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逻斯之战:唐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阿里遇刺后,穆阿威叶被推选为哈里发。虽然穆阿威叶本人是按照伊斯兰教的传统,通过选举成为哈里发的,但他在生前,就命令各地的总督向其子叶齐德宣誓效忠。穆阿威叶去世后,叶齐德即位为哈里发,开创了哈里发职位的世袭制。此后伊斯兰教的历史,习惯上称为“阿拉伯帝国时代”,哈里发由伍麦叶家族世袭的时期被称为阿拉伯帝国的伍麦叶王朝(661—750)。穆阿威叶先在耶路撒冷称哈里发,之后便以叙利亚省会大马士革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中国史籍称该王朝为“白衣大食”。

伍麦叶,又译为倭马亚,取自伍麦叶·伊本·阿卜杜勒·沙姆斯的名字,他是古来氏部落著名首领库赛伊的长子阿卜杜勒·马纳夫的后裔。伍麦叶家族是古来氏部落12支系中最强盛的一支,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时期最大的反对者艾布·苏夫扬,就是伍麦叶家族的首领。

出自伍麦叶家族的穆阿威叶在阿拉伯历史上可谓备受争议。当伍麦叶王朝被阿拔斯王朝取代之后,穆阿威叶作为前朝的创立者,被描述为背叛先知使命,用阴谋诡计篡夺哈里发权力的无耻之徒;而在西方历史学家的叙事中,穆阿威叶则被誉为“阿拉伯王权政治的开山鼻祖”。反差如此鲜明的评价,或许正是穆阿威叶传奇一生的最好诠释。

穆阿威叶(602—680),艾布·苏夫扬之子,在穆罕默德光复麦加之后归信伊斯兰教。因其组织才能过人及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后担任穆罕默德的书记官、《古兰经》抄录员和前线监军等职。根据《提尔米兹圣训集》的记载,穆罕默德曾为穆阿威叶祈祷:“真主啊!祈求你使他成为一名得正道的领袖,并引导他吧!”由此,足以看出穆罕默德对他的器重和信任。

哈里发欧麦尔时期,穆阿威叶担任进攻叙利亚的主将,因其军事才华得以崭露头角,在之后阿拉伯帝国的对外征服战争中其才能更是得以充分施展,随后被任命为大马士革总督。哈里发奥斯曼时升任叙利亚总督。

穆阿威叶在阿拉伯以枭雄著称,他善于用人又敢于用人,拥有英明王者的胸怀。据说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有一个人故意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一面颂扬阿里,一面诋毁穆阿威叶,穆阿威叶不但没有恼怒,反而和颜悦色地与之交谈并馈赠其重金。此人最终被穆阿威叶的胸襟所折服,俯首称臣。

相传伊本·祖拜尔在还没有发迹时,去见穆阿威叶,控诉库法总督焚烧了他的房屋并要求赔偿。穆阿威叶问他房屋价值多少,他回答十万迪尔汗(银币),并让其亲友做了伪证。穆阿威叶在明知其做假的情况下,还是赔偿了他。伊本·祖拜尔走后,穆阿威叶对左右人说:“他们既然来骗我了,我就装作受骗吧。”

在帝国初期平定内乱时,穆阿威叶曾说:“用鞭子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宝剑;用舌头就可以的地方,我不用鞭子。在我和同胞之间,即使只有一根头发在联系着,我也不让它断了。他们拉得紧,我就放松些;他们放松了,我就拉紧些。”

穆阿威叶在建立伍麦叶王朝之后,通过利诱和武力双管齐下的手段平定了内乱,重新将伊斯兰世界凝聚在一起。之后,便又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采用拜占庭的行政制度,建立稳固有效的统治机构。他还改组军队,建立了一支长期与拜占庭作战的训练有素的军队,使帝国的军事机构摆脱了传统阿拉伯军队的部族组织,成为阿拉伯战争史上的第一支正规军。

穆阿威叶在推行改革、稳定阿拉伯帝国社会秩序的同时,继续对外扩张。伍麦叶王朝时期的扩张版图可谓壮观,伍麦叶王朝也因此成为阿拉伯人军事扩张的第二个高峰期。

其中北方战场,主要是在小亚细亚与拜占庭帝国交锋。

穆阿威叶认识到,要消灭拜占庭,就必须占领君士坦丁堡;要想占领君士坦丁堡,就必须夺得地中海的制海权。早在穆阿威叶任叙利亚总督时,就发现了拜占庭遗弃的装备齐全的阿克船坞。他怀着征服地中海乃至整个拜占庭的雄心,想利用那些船坞着手组建自己的海军,期望有朝一日与拜占庭在海上一决雌雄。时任哈里发的是欧麦尔,当穆阿威叶向欧麦尔建议组建海军时,欧麦尔说:“不要让水把我和你隔开,不要在我不能骑着骆驼到达的任何地方安营扎寨。”穆阿威叶的计划由此暂且搁浅。直到哈里发奥斯曼时,穆阿威叶才获准组建舰队,培养阿拉伯海军。

655年,穆阿威叶的部将率叙利亚海军会同埃及海军在菲尼克斯(今土耳其菲尼凯)与拜占庭海军大战,阿拉伯人大胜,拜占庭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即阿拉伯人攻占了很多沿海城市,逐步控制了地中海东部海域。674年初,穆阿威叶派遣海陆两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主动进攻。陆路进攻受阻之后,穆阿威叶把进攻主力放到了海上,庞大的阿拉伯舰队密密麻麻地布满君士坦丁堡周围的海面,此后的几年里君士坦丁堡一直处于被围攻的状态。

在这次围攻拜占庭的海战中,拜占庭的秘密武器—希腊火派上了巨大用场。希腊火是拜占庭帝国发明的一种可以在水上燃烧的液态燃烧剂,据说配方现已失传,成分至今仍是一个谜团,而据后来被希腊火所伤的十字军战士记述:“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帝的拯救。”足见希腊火的威力。拜占庭海军出动装有希腊火的小船,对阿拉伯舰队展开火攻,阿拉伯人被海上突如其来的烈火吓得惊魂丧魄,不知所措,舰队总指挥法达拉斯只得下令撤离,而此时,阿拉伯人的船只已有三分之二被焚毁。穆阿威叶下令舰队向南撤退,拜占庭乘胜追击,几乎全歼阿拉伯海军。此次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

战场上的希腊火

然而,阿拉伯人征服拜占庭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直到苏莱曼任哈里发(715—717年在位)时,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最后一次大围攻。据说有一条预言,说将来有一个哈里发,与古代先知同名,他要大举进攻君士坦丁堡。苏莱曼认为自己就是预言中的哈里发,所以满怀神圣使命地发动了这次进攻。进攻由苏莱曼的弟弟麦斯莱麦指挥,阿拉伯军队的数量达到了12万陆军、12万海军、800艘战舰,是历次进攻拜占庭中最具威胁的一次,他们将君士坦丁堡包围了整整一年。然而,由于麦斯莱麦被拜占庭守城主将利奥·艾兹瓦利设计,应对阿拉伯海军的杀手锏—希腊火在海战中继续发挥作用,部队补给不足,加之饥荒、鼠疫和严冬的到来,以及撤退中遭遇的一场暴风雨,使得阿拉伯人的舰队就这样毁灭了。接着苏莱曼去世,欧麦尔二世即位,便匆匆撤回麦斯莱麦的军队。阿拉伯人征服拜占庭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西方战场,主要是征服北非和西班牙。

阿拉伯人在北非的征服活动,在阿里与穆阿威叶争位时期全面停止,直到670年,穆阿威叶的代理人欧格白在沿海地区较远的一个绿洲建立了盖赖旺(今突尼斯地区),以其为非洲内部的阿拉伯军事基地。此时的阿拉伯骑兵所向披靡,到哈萨尼以及之后的穆萨担任这一地区最高长官时,便攻占了迦太基,占领突尼斯直到摩洛哥一带的北非地区,降服土著柏柏尔人各部,将拜占庭在北非的势力驱逐出这一区域,彻底征服了这一地区,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与此同时,穆萨·伊本·努赛尔的海军袭击了西西里岛、撒丁岛、马略卡岛等。阿拉伯帝国的领土一直扩大到大西洋沿岸。

当阿拉伯骑兵与舰队到达西南欧后,兵锋直指西班牙半岛。此时的西班牙半岛处于西哥特王国的统治之下。710年,哈里发瓦利德要求穆萨先派出一小支部队前去试探,穆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柏柏尔人侍从塔利夫·本·马利克,让他率领100名骑兵和400名步兵组成奇袭部队,对敌人的实力进行一番打探。这次进击获得了胜利,奇袭队缴获大量财物和奴隶之后凯旋。在掌握了西哥特内部由于王权争夺而导致纷争不断的重要情报之后,711年,穆萨派出了在柏柏尔人中颇有声望的塔立格统帅7000人大军进攻西哥特王国。

塔立格的舰队在与北非大陆隔海相望的一座峭壁前面登陆,那座峭壁后来被称为“塔立格之山”,即今天的直布罗陀。而此时的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尚在北方进行统一西班牙的战争,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塔立格如入无人之境,从直布罗陀向前推进,在与绿岛相望的一个地方建立了军事基地,将战果逐步扩大。

711年7月,由塔立格率领的7000人加上前来驰援的塔利夫率领的5000人组成的阿拉伯大军,与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的25000人大军在白尔巴特遭遇,战事持续了18天,骁勇善战的阿拉伯战士以少胜多,彻底击溃了西哥特人,西哥特王国覆灭。国王罗德里克身陷重围,他拼死冲杀,但最后血染沙场。也有传言说他并没有战死,而是化装潜逃,之后便失踪了。

此后,伍麦叶王朝的铁骑又越过比利牛斯山,攻入法兰克境内。732年,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打败,退回西班牙,阿拉伯人方才停止向西欧内陆的进攻。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说:“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征服就这样达到了极限”,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了,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势头。至此,伍麦叶王朝时代的阿拉伯人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

东方战场,主要是对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及信德(印度)地区的征服。

7世纪3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实际上是处于西突厥人的控制下,直到657年唐高宗消灭西突厥,西突厥属地转而置于唐朝的统辖之下。随后,唐朝在该地区设置一些相应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阿拉伯人的势力也在7世纪扩展到了中亚地区。663—671年间征服了今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之后,阿拉伯人在这里设置总督管理,把中亚划入伊拉克省区,由呼罗珊总督管理。如此一来,唐朝的边界实际上已经和阿拉伯帝国占领下的呼罗珊(今伊朗高原东北部)接壤了。

673年,阿拉伯人以呼罗珊为基地,派兵越过阿姆河,在673—705年的30年时间里,一共三次进攻河中地区(即今阿姆河、锡尔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布哈拉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705年,哈里发瓦利德任命屈底波·伊本·穆斯林(又称古太白)为呼罗珊总督,以木鹿(即末禄,今土库曼斯坦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为首府,不断向河中地区推进。此后屈底波连年出兵,先后征服了位于中亚南部的巴里赫城以及阿姆河边的撒加尼亚。708年,屈底波攻陷布哈拉并杀掉了布哈拉国王。710—712年,围攻河外的康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和西部的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内)。713—715年,屈底波继续远征锡尔河流域,征服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俱战提城(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和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南)。至此,屈底波已基本完成了对河中地区的征服,唐朝的西部界河也由705年前的阿姆河退移至锡尔河。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中间地带,也因此成为唐阿之间维系和平关系的过渡地带,此后虽然小冲突不断,但数十年内基本还是维持了稳定。

事实上,早在屈底波开始向河外扩张时,布哈拉国王乌萨波提和撒马尔罕国王乌勒迦就曾在战后向唐朝求援。只不过当时正值唐睿宗李旦执政,睿宗昏庸懦弱,加之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争愈演愈烈,大唐内部人心惶惶,政局动荡不安,所以对于中亚小国的求援实在是无暇顾及。

屈底波征服中亚之后,开始着手建立对中亚的直接统治。首先,与当地首领签订和约,规定了每年需要缴纳给阿拉伯人的贡税数目,以及需要承担的兵役劳役等义务。其次,将出征的部分军队留在新征服地,长驻中亚作为机动部队,哪里有反抗就开往哪里镇压。最后,以武力为后盾,在中亚地区积极扶持傀儡政权,借当地贵族地主之手实施统治,这一统治模式也成为之后阿拉伯帝国统治中亚的传统模式。

布哈拉要塞

屈底波在任呼罗珊总督期间,积极鼓励当地居民以及军队眷属移民定居中亚。他们每征服一个地方,就以原来的城市作为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移民在征服和统治中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他们看成类似于中国军屯的一种边塞控制手段;另一方面,这些移居中亚的阿拉伯人与当地人混居、通婚,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输入中亚,为之后中亚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东方战场上,另外一支阿拉伯部队朝着东南方向进攻信德地区。早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伊拉克总督就已经派人窥探过该地区。到了哈里发穆阿威叶时,极为重视信德地区,时常派军队进攻。哈里发瓦利德时,开始正式进军信德。瓦利德派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率军从麦克兰进入第巴尔(今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经过长期的围攻,先后打下了第巴尔、尼伦(今查拉克附近)、婆罗门阿巴德(今印度海德拉巴附近)和木尔坦诸城。712—713年间,穆罕默德·伊本·卡西姆征服了信德地区,紧接着占领南旁遮普,随后又继续扩展,占领今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其势力已经达到中国西部边境。

伍麦叶王朝延续了阿拉伯对外扩张的势头,到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大帝国。它的版图西达大西洋东岸和比利牛斯山脉,东至印度河和中国国境,北起黑海和里海南岸,南至尼罗河下游,幅员辽阔。今天的西班牙、中亚、阿富汗及印度西北部都纳入了帝国版图,其在中亚的势力扩张直接导致阿拉伯帝国与大唐帝国的接触。

印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