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记忆法
在背诵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样的有趣现象:识记一篇较长的文章时,首和尾总是记得很清楚,而中间部分却常常忘记,这是为什么呢?
在心理学中,把先记住的材料对后记住的材料的干扰叫作“前摄抑制”,把后记住的材料对先记住的材料的影响叫作“倒摄抑制”。而且记忆的内容越相似,这种抑制作用就越强。
举例来说,识记A、B、C、D、E、F这六个字母,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所以容易识记,而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这就是中间部分容易被遗忘的原因,即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识记终末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识记中间部分则同时受这两种抑制的影响。
为了降低这种抑制,提高记忆效率,可以采用首尾记忆法,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之士都曾使用过这种记忆方法。比如,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会穿插演算高等数学,有时会到室外去散步。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在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时说:“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门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宝贵的头脑疲倦。”
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好像谁都懂,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孩子却不知道利用首尾记忆法,他们下课后争分夺秒地做习题,连轴转,日复一日,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学习上却收效甚微。为了避免孩子陷入这种下了功夫却没有效率的怪圈,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结合首尾记忆法,按照下述方法进行。
1.抓住早上和晚上
早晨起来,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过后就睡觉,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这两个“黄金时间”不能错过,孩子可以利用这两段时间记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每天早上起床时可以背背单词,上午或是下午放学后再巩固一下,这样,很多单词就可以轻松地背下来了。
2.记忆材料要有穿插
孩子在学习时,要经常交替学习材料,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减少内容相近的科目相互干扰,消除抑制,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比如,刚学完历史,不要去学语文,可以做一做数学题或者背一背公式。
3.时间要有间隔
孩子所处年龄段不同,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中学生对一门功课的注意力维持在30~45分钟。所以,孩子在长时间学习后最好休息10~15分钟,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大脑疲劳,还可以增加开头和结尾的次数,降低抑制作用的影响,提高记忆效果。
4.分隔记忆
比如,孩子要一次记忆很多单词或者公式时,可以改变记忆次序,每记一次就换一个开头和结尾,这样能保证每个单词或者公式都能记得很牢固。再比如,记忆大篇幅的材料,可采取分段记忆法,这样就人为地制造了多个开头和结尾,从而加深了记忆。
按照上述方式不断训练孩子,你会发现,充分地利用好首尾记忆法,孩子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用同样的精力取得更加显著的记忆效果。
简化记忆材料
我们都知道识记所需的时间随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即识记的数量越多,所花的时间越多。如识记7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为3秒,而识记36音节的词,识记总时间则为792秒。为了使孩子掌握大段的记忆内容,我们可以教他们化简记忆。比如下面的例子:
1.用化简记忆法记《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使用化简记忆法提取每一句的首字,可以记为“千万孤独”。
2.用化简记忆法记忆形体相关联的字
(1)马(笃、骂)、乌(呜)、鸟(鸣、鸡、鸭、鹅、鹏)……
(2)口、日、曰(白、百)、田(亩、苗)、甲(呷)、由、申(坤、伸、抻、呻)、电……
(3)艮(良、狼、狠)……
3.用化简记忆法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
1901年,清政府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四项:(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2)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3)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4)划定北京东交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这四项内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
4.用化简记忆法记寓言
比如《狐狸与老虎》的故事:从前,有只老虎抓到了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我是天上的神仙派来的!”老虎不信,说:“我一定要吃了你!”狐狸说:“如果你吃掉我,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老虎有些犹豫了,不知道该不该吃掉狐狸。狐狸说:“你要是不信的话,就跟我一起走,看大家是不是都怕我。”老虎觉得有道理,就按照狐狸说的做。结果,路上的动物看见它们都害怕得逃走了。老虎信了狐狸的话,把狐狸放走了。其实,野兽真正害怕的是老虎。运用化简记忆法可以记为:老虎、狐狸、吃了你、命令、一起走、动物、害怕、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