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期适应抗战需要抗大公开招生
1937年1月,红大随着党中央进驻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在甘肃庆阳城内的红大第二校,改称抗大步兵学校。
抗日军政大学校址
1937年1月抗大教职员在延安
从这一期开始,抗大增加了新的任务,除了培训红军干部之外,还要招收从外地来延安的知识青年。《抗日军政大学招生简章》规定:
宗旨:以培养抗日战争中军事政治的领导干部为目的。
入学资格:1.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以抗日高于一切,坚决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者。2.大学、高中或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工人成分不受此限)3.身体健强,无不良嗜好及传染病者。4.凡年在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者。
考试科目:政治常识、历史、地理、时事、数学。
学习期限:预科两个月,正科六个月。
学习主要科目:预科有抗日民众运动、战略学、游击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战术、政治常识、政治工作、社会科学。本科有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中国革命史、战略、战术、射击学、地形学、建城学、技术兵种等。
我们从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抗大在教育宗旨、入学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体现了“抗日高于一切”的精神,其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既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又掌握业务的意志坚强的抗日干部。
1937年1月20日,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本期共编为四个大队,十四个队,学员1362人(加上甘肃庆阳的抗大步兵学校一千四百余人,共计两千七百多人)。其中,一、二队是红军团、师、军级的干部,三至八队是红军连、营级的干部,共753人。九至十四队是青年学生,共550人,编成第四大队。为了加强对这些青年学生的领导和教育工作,党中央调中央党校校长董必武担任第四大队的政委,又从一、二队中抽调一些老红军、老干部担任第四大队的各队队长。聂鹤亭担任大队长兼九队队长。此外,还专门成立一个女生区队,学员59人。
这一期,人数骤然增加,管理工作有所加强。教育委员会和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均先后成立。专职工作人员增加到八十多人,多数是第一期毕业留校的学员。
抗大第二期的任务十分繁重,毛泽东对广大工作人员和学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他在第二期开学典礼大会上讲话时,针对学员的情况指出:“抗大是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的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革新社会,去打倒日本”。毛泽东还为抗大第二期写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题词,号召全体工作人员要忠心诚意地做好学校工作,发展党的教育事业。
毛泽东给抗大第二期学员讲授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从1937年4月至7月,共计讲了一百多个小时。这两部光辉著作,是毛泽东为了从哲学上总结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露党内的主观主义、特别是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实践论》主要是讲认识论方面的问题,《矛盾论》主要是讲辩证法方面的问题。这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为我们党确立了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抗大学员听了毛泽东的讲授很受教育,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反对教条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
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在延河洗漱
抗大第二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第四大队几百个外来的知识青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理论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在思想意识上、生活习惯上,也受到了实际的教育和锻炼。应该特别提出的,这一期汇集了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的许多优秀干部,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了十年来彼此的战斗经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他们积极参加了反对张国焘路线的斗争,增强了全党的团结,加强了全军的战斗力量。
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在露天吃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中共中央在第二天就向全国发表了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抗大第二期的学员闻风而动,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8月即毕业离校,奔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毛泽东特地在学员的毕业证书上写了“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的题词,勉励大家为保卫国土而英勇奋斗!
甘肃庆阳的抗大步兵学校的学员也在8月毕业。从此,抗大步兵学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