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

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提要)本文曾以《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为题。故文中的“中西文化”有时与“东西文化”交换使用。主要是指基本格局相似,实际上中西文化并不等同于东西文化。此不赘。

从宏观上看,地球人的文化具有地球人才能创造的文化的一切共性,因此,地球人文化具有一元性;从微观上看,地球人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因此,地球人文化又具有多元性。显而易见,地球人文化是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统一体,我们应该既是文化一元论者,又是文化多元论者。在人类文化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只强调人类文化的一元性将导致文化虚无主义,压抑人类文化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在地球人具有强烈的文化自我意识的时候,只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则又将导致文化分裂主义,进而导致文化沙文主义。从本质上看来,对于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亦当作如是观。然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和广义的总体文化、国别文化或民族文化不同,中西文化由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极性相反,故具有特别鲜明的对立性质,因此也特别适于作为比较的课题。我希望,从其中引申出的结论,并不仅仅适用于解释中西文化比较,也适用于解释别的文化比较模式。简而言之,我认为中西文化发展有七大规律可循,即:(1)中西文化互根律;(2)中西文化互构律;(3)中西文化互补律;(4)中西文化互彰律;(5)中西文化互抗律;(6)中西文化互证律;(7)中西文化阴阳循环互进律。

1.中西文化互根律

中西文化互根律指的是:(1)任何文化都是人的先天欲望(主要是食、性、权三欲)与客观世界的种种自然条件(如环境、气候、资源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前者(先天欲望等)谓之阴根、心根、或虚根;后者(客观自然等)谓之阳根、物根或实根。所以,可以说文化的总根是由阴阳、虚实、心物二根交互构成的统一体。地球人的文化是扎根在地球上的,它们必然要受地球自然条件的种种限制,迄今为止,它们只能在地球所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的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这就意味着中西文化具有必然的共性,在相当多的场合,西方文化的根是东方文化的根,东方文化的根也就是西方文化的根,因此谓之互根。(2)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或特定条件下,东方文化的最基本的东西可以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东方文化的最基本的东西也可以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因此,从某一个特定时空角度看来,西方文化只是东方文化在某种形式上的延续或变种,东方文化成了西方文化的根;或反之,东方文化只是西方文化在某种形式上的延续或变种,因而西方文化成了东方文化的根。

2.中西文化互构律

中西文化互构律指的是:中西文化一旦发现了对方,除了会势所必然地在不同的程度上互相影响之外,主要地还在于文化双方都强有力地试图按自己的模式去建构、塑造、规范对方,而这一互构过程往往中道而废,绝不会彻底完成。互构律和互抗律一样,其生发演变的先天原因主要是人类先天的权欲,即控制欲,优越感等。互构过程引起强有力的互抗行为。正是在互构过程中,中西文化再一次分头发现了自己的特殊性质、特殊价值和在中西文化太极圈中的特殊地位与意义。中西文化由于存在着诸如地理、气候、人种,尤其是语言等物理乃至生理方面的根本区别,因此,某一方想要以自己的模式全方位地建构对方时,总是会遭到失败。这一点,当代许多学者(尤其是许多中国学者)并没有真正领会。中西文化的互构作用是有限度的。发现这一限度的实际大小是当代中西学者的极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中西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属于极性相反的文化,因此,互构过程将在两种文化达到某种妥协的地方逐渐停滞下来。两种文化将在互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实际潜力。正是这一发现给人类文化总体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中西文化乃至全球文化存在的最佳模式是互补互彰互根互进。

3.中西文化互补律

中西文化互补律指的是:从全球观点来看,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人种、各种可利用资源和时间差别,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先天地就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善的。中西文化各依据其自身的特定条件,各产生其不同于对方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是长处,也可以是短处,这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特定的时空条件。在我看来,全球文化的统一性和相对高度完美性正是以中西文化的互补性为基础的。从这个思想出发,我们就可以明白,只鼓励东方文化模式或只鼓励西方文化模式,对于人类整体文化来说都是灾难:因为东方文化的病症常常要靠西方文化的某种机制来医治;西方文化的许多病症亦往往只有靠东方文化的某种药方才能真正解除。因此,消灭与自己对立的文化,常常意味着消灭维持自己健康存在的医生与护士。东西人类应该感到欣慰的是:此种文化必不可免的短处,常常可以由彼种文化的长处所抵消,这就是一种互补。然而,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人们常常容易产生一个很大的误解,即认为可以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或谓之取长补短:将对方的文化长处取过来为我所用。实际上,长处(和短处)具有不同的类别与性质。简而言之,长处可分为精神性长处和物理性长处。例如,科学技术长处多属于物理性长处,文艺、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长处则多属于精神性长处。物理性长处容易取过来,精神性长处却不容易取,或者根本就不能取。计算机软件可以取过来为我所用,因为只要满足了该软件必需的物理条件(如相关的电脑与操作指令)就行;然而文艺、文化价值观等却不同,它们要求取用者具备相关的心理条件(例如相似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等。前者主要是物的要求,后者却主要是对人的心理乃至生理要求。物是可移的,买电脑就是了;人的心理或生理习惯却多半很难移,有时甚至不可移,例如很难把西方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习惯移植搬到东方人大脑中来或反之。人们也许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要移植一个长处,只有将那个长处产生的密切相关的基本条件都移植过来的时候才能彻底实现。否则,移植者将会惊讶地发现:不但移植过来的所谓长处并没有变成长处,反倒连自己本身的长处也忽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短处。

4.中西文化互抗律

中西文化互抗律指的是:(1)中西文化既然在许多方面是极性相反的文化,它们之间就必然发生各式各样的冲突,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人们无须对此感到奇怪。(2)中西文化之间的适量冲突或对抗常常是中西文化各自借以发现、促进自己和对方文化价值的必要途径和手段。适量对抗有助于激发文化创造者们的创造潜力。弥合文化对抗与纷争的想法诚然是善良的,但是,我们发现,凡是在文化矛盾完全消解的地方,文化本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随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苏联的解体,苏美两大国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宣告结束。美国人有理由把这一点看成是他们的胜利。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美国人未必就真占到了什么大便宜。美国人应该明白,数十年来,苏美两大国之间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适量对抗(例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猛烈批判),这无疑会在客观上促使美国统治集团持续不断地对其政治、经济及文化体制作某种程度的相应改良。换一句话说,苏美两霸的竞争对两国的发展都曾起到过积极的刺激作用。没有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性存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很难取得它们在今天已经取得的所谓繁荣景象。这正好应了一句西方谚语“正是因为有风作对,风筝才飞得高”(Wind kite rises against a little opposition.)。现在,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已完全为西方资本主义政经体制所占据,美国昔日的对手似乎转眼变成了朋友。但是,我可以断言,这对于美国来说,很难说是一个吉兆。对抗消失必然使战胜者方面产生懈怠情绪。没有压力感的民族,很容易在舒适安逸、荒淫放纵的生活状态中渐渐羸弱、灭亡。或者用汤恩比的观点来说,没有挑战,就没有迎战。更何况东欧正等待着美国人的施舍,它诚然不再是美国人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手,但它却又会成为美国人的一个经济包袱和潜在的经济竞争者。美国在赌场上本来是赢家,可是等它最后结算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它实际上亏了本。同样的道理可以用来解释当今的某种程度的中西文化对抗格局。西方的有识之士可能会看到,保留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实验场中国作为其对立面,无疑是有利于西方的发展的。如果中国也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那么,西方的衰败必将指日可待。(3)文化对抗如果超过了适量度,就会走向反面,破坏文化建设或造成某种文化的毁灭,甚至整个文化的毁灭。因此,将文化对抗保持在某个适当的范围内,是当今人类尤其是文化建设者们应加以特别注意的事情。这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我们不指望开一个或十个研讨会,写一本书或十本书就能在较大的程上解决问题,但是常常提出这个问题或尖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至少是有益于解决或防范毁灭性文化冲突的。

5.中西文化互彰律

所谓中西文化互彰律指的是,中西文化只有各自借助于对方的存在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例如,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精神的优越性,只有在西方科学揭示出天人分离状态带来的苦恼时才可以显示出来。同理,西方科学条分缕析的优越性,只有在东方思维过分模糊、过分综合的对比下才能显示出来。如果世界上只存在着东方文化,那么,我们对东方文化的价值的了解就会是片面的,反之亦然。16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尽管自以为是普天下最伟大的民族,但实际上缺乏真正的依据,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地球上别的地区的人的情况,没有比较,没有鉴别。然而同期的欧洲人(例如传教士)在访问了中国并将情况反馈到欧洲社会中去时,却引起了真正的赞美与向往,因为他们有了比较:那时的欧洲与中国相比,确实还只是处于较低下的时代,因此,中国人的自信虽是盲目的,却是与实际情形相符合的。五四以前的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照样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而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盲目自信;当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回归东土,将西方列强的发达情况反馈到中国社会中去时,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就在古老的华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扬。所以一种文化的价值,常常由与之相异或相反的文化来显示或发扬光大。当然我们同时要指出,优越性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在特定的条件下,优越性也可以是一种缺陷。

6.中西文化互证律

中西文化互证律指的是:中西文化或中西文化中的若干方面往往只有各自借助于对方的若干方面才能验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令人感到非常有趣的是,许多由东方文化提出的重大命题,往往最后都由西方科学加以证实(例如佛教、《易经》、《老子》中的若干命题就为西方科学所证实);同理,许多西方科学中的新发现,常常能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得到印证;许多所谓西方新理论,也常常能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找到原型或曰不谋而合。是否是不谋而合,有时很难判断。因为东方思想近三百年来在很大的规模上被介绍到了西方。很难想象一位从事人文科学的有学问的西方学者居然不知道老子、庄子或佛教的基本思想。以《老子》而论,其在西方的译本之多,据说仅次于《圣经》。有理由认为,现代西方的许多思想其实是抄袭东方思想的。例如西方曾吵嚷一时的后现代思潮,就其大体或其核心思想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是东方思想,尤其是老、庄思想的翻版。这一点,就连许多西方科学家也承认。大卫·格里芬说:关于这一问题的大量讨论主要(如果不是唯一的)集中在量子物理学上,认为它不仅摧毁了笛卡儿——牛顿世界观,而且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或许又回到了古老的世界观上,通常是神秘主义世界观,如道教或佛教。格里芬·D.R., 《科学重新获得神秘性》,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16页。大致上看来,虽然中西文化都各自兼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但东方文化的非理性因素较显著,而西方文化的理性因素较显著。非理性文化综合性强,直观性强,重宏观,轻微观,因而常常有见大不见小的弊端。理性文化则分析性强,逻辑性强,轻宏观,重微观,因而常常囿于见树不见林的迷津。没有西方文化近现代发展,古代东方文化的中诸多深刻的思想和命题将很难得到证实和理解。没有东方文化的开拓和启示,西方文化将误入歧途而无法自拔。东方文化能起死回生,将主要依赖西方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成果;当代西方文化能走出迷津,将主要依赖借鉴东方文化的诸多合理因素。这里不妨使用一个有趣然而同时带有必不可免的片面性的比喻,即:东方文化是论题和结论,西方文化是论据与论证过程。上帝的真理存在于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之中。

7.中西文化阴阳循环互进论

中西文化阴阳循环互进律指的是:(1)遵从物极必反的规律,呈二极对立的中西文化的发展各自必不可免地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即季羡林先生所谓“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论)。(2)大体说来,东方文化的阴性因素重于阳性因素,西方文化的阳性因素重于阴性因素。(3)在16世纪以前,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的文化为代表的阴性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高峰;16世纪之后,西方文化作为阳性文化的代表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潮。近百年来,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西方文化的发展在20世纪达到了顶峰。遵从着同一个物极必反的规律,东方文化正面临着一个发生巨大转折的契机。(以上观点参见辜正坤:《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见辜正坤主编《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像许多人相信的那样,21世纪很可能看到东方文化的崛起。需要指出的是,东方文化的崛起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文化的必然衰落。现代世界的预见能力使现代人同时具备了某种程度的自律能力,因此,西方文化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东方文化所超越,却绝不会被东方文化所取代。中西文化双峰并峙是地球人感到幸运的事情。阴阳循环互进律将使人类的文化大系统不断得到升华与改进。循环是上帝赋予人类文化世界的最好的礼物之一,人类得到这一礼物的全部代价不过是要具备一定的宽容之心而已。顺其自然地迎接必然律给予我们的一切,世界就会得到人类所指望获得的和平、幸福与繁荣。

(本文原是在国际比较文化研讨会上宣讲的英文发言稿(1995年10月)。汉语稿发表于《北京大学校刊》(1996年第733—734连载)。英文稿发表于Cutural Dialogue Misreading一书。该书由澳大利亚Wild Peony出版社出版,系悉尼大学世界文学丛书第一辑,1997年。John G Blair &Jerusha Hull McCormack合著的Western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omparisons(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全文收入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