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典型“把”字句的空间位移图式
2.1 “把”字句的方位介词短语和趋向补语成分
说到“把”字句,在人们的印象中,总以为是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形式出现得最多、最自然,并认为这些是典型的句法形式。可是当我们面对来自实际语料的2160个“把”字句时,我们发现,明确表示物体发生位移的VP结构就有一半,而它们又基本上以方位介词短语和趋向动词为补语标记。如果我们把其他意义小类中以介词短语和趋向动词作补语的“把”字句也包括进来的话,这个优势还将继续扩大,足见位移特征在“把”字句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此意义上,我们主张把主要由方位介词短语和趋向动词充当补语且表示物体发生空间位移的“把”字句当作“把”字句系统中的典型形式来认识。
2.2 典型“把”字句的句法形式
我们认为,典型的“把”字句表现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甲点转移到乙点的位移过程。它应该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将要位移的物体、所在起点、外力(动力动词)(参看崔希亮,1995)、物体所移至(移向)的终点(方向)。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只有极少数“把”字句是以这样完整的标准形式出现的:
(1)把家从枣庄搬到山亭。
(2)几名青年从面包车上把东西搬上一条货船。
例(1)中的“家”“枣庄”“搬”“山亭”和例(2)中的“东西”“面包车”“搬”“货船”就是完整位移过程的四要素。
有时候,物体所在的起点不是用状语而是用定语的形式来表达:
(3)在欢宴结束时,周总理提议把桌上的鲜菊花赠送给杉村和高峰两位女士。
(4)第二天就把自己买文具盒的2元钱寄给了郭连英。
例(3)中的“桌上的”和例(4)中的“自己买文具盒的”都标明了物体位移的起点。
但是,“把”字句80%的情况是,将要受力的物体所在的起点被隐含,形成只有物体、动力和位移终点共现的典型形式:
(5)指导员李才和徐向晨把陈淑华领回村。
例(5)中的“陈淑华”“领”“村”是位移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其起点在人们的经验世界里可以补出来,比如“县城”“外村”之类。
我们认为,具有空间位移过程的意象图式是最适合于用“把”字句来表现的。反过来说,“把”字句是用来凸显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过程的典型句法形式。
2.3 以物理空间位移框架为基础的空间位移系统
我们所说的“把”字句对空间位移图式的表现,不仅指物体在物理空间的位移,而且还指物体(包括抽象物体)在诸如时间、人体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范围空间以及泛方向空间等不同空间层面上的位移,它们共同构建了“把”字句表现空间位移过程的完整图式。
从统计角度看,在2160个“把”字句中,有1121个表现空间位移的“把”字句。我们把表示各个空间层面的“把”字句所占比例在下表列出:
下面我们对“把”字句表现这些空间层面位移过程的情况逐一进行说明。
2.3.1 物理空间层面的位移
物理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物理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物理空间。这是“把”字句表现位移图式的最底层的结构形式。
(6)周岳坤却在10年前把在家乡的妻子“请”进了深山。
(7)把几百公斤重的杆架一根一根从山下抬上山。
(8)把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
例(6)表现的是“妻子”从“家乡”到“深山”的位移过程;例(7)表现的是“杆架”从“山下”到“山上”的位移过程;例(8)表现的是“党员的情况”从“社会存在”转移到“登记表”上的过程,尽管“登记”后面没有补语说明位移的终点,但是这个终点是不言而喻的。
在语料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把”字句——“把……+一V”的形式,例如:
(9)大爷一见,故意把脸一沉。
(10)他站起身,把烟往烟灰缸里一扔。
(11)他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就跑过去打妻子。
这种“把”字句其实也是典型的表现物体发生物理空间位移的一种句法形式,只不过其位移终点(方向)是用“往……”作状语而不是作补语来表现的。
2.3.2 时间层面的位移
时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从一个时间点/段转至(转向)另一个时间点/段。这是典型的物理空间位移在时间范畴内作相同结构投射的结果。
(12)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带入21世纪。
(13)他写信做通未婚妻的工作,把婚期推迟到第二年5月。
(14)他们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在前头,不放过一个疑点。
例(12)表现的是“中国”从“20世纪”移至“21世纪”的过程;例(13)表现的是“婚期”从“一个已确定的时间”移至“第二年5月”的过程;例(14)表现的是“事情”从“发生后”移至“发生前”的过程。
2.3.3 人体空间层面的位移
人体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物理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以人体为代表的物理空间。人体作为一个实在的物体,不仅本身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还常常用来作为物理空间位置的代体。这也是物理空间位移图式所作的另一种投射。
(15)他将于明年4月把政权禅让给日本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
(16)把功劳记在神佛的头上。
(17)把厂里的15亩土地和上万平方米的建筑出租。
例(15)表现的是“政权”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过程;例(16)表现的是“功劳”从别人转移到“神佛”的过程(神佛是人格化的物体);例(17)表现的是“土地和建筑使用权”的转移,虽然转移的终点没有说出来,但是这种使用权只能转移到人或社会单位的手里。
2.3.4 社会空间层面的位移
社会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社会空间转至(转向)另一个社会空间。在人类的认知经验中,社会组织结构和物理空间的组织结构具有相似性,只是社会空间较之物理空间更为抽象一些。我们把社会组织、单位机构等看作是一种具体的社会空间。
(18)商业银行把已经贴现归己所有的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出售给中央银行。
(19)张月好把正在准备考大学的五儿子福山又送往军营。
(20)北京市、铁道部、邮电部把建站计划报请中央。
例(18)中的“中央银行”、例(19)中的“军营”、例(20)中的“中央”都是具体的社会空间。
2.3.5 心理空间层面的位移
心理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往往是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物理空间或心理空间转至(转向)人们的心理空间。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意识、精神状态、计划项目,甚至事业、工作、事件、过程等等,都可以当作一个三维的空间来看待。这是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
(21)他把人民的疾苦时刻记在心上。
(22)绝大多数同学把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摆在了重要位置。
(23)把宗教工作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
(24)把话筒对准新闻。
例(21)中的“心上”本身就是指人们的心理;例(22)中的“位置”、例(23)中的“计划”都是一种抽象的空间概念;例(24)的“新闻”是指一种“社会工作”,在这些句子中,它们都具有心理位置的意义。
2.3.6 范围空间层面的位移
范围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往往是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作伸缩性运动的过程,而不是从一个空间范围转移至另一个空间范围的过程。
(25)把工农业发展速度调整至2~3比1。
(26)我们要把通胀率控制在低于经济增长率的水平。
(27)在7年内把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对穷人的医疗补贴和社会福利开支削减3280亿美元。
这几个例子中的“速度”“通胀率”和“开支”都可以看作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了或前或后的伸缩性移动。
2.3.7 泛方向空间层面的位移
泛方向空间层面的位移,是指一个物体(包括抽象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一个空间位置离开,移向不确指的空间位置。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它仅仅指明物体位移的起点,而不指明物体位移的确切终点。
(28)把汽车上价值不菲的零部件如发动机、电机和离合器等拆下来。
(29)安安静静地把家搬走了。
(30)被警车追上来,把车截住,打电话叫机关总务处来人。
例(28)说的是“零部件”离开了“汽车”,而不说到了何处;例(29)说的是“家”离开了原地址,而不说新的地址;例(30)说的是“车”从运动状态停了下来,而不说停在何处。
我们认为,上述7种“把”字句所表现的空间位移图式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认知结构,它们都是典型的“把”字句形式,凸显的是物体在某种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或改变方向)的过程。这种位移过程是由“把……+动词+方位介词短语/趋向动词”这一典型的句法框架来表现的。有时候,动词短语位置上会出现“置之度外、尽收眼底、付之一炬、公之于众”这样的成语,它们也是符合典型的句法框架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