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为题,重点选择“把”字句、“连”字句、重动句、句法重叠和介词衍生这五个重要的句法现象,围绕句法的认知结构展开研究,旨在探求汉语句法的语义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
本文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基础上,探讨“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语言心理现实性问题,这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主要以认知语义学(cognitive semantics)的基本观念为指导,特别注重对词汇和句式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坚持把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手段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观念结合起来,在大规模语料库或实际的口语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对汉语的五个重要句法现象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典型的“把”字句凸显的是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空间位移的过程,这种空间位移过程的图式通过隐喻拓展形成了“把”字句的系联图式、等值图式、变化图式和结果图式等四种变体图式。这不同于“处置”和“致使”的解释。
“连”字句是用来实现人们对外部事物进行序位化心理操作的一种句法手段。这种序位化的心理操作过程,在汉语中是通过有序名词的序位激活和无序名词的序位建构实现的。当名词空间序位框架映现到动词之上时,便会形成时间序位框架,从而实现为条件成分的映现。
汉语重动结构主要表现的是结果的偏离性和动作行为的超常量这两个语义范畴。结果的偏离性以远距离因果关系为动因,动作行为的超常量通过换喻而与结果的偏离性达成统一。这种远距离因果关系动因在本质上体现为说话人对因果关系的一种心理操作方式。
汉语三种主要的句法重叠形式,反映了人们用“无界”的观念看待外部世界的三种基本认知方式,即动词重叠以惯常性为基础表现“无界小量”,形容词重叠以非比较性为基础表现“无界大量”,量词重叠以时间一维性为基础表现“无界逐量”。汉语不同的句法重叠统一表现无界的量。
汉语中衍生为基本介词的动词具有非终结性特征。非终结动词在句法语义上都要求后续或追加动词短语,形成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以满足句子语义完形的要求。而当一个句子同时出现多个动词短语时,受语言结构主从关系原则的制约,非终结动词短语就要发生语义降级。因此,汉语介词的产生可能是一部分非终结动词在连动结构或兼语结构中由人们心理上的语义降级而产生的句法后果。
本文对汉语句法语义机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1)特定句法结构的语义来自人们把握外部世界时心理上的某种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制约着句法的认知结构;(2)隐性的量范畴在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对句法结构起着最深刻影响的语义范畴之一,深入挖掘这种隐性量范畴的语义制约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3)词汇作为语义承载的最基本单位,与句法的语义结构之间具有明确的互动关系。把握这种句法与词汇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我们切入汉语句法研究的一个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