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经济中(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轿车进入家庭

先生爱车。近两年随着钱袋渐鼓,我家经常商议的一个话题便是购车。先生旺盛的购车欲望遭到我的顽强抵制,倒不是说车绝对买不起(当然也不是绝对买得起),实在是觉得购车得不偿失,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首先,我与先生在同一所高校任教,从家到办公室不超过三分钟,要车何用?其次,养车的费用大大超出了全家常年打的的支出,有一辆车便有了一份心事,既有物质磨损又有精神磨损,况且先生是新手,更加大了发生交通事故的不确定性。先生买车的理由只有一个:感觉好。这个感觉好也被我伶牙俐齿地反驳回去:“感觉是一个奢侈品,在收入没达到相当程度前哪有花钱买感觉的道理,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轿车的价格下降,或许那时我们才能玩得起这个感觉。”

先生对车的偏好犹如星星之火,几经狂风暴雨仍有燎原之势。我和先生的购车之争不仅绵绵不绝,而且由一般的争论升华到理论层面。首先是先生递给我一篇文章,樊纲写的《轿车文明的辨析》,文中樊纲先生以文明的魅力、发展的极限、人性的悖论、选择的理性、平等的权利及落后的悲哀为标题,淋漓尽致地论述了轿车文明给人带来的特殊享受,鼓励私人购车,倡导轿车进入家庭。樊纲毕竟是樊纲,文章洋洋洒洒,说服力很强。顿时我与先生对峙的局面有些失衡。一日翻阅《经济学消息报》,忽然眼前一亮,大名鼎鼎的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有光教授撰文《樊纲错了》。黄教授从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两个角度论述轿车应该延缓进入家庭。私人成本自不待说,以目前的养路费、停车费、汽油费、保险费、维修费计算购车成本简直收不抵支。此外,私家车的增加会堵塞交通、污染空气,加大社会成本。黄教授的主张是大力发展公交车,以防止汽车堵塞大城市。黄教授希望政府重征汽油税,抑制私家车泛滥。在另一篇文章中黄教授写道,每当听到政府提高汽油税的消息他都饮酒庆贺。有黄教授为我做主,立即底气大增。我先生也和黄教授有过一面之交,对黄教授由衷地佩服与尊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家散去了购车之争的硝烟,我以为从此会息事宁人,所以静等加入WTO。

某日夜晚,我和先生一起看电视,节目里用两个依据得出我国加入WTO后轿车价格不降反升。第一个依据是目前国际市场的汽车价格不包括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价格,一旦加入WTO,将中国汽车需求加入国际汽车总需求中,汽车的价格必涨。第二个依据是从长期看,如果中国人的汽车拥有量达到目前美国人的水平,那么将全世界生产的汽车通通供应给中国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很简单的道理,需求增加,供给不足,所以进入WTO后轿车的价格不会下降,反而可能上涨。节目中的观点告诫中国的消费者不要观望等待,应及早购车。该观点让我乱了方寸,黄教授远在澳大利亚,远水解不了近渴。无奈之中我只能赤膊上阵,用我学过的经济学理论,批驳该观点。我认为该观点犯了两个错误:其一是只研究需求、不研究供给。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上汽车的需求骤增难道汽车的供应会不变?人们逐利的嗅觉比雷达灵敏,一旦汽车市场上有利可图,汽车供给便会大增。轿车原本属于标准品,没有秘方之类的进入障碍,超额利润会吸引生产拖拉机、摩托车,甚至大炮、坦克的厂商改行生产轿车。资源类似、技术相容,转产何难?况且加入WTO中国的老百姓也不会同年同月同时购车,这消费的交叉、购买的错落会给生产者带来足够的回旋余地,何忧中国的汽车需求会给国际市场带来冲击。其二是错在偷换了时间概念。中国人的汽车拥有量达到美国目前的水平,那将是哪一年的梦想!30年?50年?那时的汽车供给还是今天的供给吗?人常说让数据说话,岂不知数据根本就不会说,就看人们如何用它。

不知道该观点如何左右他人,我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才没让先生的购车欲望死灰复燃。

此后半年,先生不再谈车,家里天下太平。2002年“五一”前夕,夜半三更忽听先生睡梦中吐出一个“车”字。该梦呓如石破天惊,摧毁了我所有的理性,我开始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

反思一是效用纯属主观感受,不同人的效用不可替代、不可比较。严重晕车的我坐车如同受刑,视车如洪水猛兽的我如何能理解爱车族的一路春风。夫妻虽是利益共同体,却也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所谓爱屋及乌,我是否应该爱人及车,尊重先生的选择,理解男人的偏好?

反思二是消费具有时间效应。同样的商品,即期消费比未来消费带给消费者更大的满足。既然我们无法拒绝现代文明,既然终究有一天轿车要进入家庭,既然我家尚拥有购车的可能性,那么还等什么?待先生老态龙钟,纵然给他十辆轿车,恐怕也只能“望车兴叹”了。我们知道生产须只争朝夕,岂不知消费也须只争朝夕,否则在这个转瞬即变的世界,你会与心仪已久的事物擦肩而过。

反思三是尽管购车具有相当的负外部性,如污染空气、增加交通拥挤,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购车也有巨大的正外部性。哪一个发达国家没有经历由汽车制造业崛起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阶段,而汽车业崛起的标志就是轿车进入家庭。此外,汽车的产业链很长,汽车制造业的繁荣会带来钢铁、橡胶、石油等诸多行业的繁荣,汽车消费带来的国民收入乘数效应远远大于基本建设。在政府独木撑天,单打独斗启动总需求的宏观调控中,购车是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我们要摆脱落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不可能将汽车拒之门外。

反思良久,我做出有悖初衷的决策,从今以后节约开支、扩大收入,支持先生早日购车,不知这算不算是我非理性的理性。樊纲先生说得好:“人不过就是这么一种不断为自己制造麻烦又不断想办法去解决麻烦的动物。”现代文明的诱惑难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