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MBA联考备考教程:写作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典型题写作与评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论证,要求考生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作出分析和评论,其分析的角度和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分析与评论的范围涉及论证的概念,论证的方法,论据、论证成立的条件等诸多方面。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快速掌握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法和得分技巧,下面我们介绍几道典型样题及其写作和评分说明,希望考生仔细研读,从中悟出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类文章的写法。

写作要求与提示:讨论题干论证的有效性。讨论中,分析题干的推理线索和论据的使用。例如,你可能需要考虑的论证基于哪些有问题的假设,举例说明能削弱题干论证的反例。你也可以讨论什么样的论据将加强或者削弱题干的论证,作何改正将使题干的论证更加符合逻辑,或者能帮助你更好地分析和评价题干的结论。

【试题1】

下面的文字摘自某日报的一篇文章:

“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能避免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飞机预警系统能从另一架飞机的雷达收发机收到信号,雷达收发机——一种发信号给飞机告知飞行路线的无线电设备——能确定撞机的可能性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例文1

撞机事件不一定能避免

题干中关于预警系统能切实解决飞机空中相撞问题的论证忽略了一些能加强论证的要点。其原因是:论证过于简单地描述了这种系统和它的工作原理,不能构成预警系统能避免撞机事件这一结论的逻辑论证。

最明显的是,论证并未提供引起飞机相撞的起因,飞机驾驶员、专家或撞机事件中的当事人对这个系统的使用说明。

首先,论证假设是由于飞机的航线问题引起了撞机事件的发生,并且撞机的可能性和避免撞机的措施是未知的。

其次,文章未提到飞行员与预警系统的交互问题。如果飞行员或飞行专家不能和预警系统的建议相配合,那么撞机事件也不能避免。

最后,如果与非商用飞机相撞,由于预警系统没有装在这种飞机上,相撞问题就不能避免了。论证也未考虑当预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发生撞机的情况。

因为论证遗漏了几个重要的问题,所以它的有效性值得商榷,而且也缺乏说服力。如果以上所讨论的诸项不是仅仅停留在系统应该怎样工作的层面上,还能讨论其他的相关原因,那么论证将更完整,更有说服力。


评析

综观全文,文章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开头段一针见血地指出,原题的根本逻辑错误在于用对预警系统的描述取代了实质性的论证。正文部分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详尽的分析,并自然过渡到结论,暗示应从上文探讨的几个方面来充实原论证。

逻辑问题分析作文也应该遵从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规律,也就是作者必须在正文部分展开分析,强有力地支持自己在第一段提出的中心观点。该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论证所忽略的重要问题:第一,原论证没有考虑造成空中飞机相撞事故的多种原因;第二,原论证没有考虑飞行员如何使用这种新的预警系统;第三,原论证忽略了商用飞机与其他类型飞机相撞的可能性。鉴于此,如果30分为满分,可以给27分。

例文2

预警系统不是万能的

题干的论证基于不合理的假设,即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能避免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这篇论证逻辑关系不明确,并且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

一方面,对飞机发生空中撞机事件的原因未作说明,撞机事件的发生可以有很多的原因,例如飞行员的操作、天气、意外事件如恐怖袭击等。装载预警系统并不能消除所有原因引起的撞机事件。另一方面,论证没有阐述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预警系统与其他不同种类、型号的飞机预警系统是否兼容。如果商业飞机与其他种类的预警系统不一致,那么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有可能在所难免。我认为,在实际用途中,商业飞机作用很大,其数量会远远多于其他种类的飞机,那么就只有商业飞机才会装载预警系统。

而且,题干的论证也并未提供关于飞机预警系统的使用说明。如果飞行员不能有效地按照预警系统的提示说明操作,那么再好的预警系统也可能无法避免撞机事件的发生。并且,论证也没有说明如果预警系统发生故障,飞机如何避免撞机事件的发生。

最后,论证也没有提供证据说明雷达收发机收发信号时两架飞机的距离间隔是多少,所用时间是多少以及这些与避免撞机所花费的时间是否足够等。

总之,这份论证存在诸多逻辑问题,论证也缺乏说服力。


评析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比较清楚,这位考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本文开篇就点出了题干论证的逻辑错误,并且用了比较标准的“论证基于不合理的假设”这一套用语,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在分析论证中,考生进行了有层次的论证分析,并且比较深刻。这篇文章的一大败笔是文中的第二段“我认为,在实际用途中,商业飞机作用很大,其数量会远远多于其他种类的飞机,那么就只有商业飞机才会装载预警系统。”作者加入了自己的观点,犯了论证分析文的大忌,在加入这样的信息时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也犯了逻辑错误,并且最好用“可能”、“也许”这样避免过于绝对的词语。尽管这篇文章犯了一处主观错误,但整篇文章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鉴于此,给23分。

例文3

信号的接收是个大问题

这篇论证在逻辑上不具有可信性。它没有说明是否所有的飞机都能在彼此之间接收到信号以及是否能一直不间断地接收到信号。如果飞机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间隔接收到信号,那么飞机之间的相撞就不能完全避免。另外,如果飞机是在即将相撞之前接收到信号,那相撞也是无法避免的了。

这篇论证的主要缺陷是它假设两架飞机只要接收到了彼此的信号,就知道采取避免相撞的措施。例如,两架飞机即将相撞,这时它们接收到了彼此的信息,如果此时一架飞机向左转弯而另一架飞机向右转弯,那么它们仍将相撞。即使它们接收到的是最先进的信号,也没有时间来采取措施避免相撞了。

下面的论证也许更系统、更具有说服力:新的预警系统将解决空中飞机相撞的问题。每架飞机都会接收到来自彼此的稳定的、持续的信号,如果两架飞机迎面而飞将要相撞,系统将自动处理信号并通知一架飞机向某一个方向飞而另一架飞机向不同的方向飞,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相撞事故。此外,此预警系统还装备了一个电脑屏幕,飞机可以在上面看见自己以及其他飞机的位置。


评析

该文从结构上看大体合理,有一个清楚的开头—正文—结尾的布局谋篇。但开头太突然,一下子就展开了,没有一个从总体到局部的过渡。一般来说,开头段应是归纳原论证的逻辑关系,并从总体上指出其基本错误。

本文讨论了原论证所忽略的几种特殊情况,如是否所有飞机都能接收到信号,信号的发出是否及时,预警系统所提供的躲避指令是否明确无误,等等。作这样的推测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让人有“欲加之罪”之感,似乎是有意要把对方的观点推到荒谬的极端。此外,作者提出了一个替代性的预警系统,虽然说比原来的考虑要更周全,但作者同样也忽略了一些问题,如人与机器的配合问题。从策略上看,试图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个替代性的方案很危险,往往顾此失彼,费力不讨好。因此,考生应集中“火力”攻击对方的弱点,而不是试图彻底推翻原论证。鉴于此,给18分。

例文4

撞机事件不一定能避免

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能避免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飞机预警系统能从另一架飞机的雷达收发机收到信号,雷达收发机——一种发信号给飞机告知飞行路线的无线电设备——能确定撞机的可能性并且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论证依据的是令人怀疑的假设,即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能避免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此外,论证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装载了预警系统就一定可以避免撞机事件的发生。

其次,文中只提到在商业飞机上装载预警系统,而与其他飞机上装载的预警系统是否能相互识别也没有在论证中提到。

再次,在对飞机预警系统工作原理的介绍中并没有论证两架飞机之间的间距必须是在什么范围才可以收到信号。

最后,论证也没有提供关于飞机预警系统在操作中工作失误或发生错误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总之,题干材料的论证存在了许多逻辑问题,如对飞机型号的要求、撞机发生的可能性、有哪些撞机情况及具体的应对措施等。


评析

这篇论证在开头就进行了论证分析,一般来说,在作这种论证分析时最好一开始就提出所给材料在整体上有逻辑问题,然后再逐一找出题干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此篇文章虽然找出了材料中的问题,但论证过于肤浅,犹如蜻蜓点水,分析不够深刻。鉴于此,可以考虑给15分。

例文5

(无标题)

“装载到商业飞机上的计算机预警系统能避免空中撞机事件的发生。”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另外题干只对飞机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作了简单的介绍,至于怎么使用、如何使用未作说明。

看来,题干的论证存在一些漏洞。其实,并不是飞机装载了预警系统就可以避免撞机事件的发生。我认为,关键还是要靠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敬业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事实上,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空难总是发生得很少,飞行员一生没有发生事故的有很多,这主要归功于他们对飞行业务的熟练和刻苦的训练。如果没有飞行员的飞行技术和敬业精神,那么再好的飞机预警系统恐怕也是徒劳无用了。


评析

这篇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文章仅在第一段说明了题干材料的一些漏洞但并未展开论证。第二段则是传统的驳论文,对原文的观点进行了驳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显然作者对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一文体没有完全掌握。另外,全文篇幅较短,远远不够字数的要求。鉴于此,可以考虑给6分。

例文6

(无标题)

这篇论证没有包含有关航空相撞事件的具体说明。大多数的事故发生在新建的飞机场,而且事故都很严重,这样看来健全的机场管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篇论证在逻辑上是有道理的。它假设飞机相撞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知道彼此所处的位置,飞行员也无能为力,如果他们通过系统知道了彼此的位置的话,问题就解决了。如果论证能够提供证据说明问题确实是因为飞机不知道彼此的位置,那么它将更加可信。

如果能提供更多有关航空相撞事故的资料,将会对题干的论证大有帮助。


评析

该文结构不完整,论证没有展开,字数太少。该考生认为这篇论证在逻辑上有道理,首先就违背了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一文体的基本要求。论证有效性分析就是要我们找出题干材料的逻辑问题进而进行论证。第一段断定飞机失事大多在新机场,这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只有第二段有点相关的议论,而第三段已没有时间完成了。


论证有效性分析问题总结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题干材料中存在以下若干漏洞。

● 非商业飞机是否也装载了这样的预警系统,非商业飞机与商业飞机装载的预警系统是否相互识别。

● 忽视了飞行员和飞行专家同预警系统之间的交流。

● 飞机预警系统具体的使用说明未作详细解释。

● 雷达收发机在飞机预警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 可能发生的撞机事件的具体原因未作详细说明,有可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提出应对措施”也未说明在何种情况下应采取何种措施。

● 题干材料中没有考虑这个系统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试题2】

下文摘录于某投资公司的一份商业计划:

“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例文1

商业计划漏洞百出

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存在概念不清、论据不充分、逻辑推理错误等问题,是一份草率、不成功的计划。

第一,概念不清。题干提到“一般人”,但没有说明“一般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也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含义很不明确。全球电视公司是一家传媒公司还是一家电视机制造企业?这些概念的不准确就已经构成逻辑错误了。

第二,“运动时间”与“运动鞋”的逻辑关系有误。运动时间的减少并不代表穿运动鞋的时间减少,不运动也可以穿运动鞋。所以,“运动时间”与“穿运动鞋的时间”不成正比,文中的结论“运动时间减少就会影响运动鞋的销量”的推理是不严谨的。

第三,“城市人口”与“一般人”的逻辑关系有误。文中并未说明城市人口占一般人口的比例是多少,而且还忽略了农村人口的比例。综合各年龄人口比例的变化,整个市场对于运动鞋的需求不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四,对两个行业中单个公司的发展动向的推理也不严密。仅凭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增加,而老年人又都不喜欢运动,而只喜欢看电视就预测投资电视将比投资运动鞋更有价值,显得过于牵强。文中对全球电视公司本身的市场前景并未作详细的报告分析,盲目投资是有很大风险的。

第五,增加电视公司投资,那就应有一个具体的投资计划,如投资多少、以哪种方式投资、投资的方向等,这些重要的计划在这份投资计划中完全没有论证。

因此,这份商业计划很不成功,不具有可行性。


评析

这篇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分析具体、深入全面,把文中的逻辑问题几乎都找了出来,并且分析有理有力,显示出考生的分析能力很强。此类作文应是一类卷,如果满分是30分,可以考虑给27分。

例文2

老年人就不穿运动鞋吗

该投资公司认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并且“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所以决定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初看此论证似乎很严密,但是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

首先,论据“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中的“逐渐减少”是一个什么程度不得而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和今后的减少程度肯定不同。现在和今后的运动趋势是室内的健身器械的运动,那么运动减少的时间就不会影响到运动鞋的销售。并且,运动健康正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年龄的增长,并不见得就不运动了。

其次,文中仅仅提到“城市人口中的老年人”,而忽略了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在一般人口中的比例是多少也决定了运动鞋的消费需求的多少。对运动鞋消费市场的定位应考虑到所有的人群。运动鞋就其本身的销售对象来讲,也可面向更多的休闲旅游群体。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户外娱乐、散步、游园等运动成为了人们休闲、放松的追求,那么休闲运动鞋肯定会有它的市场。

最后,文中“全球电视”公司这一概念解释不清,全球电视公司是一家传媒公司还是一家电视机制造公司呢?如果是电视机制造公司,那么耐用品——电视机的淘汰率比运动鞋的淘汰率要小得多。况且,全球电视公司现在的经营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就贸然进行投资是有风险的。

总之,这份商业计划漏洞百出,缺乏有效性,因此不可行。


评析

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比较清楚、分析具体,但在分析时出现了几处主观性错误。我们在论证时要注意自己的观点是否带有主观偏见性,要尽量避免加入自己的观点,使用“可能”、“如果”等缓和语气。此类作文是二类卷,可以考虑给24分。

例文3

如此武断的商业计划

这份商业计划根据某一研究机构的研究调查,认为由于老年人的比例将明显增长,并且用于运动的时间会减少,武断地决定将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同时转投电视股份。

我认为,首先该计划有多个概念不明确。如:逐渐减少、中老年人的比例、看电视等,其次论证方法并不清晰有效。运动时间逐渐减少,并不代表不运动,不穿运动鞋。对运动鞋销售市场的定位也不明确,可以是运动员,也可以是普通大众。老年人比例将有明显增长,所以看电视的时间增加,这也不能证明今后看电视与增加电视公司的利润有直接关系,并且转移投资的方向也未具体说明。还有,该商业计划调查也不全面,真实性的问题还有必要探讨。

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武断的、盲目的、无法令人信服的。


评析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但是文章篇幅太短,分析过程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使文章显得没有深度。此类作文是三类卷,可以考虑给18分。

例文4

(无标题)

从这份商业计划可以看出有两个概念不清,混淆了“老年人”和“城市人口中的老年人”的含义。而且,论证方法也不严密,论据只采用了这一个研究的数据,因此这样得出的结论缺乏有效性。

文章中“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因此,爱运动的年轻人将会减少。只根据这一说法,并不能得出公司应转移投资全球电视公司的结论。只说明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那么,公司也有可能向农村市场开展达达运动鞋公司的业务了,这就证明了此计划并不严谨,并且,得出的结论不是有效的。


评析

这篇文章篇幅太短,缺乏深入的分析,只是从一个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分析能力欠缺。此类作文算作四类卷,可以考虑给9分。

例文5

(无标题)

本文论证的概念不准确,论证方法不符合逻辑,论据不充分,无法准确分析出正确结论,结论不足以令人信服。并且,如要增加电视的投资,那么投资什么、怎么投资,文中都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案。本商业计划的论证缺乏有效性,论证不可信。


评析

这篇文章的篇幅太短,远远不够字数的要求。文章虽然挑出了题干材料的论证缺陷,但是并没有具体分析,使文章显得空洞无物。此类作文只能算作是五类卷,可以考虑给1~2分。

例文6

(无标题)

本文是一份准确、合理的商业计划。由本文的论据“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的时间将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将逐渐增多”和“在今后20年,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增长”,这两个论据可证明:虽然年轻人爱运动,而今后20年老年人的比例有明显增长,那么爱运动的年轻人就会减少,老年人看电视的时间将会逐渐增多。由此,便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公司应当及时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综上所述,本文在论证的概念方面把握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论正确。可谓是一份论证有效的商业计划。


评析

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就是错误的。写这样文章的考生,逻辑分析能力极差,甚至认为文中的观点是正确的。此类作文只能算作五类卷,可考虑给0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问题总结

下面是我们对这份材料的逻辑问题的分析,也就是材料中的漏洞。

● 研究的对象是所有的人还是某一区域、某一年龄段的人?

·“一般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在所有人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从什么年龄段开始的呢?

·“逐渐减少”、“逐渐增多”中的“逐渐”表示速度的程度是多少呢?

● 单说“城市人口”而忽略了农村人口。

● 20年后,城市人口总的发展趋势如何?

● 20年后,老年人比例有何变化?

● 全球电视公司是一家传媒公司,还是一家电视机制造公司呢?

·“及时”究竟应是什么程度呢?

● 该“研究”的结果与将来20年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如何?

● 人们是不是只有在运动的时间里才穿运动鞋?“运动时间”与“穿运动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 看电视人口的总人数与全球电视公司赢利情况之间的联系如何?

● 达达运动鞋公司目前的市场前景如何?

● 全球电视公司目前的市场前景如何?

● 售出达达运动鞋公司股份的数量、价格又分别是多少?

● 增加在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要以何种方式增加?增加多少呢?

【试题3】

请分析下面论证的有效性。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著,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

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例文1

不可如此比拟

这篇文章是用蜜蜂和苍蝇逃生这样一个生物行为的实验,类推到企业行为,并得出“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的结论。仔细推敲这样的引申和推出的结论,可以发现存在许多漏洞和逻辑问题。

第一,这种简单的生物行为的实验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类或企业的行为不能相提并论,人类或企业行为比昆虫的行为复杂得多,当然就更不可能把实验的结果机械照搬到企业的经营中去了。

第二,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如果用随机试错的方法经营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这样做,成功的概率会极低,更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向着企业经营方向作出的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第三,蜜蜂和苍蝇所处的环境是确定的,一成不变的,这与“不可思议的环境”存在矛盾。

第四,在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预测是很难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出一种技术产生的时间;然而,预测技术趋势很可能是有必要的,这关系到企业产品在今后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以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固然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而是当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的时候,要把原来遵循的规则改变成适应新环境的规则,当然也不是不遵循规则。

第六,文中的结论“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也存在问题。整篇文章虽然反对有序的衰亡,但也并没有提倡混乱的行动,文中还提到“对规则的突破”的行为,这就证明整篇文章不只有“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这两种行为的选择了。

综上所述,整篇文章存在概念界定不清、论据不充分、逻辑推理不严密等问题。试想,如果把这样一篇文中观点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评析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分析全面深刻,材料中的逻辑问题几乎都找出来了,显示出了考生的分析能力。此类作文属于一类卷,如果满分是30分,可考虑给27分。

例文2

对趋势的预测并非徒劳

这篇材料引用蜜蜂和苍蝇在一只特定的玻璃瓶中逃生的实验,总结出“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的结论。

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而材料中这个实验却是在预先确定好位置的一个玻璃瓶中进行,而瓶子的位置和环境是一成不变的。很显然,得出的这个结论与前面的实验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实验中玻璃瓶确定的位置是出口对着暗处,而亮处却是没有出路的死路。像这样的假设在实际市场中不一定会成立,因为市场的运行总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仅仅假设实际市场就像玻璃瓶确定的位置那样显然是不妥当的。

另外,这个实验中的蜜蜂由于遵循了趋光性这一规则而最终衰竭而亡,并不能就此认定要排斥对一般规则的遵循。

在高科技企业中,一般是无法预测技术的,但预测技术趋势,哪怕仅仅是几个月之后的技术趋势还是有可能的。并且,预测技术趋势对于企业作出今后发展重点的决策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预测技术趋势并不是徒劳的。

总之,这篇文章在论证其结论时,有论据不充分、概念界定不清楚、逻辑关系混乱等问题,并且文章用蜜蜂类推企业也不恰当。


评析

这篇文章结构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楚,显示了考生一定的分析能力。但字数略微不足,分析还不够全面。此类作文属于二类卷,可考虑给21分。

例文3

荒谬的逻辑

这篇文章由一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结论:“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其实,经过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所给材料在许多地方存在逻辑推理不够严密,论据不充分等问题。

首先,就环境问题而言。蜜蜂和苍蝇实验的环境是不变的,即玻璃瓶放置的方向不变,而企业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与实验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两者之间也不存在逻辑关系。

其次,实验中蜜蜂由于遵守了它的规则——趋光性才衰竭而亡,由此引申企业应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蜜蜂的趋光性是蜜蜂这种动物的生存本能,给它固定在一个违背了生存环境的范围内当然会死亡。相对于企业而言,这种特定的、有不可抗因素的环境几乎是没有的。企业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受管理者的素质和成本控制等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的这一结论就不可能成立了。拿苍蝇乱窜侥幸逃生这一实验就要求企业在靠运气赚钱、盲目决策中寻求生路岂不荒唐至极吗?企业的生存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另外,文章中还说:“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预测技术趋势还是有必要的,企业的长足发展是靠对未来的预测来进行经营决策的,哪怕是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也会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有积极作用。所以,预测并不是徒劳之举。

因此,这篇文章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无法令人信服。蜜蜂和苍蝇的实验无法类比企业的发展与经营。


评析

整篇文章在进行论证和逻辑分析的同时,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在做“论证有效性分析”的时候要避免犯一些主观性的错误。此类作文属于三类卷,可考虑给18分。

例文4

无序与有序

上述材料通过蜜蜂和苍蝇逃生的实验最后得出了“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的结论。

首先,材料中蜜蜂和苍蝇这两个不同的生物是在一个不发生变化的环境里进行实验的。“遵循规则”和“突破规则”是从蜜蜂的趋光性和苍蝇的无目的的乱窜中得出:要突破规则,不要遵循规则。如果经过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蜜蜂的趋光性是它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成不变的,遵循这种规则是必然的,可企业经营的规则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把企业和生物实验相类推是不正确的。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逻辑联系。

其次,文中的结论“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也就不能成立了。有些时候,我们坚持遵循一定的规则做事是对的,因为这些规则是我们的前人或有经验的人总结出来的;而他们在获得这样那样的真理时,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而一定的规则正是在混乱的无目的行动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我们的企业大多数的经营规则是相同的。所以,遵循一定的规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最后,文中提到“企业需要的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首先,企业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很可能还没有寻求到生路就命丧黄泉了,如果把这种观点引用到企业的经营中,那就是在选择自杀。所以,企业只有朝着预定的方向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总之,这篇材料有多处语句是不严密的,从实验到推出的结论也是没有根据的。逻辑关系并不清楚。


评析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考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一文体,没有真正地掌握传统的驳论文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区别。这篇文章在前半部分和最后进行了逻辑分析和论证,但有更多的篇幅属于驳论文,反驳了原文中观点,认为其不正确。这与论证有效性分析文体中要求找出原题干材料的观点是否符合逻辑规律是有区别的。此类作文属于四类卷,可考虑给13分。

例文5

岂能如此相提并论

仅从这篇文章中的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不完整也不充分。文中“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没有解释清楚。经营环境的“模糊性”可以有很多的解释,那么文中的“模糊性”又是指什么意思呢?是怎么样的一种模糊环境?这样的写法只能让读到的人一头雾水。之后“就像蜜蜂或苍蝇一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中,“不可思议的环境”也没有解释出是什么样的环境,是像蜜蜂或苍蝇一样的玻璃瓶一样的环境,这个环境又是怎样的不可思议呢?读者确实理解不了。

本文论证的证据并不充分。仅凭把蜜蜂和苍蝇放在一个瓶子里逃生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推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应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这就是论据的不充足性。

还有,仅就蜜蜂和苍蝇而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它们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这就更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生存方式没有任何的联系了。文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就是不正确的论证了。

最后结论本身就有问题。“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混乱的行动”这样的行动倒成了提倡的了,简直是颠倒是非,不知所云。

所以,文中的论证是不正确的。


评析

读了这篇文章让人感到作者在强词夺理,对题干材料未作实质性的分析,作者本身的思维就很空洞。并且,文中有的地方语言不畅,有病句存在。所以,这是一篇五类卷作文,只能得5分。

例文6

(无标题)

该篇文章根据蜜蜂和苍蝇在玻璃瓶中逃生的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在实验中,玻璃瓶的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那么在这个实验中,玻璃瓶是一个始终不变的环境,苍蝇的混乱的行动使它侥幸逃生,但如果让玻璃瓶变一个位置,那么蜜蜂也就有可能在它遵循的规则下逃生了。所以,我不同意上面的结论。

我认为,如延伸到企业里,在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环境里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如果,只像蜜蜂那样一成不变地遵循同一规则,当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蜜蜂必然不适应会衰竭而死,那么企业也一样,如果市场发生了变化而没有作出反应,结局也会像蜜蜂一样会破产、崩溃。企业只有在发现或预测到了“环境”的改变,迅速地改变经营战略、突破原有规则才有可能免遭厄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河南一家电冰箱制造企业一直在生产制造同一型号同一外形的冰箱,可是现在市场中消费者开始青睐无氟环保、外形多样化的冰箱了,于是企业在洞察之后转向无氟环保冰箱的制造,这样在变化多端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地发展下去了。像苍蝇无目的地乱窜而侥幸逃生那样,如果企业也盲目决策的话,就算是可以有侥幸正确那也是有巨大的风险的。

所以,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评析

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背离了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一文体。文章没有对题干材料的有效性进行逻辑分析,而是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对原有的论点进行驳论。作者混淆了写驳论文与论证有效性分析文的写作方法,这也是在改革后考生初学论证有效性分析时常犯的错误。另外,此作者的论证也不深刻,只能得3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问题总结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题干材料中存在以下漏洞。

● 蜜蜂和苍蝇的实验只是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与企业经营之间不存在逻辑联系。

● 在具有模糊性与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虽然企业用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取得成功,但是企业理性决策成功的概率要远远高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

● 实验中玻璃瓶的位置是预先确定的,不发生变化。这与“不可思议的环境”相互矛盾。

● 实验环境和市场环境二者之间并没有联系。用这样的类比推理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 技术趋势的预测还是有必要的,未来的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预测的时间长短也不能作为否定预测必要性的根据。

● 不能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区别绝对化。对规则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而意味着突破或修改旧规则,创建并遵循新规则。

● 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地遵循规则,而不是要求不遵循任何规则。

● 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为和有序的衰亡并不是两种仅有的选择,没有理由因为反对有序的衰亡而提倡混乱的行动。另外,得出这个结论的论据也并不充分。

● 企业经营需要明确方向。

● 蜜蜂和苍蝇的行为和人的行为相比较不符合逻辑。蜜蜂和苍蝇逃生的行动是自身的本能,而人的行为主要是由理性决定。

● 如果把题干作者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之中,只能是加速企业的衰亡。

【试题4】

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

“目前,国内约有1000家专门的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10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10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员工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10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25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分析参考

题干的论证存在以下漏洞。

● 题干的论证混淆了公司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的概念。我们不能根据本土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比外资公司高,就直接推断出本土公司的利润水平比外资公司高。完全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本土公司的平均利润率高,但是总体利润水平仍低于外资公司。

● 题干的论证混淆了“公司规模”和“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员工的数量和员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有效工作量这两个因素。十大本土公司的平均员工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能得出结论“前者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后者高”。

● 假设不当。题干论证根据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增长到300亿元,计算出平均每家公司有3000万元的营业收入,这里公关公司的数量基本不变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

● 诉诸平均数,推理有误。当我们讨论本土公关公司中是否会诞生一批世界级公司时,采取平均的方法所推算出的每个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缺乏说服力。在某个行业中,常常是20%的企业创造80%的市场营业收入,题干的论证犯了诉诸平均数的错误。

● 题干存在着两处错误类比的问题。第一,简单地将日本的人均公关费用推广到中国,是错误的类比。要知道,中国与日本的人口结构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对于公关这样的城市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而言,这种差异尤其不能忽视。第二,把对未来市场总额的估计,与现在市场中企业的总量进行平均,即使是同一时点的数据(前者是预测值,后者是统计值)也不具有可比性。公关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极可能伴随着公关公司数量的增长。

● 题干混淆了收入增长速度与收入能力或收入水平的概念。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在增长基数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收益能力的差异。我们并不能因为本土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于外资公关公司就得出“前者的收益能力比后者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