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沃尔沃轿车公司
沃尔沃轿车公司原先属于沃尔沃集团(Volvo AB)(简称“沃尔沃”)。该集团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主要生产卡车、客车、建筑设备、用于船用和工业用发动机以及飞机部件上的动力系统,同时还提供完整的融资和服务方案。
一、公司发展简史
在SKF公司(Svenska Kullager-Fabriken)工作的瑞典人古斯塔夫·拉森(Gustaf Larson)和亚沙·盖布列森(Assar Gabrilsson)由于对生产汽车的热情,在1925年9月成功说服公司,借用公司厂房进行试制汽车的组装。在1926年8月10日获得授权,正式开始新车量产。
沃尔沃的第一款产品是1927年4月14日上市的“Volvo ÖV4 Jakob”敞篷汽车。1930年,沃尔沃收购其发动机供应商 Pentaverken。1929年,沃尔沃开始盈利。1933年,推出首款概念车“Venus Bilo”。1935年,沃尔沃正式脱离 SKF公司,独立营运,并在瑞典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公司的业务还拓展至商用车辆、航天、航空设备及各种机械等。
1936年,公司确定了基于“安全”的核心品牌价值。1953年,推出其第一辆旅行车“Duett”。1942年,公司收购变速器企业 Kopings Mekaniska Verkstad。1955年,“PV44”首次出口到美国。
1979年,沃尔沃集团将轿车制造部分独立,命名为沃尔沃轿车公司(Volvo Car Corporation)(简称“沃尔沃轿车”)。1999年4月,沃尔沃集团将沃尔沃轿车公司以64.5亿美元的价格售予福特汽车公司,纳入它旗下所属的首席汽车集团经营。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制方面,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为汽车工业贡献了许多的革新发明,如1927年的带雨刮器的安全挡风玻璃、1944年的整体式车厢、1959年的固定的三点式安全带、1973年的电子后窗除霜器、1976年的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和氧气传感器、1991年的防侧撞保护系统、1998年的头颈部安全保护系统、2003年的智能驾驶信息系统、2006年的盲点信息系统、2010年的带全力自动刹车的行人探测系统。
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后,它一直保持着品牌的独立性。公司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各有三个生产基地。在瑞典、西班牙和美国各设一家汽车研发中心,在瑞典还有一家汽车安全中心。
“沃尔沃”轿车主要有三个产品平台:紧凑型轿车“P1”、中高级轿车“P2”及“P2”的升级版“P24”。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运动休闲汽车(XC系)和敞篷车/双门跑车(C系)四个系列。S系主要产品包括“S80”豪华轿车、“S60”轿跑车和“S40”轿车;V系主要产品包括“V70”和“V50”; C系主要产品包括“C70”敞篷跑车、“C30”轿跑车;XC系主要产品包括“XC70”、“XC90”和“XC60”。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沃尔沃轿车公司的销售业绩急剧下滑,出现巨额亏损。福特汽车公司于2008年12月初开始为沃尔沃轿车公司寻找买主,筹措现金,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业绩滑坡。
2010年,沃尔沃品牌的全球销量为37.4万辆。2011年,45万辆销量。2012年,42万辆销量。
二、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沃尔沃轿车公司就开始向中国出口销售“沃尔沃S40”轿车。为了能够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提供汽车产品和售后服务,公司于1994年1月24日在北京成立办事处。2004年年底,公司又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沃尔沃轿车公司没有在中国直接设立生产企业。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一是直接的产品出口;二是通过其母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关系许可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汽车马自达汽车公司进行技术许可生产。
自2006年7月开始,沃尔沃轿车公司许可长安福特汽车汽车公司生产“S40”(2006年)、“S-Max”(2007年)和“S80”(2009年)。按照此前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轿车公司、长安汽车集团三方达成的协议,长安福特汽车公司代工(技术许可)生产“沃尔沃S40”和“沃尔沃 S80”车型的生产期限为10年,即“S40”代工到2015年,“S80”代工到2018年。
2010年,国产沃尔沃汽车的销量为2.2万辆。2011年和2012年的销量分别为1.8万辆和0.9万辆。2012年,在中国的总销量为4.2万辆。之所以国产汽车的销量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公司的新的控股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集团”)希望重新建立其直接的生产基地。
2010年3月28日,福特汽车公司与吉利集团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公司出售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当年8月2日,交易交割。至此,沃尔沃轿车公司正式归入吉利集团旗下。
福特汽车公司一直坚持独立发展。通过创新流水线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生产国民车,从而确立了它的世界汽车市场地位。公司最早通过员工的高工资,建立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顺畅循环,持续扩大市场。在其发展历程中,公司曾经开展多次并购,以扩展产品线,但是最终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于是集中资源,专注于“福特”和“林肯”品牌的发展,从而减轻了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保持持续增长。
“起大早,赶晚集”,是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它目前在中国有两家整车合资企业,分别做商用车和乘用车,但是,由于车型引进慢、产品线不足和缺乏战略性部署,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与其在世界汽车市场的地位不相称。尽管从形式上,公司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合作伙伴江铃汽车集团与中国长安集团已经战略合作,但是并没有形成合力。
随着“一个福特”战略的实施,福特汽车公司基本上已经结束其原来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这使其产品线的短缺性更为明显,难以适应中国国内日益明显的多元化市场需求。从生产布局来看,它的主要生产基地分别在重庆和南昌,当地工业基础相对落后,而其客户主要位于中国的中东部地区,并且由于产品的中低端性,使其产品的成本敏感性较明显,这就弱化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杭州基地,还处于建设过程中,但是其细分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而且美系中高档车在国内的市场形象并没有优势,所以它在中国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