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1.题旨

本书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为题,旨在深入探求句法的语义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显然,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研究课题,绝非本书所能完成。因此,我们目前并不打算做系统建构的工作,只是选择汉语系统中的“把”字句、“连”字句、重动句、句法重叠和介词衍生这五个在汉语语法系统中极为重要的句法现象,围绕句法的认知结构,开展尝试性的研究工作。希望能初步揭示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把握句法形式的内在语义系统。

2.选题缘由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论题来开展研究,是基于下面三个缘由:

第一,“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研究范式有所不足。“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研究范式,长期以来被奉为语法研究的金科玉律,它指导人们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在方法论上的局限也是不可否认的。我们认为,“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前提首先是我们要明确形式有哪些,意义是什么。但实际上,单就语言单位中的意义而言,也还有很多并不为我们所知的成分。比如“汉语中的‘了’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这样一个长期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意义的不甚明了,是因为我们对“语言单位的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和了解。因此,本文希望能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触角推进一步,旨在寻找意义形成的内在机制。这样的研究,我们相信,至少是对现有语法研究的一个补充。

第二,语言的心理现实性是语言研究的根本任务之一。对“意义是如何形成的”关注,涉及语言的心理现实性这一语言研究的根本问题。因此,对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的研究,毫无疑问,会进一步揭示汉语句法的种种独特的心理现实。“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本质上是在探讨“人们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外部世界”这一心理特质问题。因此,对句法认知结构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在解释汉语句法的心理现实性。对语言心理现实性的描述与阐述,也是语言研究的根本任务之一。从这个角度说,对句法认知结构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第三,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提供理论基础。从语法的理论研究为教学实践服务的角度来理解,对句法的认知结构这一心理现实性的揭示,也是服务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获得,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掌握外在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过程。语言系统的任何一个符号单位,都是以它所对应的心理存在为基础的。句法作为语言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符号系统,理所当然地具有语言的心理现实性。因此,从本质上讲,对一个语言系统的获得,也就是对这个语言的心理现实性系统的获得,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如此。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就必然会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提供最为基础性的理论前提。因此,无论是从理论探讨的角度还是从切合实际需求的角度讲,对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论题。

3.理论背景与研究目标

作为一个开放式的专题研究,本书主要以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的基本观念为指导,重点讨论汉语中五个重要句法结构的语义基础问题。认知语义学的思想核心在于,把意义等同于概念化——属于心理经验部分的各种结构和过程。认知语义学主张意义包括百科知识,不承认语言世界和语言外世界有明确分界;凡是有关一个实体的任何知识都可能成为这个实体意义的一部分。词项因此通常是多义的,可分析为一系列相关涵义构成的网络。认知语义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概念内容的“识解”(construed)方式:一个词项的识解取决于好几方面的因素,包括其所在的“认知域”(如空间、时间、颜色)等和视角与显著度的变化等等(〔英〕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

同时,我们在研究的操作层面,特别注重对词汇和句式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因此,我们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兴起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的一些思想观念。构式语法强调,语法结构式是独立于词汇语义规则之外的语法事实。句式语义跟词汇语义之间是一种“互动”(interaction)的关系,典型的词汇语义为句式语义的形成做出过贡献,但句式语义又可以反过来赋予一些非典型的词汇该句式所独有的意义。因此,一个表达式的意义是把词汇项意义整合进句式意义的结果。(参看Goldberg,1995; Zhang,1998;张伯江等,2000)而同样注重词汇与句法之间的相互选择与相互制约作用的词汇语法(Lexical Grammar)理论中许多研究观念,也对本书研究思路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体来说,本书以认知语义学为理论基点,以词汇与句法互动关系的考察为操作手段,深入讨论汉语中5个重要句式的认知语义问题。

本书的研究目标主要有三个:

第一,揭示各个重要句式的认知语义结构形成的动因,归纳它们各自的核心语法意义,力求对这些句法的语义做出新的、统一的解释。

第二,在把握各个句法结构核心意义的基础上,描写各句式语义系统内部的语义分化条件,揭示彼此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描写句法语义的典型范畴、次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第三,对进入各句式的相关词汇项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观察并揭示特定词汇成分与特定句式之间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关系。

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面对本书要进行的开放性、专题式研究的特点,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不追求完整、系统的框架建构,而追求各个专题研究的精深与创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专题的研究可以信马由缰。为了保证全文各专题研究的内在统一性,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研究目标的统一。在各个专题的研究中,都围绕预先设定的三个目标(揭示认知语义结构、描写内部语义小类、注重词汇与句法的互动关系)来开展研究,以保证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上的统一性。

研究角度的统一。在各个专题的研究中,注重从词汇语义特征的角度去观察句法意义的形成基础,从句式意义的角度去分析词汇选择对句式意义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汉语句法形成与词汇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

研究方法的统一。在各个专题的研究中,坚持以相当规模的语料作为分析对象(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都来自于大规模语料库或实际的口语调查),在定性、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语料进行细致的分类描写(每个专题研究所使用的语料都达到一定的规模),把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手段与认知语法的研究观念结合起来,是我们所始终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