任何当代的阐释都无法摆脱传统,而任何对传统的阐释又都立足于当代。当我们试图解释某个对象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已蕴涵了历史与文化,我们无法摆脱这种影响;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奢求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是完全与古人相符的,我们毕竟与古人有了辽远的距离,毕竟生活在当代,我们只能以尽可能切近古人心境的忠实心态,对古人的智慧作出当代的理解。

据成中英的理解,所谓诠释,是就已有的文化与语言的意义系统,在新的时空环境与主观感知中展现出来的理解、认知与评价。诠释兼含解释与理解两种意思:呈现为方法的诠释为解释,是相对于一个既存的意义空间而言的;呈现为本体的诠释为理解,是一个整体的意义空间的创造。参见成中英主编:《本体与诠释》,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6、54页。相对而言,解释是朝向传统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尊重历史,抱有“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而理解是本自当代的,所以我们不可避免地立足当代,要在所研究的传统中揭示现代境域的意义。正如当代学人刘述先所述:“我们要还出哲学史的真相,首先必须要浸润在传统的思想中,了解他们的问题,以同情的态度追随他们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才不至于空入宝山,无功而还。当然我们尝试去了解传统,并不是要抱残守缺,只做一些寻章摘句的工夫,而必须述之于善巧的解释,才可以帮助现代人看到传统的意义,并进一步了解其限制,加以创造的转化,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刘述先:《有关理学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反思》,《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台湾中国史哲研究所筹备处1993年版,上册,第270页。这就是传统与当代统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