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现代丝绸之路”的提出背景
重建“现代丝绸之路”的提出,是建立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交实力增强等基础上。“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沿线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针对各国家各地区的现状特点进行详细规划。
“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首要条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工业制造方面,中国目前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工业中类,525个工业小类,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备以及最为齐全的国民经济与工业体系。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实施,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从1979年到201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63%,该增速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由图2-2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中国GDP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虽然近年来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来说仍旧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同时,从1978—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8%提高至14.8%;国家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至15.2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16%。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居全球第10位,但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的国际贸易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013年时中国的贸易合作已经延伸到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现在的中国已经初步积累了主导建设、经营海陆丝绸之路的潜力,这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工程的建设。
同时,新丝绸之路的提出也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程度关系紧密。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但由于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陆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主要还需依靠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中国,尤其是西北各省区。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西部三省两区的扶持与帮助,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现代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基础和经济支撑。
图2-2 1995—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情况
其次,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动员和运筹对外关系的资源、手段也更为丰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也显著提高。中国开始越发广泛地参与到国际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中国方案,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此同时,中国开始更加主动地设置战略议题,在国际关系中提出中国倡议,从过去的被动发展到现在的主动塑造外部环境(例如亚投行的建立和“一带一路”的提出等),积极融入和改变国际关系。
最后,“一带一路”的建设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的国际环境经历了多次改善,表2-1展示了中国历年来的主要外交状况。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截至目前,除了印度,中国已经解决了同13个邻国的陆地边界问题。地理政治环境的改善也使得欧亚大陆成为地缘经济上具有潜力的新兴地带,中国在欧亚大陆上长期被压缩、阻隔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有了被激活和释放的可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基于对这种巨大潜力的考量和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伙伴关系的确立(表2-2)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政治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表2-1 中国历年来主要外交状况
表2-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一览表
总的来说,“现代丝绸之路”的提出背景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较好的经济基础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与帮助,西北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现代丝绸之路”的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发展背景;进而,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和话语权的提高,中国能够更加主动地设置战略议题,在国际关系中提出中国倡议,使得“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更加顺理成章;最后,“现代丝绸之路”的提出离不开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和沿线国家的交往关系经历了多次改善,良好的外交关系为“现代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