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井冈山的故事(两篇)
朱良才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5年参加革命。文中身份为红四军军部秘书。新中国成立后任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一根灯芯
在井冈山上,由于被敌人封锁,服装弹药、粮米油盐都很困难。就拿油来说吧,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可是敌人封锁得紧,油进不了山;山上只出产点茶油,也很少很少。下山活动的部队,打土豪偶然搞了点油,就成了宝贝。
记得上山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亲自向部队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内容大致是这样: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
此后,在井冈山上,部队都严格地执行了这个规定。一到夜间,熄灯号“滴滴答答”一响,战士们就都吹熄了灯,只有连部的一盏灯,有一根灯芯亮着。
开始,我们还弄不懂:毛委员有那么多大事要考虑、策划,这么一根灯芯的小事,他为啥还要亲自作规定?后来才明白,这不是小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以保证全体人员有油吃,又使这有限的物资用的时间更长一些,能度过困难,这是个好大的问题哩。
毛泽东同志最会区别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也最善于在一定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的问题。像这么一根灯芯,看来好像事小,但在当时却也要亲自去抓。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深,一直到现在仍念念不忘。在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时,总爱用它来检查一下。
朱德的扁担
要守住井冈山,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构筑工事、练兵以外,还有一宗大事就是储备粮食。可是井冈山上产粮很少,供给山上的群众还不够,部队的吃粮、存粮,都靠下山打土豪,把筹到的粮食挑上山来。因此在井冈山上的那些日子,“挑谷上坳”便成了我们的一项经常工作。
从井冈山上到山下宁冈的茅坪,上下足有五六十里路,山又高,路又陡,着实难走。每到运粮的那天,我们天一亮就出发,赶到装粮的地点,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用具不够,有的同志索性就脱下条裤子,把裤腿扎紧,满满地装上两裤腿,往肩上一搭。这样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过坳,直到天黑才回山。
那年,朱德同志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也跟大家一道去。他穿着双草鞋,戴顶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米,和战士们一道爬山。大家看到朱军长整夜整夜地计划作战的大事,白天还要参加劳动,生怕累坏了他,便劝他不要挑;又讲他不过,只好把他那根扁担偷去藏起来。本来,藏扁担的同志以为这样一来朱军长就可以休息了。哪知道朱军长却另找来了一根扁担,并且用柴刀把扁担削平一块,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从此,他的扁担再没有人“偷”了,同志们挑米的劲头也更高了。同志们还编出了这样一首歌子:“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合力,粉碎敌人‘围剿’。”每当挑米爬山爬累了的时候,大家就用这歌子互相鼓励。
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模范行动,教育着全军每一个人,更激发了同志们克服困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