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企业在华成长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福特汽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简称“福特汽车”)是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汽车和金融服务。公司的汽车业务是全系列发展,包括轿车、SUV、皮卡、载货车原先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拥有的汽车品牌主要包括“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福特”(Ford)、“捷豹”(Jaguar)、“林肯”(Lincoln)、“马自达”(Mazda)、“水星”(Mercury)和“沃尔沃”(Volvo)。经过业务调整,现在只剩下“福特”和“林肯”两个品牌。及相关的配件与服务品牌;金融服务以福特汽车信贷公司为主体。公司的汽车国际业务主要分布于欧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至2011年,公司在21个国家拥有37个生产基地。

一、公司发展简史

福特汽车公司是一家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公司。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多次的转型,其中“一个福特”发展战略转变最为关键,所以将公司的历史划分为此前的“老福特汽车公司”和“一个福特”两个时期。

(一)老福特汽车公司

怀着“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汽车”的梦想和远见,亨利·福特(Henry Ford)与其他人合伙在1903年创立福特汽车公司。1902年,福特与一个富有的煤炭商人亚历克斯·马尔科姆逊(Alexander Malcolmson)合伙成立福特—马尔科姆逊公司,两人对半持有公司权益。1903年6月,公司改称“福特汽车公司”,其中福特和马尔科姆逊分别持有其25.5%的股权。后来,福特收购原合伙人的股份,控股58.5%。1906年,马尔科姆逊退出公司,福特继任公司总裁。福特汽车的标志是采用 Ford字样,蓝底白字。由于创建人福特喜欢小动物,所以标志设计者把“福特”的英文画成一只小白兔样子的图案。当年,公司投产既实用又便宜的 A型车。福特当时准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陆续推出各种型号的汽车。1905年年初,B型车、C型车、F型车开始大量上市。

1908年10月,福特汽车公司的底特律Piquette工厂投产“既简单又坚固耐用,而且人人都承受得起”的T型车。1908年,福特决定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经济实惠的单一品种。T型车俗称Tin Lizzie或 Flivver。T型车第一年的产量达到10660辆,打破了汽车业有史以来的所有纪录。1920年9月,为应对经济危机,公司大幅降低价格,T型车的平均降幅为148美元。1923年,T型车的产量达到其最高峰2011125辆。(理查德·巴克.福特帝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911年,公司获得专利诉讼案胜利1877年,乔治·塞尔登(George B.Selden)做成了一台简单的双循环内燃发动机。1889年,他获得美国专利第549、160号。他对商业用途的汽油动力车拥有广泛控制权。1897年,前海军部长威廉·惠特尼(William C.Whitney)与人合伙,用1万美元购买了塞尔登的专利。惠特尼及愿与其合作的汽车厂商合作组建了特许汽车制造商联合会(Association of Licensed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来执行塞尔登的专利权,向入选的生产商颁发授权许可(收取1.25%的许可费,同时控制生产量),向每一辆在美国生产或销售的“非马车”抽取特许使用费。但是,获得这一专利许可证的企业中并不包括当时的福特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刚成立时,特许汽车制造商联合会就对它提出了指控。福特汽车公司在没有塞尔登授权的情况下投入了生产。其他汽车公司,都选择了支付特许使用费而不是冒险与特许汽车制造商联合会作对,因为这要比在法庭上打官司的费用低。但福特相信塞尔登对所有内燃机驱动的公路车辆所拥有的专利无效,必须予以抵制,于是他和合作伙伴们决定为诉讼进行斗争。历经耗资巨大、难以置信的复杂法律诉讼程序之后,福特汽车公司终于赢得了这场使其和整个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摆脱威胁的战争(法院陪审团认为,福特及几乎所有的工厂使用的都是奥托四冲程循环模式的内燃机,而不是塞尔登拥有专利的双循环内燃机)。1911年1月12日,受理上诉的法官做出决定:“有关汽油车的基本工艺是一种‘社会性的发明’,所有的生产者都同样可以利用。”(彼得·考利尔,戴维·霍罗威茨.福特传.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

1913年10月,福特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福特在工厂实行批量生产。福特推断,如果让每一位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负责一件工作,而让汽车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汽车会更快成型,同时可以节约无数的工时。流水线传送带传送需要组装的车辆:换言之,是将移动着的作业传向固定位置的工人,每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早期的汽车厂类似手工作坊,每个工人都必须完全靠自己将发动机等总成装配起来。福特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正是将装配工序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重复性操作,并将它们排列在一条生产线上,从而通过专业化提高工人的操作效率。流水生产线是受底特律屠宰系统的启发。在这一系统中,一头头活牛被杀死之后,用钩子挂在不停运动着的传动杆上,工人们站在固定的工作台上,把牛一块块地肢解,最后整头牛全都变成无数的碎块。1910年,在已经生产了12000辆T型车之后,福特将公司搬至高地公园工厂(Highland Park)。1913年10月7日,福特公司设计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传送带式生产线,也实现了零部件的标准化。当时,装配一台发动机需要9小时54分钟,6个月后,缩短到5小时56分钟。生产一辆T型车从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到5小时50分钟。1914年年初,只需要1小时33分钟。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到1952年,平均每9.94秒就生产一辆汽车。(理查德·巴克.福特帝国.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创建了影响世界百年工业发展史的规模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方式使T型车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在7年内下降了1/3。T型车很快风靡全球,它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的神话。至1927年5月25日停产,共生产了1500万辆。T型汽车的畅销使福特汽车公司很快就坐上了世界汽车行业的“头把交椅”。

1914年1月5日,福特宣布公司工人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8小时)日薪5美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将每天工作时间由9小时下调至8小时,公司为员工提供利润分成,使其每天的最低收入为5美元。有资格享受每日5美元工资的工人的条件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并能很好地照料家人的已婚者;年龄在22岁以上,为人节俭的单身者;如果有近亲或血亲只能从自己这里得到生活支持,22岁以下的男性和任何年龄的女性。日薪5美元是一个一年期的实验,这是公司将一部分预期利润提前支付给工人。如果当年的预期利润没有实现,那么到1915年,这种利润分享制度就会结束。实践证明,这个日薪5美元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天的旷工率从原来的10%下降至0.5%,员工的流失率也大幅度下降。在这一良好的待遇下,UAW试图使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加入工会的努力一再失败,直至1941年才成功。(王冀.美国汽车怎么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920年,福特汽车公司成为第一家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工作制的汽车制造商,工作日内实行三班倒,周六和周日休息。,这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福特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他相信一个8小时工作日5美元的报酬是他所做的削减成本的最佳举措。1912—1913年,福特高地公园工厂每天的旷工率是10%,每年的员工流失率达到380%。在1914年以前,公司要想增加100个工作岗位,就需要进行963次雇用,而培训一个新工人需要100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流水线作业使工人日复一日地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王冀.美国汽车怎么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他说:“我可以找到创造高工资的生产方法。如果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创造了“福特主义”。福特认为5美元日薪制度是降低成本的最佳措施之一,这是一笔好生意。新的工资制度不仅没有使福特汽车公司赔本,反而大赚特赚。因为这种手段激励员工发挥更高的生产能力,使用在每件产品的资金也比以往更少。生产率的提高远远抵消了提薪的花费。5美元的日薪制度的作用是:第一,搜集了劳动力中的精华;第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三,招进公司的员工只能驯服地适应机器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解雇,而解雇之后找不到比福特汽车工厂更高的薪资;第四,对员工的要求更加严格,凡不符合要求的员工,厂方通过改组而剔除。(王冀.美国汽车怎么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福特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装配线的高效率,通过高工资获得的稳定劳动力低生产成本。(戴维·法伯.斯隆规则:通用汽车塑造轨迹.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1919年,在T型车生产的顶峰时期,时薪被提高到每天6美元。1929年,为应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时薪再次提高至7美元。

1917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生产载货车。1922年公司收购面临资金困难的林肯汽车公司(Lincoln Motors)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亨利·利兰(Henry M.Leland)组织起凯迪拉克公司最出色的工程师成立了一家生产飞机发动机的新公司,生产利别尔基航空发动机,但遭到通用汽车公司的反对。利兰和儿子威尔弗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凯迪拉克公司。在1907年创立林肯公司生产飞机发动机。利兰之所以以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来命名这家新公司,是因为他在1864年投过林肯总统的选票,对林肯非常敬仰。战争结束后,利兰又把注意力转向了汽车。1920年,第一辆“林肯”轿车问世。但是,“林肯”轿车成为战后经济衰退的受害者,经销商和批发商纷纷取消订货,林肯公司的资财由于股东抽走资金以及税务方面的法律纠纷而大量流失,公司经营陷入困境。1922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以800万美元收购了林肯公司,成立了林肯部。1949年,公司的林肯部和水星部合并为一个部,成为诞生公司豪华车的“摇篮”。自1939年罗斯福总统以来,福特“林肯”汽车一直被白宫选为总统专车。“林肯”品牌的主要产品有“大陆”(Continental)、“马克八世”(Mark Ⅷ)、“城市”(TownCar)、“领航员”(Navigator)、“林肯 LS”、“飞行家”(Aviator)等。(紧凑型车为“大陆”、大型轿车为“城市”、两门车为“马克”, “领航员”、“林肯 LS”、“飞行家”属于SUV)。,由此扩展到高级车领域。

1919年1月1日,福特将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他的独生儿子爱德塞·福特(Edsel Ford)。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同时,回购公司其他股东的股份,使其成为家族企业。亨利·福特、儿子爱德塞和妻子克拉拉·简·布赖恩特(Clara Jane Bryant)分别持股55%、42%和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萧条迫使福特借巨款来买回公司的股票,这使他和他的儿子成为公司的唯一拥有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福特汽车公司为战争所需,生产拖拉机、军用汽车、战地救护车、钢盔、飞机发动机、飞机、手机弹膛、弹药箱、潜艇探测器和坦克的防护板及“鹰”反潜艇等军需用品。在战争结束后的三个星期之后,公司就恢复了T型车的生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福特汽车公司建立鲁日工厂(Rouge),以使产品的生产自给自足,包括铸造、发电、玻璃等,实现“从矿石到成品”的目标。1947年以后,公司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集中于轿车与载货车业务。

面对通用汽车公司的攻势及T型车竞争力下降却又没有后继车型的状况,福特汽车公司在1923年推出“福特周付购买计划”(Ford Weekly Purchase Plan, FWPP)FWPP计划的基本操作过程:在看中一款“福特”汽车后,消费者可以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经销商协商,开设一个储蓄账号,第一次至少存入5美元,然后自行决定每周向账号里存入多少钱。当存款数足以购买他看中的福特汽车后,消费者就可以得到汽车。在此期间,如果消费者有急用,可以随时支取账号里的存款。与此同时,经销商并不能从储蓄账号里沉淀资金获利,因为他何时能实现销售完全取决于消费者何时能存够钱,这个周期不好把握。虽然消费者可以自行调节存在特定账号的周期和额度,使之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但他依然享受不到拥有汽车的乐趣。FWPP计划体现了亨利·福特提倡的节俭、储蓄及不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观念。(王冀.美国汽车怎么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但是它与分期付款方式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1928年,公司设立全面信贷公司(Universal Credit Corporation),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融资服务。

1925年,福特用13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斯托特金属飞机制造公司,开始制造全金属的三发机的飞机,这是美国第一架成功的航班飞机。它可以运载12名乘客,使得乘客服务更加有盈利。同时,建立福特机场,建立福特空中运输公司。航空飞行逐渐成为美国运输网中铁路运输的补充。

1927年12月2日,福特汽车公司推出新款 A型车。A型车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全新的A型车共分4种颜色,附加装置几乎应有尽有。但是由于转产 A型车组织匆忙、耗资巨大,加之接踵而来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公司元气大伤,于1928年在产量上被通用汽车公司超过。1931年,福特汽车公司被以“雪佛兰”品牌为中心,并推行汽车贷款的通用汽车公司所赶超。从此以后,公司再也无缘市场首位。1933年,又让位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位居美国第三。但是,公司在美国汽车发展史上基本上一直处于第二位。由于受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普利茅斯”的竞争压力,1932年3月9日,公司抛弃 A型车,在历史上首次开发出整体V8发动机的车型。发动机功率达到65马力,这是当时功率最大的汽车。

1932年3月7日,福特汽车公司爆发了第一次大罢工,并造成人员伤亡。工人要求给予失业者工作或给予救济。

在“罗斯福新政”支持下,美国逐步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期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美国社会经济百废待兴。福特汽车公司也获得了重生和复兴的机会。

20世纪3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意识到在经济型的“福特”和豪华型的“林肯”汽车之间仍存在市场机会,于是在1935年开发出“水星”品牌(Mercury),进军中档车市场。1938年10月,推出“水星”产品。当时的“水星”轿车配备强劲的95马力、V8发动机,极受广大用户欢迎,一年之内就占领了美国2.19%的轿车市场份额。1941—1945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水星”生产线被迫中断生产。“水星”品牌的产品主要有“卡普里”(Capri)、“美洲狮”(Cougar)、“水貂”(Sable)、“村民”(Villager)、“登山者”(Mountainer)、“环宇”(Mystique)和“大公爵”(Grand Marquis)等。2010年6月2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自当年第四季度起永久性全面停产“水星”品牌系列车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福特汽车公司将其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支持战争的工作中,民用汽车的生产不得不停止,研发也被搁浅。公司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经济基础。

1945年9月21日,福特1943年5月26日,爱德塞逝世,公司总裁的职位无人担任。5月30日,福特再次亲自当职。1947年4月7日,亨利·福特去世。他葬礼的那一天,美国所有的汽车生产线停工一分钟,以纪念这位“汽车界的哥白尼”。1999年,《财富》杂志将福特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以表彰他和福特汽车公司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2005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20位企业家,亨利·福特名列榜首。让位给他的长孙、28岁的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Ⅱ)。福特二世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招揽技术人才,组织一支精明强干的管理团队,使公司重新崛起。他启动了战后重组计划,使公司很快回复元气,并进一步推出扩张计划,终于成就了福特汽车帝国。1946年,公司实现了15年以来的第一次盈利。1952年,公司盈利上升至2.58亿美元。

福特二世与UAW签订新的劳资协议,承诺给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人在同业中最优厚的工资待遇,换取工会不罢工、不怠工的保证。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福特二世控制下的公司与工会和工人之间一直保持良好关系,从而避免了像其他公司那样因工人罢工而造成的损失。

随着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国内的汽车社会需求开始恢复并增长。1948年1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第一辆后来成为汽车史上最成功的车型的 F系列皮卡。第一代F系列车型有2门版和4门版两种车身结构,前者称为皮卡(Pickup,0.5吨),后者称为小型运货汽车(panel truck,3吨)。目前已经包括 F-150、F250、F-350、F-450、F-550、F-650和F-750六大系列,涵盖全尺寸到重型皮卡。1995年,F系列超越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成为历史上全球最畅销的汽车品牌(2750万辆),包括小汽车和卡车。在北美,F系列卡车一直是最畅销的车辆。2011年,F系列皮卡销量为58.5万辆,2012年销量为64.5万辆,一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名。

1954年2月20日,福特汽车公司的“雷鸟”(Thunderbird)在底特律汽车展上登台亮相,迅速成为追求新颖款式和大胆设计的车迷的宠儿,它是个人豪华汽车中的代表,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雷鸟”是唯一四次荣获美国AutoTrend杂志“年度汽车”的车型。当年10月,第一辆“雷鸟”在迪尔伯恩工厂下线。1954—2004年,公司共生产了430多万辆各款式的“雷鸟”。

福特汽车公司把赶超通用汽车公司的赌注压在新一代轿车——“爱德塞”身上。1957年9月,在公司的“爱德塞”日上,介于“水星”与“林肯”之间的这款中档轿车正式推出,可是却遭到了重大的挫折。由于经济危机对购买力带来的冲击,加上这款汽车的设计创意没有得到公众和新闻舆论的认可,所以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到1959年11月,“爱德塞”总共只售出了8.4万辆,不得不停止生产。为此,公司损失了3.5亿美元,这一巨大损失导致赶超通用汽车公司的计划流产。

1956年1月17日,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上市公司。1959年8月20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成立。它为经销商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为新车、旧车和租赁车辆提供融资,以及批售融资、抵押融资和营运资金融资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开发新车型和 SUV及大型车,以适应市场需求。1960年,推出出色外形设计、低价和油耗的“猎鹰”(Falcon)小型车,产品在上市两年之内销量就超过了100万辆。这是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发的第一款小型汽车。1964年4月,推出经典的“野马”(Mustang)轿车“野马”汽车的发展历程:第一代(1964—1973年)、第二代(1974—1978年)、第三代(1979—1993年)、第四代(1994—2004年)、第五代(2005年至今)。,这是一款低价轿车。1967年,推出“水星·侯爵”(Marquis)。1968年,推出“林肯·马克Ⅲ”(Mark Ⅲ)豪华轿车。1969年和1970年分别推出共用“野马”和“猎鹰”平台的、低价的“小牛”(Maverick)和“花马”(Pinto),迅速占领了小型车市场。

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欧洲市场对精致小型车需求的增长,1976年福特欧洲公司推出前置前驱小型车——“嘉年华”(Fiesta)。它在位于西班牙、英国、德国及美国的工厂生产。它已经历经七代的演变。

1978年1月1日,福特汽车公司的拖拉机业务与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而组成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新荷兰有限公司是1986年从 Sperry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原油价格的下降,大型车、皮卡与 SUV又受到市场青睐,公司在北美的业绩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在此期间,公司收购了世界高级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阿斯顿·马丁公司,原名马丁·班福德公司,建于1913年,创始人是莱昂内尔·马丁和罗伯特·班福德。公司设在英国新港市,以生产敞篷旅行车(Cabriolet)、赛车和限量生产的跑车而闻名世界。1914年,公司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23年,公司和它的产品都改名为“阿斯顿·马丁”。由于公司业绩不佳被反复转卖。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收购其75%的股权。1994年收购其另外25%的股份,使其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3月,福特汽车公司以9.25亿美元卖给了科威特 Adeem Investment of Kuwait、Investment Dar和英国商人John Sinders的合资公司。、“捷豹”(Jaguar)、“路虎”(Land Rover)1989年12月,福特汽车公司从英国购买“捷豹”花费了40.7亿美元。2000年3月,从宝马汽车公司手中以27.3亿美元收购“路虎”(购买的内容主要包括路虎品牌、所有四轮驱动系列产品、路虎在英国伯明瀚的装配厂、Gaydon研究中心、经销商网络、英国汽车工业遗产中心以及1万多名员工)。2008年3月,“捷豹”、“路虎”以23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给印度塔塔集团。、“沃尔沃”1999年3月,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999年,公司新建首席汽车集团(Premier Automotive Group),将这4个品牌归于这个集团。

自20世纪60年代起,福特汽车公司先后任命了几位总裁,但是福特二世一直担任董事长。1978年,艾柯卡(Lee Iacocca)1946年,艾柯卡进入福特汽车公司工作。1949年,他成为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勒地区的销售经理。1956年,在担任费城地区的销售副经理时,他推出了“56 for 56”活动,即任何购买一辆1956年型的福特汽车的顾客,都可以在首付20%的情况下,以为期3年的分期付款方式购车,月供仅为每月56美元。这样,一般消费者都负担得起。这个做法使福特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量像火箭般直线上升,仅仅3个月,就从原来的最末一名,一跃而居全国第一位。福特公司把这种分期付款的推销方法在全国各地推广后,公司的年销量猛增7.5万辆。艾柯卡因此名声大振。不久,公司晋升他为华盛顿特区经理。1960年11月10日,艾柯卡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副总裁和福特分部的总经理。1965年1月,艾柯卡被任命为福特汽车公司负责轿车和轻型车部门业务的副总裁,负责福特事业部和林肯—水星事业部。1970年12月10日,他成为福特汽车公司总裁,成为地位仅次于福特老板的第二号人物。1978年7月13日,由于“功高盖主”,他被亨利·福特二世开除,原公司副总裁布里奇接任。任公司CEO。他上任后推行“4个5000万计划”,以削减成本“4个5000万计划”是在4个方面减少5000万美元的开支。这4个方面包括减少机器故障、防止产品复杂化、控制设计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淘汰亏损部门。

1980年,福特二世逐步退出公司管理事务,并表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并不一定要由福特家族的人担任。1980年3月,福特二世宣布辞去公司董事长之职。公司经营大权转交福特家族以外的管理专家菲利普·卡威尔(Philip Caldwell),由他组织顾问团,采用专家团队的最新领导体制来领导公司。这一举动宣告了有77年历史的“福特王朝”的结束,直至1999年。

1985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进入金融领域,由其子公司福特汽车信贷公司收购第一国家银行。4年之后,以这两家公司为主体建立了福特汽车金融服务集团,并收购了提供商业贷款和住房融资贷款的联合公司。福特汽车金融服务集团以汽车贷款、保险、普通金融三大业务为主。1999年,纳赛尔(Jacques A.Nasser)接任公司 CEO之后,进一步提出将公司由制造企业转型为提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公司的建议。为了打造这条价值链,在1999年,公司以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汽车修理连锁店Kwik-Fit。2002年,总部位于伦敦的 CVC资本合伙公司以3亿英镑(约合5亿美元)的现金以及部分票据出资购买福特汽车公司的Kwik-Fit业务部门,福特汽车公司仍拥有其19%的股权。

20世纪8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引进日本汽车企业生产方式,发起员工参与工程(Employee Involvement, EI)。这些尊重普通员工智慧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公司还实行“利润分享计划”,让员工也能够与管理层一样分享企业的盈利,这进一步鼓舞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984年,公司盈利30亿美元;1986年,盈利32.9亿美元。1987年的公司盈利超过所有欧洲和日本汽车企业的利润总和。

1986年7月,福特汽车公司与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开展资本合作,持有其10%的股权。当时,马自达汽车公司持有起亚汽车公司的8%股权。1994年,公司启动力争成为全球市场领先企业的经营战略项目(Ford 2000),旨在实现全球汽车业务的一体化,其核心是“全球单一市场、全球竞争、开发新车型客户”,主张在主要地区的基地设置车辆开发中心,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汽车开发分工体制,力求通过全球性规模效应生产最低成本产品。但是,这一战略因欧洲公司的开发体制不健全而以失败告终。

1999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以“转型和成长”(Transformation &Growth)作为经营战略,调整作为汽车制造商的业务内容,实现扩大售后服务领域的业务和收益。2000年5月,公司发布欧洲福特的经营重建计划(European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2000年6月,福特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事业部从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伟世通公司(Visteon)1995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整合欧洲和北美汽车业务组织,成立 FAO(Ford Automotive Operations)。1996年11月,从 FAO分离出零部件自产部门,成立 APO(Automotive Parts Operation)。1997年9月,APO将4个部门重组成7个部门,更名为伟世通汽车系统(Visteon Automotive Systems)。,产品线覆盖从汽车玻璃到导航系统几乎所有种类。伟世通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亏损。当时,伟世通公司和德尔福公司分别脱离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后,希望形成全面的零部件产品线,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零部件制造商、系统制造商或模块供应商。但是,这面临许多困难,而且它们不具备取代汽车制造商调节风险的实力与能力,因此在21世纪初开始逐渐放缓发展步调,重新回归核心零部件领域。在成为模块供应商、系统集成供应商的事业战略指引下,把汽车零部件事业集中到高收益部门,导致忽视了对悬架、转向、制动、驱动系统等核心领域的投资。而且,基于高收益预期而扩大投资的模块产品战略也并没有达到初衷。在此过程中,美国汽车三巨头北美产销规模的萎缩直接冲击伟世通公司和德尔福公司的经营体制。这迫使德尔福公司在2007年进入破产保护,伟世通公司因持续亏损,把多个事业部移交福特汽车公司,希望缩小事业规模来维持生存。(久保铁男.谁推倒了美国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落马的背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在伟世通公司分离时,它与 UAW达成协议,为旗下1.74万工会员工签订昂贵的劳动合同,即使关闭亏损企业,也必须为 UAW成员支付高额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伟世通公司不仅背负沉重的劳动力成本,还需要新建自己的研发机构和销售渠道。在伟世通公司分离出去之后,为了稳定其供应链,2005年6月,公司对伟世通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援助性计划。根据协议,福特汽车公司将斥资16亿~18亿美元,回购伟世通公司位于美国和墨西哥的24家工厂、办事处及17400名工会员工。伟世通公司“瘦身”成为一家“规模较小、产品种类相对丰富”的公司。公司在北美的工厂数量从58家减少至36家,北美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由38美元/小时下降到17美元/小时。同时将工厂转向海外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并进一步减少对福特汽车公司的依赖。[1比110.汽车商业评论,2013(6)]2009年5月28日,伟世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但其在美国以外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不在此次申请之列。福特汽车公司承诺将支持它的破产重组融资。2010年10月1日,伟世通公司宣布已经完成重组,并成功走出破产保护程序。凭借显著改善的资本结构,公司已经具备充分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增长的能力。2010年8月31日,在获得所有级别债权人和股东压倒性的支持后,伟世通公司得到了美国联邦破产法院(U.S.Bankruptcy Court)的审批通过。伟世通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已实现明显改进,合并债务较公司及其部分下属机构于2009年5月28日在美国主动递交第11章破产保护申请之时减少了约21亿美元。该负债水平使公司在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新的伟世通公司主要专注于空调、电子、内饰和照明四大优势产品线。在区域上,主要关注快速发展的亚洲、东欧和巴西市场。

1985年12月26日,福特汽车公司同时推出“金牛”(Taurus)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日本汽车的市场竞争,福特汽车公司决定开发一款世界级的高档家用轿车。公司以同步工程打破传统汽车的开发模式,并进行车型对标开发。“金牛”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流线型外观设计,有效降低了空气阻力,同时保留了美国人喜欢的宽大空间。“金牛”和“水星·黑貂”对于福特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1991年,福特汽车公司陷入经营困境。为此,公司将提高“金牛”销量作为头等大事,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汽车租赁公司,同时收购并拍卖被淘汰的汽车,以片面追求销量。这使“金牛”汽车成为便宜车的代名词。1995年进行改型。1997年,“丰田·佳美”从“金牛”手中夺得“最畅销轿车”称号。1992—1996年,“金牛”一直是美国最畅销的汽车。2002年,“金牛”的销量跌到最近10年来的最低点,比其巅峰状态少了10万辆。由于公司在SUV和卡车上的分神(当时公司认为 SUV和卡车才是最重要的市场)以及不愿意拯救它的最畅销轿车——“金牛”,公司在1995—2000年没有为“金牛”做任何事情,这直接导致了一场灾难。这使本应该可以在对日本汽车的进攻中取得的胜利最后还是变成了失败。2003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在两年内不再生产“金牛”,代之以“福特500”家庭轿车、“自由型”(Freestyle)和“未来”(Future)混合动力汽车,但是没有一款汽车的声望达到“金牛”曾经有过的高度。(米什莱恩·梅纳德.底特律的没落:三大汽车公司如何丧失美国本土市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和它的孪生姐妹车“水星·黑貂”(Sable)。之后,由于遭遇1990—1991年的经济危机而销量下滑。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后期,公司又凭借SUV“探险者”(Explorer)、“远征”(Expedition)、“远足”(Excursion)、“翼虎”(Escape)和“林肯·领航员”及皮卡的翻身,赚取了丰厚利润。

1999年1月,福特的曾孙比尔·福特(William Clay Ford, Jr.)成为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2001年10月30日,他担任公司CEO兼董事长。2006年9月,再次担任董事长。

2000年,福特汽车公司的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但是,畅销的 SUV车型“探险者”多次发生侧翻事故,并于2001年开始召回其轮胎。同时,由于大规模的海外业务并购,出现了一些整合方面的问题。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致使美国经济严重下挫,公司的业绩开始恶化,当年亏损54.5亿美元。

2002年,福特汽车公司提出“重回基本面”的目标,将业务重点转回汽车设计和生产。当年亏损减少至9.8亿美元。2003年,公司开始重新盈利。2005年以后,汽油价格上涨,使公司的主力产品SUV和皮卡销量一路下滑,北美业务业绩进一步恶化。2006年,公司亏损高达126亿美元,平均每辆汽车亏损1925美元,公司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福特汽车公司在2007年亏损27亿美元,2008年亏损147亿美元。

专栏2-1

凡士通轮胎召回案

2000年5月2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成立于1967年。它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是运输部下属的一个执行机构,其宗旨是“保护生命、防止伤害,减少车辆撞击”。开始对凡士通(Firestone Tire and Rubber Company)轮胎容易发生爆裂一事展开调查。

2000年8月9日,凡士通公司宣布主动回收650万只 ATX、ATX Ⅱ轮胎以及 Wilderness AT轮胎,其中很多都是以标准配置安装在“福特·探险者”汽车上一起出售的。

2000年8月31日,NHTSA将有关调查的等级由初步问询上升到工程分析。9月1日,NHTSA发布另外大约140万只也应该被更换的轮胎清单,但凡士通公司拒绝回收这些轮胎。

2000年9月6日,美国国会针对这一情况举行听证会。凡士通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萨托什-奥诺承认其轮胎可能与很多交通事故有关,但福特汽车公司的 CEO纳塞尔仍然坚持声称公司与此无关。

2000年12月19日,凡士通公司的报告称,其位于伊利诺伊州的一家工厂在轮胎设计和橡胶合成方面存在问题,但同时指出福特汽车本身也存在问题,公司为汽车设计的载重过高。

2001年1月2日,福特汽车公司表示将为所有“福特”、“林肯”及“水星”汽车的用户提供轮胎安全性能承诺,公司表示该承诺将适用于2001年的各款汽车。

2001年3月23日,福特汽车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称,由于回收凡士通轮胎及赔偿顾客对安装凡士通轮胎的“探险者”提出的投诉而造成的损失到2000年年底已经达到5.9亿美元。

2001年5月21日,福特汽车公司与凡士通公司结束了95年的合作关系,声称“两公司之间的基本合作基础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福特汽车公司与凡士通公司有着近百年的稳固业务合作关系。此前,凡士通公司一直在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轮胎产品,广泛地应用在公司生产的各类车型上。1900年,哈维·凡士通(Harvey Firestone)创立了他的轮胎橡胶公司。当时公司主要生产马车充气轮胎。1906年,福特汽车公司购买了8000套凡士通轮胎,自此双方开始业务关系。1947年,福特的孙子威廉姆·福特娶了凡士通的孙女玛莎·凡士通为妻,被誉为“世纪之婚”。1988年,凡士通公司被日本轮胎生产企业普利司通(Bridgestone Corporation)收购。5月22日,福特汽车公司表示将回收余下的1300万只安装于福特汽车上的“凡士通 Wildnerness AT”轮胎,声称对该轮胎的安全性表示担心。公司将为这次回收支出21亿美元。

10月4日,美联邦政府下令要求凡士通公司立即召回350万只轮胎,并证实福特汽车公司的“探险者”的设计与因胎面分离造成致命翻滚现象无关。

11月8日,凡士通公司与美国州检察官达成415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凡士通公司向美国50个州、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支付50万美元赔偿金,负担1000万美元诉讼费用和提供500万美元用于消费者安全教育支出。协议还要求凡士通公司今后对来自轮胎使用者方面的有关投诉进行密切关注和检测。由于“凡士通轮胎案”严重打击了福特汽车公司与凡士通轮胎的品牌形象,也造成母公司普利司通公司的重大财物损失,为此,普利司通公司在2002年时将“凡士通”轮胎品牌撤除,只保留在北美地区的部分产品款式,以供应给该品牌的忠实顾客使用。

2000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实施“回归原点”的战略。2002年1月,公司发布“经营重组计划”(Revitalization Plan),让公司转亏为盈。2003年,公司提出全面服务性供应商,将成为未来汽车制造商所扮演的新角色。这一理念的主旨在于完善汽车售后服务、销售金融、二手车、汽车租赁和零部件维修等汽车销售服务过程中的价值链,以此获得高收益。这一战略在产品扩销时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价格竞争和产品竞争的激化,相关投资逐渐增加,公司不得不对其进行调整,并决定在2005年之前基本出售汽车销售过程中的全部价值链环节。

2005年9月,福特汽车公司启动“联合事业框架计划”(Aligned Business Framework, ABF),以引进技术和削减采购成本,与主要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改善与合作供应商的关系。ABF供应商是在零部件开发和汽车工程技术领域与福特汽车公司展开共同开发、拥有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供应商。福特汽车公司与少数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通过增加每家供应商订货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供应商从产品设计阶段就参与开发企划,致力于构建合作关系的发展战略。同时,扩大面向北美和欧洲市场产品的零部件共享比率,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福特汽车公司很早就开拓海外市场。1903年,公司向英国出口了第一辆汽车。1904年8月17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沃克维尔开设一个中型生产工厂,命名为福特汽车加拿大有限公司。1905年,公司在伦敦开办了一间展销厅,成功卖出400辆汽车。1908年,在法国巴黎设立销售公司,这是公司的第一个海外销售机构。伴随着英国市场对汽车需求量的增长,1911年,公司在曼彻斯特附近的特拉福德公园(Trafford Park)创建独资生产工厂,这是公司第一次在北美以外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1913年,公司把流水线生产方式首次带到了英国和欧洲大陆。1912年,建立德国子公司。1925年,在德国建厂生产。同年,成立日本公司和墨西哥公司。1913年12月,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西圣保罗建立销售机构。1932年10月,公司为欧洲市场专门设计的Y型车在英格兰上市。Y型车,这款小型车上市后广受欢迎,并且一直生产了27年。Y型车是福特汽车公司第一次尝试对汽车进行外形设计。

1959年,福特汽车公司建立澳大利亚生产工厂。1961年,在阿根廷建立生产工厂。1962年,建立委内瑞拉生产工厂。1964年,在比利时建立组装工厂。1967年6月,在英国 Dunton成立公司欧洲总部1998年,公司的欧洲总部转移到德国科恩。,使其在欧洲和非洲的汽车在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上形成一个整体;同年,在巴西建立生产厂;在马来西亚建立合资工厂(持股49%)。1968年,在南非建立合资工厂(持股90%);1970年8月,建立亚太汽车业务部。1972年,与中国台湾六和集团(Taiwan Lioho Group)合资建立福特六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1969年3月4日,六和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台湾桃园县中坜市成立。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1970年2月起在台湾生产mini-Ace轻型卡车、“皇冠”轿车等两种车款,销售业务交由和泰商行(1968年1月,更名为“和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1972年9月29日,六和汽车公司在1973年4月与丰田汽车公司合约届满之后不再续约,不再生产其车款。1972年11月20日,福特汽车公司与台湾六和集团正式签署合资协定。六和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12月1日改组更名为“福特六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公司推出首款台湾产1.6L轿车“Cortina”与1.3L轿车“Escort”。2010年12月2日,公司生产车辆数累积达200万辆。1976年,在西班牙建立组装工厂。1986年7月,与依维柯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开发生产中型货车。

1995年,福特汽车公司与大众汽车公司对半出资在葡萄牙成立 AutoEuropa。1998年,公司宣布解除其合资事业,第二年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全部出售给大众汽车公司。1995年,公司与越南当地企业建立合资工厂(持股75%),1997年投产。1996年,在印度成立全资子公司。1998年,与马自达汽车公司在泰国对半合资建立生产工厂,主要生产皮卡。2009年7月13日,建成第二工厂(轿车工厂),年产能提升至27.5万辆(含 CKD车辆),主要生产“新嘉年华”和“马自达2”,产品主要在泰国国内市场及亚太地区市场销售。2012年4月,双方共同投资2700万美元,提升工厂的皮卡产能。1999年,成立菲律宾全资子公司。2001年,建立土耳其组装工厂。2002年,建立俄罗斯圣彼得堡组装工厂。

福特汽车公司通过与其他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在整车、动力总成方面开展合作。1971年,公司从马自达汽车公司采购1吨的皮卡以其自有品牌在美国市场销售。1995年以后,销售由起亚汽车公司开发的小型乘用车“期望”(Aspire)。1986年,采用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发平台生产针对美国市场的小型乘用车“护卫”(Escort),在中国台湾福特六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墨西哥工厂投产。同年,开始销售由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发、起亚汽车公司1986—2000年,起亚汽车公司获得福特汽车公司的授权生产“福特·嘉年华”的双生车款“起亚 Pride”,包括三/五门掀背车、四门轿车、五门旅行车等车型。和福特六和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乘用车“嘉年华”。1993年,福特汽车与起亚汽车公司共同开发第二代“嘉年华”。这款车在北美地区被改名为“福特·Aspire”,在韩国,称为“起亚·Avella”。2000年,起亚汽车公司推出“起亚Rio”加以取代,这款车跟“嘉年华”毫无关系,并且结束了与福特汽车公司的合作关系。第三代“嘉年华”其实就是“马自达2”,该车型于1996年投放市场。1988年,马自达汽车公司的美国工厂开始生产“福特”品牌低端运动型Probe。

自1998年起,福特汽车公司与标致雪铁龙集团共同开发、相互供应柴油发动机;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开发6速自动变速器(2007年产品成型),纳威司达公司(Navistar)的全资子公司墨西哥Blue Diamond Truck Co.为公司配套中型载货车用柴油发动机,德国格特拉克(Getrag)公司的合资企业格特拉克美国公司为公司配套6速双离合变速器,与菲亚特汽车公司合作开发基于“菲亚特500”的汽车(自2005年起);为沃尔沃轿车公司配套动力总成。

(二)“一个福特”时期

2006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制定了重建北美汽车事业的“大步向前计划”(The Way Forward Plan)。其主要内容包括关闭部分工厂,淘汰一批过时的车型,全球范围内裁减冗员,同时强调整合其汽车品牌,加强市场推广。同年9月,时任董事长比尔·福特任命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为公司董事、总裁兼 CEO。艾伦·穆拉利在到福特汽车公司上任之前,他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波音所有民用飞机项目及航空服务业务。作为家族企业,福特汽车公司已经完全放开管理权,但是没有放松公司控制权。福特家族成员虽然只持有3.3%的股份(创始人股),但是却拥有40%的特殊表决权。

直线上升的亏损额使福特汽车公司做出了一系列整合决定:调整公司资产以获取足够现金,止住“流血”部位,调整过剩的产能,剥离非核心资产和品牌,集中精力于重要业务上。2005年12月,公司出售其盈利最丰厚的部门赫兹公司(出租车);2007年3月,出售其持有的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2008年3月,向塔塔集团出售“捷豹”、“路虎”业务最终达成协议;11月18日,出售马自达汽车公司的20%股份这些在当时看似“冷酷”的贱卖,为福特汽车公司争取到宝贵的现金流。当金融危机突然爆发,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向政府伸手时,唯有福特汽车公司表示“不需要政府援助”。;2009年3月,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发行汽车贷款抵押债券;5月,发行股份和信用贷款筹集资金;2010年8月,出售沃尔沃轿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的目标不再是盲目追求产量和规模,不再只是从数量的积累来赚取利润,而是追求实际的利润,怎样使公司成为一个盈利的企业,这已经超越了原先以规模取胜的传统思路。

2006年,福特汽车公司抵押包括“蓝色椭圆”商标在内的公司资产,获得236亿美元贷款2012年5月22日,公司宣布蓝色椭圆形 Ford字样商标正式回归公司。,以防范业务衰退期的到来;制定了重建北美汽车业务的大步向前计划,精简机构和改善财务状况;执行基于“简单至上”理念的“一个福特”(One Ford)方针,建立全球统一的制造、营销和产品开发中心在“一个福特”方针下,福特汽车公司全球14个车型平台被压缩成4个:小型车、紧凑车、中型车和卡车。公司计划在每个平台上生产68万辆汽车,效率远远高于目前的34.5万辆。公司期望的结果是:用一款车征服全球,让全球去分摊一款车的成本并贡献一款车的利润。(福特汽车艰难回暖,“瘦身”效果贡献明显.第一财经日报,2009-1026),有效与集中利用公司内部资源,集中发展“福特”品牌。“一个福特”全球战略:团结成一个团队、完成同一个计划、实现同一个目标,为所有人的盈利而努力。一个团队:为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导者,大家团结一心形成一个紧凑的、全球化的团队;从顾客、员工、经销商、投资者、供应商、联盟/理事会以及社会满意度等角度对团队进行评估。一个计划: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出现的变化,积极有效地对经营状况做出调整;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和价值,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对计划做出财务规划,改善资产负债表;一个团队高效协同作战。一个目标:实现福特汽车公司整体盈利性增长。[让福特免入旋涡的人.汽车商业评论,2009(7)]“一个福特”的关键是将全球资产运用于所有市场,包括全球生产平台、技术和资源。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正在趋同,他们都看重质量、安全、燃油经济性和智能设计。通过全球的轿车计划,公司在全球范围继续降低核心整车平台数量,提高每一个平台产量,通过降低零件复杂性,扩大通用性,简化供应商的工作。(在“2010中国去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福特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葛致诺作了题为《全球“一个福特”战略引领福特在华发展》的演讲)2007年,公司净损失是27亿美元,比2006年少损失100亿美元。

2008年3月,福特汽车公司以57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罗马尼亚克拉约瓦大宇汽车厂克拉约瓦大宇汽车厂,1994年由大宇汽车公司投资8.5亿美元建成,年生产能力20万辆,拥有生产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能力。2002年,大宇汽车公司破产,并被通用汽车公司重组。但是当时,通用汽车公司拒绝回购大宇汽车公司在海外包括罗马尼亚工厂在内的13家工厂。这家工厂主要生产“大宇Matiz”。2006年,罗马尼亚大宇工厂生产了2.6万辆汽车和12.5万台发动机后停产。当年年底,罗马尼亚政府将原大宇汽车公司所掌控的股份全部收购,随后正式宣布对外拍卖。[福特6.75亿欧元竞购大宇罗马尼亚工厂.盖世汽车网,200707-13;俄罗斯中亚东欧经贸动态.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7(11)]72.4%的股权,以快速拓展东欧市场。公司计划在该工厂制造商用车和小型车,预期每年生产30万辆汽车。2009年9月,公司正式投产。2010年6月24日,公司宣布投资4.5亿美元在泰国的Rayong建立第一家独资组装工厂,初期年产能15万辆,用于供应泰国国内市场,以及越南、澳大利亚和该地区其他国家。这一计划是作为公司在迅速扩张的亚洲市场中奋起直追动作的一部分。2012年5月,工厂投产,主要生产“福克斯”车型。

在市场低迷、融资环境恶劣的环境下,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大规模的重组与结构调整,大力削减成本,专注核心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新款汽车产品。这些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从而挺过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并使其成为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唯一没有申请政府救助的公司。

2008年4月8日,福特汽车公司启动全新的市场推广计划——“Drive One”。这个计划取代了公司在2006年制定的Bold Move计划。Drive One计划的要点是质量、环保、安全和便捷,其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福特产品。

2008年12月,福特汽车公司向美国国会提出经营重建提案,并要求政府提供9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但是由于财务状况要好于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它最后撤回救济申请。公司主要执行全面的资金筹集、削减债务、降低成本等措施,旨在通过自身的力量重建经营机制。

2009年,福特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特征是,在继续通过经营重组缩小事业规模的同时,在北美推动低燃耗动力总成、电动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等新一代环保车型的及早商品化,进而在新兴国家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

2009年4月6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已经完成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债务重组计划,债务总额因此减少99亿美元。这一占公司债务总额约38%的减免,为公司每年节省超过5亿美元的利息支出。公司及其下属的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将动用24亿美元现金和4.68亿股股票来实施债券回购计划。这次成功的债务重组,加上此前宣布的与 UAW达成的协议,将显著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2009年12月31日,公司完成移交手续,将所属美国退休员工的医疗福利金债务全部移交给自愿雇员福利协会(VEBA)。2008年以来,美国汽车产业陷入严重困境。2008年年初,UAW将 VEBA纳入谈判条件,提议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将退休员工的医疗福利负担有偿移交给由 UAW管理的 VEBA。最终 UAW做出让步,并与美国汽车业的三大巨头达成和解协议。

福特汽车公司的经营重建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扩充基于四种全球平台的产品线,采用低燃耗动力总成,扩充以EV、HEV为中心的新一代环保车型产品线,并计划在2012年前对70%~90%的现有全球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同时,2012年前,在公司的全球整车销售量中,将全球平台车型所占比例提高至78%(2007年只有29%)。在今后5年内,将产品的更新周期提高20%。公司还积极扩大全球B/C级车在亚洲地区的生产规模。在2009年9月的法兰克福汽车展上,公司展示全新的C-Max,发布全球 C平台计划,旨在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便利性、舒适性、安全性及整体驾驶体验。

在Infotainment(信息娱乐)领域,福特汽车公司联合微软公司开发。在2007年1月的北美汽车展上,双方联合推出新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SYNC智能信息系统(Synchronization,同步),从另外一条技术路线超越先行者——通用汽车公司的 Onstar通用汽车公司的 Ostar构架有一个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它的设备内嵌于车内,无法实现与快速发展的技术的同步发展,特别是那些汽车之外的数码电子设备。福特汽车公司选择了蓝牙技术。在手持互联设备中,蓝牙最容易实现互联,也不需额外费用。[从三大汽车厂商看车载信息娱乐发展趋势.汽车商业评论,2010(8)],并已经发展成为行业主导。公司选择蓝牙技术以互联各种手持电子设备中的娱乐程序或系统,实现客户自有电子设备与汽车的无缝连接。SYNC系统是汽车业内唯一可以通过语音来操作智能手机软件的产品。在2010年全球最大消费类电子展——国际消费电子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上,公司发布了 SYNC的升级产品——MyFord Touch。它率先在2011款“林肯MKX”上应用。SYNC使福特汽车公司的角色从汽车生产商转变为技术型的企业。不同年龄层的人对新事物的兴趣差别很大,而年龄则代表了购车价格的起点不同。例如,上年纪的客户或者豪华车客户,会希望得到类似安吉星那样的系统,靠呼叫中心解决问题;年轻人则希望自己使用的设备可以与汽车直接连接。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数字生活状态。随着电子设备价格更低、更普及,许多低价小车也不得不考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福特汽车公司的赌注是年轻人。它将第一个SYNC产品搭载在“福克斯”上,而不是售价6万美元的“林肯”车上。

2008年4月,福特汽车公司推出其先进发动机——Ecoboost。它是在传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燃油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和双独立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三大关键技术优势。这不仅保证了澎湃的动力输出,而且优化了燃油经济性高达20%,并降低了15%的二氧化碳排放。2008年年初,Ecoboos在“林肯 MKR”概念车上搭载亮相。EcoBoost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美国本土的V6发动机。EcoBoost新动力技术能广泛应用于从小型车到重型卡车在内的多种车型上。

为重振“林肯”品牌,福特汽车公司自2011年6月起投资10亿美元更新产品,计划到2014年投放7款新车型;在2010年12月从通用汽车公司挖来凯迪拉克设计师 Max Walff为“林肯”品牌的设计总监;计划到2015年,“林肯”品牌的销量从2010年的8.6万辆增加至16.2万辆;强化经销商体制;竭力把“林肯”打造成世界级奢侈品牌。

福特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一直非常重视。但是,公司奉行实用主义的技术路线。新能源技术的适用性因市场而异,目前还没有一个适用于全球的单一解决方案,所以公司的新能源战略是全面发展各种新能源技术,包括燃料电池、氢动力、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技术路线或方向。

为了抑制高风险的长期投资,福特汽车公司并没有针对存在多种解决方式的新一代环保/新能源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从投资效率出发,公司与其他相关的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合作开发。

1992年,福特汽车公司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1997年,公司推出使用 E85乙醇燃料的灵活燃料汽车(Flexible Fuel Vehicle, FFV)。1998年,公司开始与戴姆勒汽车公司缔结合作关系,共同出资成立开发燃料电池车用电动机驱动系统的 NuCell Sys GmbH(持股50%)及开发乘用车用燃料电池材料的 Automotive Fuel Cell Corp.(持股30%)。2009年,公司撤回对NuCell Sys的出资。自2008年起,公司与由福特汽车公司和戴姆勒汽车公司及加拿大Ballard Power Systems公司组成的合资企业Automotive Fuel Cell Corp.合作开发汽车用燃料电池。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计划(“自由燃料计划”)在2009年被现任总统奥巴马否决,其主要原因在于氢气在生产及储存等方面存在技术障碍。行业的兴趣逐渐转移到电池动力方面,政府也将重心转向车用电池组项目。

2006年1月19日,福特汽车公司在底特律第八届“梦幻之旅”(The Woodward Dream Cruise)车展推出“福克斯”燃料电池车。因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开发成本太大,开发时间过长且实现商品化难以确保利润,2009年4月,公司宣布延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和商品化,优先开发电动汽车。2013年1月28日,公司与戴姆勒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燃料电池汽车。

1998年,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优异2010”概念车实验平台P2000型5座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04年,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混合动力技术专利许可协议后,公司在美国量产第一款油电混合动力 SUV“翼虎”。2005年,推出“冀虎”的兄弟车型“Mercury Mariner”。作为完全混合动力车,它们不同于只在启动时使用电力的轻度混合动力车,它们可以在纯电动、纯汽油发动机动力或复合动力之间自动切换,达到真正节能,降低排放。在约48公里/小时车速下都可采用100%的电动力,并可利用刹车时释放的能量充电,使燃料经济性达到最大化,从而特别适合在交通拥挤、车辆需频繁起步和停止的城市内行驶。以此为基础,公司开发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2007年3月20日,福特汽车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氢燃料电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Edge HySeries。它结合了车载氢燃料电池发电机和锂离子蓄电池,采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列混合传动系统。这种动力系统将传统燃料电池系统的尺寸、重量、成本和复杂性减少了50%以上。

2006年,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成立欧洲混合动力技术中心。这个中心负责为“沃尔沃”轿车研发混合动力系统,同时确保福特欧洲公司能够将核心的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到现有车型中。公司在其西班牙瓦伦西亚工厂生产为欧洲市场推出的首批混合动力车。

2007年7月,福特汽车公司与美国第二大电力公司——爱迪生国际公司(Edison International)合作,共同探索普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lugin Hybrid Vehicle, PHEV),减少燃油气体排放以及提高电网成本效益的新方法。当时,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技术尚不具备竞争力,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较高。福特汽车公司和爱迪生国际公司研究这些电池是否还有其他用途,以便能够减少消费者承担的成本。例如,车主可以在晚上电价较低时给汽车充电,然后在白天使用。电池甚至还可以储存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潜在的价值主要包括:①对消费者来说,插电比加油要便宜;②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而且能够增强能源安全;③使用低峰电力充电可以提高电网生产率,有助于降低电价;④智能插电式车辆可能成为未来综合智能家庭和电网系统的一部分。通过给电网增加储能设施,以及储存屋顶太阳能电池板等家庭发电装置生产的多余电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福特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普及应用.易车网, 2007-07-13)。这是美国首例汽车行业与能源行业公司联手,共同检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未来成为完整的汽车、家庭、电网能源系统有机组成部分的发展前景的合作项目。

2009年,公司在美国市场投放“福特Fusion”和“水星Milan”两款混合动力版SUV。

2011年年初,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兼产品研发总监库扎克(Derrick Kuzak)表示,到2015年,公司计划将其全球汽车销量中的混合动力电动车、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车型的比例提高到2%~5%;到2020年,这类环保节能车型的比例将提高到10%~25%。

2010年1月,福特汽车公司规划4.5亿美元为电动汽车及车用电池投产做准备。研发电池系统是其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2011年1月7日,公司在2011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了公司的首款电动乘用车——全新一代“福克斯”电动版车型。它采用纯电驱动,电机的最大功率达到136马力,对应25千瓦时的锂电池。在充满一次电之后运行里程将达到161公里,足够满足普通城市通勤的需求。11月3日,公司发布售价并在2012年年初在美国上市。

福特汽车公司在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方面,与丰田、Azure Dynamics、麦格纳等公司进行合作。自2004年起,丰田汽车公司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 CUV用混合动力系统;自2010年起,福特汽车公司与 Azure Dynamics在商用 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领域合作;自2009年1月起,福特汽车公司与麦格纳公司在“福克斯”EV车型开展合作;Smith Eletric Vehicles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商用厢式 EV技术;2011年8月22日,福特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为轻型卡车和SUV联合开发全新的先进混合动力系统及部件。

2011年6月,福特汽车公司公布到2015年为止的中期经营计划,实现“盈利性增长”。到2015年,公司将实现全球销售规模800万辆,较2010年约增加5成,其中大部分增长预计来自由扩大在新兴国家的销售及不同车型低燃耗小型车的销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公司将继续其“一个福特”战略,主要措施为扩大采用全球平台车型的生产,同时积极投入低燃耗小型车,努力扩大在亚洲新兴国市场的销售。这次中期计划的公布,被视为公司从原先的经营重建时代迈向业务扩张时代的方向性转变。

2009年,福特汽车公司实现税前营业利润4.54亿美元(不计特殊项目),比上一年增加73亿美元。根据会计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27亿美元,较2008年增加173亿美元。这归因于有利的定价、结构性成本下降、债务削减措施带来的净收益,以及福特信贷公司强劲的财务业绩。这标志着公司自2005年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在美国汽车三大公司中率先走出亏损泥潭。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6亿美元2010年,福特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552.4万辆汽车(包括沃尔沃轿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3.5%。;2011年,实现净利润202亿美元。2012年,公司全球销量566.8万辆,较2011年的569.5万辆微降0.5%。福特汽车公司全球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受欧债危机影响,公司在欧洲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影响其全球销量表现。它在亚太市场和非洲市场总销量表现出色,销量快速增长,首次突破百万辆。(2012年福特汽车全球及各区域市场销量简析.盖世汽车网,2013-04-03)

二、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1913年,当时第一批“福特 T 型车”出口到中国。1924年,孙中山致信福特,请他帮助建立中国的汽车工业。作为首家在新中国开拓业务的外国汽车公司,时任公司董事长福特二世于1978年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表达了公司与中国汽车工业合作的愿望。公司曾先后与辽宁松辽汽车、东风汽车、湘潭江南机器厂等企业有过合作意向,但因文化、理念差异和体制等多种原因都告夭折。

1978年11月,福特汽车公司设立“中国事务办公室”,以探求在中国成立一家生产重型载货车合资企业的可能性。1979年,公司向中国出售了750辆F系列卡车。这是自1949年以来美国汽车第一次销售到中国来。

1993年6月,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零售业务,初期授权首批5家经销商在中国销售福特汽车。1994年2月,中国业务部成立。6月,与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延锋汽车内饰件公司。2002年1月,上海延锋汽车内饰件公司更名为“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它目前是国内主要的独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内饰、外饰、坐椅、安全系统和汽车电子及模具等,已经在国内外跟随整车厂建立了数十个生产基地。1994年12月,由福特汽车中国公司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海福电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福电”)。1996年,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转让上海福电公司部分股权。后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2002年,公司成为延锋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与伟世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1995年10月25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简称“福特中国”)成立。1996年,公司在北京成立一个技术培训中心,提供服务与技术培训、质量认证、一条技术和客户咨询热线、技术性翻译服务及训练材料,为福特汽车的经销商提供支持及帮助。

1995年,福特汽车公司通过B股方式进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铃汽车”)。1997年,生产和销售商用车。2003年,通过合资公司——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简称“长安福特”)生产销售乘用车。至此,公司在中国的布局逐步发展。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包括研发、采购、生产、汽车金融和销售服务。

为了今后在中国市场拓展便利,福特汽车公司在改革开放之后采取了四个比较重要的行动:其一,帮助一汽集团开发新款“红旗”轿车,由公司开发多种关键配置(包括发动机);其二,设立“福特汽车环保奖”;其三,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设立“福特汽车基金”,研究汽车产业及其相关问题;其四,设立福特基金会项目。1988年1月,福特基金会作为第一批被中国政府允许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的国际组织,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地区办事处。项目范围逐渐扩大,资助项目数量也有了显著增长。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集中于:经济与发展金融教育改革与文化多样性、环境与发展、治理与公共政策、国际合作、法律和权利、公民社会、性与生殖健康等。这些举措都赢得了中国政府的赞许,它们不仅大大提升了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地位,也增加了公司与中国政府官员和产业界及学术界接触的机会。

1997年,在与通用汽车公司角逐上海项目失败后1995年,福特汽车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都成为上海汽车项目合作候选人。但是,福特汽车公司对中国政府政策的误判导致其最终与上汽集团即将到手的合资机会失之交臂。福特汽车公司一直僵化地坚持自己所期望的合资条件(大于50%的控股权),但这与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相抵触。同时,上汽集团认为,在零部件配套方面,通用汽车公司的德尔福更强、更全面,对国产化有利些。,福特汽车公司决心寻找各种机会与中国汽车业界合作,在中国市场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009年,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达到创纪录的44万辆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包括“福特”和“马自达”乘用车品牌、“江铃”轻型客车品牌。,同比增长44%。中国已经成为公司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2010年,公司销量再创新高,达到58.2万辆。2011年,销量为51.94万辆。2012年,销量为62.7万辆,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小幅上升至3.2%,但与其他汽车跨国公司相比较为逊色。

在2011年4月的上海汽车展上,福特汽车公司提出“1515计划”:到2015年,公司将有15款全新车型在中国上市。“新福克斯”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款车型,也是“一个福特”战略下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

2011年11月21日,福特汽车公司在广州汽车展上发布其动力总成战略,将在中国引进20款全新发动机和变速器,全线升级中国市场“福特”品牌乘用车汽车的动力总成系统,大幅度提升燃油经济性并降低尾气排放,从而更好地支持其“1515计划”的实施。

(一)合资合作

福特汽车公司在国内主要与江铃汽车公司和中国长安集团合作,生产商用车和轿车。

1.江铃汽车公司

1995年8月,福特汽车公司通过购买江铃汽车公司20%的B股与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当年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谈判成立上海项目,最后与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为了给福特汽车公司一个台阶,上汽集团支持其当时持股的江铃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合资(通过B级市场),成立新江铃汽车公司,引进福特汽车公司的车型。当年,江铃汽车公司完成 B股增发后,福特汽车公司持有江铃汽车公司约29.96%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05年8月,公司增持股份,达30%比例。2005年7月,江铃汽车公司发布《江铃汽车收购报告书》公告。报告书提出,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明确同意,福特汽车公司(含关联公司)在二年内及以后任何时间,拥有从江铃控股手中购买江铃汽车公司7%股权的选择权。此前,福特汽车公司已经持股江铃汽车公司29.96%,江铃控股持有江铃汽车公司41.03%的股份。如此安排后,福特汽车公司和江铃控股将分别持有江铃汽车公司的37%股份。实际上,福特汽车公司在B股市场的这一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国证券管理法规对于最低市场流通比例(25%)的要求,这作为特例而存在。

1997年,福特汽车公司与江铃汽车公司联合开发生产出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产品——江铃“全顺”汽车(轻型客车)。福特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导致它们对“全顺”估计过高。它们认为“全顺”是高端商务车,在中国可以卖28万元,这个价格参照“金杯”最高端的豪华进口车。这个车在中国根本卖不动,“金杯”的主打车型为14万元。福特汽车公司做的计划也非常大,要投资24亿元。经过妥协,双方最终将项目投资压缩到9亿元。“全顺”投产后亏了三年,到第四年才盈利。这三年全是靠公司的“五十铃”轻型载货汽车来养。由于许多配件依靠进口,所以成本比较高。当时的主打产品在20万元左右。20万元也很难打开市场,所以就迅速组织国产化。国产化后,产品的成本才得到控制,并迅速打开市场。[孙敏是个好同志.汽车商业评论,2008(4)]这款汽车已经成长为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主导车型。2000年,销量为5633辆,位居第四位。2004年,销量为2.2万辆,超过跃进汽车集团的“依维柯”,排名第二位。2012年,销量为5.5万辆,相当于第一名金杯汽车公司的58.8%。

2012年7月6日,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安重汽”)2007年,南方汽车公司重组山西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全资子公司——太原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公司更名为长安重汽公司。以100%股权在重庆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8月8日,江铃汽车公司重组长安重汽公司签约。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太原重汽公司将成为江铃汽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它可能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

2013年6月20日,江铃汽车公司30万辆小蓝整车基地正式投产,全球第700万辆“全顺”车驶下生产线,成为该基地第一辆下线车。江铃小蓝20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也于同日启动。

2.中国长安集团

福特汽车公司与世界其他汽车跨国公司一样,早已看好亚太地区的汽车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它一直拥有一个“亚洲梦”,如何布阵中国是公司“亚洲梦”中的重头戏。福特汽车公司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择偶”条件很挑剔。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以极大的耐性苦寻了几十年。虽然曾经对江铃汽车公司有过生产轿车的打算,但“全顺”商用车几年的运行实践并未使它满意,从而搁置了轿车计划。中国加入 WTO之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汽车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已经不可逆转。

为发展乘用车,福特汽车公司与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安集团”)合作。2006年1月14日,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9年7月1日,公司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长安集团”)。2009年11月10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约重组中国长安集团。原先归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长安集团的汽车相关业务被划入中国长安集团。2001年4月25日,福特汽车公司、福特中国公司和长安集团、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共同投资9800万美元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签约挂牌时,宣布的投资总额9800万美元(合8亿元多元)。总投资不足1亿美元。这对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大投入的汽车制造业无疑是“杯水车薪”,与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通用轿车项目上豪掷15亿美元比起来,这确实小气多了。合资企业前期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辆,新厂区只建涂装、焊接、总装三大工艺的生产线,冲压、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生产由长安汽车公司来完成。这既省下了一大笔投资,又盘活了长安汽车公司的现有资产和设备生产能力。不足1亿美元的前期投资对于中、美双方股东都不需要借贷,建设期的借贷利息和还贷压力就不存在。合资企业可以在无负重的情况下启动和运作。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再增资扩能,最后达到“经营质量最优”。(轿车市场大比拼——福特联姻长安的战略探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1-09-24),其中,外方两家公司分别持股25%,长安集团和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4%和26%2003年5月10日,长安汽车公司收购长安集团所持有的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24%股权。9月,它被长安汽车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合并比例为50%。,公司于当年4月27日注册成立。长安集团的身份和性质限制了福特汽车公司最初产品引进的选择。长安集团以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起家,合资项目必须从经济型轿车起步,因此福特汽车公司被迫启用入门级的“嘉年华”来率先磨合合资工厂的制造能力。在品牌导入策略上犯了大公司用低档车做开路先锋的大忌,这与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用高端产品切入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此后,公司在中高端市场上相继推出“蒙迪欧”、“福克斯”和“沃尔沃 S40”等产品,但与“嘉年华”在特质上差异过大,无法向中国消费者传达统一的概念,使公司陷入品牌困境。公司的合资期限是50年,主要生产乘用车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重庆工厂处于工业落后并且偏远的重庆,零部件的对内物流和成品车的对外物流运输都相当麻烦,拖沓冗长的供应链造成产品成本高企并且稳定性上比较脆弱。2006年南京第二工厂的投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福特“迁都”中国能否自救?.21世纪网,2009-05-01),主要引进生产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品牌,主要包括“福特”“嘉年华”—2003年、“蒙迪欧”—2004年、“新蒙迪欧”—2011年、“福克斯”—2005年、“翼虎”—2013年、“新嘉年华”—2009年、“新福克斯”—2012年。、“马自达”及“沃尔沃”品牌。

通过与长安集团的合作,福特汽车公司获得了中国批准合资整车项目的许可;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获得重庆市当地政府的诸多政策支持(如财税和用地);可以优先占有西部广阔的市场;长安集团已有的基础和相应的技术集成也可免去合资企业不必要的投资。“长安福特”是福特汽车公司渴望已久的项目,这掀开了公司在中国生产轿车的历史,终于使公司在中国落地生根,建立了业务扩展的根据地。福特汽车公司选择长安汽车公司还因为两家公司的“目标比较一致”,这是指选择的目标市场相同。长安汽车公司从开始研制汽车起,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圆国人汽车梦”,造中国“百姓汽车”口号。而福特汽车公司也是靠造大众化汽车起家。两家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市场均定位于民众和平民,有许多共识和基础。(轿车市场大比拼——福特联姻长安的战略探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1-09-24)长安福特项目对于当时已经放弃收购大宇汽车公司,又想实现亚洲战略目标、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市场处于被动局面的福特汽车公司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福特汽车公司并不只是追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晚,不图早尝甜果,更着力于发展的稳健,以最终后来居上。当时,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尚未完全启动的巨大家用轿车市场,先行者未必能独占市场鳌头,后来者未尝没有更大的机会。

2003年10月,福特汽车公司和长安集团签署增加新产品和共同寻求汽车领域发展机会的谅解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共同出资10亿美元,将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年产能增加到15万辆,并建立第二个轿车厂和一个发动机厂。当年,公司进行15万辆产能扩建。2005年10月21日,项目竣工投产。

2004年2月,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宣布第二个轿车厂选址南京。项目总投资38.4亿元,规划年产能16万辆(可扩充至40万辆)。2007年9月,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南京分公司正式投产,生产“马自达2”和“新嘉年华”“新嘉年华”是福特汽车公司实施全球平台战略后的第一款全球车型。其三厢版在中国进行全球首发。它基于公司新一代产品平台B2E平台(全球小型车平台)开发,与“马自达2”共线生产。。南京工厂建成后,公司可以利用长三角与西部的资源,并同时覆盖东部和西部两个大市场,初步实现其“东成西就,鼎定未来”的战略目标,长安汽车公司也可以异地扩张。

2006年4月,马自达汽车公司通过收购福特汽车公司在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15%股份(约4亿元)进入合资企业。马自达汽车公司入股长安福特汽车公司是它在中国首次通过合资方式进入整车制造领域。合资企业同步更名为“长安福特汽车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2月27日,“马自达3”在重庆工厂下线,3月25日正式上市,但是因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引发停产—复产事件。

2009年9月25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的重庆第二工厂奠基,设计年产能为35万辆,其中初期设计产能为15万辆。项目建成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60万辆。工厂主要生产“福特”品牌乘用车。2012年2月24日,工厂投产,新一代“福克斯”下线。8月27日,重庆第三工厂奠基,规划产能35万辆。新工厂规划投产 SUV车型——“翼博”和“翼虎”。第三工厂建成投产后,重庆将成为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生产基地。

2007年9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的南京工厂竣工投产。12月27日,首款车型“马自达2”(“劲翔”)上市。2009年3月6日,“新嘉年华”上市。2010年6月,“马自达3”移地生产。2011年9月16日,“新马自达3”(“星骋”)三厢版上市;11月21日,两厢版上市。2012年9月22日,“新马自达2”上市。

福特汽车公司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的产品进行平台化生产。它的主要产品平台,第一工厂(重庆)为:C1平台(“新福克斯”、“马自达3”、“沃尔沃 S40”)、EUCD(Euro-C/D)平台(“S-Max”、“蒙迪欧”、“沃尔沃 S80”);第二工厂(南京)为:B3平台(“马自达2”、“新嘉年华”);第三工厂(重庆)为:C1平台(“新福克斯”、“马自达3”)。

福特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与长安汽车公司合作,成立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有限公司。2005年9月27日成立,具有年产发动机35万台的生产能力。公司注册资本13920万美元,其中长安汽车公司占50%的股份,福特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分别占25%的股份。2007年4月26日,公司投入批量生产。

2010年,长安福特马自达发动机公司增资至17270万美元。2012年11月21日,公司再次增资3725.7万美元。公司主要生产三个系列:BZ、NewI4和 Sigma。此次增资后,将增加一款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的 Skyactiv-G系列四缸汽油发动机,产品有1.5L、2.0L及2.5L三个排量。

2010年9月25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重庆新发动机工厂项目签约。总投资5亿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的新基地落户两江新区。2011年6月16日,项目开工建设,规划年产40万台发动机,这使公司的发动机年总产量从35万台提升至75万台。2013年6月19日建成投产。5月19日,公司变速器工厂项目签约。9月24日,在重庆开工建设。工厂主要生产6速自动变速器,初期设计年产能40万台,其产品将主要配套重庆生产基地。

2012年4月19日,长安福特马自达浙江(杭州)项目签约。公司将在杭州大江东前进工业园区投资75亿元建设一个全新的整车生产基地。到2015年,一期年产能将达25万辆中高档轿车。8月29日,项目开工建设,2015年投产。

2012年11月,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公司按照50∶50对等股比,分别成立长安福特汽车公司和长安马自达汽车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司的分拆有助于福特汽车公司“一个福特”战略的实施。

福特汽车公司为了在中国战略整体布局,促使江铃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公司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江铃汽车公司;另一方面可以腾出一个国内合资的名额。根据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一家外国公司不能在国内建立两家以上的合资企业。由于政策上的限制,福特汽车公司如何整合在国内的两家合资企业就成了它扩大市场份额的“绊脚石”。长安汽车公司重组江铃汽车集团使其变成一家企业,这为公司争取到了一个新的合作名额,为公司旗下的马自达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赢得了空间。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汽车集团基于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的共同背景,缔结“长安/江铃/福特战略联盟共同体”。福特汽车公司对长安福特和江铃汽车公司进行明确的分工:前者主攻乘用车,后者定位于商用车。

2004年10月,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简称“江铃汽车”)各出资5000万元,共同出资组建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江铃控股”)。12月6日,长安汽车公司以4.5亿元对江铃控股增资,江铃汽车集团以其持有的江铃汽车公司的国有法人股35417.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1.03%)及其部分负债对江铃控股进行增资。长安汽车公司对江铃控股具有控制权。11月1日,公司注册成立。2006年8月1日,公司更名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1月3日,江铃控股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亿元增至20亿元,用以发展乘用车。

(二)独立发展

2006年11月,福特中国公司宣布在中国设立福特汽车研发及工程中心。初期主要为在中国的零部件采购和海外整车引进与本土改造提供技术支持,长期目标是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六大全球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发源地之一,为公司在全球的品牌和产品提供技术服务,从而真正实现福特汽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战略演进。2007年3月14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福特汽车工程研究(南京)有限公司(简称“福特南京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公司投资总额2750万美元,注册资本1100万美元。福特南京研发中心同时作为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采购中心。它为公司遍布全球的生产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提供支持和服务。它还设有福特汽车公司在亚太区和非洲区的制造工程部门,管理该地区的整车和发动机制造的项目实施。

2009年2月4日,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其亚太区及非洲区总部以及相关支持部门从泰国的曼谷迁至中国的上海。“迁都”中国从而设立区域总部,意味着福特中国公司将可以更便捷地从集团总部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与支持,具有重大象征意义;这也将有助于公司更多地了解中国汽车市场信息,将有利于公司加快其在中国市场的决策速度,解决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公司梳理旗下沃尔沃和马自达的中国业务,整合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投资资源,共同推进“大福特”在中国的发展。

从2002年起,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始推行 Quality Care服务体系。该项目包含三个组成部分:12步关键流程、5S现场管理、经销商客户关系中心DCRC(Dealer's Customer Relationship Centre)。它是公司全球高标准服务体系Ford Service的核心之一,形成于1987年,其诞生的初衷是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005年,美国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全资设立的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获准在中国境内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它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开展经销商存货融资业务,满足经销商在中国销售福特品牌汽车的需求,同时在部分市场试行消费者分期付款融资业务,支持福特汽车产品在中国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