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儿童语言学习障碍综合征的描写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Gall(1758—1828)可能是第一个描述那些言语使用和理解力较差儿童的人,并将他们与智力落后的人群相区别。1967年Lenneberg所著《语言的生物基础》中,首次从语言学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环境剥夺导致的语言障碍、先天愚型和先天性聋童的语言获得。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版了总结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系列论著,1980年起美国成立儿童语言障碍协会,之后每年召开研讨会。90年代以来,儿童语言障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推进,在理论视角、被试类型、研究方法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和完善。
我从2004年左右起关注到这一领域,2006年开始指导硕士生后,考虑到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数量非常少,而且研究者多是特殊教育和心理学的背景,语言学背景的几乎没有,所以决定带领学生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当时本人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名动形语法性质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06CYY004),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除了以正常成人为被试外,也有意识地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观察,研究了智障儿童对名词和动词的加工,同时在关注的人群还有自闭症儿童。因为处于尝试阶段,当时我们不但对如何选取被试、如何设计符合被试认知特点的实验没有经验,最初几年甚至苦于无处寻找被试。
摸索了几年后,2011年我以“汉语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研究”为题再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并获成功(11CYY022)。该课题设计之初就希望能以国际上公认的研究标准,系统地调查汉语各类障碍儿童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等层面的加工和发展情况,2015年课题顺利结项。迄今我们研究过的障碍儿童包括:智障儿童(做过专门以唐氏综合征儿童为被试的研究)、自闭症儿童、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语言障碍儿童,切身感受到语言有障碍是怎么回事,很多障碍在平常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也接触到了大量的语言教育工作者,他们敬业、富有爱心,但是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往往就是能感受到孩子们语言有问题,却无从分析和下手;毫无疑问,我们也跟家长有了大量接触,甚至多次与他们共居教育机构附近的出租屋内,半个月、一个月地与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朝夕相处,家长们焦虑最深的也往往是语言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能否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能否融入主流社会、能否生活自理,或者更根本的,能否表达基本的生理需求。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我对硕士生的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开设了“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和“儿童语言障碍”两门课,并逐渐构建起“儿童语言障碍”的框架体系,因为“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有很多现成的教材和著作可以参考,但“儿童语言障碍”没有。课堂上,同学们提出过很多问题,有学术问题,也有现实问题,主要是关于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一些异常现象的疑惑,而这些儿童基本来自身边的邻居或亲戚家庭。我的同事、朋友也经常会咨询我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有一种担心是普遍的,就是怕孩子的语言发展已经滞后或异常,但因为自己的无知或疏忽而耽误了最佳的干预时间。
在研究和授课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虽然这个领域当初吸引我的是用障碍儿童的语言表现来检验语言的先天性、模块性等理论问题,但关注这些人群的远不止心理语言学家,对于家长和教育者而言,先天性和模块性与否对他们所关心和焦虑的问题于事无补,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如何尽早判断儿童的语言表现是否处于正常发展范围?如何看待儿童具体的语言表现?如何评估和改善他们的语言表现?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我们的研究一方面从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这些儿童语言障碍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开始把部分目光投向语言干预。当然,干预研究本身也是检验语言障碍原因的一种方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不但我们课题组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推进,而且国内关注这一领域的语言学同行越来越多,既有汉语界的也有外语界的,相关的学科如心理学、特殊教育学、临床学等对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研究者与教育者、监护者之间,对于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的认识、对于语言障碍本身的认识,对于语言评估和语言干预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因此,我深切地感受到,需要一本引论性的书,供各方人士参考。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摸索出了一些研究方法上的经验,积累了一些对儿童语言障碍各方面问题的认识,所以我觉得在这些经验和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为大家写这样一本书,让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者和家长能从中各取所需,促进学科间的交融,缩小研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领域,关注弱势群体,进而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使语言障碍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写作始于2013年,直到2017年初才完成。写作时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希望能尽量反映出汉语的相关研究成果。写作过程漫长,一方面当然有个人的原因,另一方面确实也因为涉及面比较广,内容多,难度高,工作量大。书的内容分六章。
第一章界定了儿童语言障碍的概念,介绍了不同的第一语言习得和发展性语言障碍的理论,这两个领域关注的人群各有侧重,每个领域内部,理论追求上都存在分歧,都存在先天论和后天论的争论。
第二章论述了典型发展儿童的母语习得历程。儿童在语音、词汇—语义、形态—句法和语用上经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其中一些里程碑式的表现,是判断儿童语言发展是否存在障碍的重要参照。
第三章论述了儿童语言障碍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层次和角度各有不同,既包括具体的如何选取对照组、如何确定匹配标准,也包括更宏观的研究途径和层面、组群研究的地位以及横断和纵向研究的互补等问题。
第四章论述了各类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表现。本章介绍的这些人群是目前儿童语言障碍领域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听力损伤儿童、智障儿童(含唐氏综合征儿童、威廉姆斯综合征儿童和脆折性X染色体综合征儿童)、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
第五章论述了儿童语言障碍评估的性质和方法。评估是识别障碍的重要环节,所以这一章特别注意了评估的可操作性问题,希望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即便不接受特别的训练,也可参照本书的介绍完成至少部分的评估工作。
第六章论述了儿童语言障碍干预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技巧,包括扩大性和替代性交际视野下如何进行语言干预的问题。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自己指导过的所有儿童语言障碍方向的硕士生,她们几乎都是从零开始进入这一领域,要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学位论文,其中的难度不是一般文科方向的学生能想象的。她们当中有人当着大家的面哭过,有人在我跟前哭过,有人默默地哭过;有人做实验的时候被孩子打过,有人做完实验甚至对育儿产生了恐惧。虽然困难重重,还有过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但她们都一一克服,顺利完成了各自的研究工作。我还要感谢历年参加“儿童语言障碍”课程学习的其他方向的硕士生,她们贡献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做过很多有价值的汇报,这些都促进了我的思考。我最需要感谢的还有与我们合作过的学校、教育机构和家长,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就不会有我们的研究,也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出版。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幕后英雄!
书中错误之处难免,恳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