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学系列教材社会救助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入选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社会救助是比社会保险历史更悠久的一个社会保障内容,如生活保障、灾害救助、反贫困与扶贫、社会互助与慈善事业、特殊救助、专项救助、国际援助等内容,比社会保险更能体现现代社会保障的制度特色。这些知识迫切需要专门教材来进行系统梳理与全面讲解。另一方面,社会救助也是近年来我国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重大问题,涉及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多个领域,急需大批专业管理人才。从1998年首次批准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以来,我国各院校的社会保障学科发展迅速。据统计,全国拥有该专业的学校共一百多所,有硕士授予权的也达四十余所。除社会保障外,其他如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专业,也迫切需要开设社会救助课程。

但与学科迅速壮大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是,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一些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将它等同于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障框架中的其他三大部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除社会保障学教材有部分章节简单介绍外,鲜有专门的教材。特别是作为社会保障专业主干课程的《社会救助学》,迄今为止尚处于无教材可用的状态。即使是近年来代替教材使用的国内出版的相关专(译)著也仅两三本:名称颇像教材的《社会救助学》(〔美〕夏洛特·托尔著,希庆华、王慧荣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仅仅从社会救助的个人需求及国家的责任方面展开了篇幅不长的讨论,而对社会救助的基本框架与制度结构并无介绍,不宜作为教材使用;在我国港台地区和欧美等国,社会救助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教材用书,如《社会救助的理论与实务》(江亮演著,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等,但一直没有得到介绍或翻译,且适合我国国情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本人自2002年起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计划中相继设立了社会救助课程,担任课程组组长,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与教学经验,在借鉴了国外经验、吸收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充实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讲义不仅形成了社会救助的课程总体框架,一些内容也不断丰富与成熟。本教材就是在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充实与完善起来的,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教材建设的开创性。我们借鉴国外社会救助教材的经验,吸引国内外有关社会救助的研究成果,结合主编及编写组成员多年进行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经验,努力编写出国内第一本《社会救助学》教材,适应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填补国内该课程教材建设的空白。

2.教材体系的合理性。本教材将以社会救助制度结构为主线,从绪论、社会救助与反贫困、生活救助、灾害救助、扶贫开发、专项救助、特殊救助、社会互助、国际援助、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经验、社会救助管理等11章,对社会救助的主体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该框架体系既符合社会救助教材的国际经验,又能切合我国实际。

3.基础知识的全面性。以引导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全面学习社会保障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社会救助管理的基本技能为目标,将反贫困理论与中国社会救助实践相结合、社会救助制度结构和现状与问题相结合、救助对象的基础需求与社会救助的制度供给相结合、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社会救助的未来走向相结合,力求全面覆盖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4.教材内容的新颖性。本教材吸引了最新的社会保障与贫困的相关理论,反映了国内外有关社会救助研究的最新进展,引用大量的国内最新数据和实证材料为论据,密切关注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最新成就,结合国内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力求内容切合实际,充实新颖,以适应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教学的现实需求。

5.教学开发的立体性。教材借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方法,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知识背景,以情景导入、案例分析、相关链接、问题诊断和技能训练为基本板块。在课程实施中,引入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力求构建一个听觉与视觉联动,老师与学生共创的生态性学习环境,同时将组织题库开发与课件库建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之一,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而有效的出版制度,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本教材从申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到具体编写和出版,都得到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昕等编辑的大力支持与热忱帮助。同时,赵曼教授、刘恒庆教授等领导与同事都给予了热心的关怀和有益的指导。另外,本人的一些硕士研究生唐小平、卢雪、张晶晶、李精文、李路雁、黄文婕、沈明等同学都参与了本教材的资料搜集与文字校对工作,还有一些长期关注我国社会救助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专家学者为本书提供大量参考,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乐章 于武昌

2007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