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我国新时期各学科基础理论建设掀起热潮,各艺术门类的“概论”也相继编写出版。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出版,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1981年文化部前艺术教育事业局组织编写的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艺术概论》;1981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1983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艺术概论》;1987年9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隆荫培、徐尔充的《舞蹈概论》;198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孙美兰主编的《艺术概论》;199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的《美术概论》;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童庆炳的《文学概论新编》;199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俞人豪的《音乐学概论》;199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等等。不仅如此,许多艺术门类,像舞蹈、戏剧等,还翻译出版了国外同门类的“概论”,如〔美〕约翰·马丁的《舞蹈概论》, 〔日〕河竹登志夫的《戏剧概论》等,进一步丰富了艺术思想和学科内容,加快了学科理论建设。
21世纪初,中央戏剧学院开办了曲艺本科班,随着教育的推动,曲艺概论的撰写工作也提到了议事日程。2003年国家艺术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通过了姜昆、戴宏森、冯光钰等编写的《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为该年度国家科研课题。
然而,无论是从学科理论建设对学术资源的吸引,还是从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等方面来看,杂技理论建设的基础作用都还远远未能发挥出来,张扬起来。进而,对杂技艺术的系统研究,包括其学理研究和实用研究都没有很好地发育起来,杂技自身内涵的逻辑展开以及相关重要理论关系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探讨。这些都会与《杂技概论》的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杂技概论》的晚出自然有着它多方面的原因,如,杂技教育的相对落后,杂技理论储备的不足,编写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及经费问题,等等。但更深层的原因还有,杂技作为典型的动作艺术具有相对疏远理论抽象的历史文化占位。历史经验表明,在艺术尚未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历史时期,艺术家自身经验型的理性素养往往可以作为理论学养的代偿手段,而无须做专门的学问和做专门的理论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浩如烟海的是作品,理论仅仅是蕴涵于诸多作品中的碎片。中国文化发达的形象思维,在艺术中与艺术思维的对位、开发和洞穿,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因此说,我国表演艺术理论传统积淀并不深厚。确有一些接近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样式,一些多受西方的艺术理论成果影响的学科理论建设被快速拉动起来,如戏剧、电影、音乐等。同时,文化的惰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却成了延误杂技学科理论基础建设的重要因素。然而,在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科理论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它不仅仅限于对创作的评论和修饰,它必需发展成为一个自足的学科系统,作为一笔重要的艺术资源、文化积累和智力支持,独立地对艺术起作用。杂技理论也不例外。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杂技家协会便积极筹划这一事情。老一辈杂技艺术家蓝天副主席、李甡副主席和已故的王峰副主席等,动议组建写作班子,早日完成《杂技概论》的编写出版工作。这一夙愿,今天终于在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实现了。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理论积累,并在《杂技概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终于拿出了这部刚刚成型的杂技理论专著。这不仅是著作人个人的一件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杂技理论建设的一个新的进程。相信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这部《杂技概论》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修正和提高,借以推动杂技艺术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杂技概论》是杂技学科的基础理论,它首先是艺术学层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同时,它还涉及文化学、人类学、艺术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观念和内容。从学科内部来讲,它与杂技专业其他内容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杂技概论统领杂技学科。可以说,任何其他杂技专业内容,都是在《杂技概论》的指导、概括下展开,具体化和专门化。譬如,技巧训练、杂技表演、杂技编导、杂技史等。同时,《杂技概论》与其他杂技专业内容的关系,又可视为并列关系,也就是说,学好杂技专业的各项专业内容同样重要,它们以不同角度和方法揭示杂技艺术的本质和要领,相互补充,相互助益。而《杂技概论》则更能够从理论上阐释出杂技艺术的基础和高峰。
对于杂技艺术工作者,学习《杂技概论》是接受一门最为基础的专业理论教育,也是关于杂技艺术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了解杂技艺术概貌,把握杂技艺术要旨,其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
撰写《杂技概论》的直接目的是使人能够从基础理论的层面认识与把握杂技。
本书对杂技的本质、杂技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属性、杂技的起源和发展、杂技的内容和形式、杂技的种类、杂技创作、杂技欣赏,以及杂技在整个艺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设有重点章节,以使人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杂技艺术。
尤其是针对杂技艺术新人的教学活动,学习《杂技概论》重点要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一个知识系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要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阐释杂技艺术的特殊本质,讲解其相关内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的教学。
本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较之生动鲜活的杂技表演课、基训课等形体课程略显枯燥,因而,有意采用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以调动阅读和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