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成长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规模扩张

中国长安集团的大规模规模扩张主要为两次:一是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集团的合作,二是它的母公司兵装集团与中航工业集团的合作。

一、江铃集团

2004年6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目标,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按照市场规律组成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扩大经营规模。

2004年10月28日,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简称“江铃集团”)江铃集团成立于1991年7月27日,前身为江西汽车制造厂。江铃集团是隶属于南昌市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签署协议书,双方共同投资1亿元设立“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江铃控股”),双方各持股50%。12月6日,长安汽车公司以4.5亿元对江铃控股增资,江铃集团以其持有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铃股份”)的国有法人股35417.6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1.03%)及其部分负债对江铃控股进行增资,双方持股比例不变。长安汽车公司对江铃控股具有控制权。双方基于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的共同背景,缔结“长安/江铃/福特战略联盟共同体”。11月1日,公司注册成立。2005年5月29日,公司正式开业,并启用南昌小蓝工业园生产基地。

2006年8月1日,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1月3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控股三方签署增资认购协议。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亿元变更为20亿元,双方股权比例不变。

当时的设想是,通过共同设立江铃控股,重组江铃集团整车资产、整合长安汽车公司、江铃集团的优势和资源,实现双方在技术、产能、产品线及市场区域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进一步壮大汽车主业规模。长安汽车公司与江铃集团的合作是双方产品互补的推动。长安汽车公司以微型客车为主;下属两个合资公司——长安福特汽车公司以中高档轿车为主、长安铃木汽车公司以微型与经济型轿车为主,但商用车是其薄弱环节。通过与江铃集团的联合,进入商用车领域。在江铃集团的产品体系中,以五十铃汽车公司技术为依托的轻型载货车以及“全顺”品牌商用车都在各自细分市场占有相当份额。长安汽车公司将其自主开发的乘用车放在江铃陆风汽车公司生产,由此,江铃集团进入轿车领域。由长安汽车公司牵头规划以实现江铃控股年产乘用车15万辆为目标的发展计划、由江铃集团牵头规划以实现年产商用车15万辆为目标的发展计划。

长安汽车公司除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向江铃集团各注入一款轿车(“风华”)和MPV(“风尚”)外,并没有给江铃集团带来实质性变化。这两款车型由于外观陈旧、技术落后,投产不久便停止了销售。而且,后来长安汽车公司主推其自主品牌轿车,所以,江铃集团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其优势产品SUV。

(一)江铃汽车公司

1992年6月16日,在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基础上改组设立江铃汽车公司。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前身是1947年国民政府时江西省交通局下属的一个汽车修理厂。解放后,江西汽车制造厂一方面做汽车修理,另一方面做配件。1958年“大跃进”时,江西汽车制造厂试制过三轮汽车。1967年,江西汽车配件厂改名为“井冈山汽车厂”。汽车厂仿制苏联“嘎斯”,生产“井冈山”牌汽车。打倒“四人帮”后,井冈山汽车制造厂改回到“江西汽车制造厂”。江西汽车制造厂从1968年开始做汽车,一直到1983年,这16年连年亏损,总计亏损5600万元,平均每年亏400万元,成为江西省最大的亏损户。1984年汽车销量提高到1200辆,公司扭亏为盈。(孙敏是个好同志.汽车商业评论,2008(4).)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全顺”轻型客车、“江铃”(JMC)轻型载货车(“凯运”、“凯锐”、“凯威”、顺达)和轻型客车(“运霸”)、“宝典”皮卡、“宝威”和“驭胜”越野车及相关的改装车,其中“全顺”汽车在中高端商务车、城市物流客货两用车等市场一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高档轻型客车市场的主力军。“全顺”于1965年在英国利兰工厂诞生。此后,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超过500种衍生车型。1995年,全球销量突破300万辆,2000年突破400万辆,2005年突破500万辆。2010年4月3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全顺”全球第600万辆销售仪式。2010年8月,公司被确定为第四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的轻型载货车的海外销量高速增长,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被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2011年,公司出口载货车1.3万辆,位居国内载货车企业出口量的第9位。

1984年和1985年,江西汽车制造厂进口五十铃汽车散件进行组装。在1985年国家通过技贸结合引进五十铃技术后,它分享所引进的技术,免除了引进产品技术的入门费和提成费。1985年3月,与五十铃汽车公司签署合同:以技术引进、技贸结合方式引进NKR542LW双排座1.25吨轻型汽车。1987年11月,组装出两辆国产化驾驶室的JX1030DS型样车。1988年,实现前后桥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40%以上。1989年,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

为了提高产品的国产化,江西汽车制造厂引进先进技术,自建发动机项目,最终实现发动机的国产化,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为争取国家立项,江西汽车制造厂联合庆铃汽车公司——用相同发动机,由中汽总公司推荐,国家这才给予支持。两家名义上是联合,政府也审批通过了项目,但还是各干各的。发动机国家立项,好处有两个:一是贷款有保障,二是进口设备可以用牌价外汇。在发动机项目上,江西汽车制造厂与庆铃汽车公司不一样。庆铃汽车公司是五十铃汽车公司帮助设计,不但投资高,而且庆铃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参与,等发动机厂建成后就长期离不开五十铃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成本居高不下。江西汽车制造厂则是“八国联军”。在国内聘请了10位著名的发动机专家作为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发动机厂的顾问,根据工厂的实际条件选用高性价比的设备。自主设计工艺路线,并选用设备。江西汽车制造厂的发动机厂的设备故障率极低。发动机厂投产后,轻型载货汽车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孙敏是个好同志.汽车商业评论,2008(4).)同时,通过企业联合,进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以降低产品成本,并提高零部件控制力。通过载货车的技术与质量要求带动并提升相关零部件配套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江铃汽车的国产化,轻型载货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产业水准大幅度提升,从而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提升。它通过采购优质高性能的零部件,推动相关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提升。假如这个部件只能卖300元,江铃汽车公司可以出400元,但必须达到高标准,必须投资,必须技术改造,必须管理严格。从价格上进行补贴,实际上是变相投资,用这种办法来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孙敏是个好同志.汽车商业评论,2008(4).)

1988年8月,以江西汽车制造厂为中心,由36家企业共同组建江西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1989年10月,兼并多家地方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并进行3万辆的生产能力建设。

1993年12月1日,江铃汽车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000550.SZ)自2000年6月5日,公司股票被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江铃汽车”改为“ST江铃”。自2001年4月12日起,深圳证券交易所撤销对“ST江铃”股票交易的特别处理。,总股份为49400万股,其中原有净资产折股39600万股,新增发行9800万股,包括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820万股,向公司内部职工发行普通股票980万股。当时,江铃集团持股74.48%。1994年4月8日,公司发行B股普通股17400万股(200550.SZ)。当时发动机厂要投产,固定资产投资,即厂房、设备大概需要7亿~9亿元。钱不够,于是开始策划上市。当时公司同时设计 A、B股上市路线。

1994年,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有江铃汽车公司的法人股,从原来的1128万股增至259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002%1994年,江铃集团与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开发家庭轿车,在江铃建设年产15万辆家用轿车生产厂的协议。初步拟定由公司投资参股建设工厂。其中公司占45%,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占55%。,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委派一名董事。1995年,福特汽车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一起成为上海汽车合资项目合作候选人,但由于福特汽车公司对中国政府政策的误判、僵化的原则(大于50%的控股权),最终没有和上汽集团达成协议。为了给福特汽车公司一个台阶,上汽集团将当时持股的江铃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合资(通过B股市场),成立新江铃汽车公司,引进福特汽车公司的车型。1995年,持股3.7%,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2007年持股2.37%。至2011年,仍持有1.51%股份。2002年11月5日,通用汽车、五十铃汽车与上汽集团签订三方合作生产意向书,决定共同建立一家重型载货汽车生产厂。这家新工厂将建立在上海汽车公司旗下的上海汇众汽车制造厂。上汽集团希望能够利用五十铃汽车公司的技术优势打入中国重型载货车市场。1971年,通用汽车与五十铃汽车公司签订协议。根据该协议,通用汽车公司买入五十铃汽车公司的34.2%股份。1998年,通用汽车公司将所持五十铃汽车公司的股权比例增至49%。2006年4月,基于通用汽车公司业绩的低迷,双方结束了资本联盟关系。

1995年,江铃汽车公司以发行B股方式引入外资战略合作伙伴,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江铃汽车公司把大部分B股卖给战略投资者。当时也有很多国外企业想进入中国,江铃汽车公司就利用这个机会。首先选择的是通用汽车公司,因为它是五十铃汽车公司的控股公司,但五十铃汽车公司始终不同意。后来才选择了福特汽车公司。选择它,江铃汽车公司看重的是它的“全顺”车型。而且,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全系列车型。福特汽车公司成为其合作伙伴,同时把“全顺”产品带进来。1995年8月21日,江铃汽车公司、江铃集团和福特汽车公司签订认购协议,福特汽车公司以4000万美元认购公司所发行B股中的13864.28万股,占公司在该次B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20%,其中1亿股B股是通过花旗银行以美国存托凭证的形式间接持有。1998年,江铃汽车公司增加发行B股17000万股。根据1997年3月24日签订的认购协议,福特汽车公司以5450万美元认购所发行B股中的12000万股,福特汽车公司持有的江铃汽车公司股份增加到总股本的29.96%。

2005年8月2日、8月3日、8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共计取得江铃汽车公司B股3214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4%。截至当年8月5日,福特汽车公司持有公司股份总数达到258964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福特汽车公司与江铃控股于2004年12月签署《江铃控股与福特关于江铃汽车股权购买安排的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在满足相关中国法律法规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保持江铃汽车公司控股结构不发生变更的前提下,江铃控股同意授予福特汽车公司一项收购江铃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依据该优先购买权,福特汽车公司可以自行决定在江铃控股收购江铃汽车公司完成后三年内或以后的任何时间受让江铃控股持有的江铃汽车公司不多于7%的股份,但是如果在福特汽车公司行使该项优先购买权之前,江铃控股未能收购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有的相当于江铃汽车公司总股本3.01%的法人股,江铃控股向福特汽车公司转让江铃汽车公司的股权应为5.5%。(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2005-08-10.)此前,福特汽车公司已经持有江铃汽车公司29.96%的股份,江铃控股持有江铃汽车公司41.03%的股份。如此安排后,福特汽车公司和江铃控股将分别持有江铃汽车公司37%的股份。江铃集团以牺牲对旗下资产的部分控制权,得到新车型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力。江铃集团在让出对江铃汽车的控制权后,福特汽车公司以 V348“全顺”换代车型落户江铃汽车公司作为回应。而另一个主角长安集团则投入真金白银和一款自主研发的MPV——CM9(“陆风·风尚”)。2006年,福特汽车公司增派一名监事、一名副总裁。

2006年,江铃汽车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总股本不变。2008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份为86321.4万股。其中,江铃控股持股41.03%。

江铃汽车公司凭借战略合作伙伴——福特汽车公司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1997年,江铃/福特成功推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中外联合开发的汽车——“全顺”轻型客车,并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绩效,一直位居细分市场前列。福特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不太了解,导致它对“全顺”估计过高。它认为“全顺”是高端商务车,在中国可以卖28万元,这个价格参照的是“金杯”最高端的豪华进口车。这个车在中国根本卖不动,“金杯”的主打车型为14万元。所以它做的计划也非常大,要投资24亿元。经过双方的妥协,最终将项目投资压缩到9亿元。“全顺”投产后亏了3年,到第4年才盈利。这3年全是靠“五十铃”的产品来养。由于许多配件依靠进口,所以成本比较高。当时的主打产品在20万元左右。20万元也很难打开市场,所以就迅速组织国产化。国产化后,产品的成本才得到控制,并迅速打开市场。(孙敏是个好同志.汽车商业评论,2008(4).)2008年1月,“新世代全顺”上市。2005年12月15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引进新一代的“全顺”V348。2006年7月10日,公司董事会批准V128产品项目,在中国市场代理销售进口“福特E”系列品牌车。2012年3月29日,公司董事会决议,引进新一代“全顺”V362。

2010年7月2日,江铃汽车公司董事会决议,自筹21.33亿元扩建小蓝基地。项目规划产能20万辆,预计于2013年投产。这将使这一生产基地的产能最终达到30万辆。新工厂规划生产“福特”和“江铃”牌汽车。

2003年5月,江铃汽车公司的商务多功能车“宝威”BUV(Business Utility Vehicle)上市。2010年10月18日,自主开发的、定位于中高端的城市型 SUV“江铃·驭胜”(N350)下线。它是公司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第一款车型,同时也是实现市场战略转型的一款战略车型,它配备福特Puma柴油发动机。2011年3月31日,公司董事会决议,批准自主开发下一代SUV。

2012年4月10日,江铃汽车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告,引进福特汽车公司的 SUV,项目代号为U375(J08)。2012年12月21日,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和福特环球技术公司之间的《J08整车技术许可合同》,以及与福特汽车公司之间的《J08整车项目工程服务协议》。

2012年8月3日,江铃汽车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之间的《关于福特J09全顺商用车技术许可及工程服务的备忘录》和《关于福特J09全顺商用车技术许可及工程服务的备忘录的补充协议》。9月26日,公司董事会决议,与福特汽车公司之间的《福特2.2升改动为2.0升 PUMA欧Ⅴ后驱柴油发动机项目技术许可合同》,匹配于“江铃”品牌整车。

(二)江铃五十铃汽车公司

1993年3月10日,江铃汽车公司与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资组建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江铃五十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其中江铃汽车公司持股75%,日本的这两家企业分别持股12.5%。公司主要生产 N系列和 TF系列轻型载货车、轻型客车、SUV。

当时的合资期限是20年,于2013年3月到期。2012年8月8日,江铃汽车公司公告,公司向江铃集团转让其所持的江铃五十铃汽车公司75%股权,江铃集团将与五十铃公司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江铃集团本部的主要整车项目:2008年12月29日,公司与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在南昌县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生产节能环保电动汽车项目。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一期投资2亿元。2012年6月25日,江铃集团重组华翔富奇汽车有限公司项目签约,规划年产5万辆整车的商用车基地。8月7日,江铃集团与五十铃汽车公司进行整车和发动机合资合同签约,全面开启新一轮合作。此次签约的整车合资项目总投资13.9亿元,规划产能为10万辆;发动机合资项目总投资15.63亿元,规划产能为20万台。

(三)江铃控股

1999年4月,江铃集团设立专业生产越野车的南昌江铃陆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铃陆风”)。2002年12月,首款产品“陆风X9”上市。

2005年6月9日,江铃陆风汽车公司在江西产权交易所以1.2亿元的价格公开挂牌转让其100%股权。6月27日,由江铃控股收购,原公司被注销其法人资格,保留“陆风”品牌,并从其原来单纯的SUV品牌扩展成为综合性的汽车品牌。

2006年5月,江铃控股引入长安汽车公司的MPV车型“风尚”(CV9)上市。CV9原本安排在长安汽车公司的重庆第五工厂生产,由于与江铃集团的合资,被转到江铃控股的江西南昌工厂生产。2005年4月,“陆风X6”上市。2007年6月27日,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轿车“准生证”。当年10月28日,第一款经济型轿车——“风华”(CV7)上市。2009年9月,“陆风X8”上市。“陆风X8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1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5年5月,江铃控股首批200台“陆风”汽车出口欧洲,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首次出口欧洲。“陆风”SUV系列已经出口中东、非洲、南美等海外市场。

目前,江铃控股主要生产SUV和MPV,包括昌北生产基地与小蓝工业基地。昌北基地主要生产“陆风X6”、“陆风X8”、“陆风X9”和“陆风·风尚”四大系列产品,涵盖 SUV、MPV两大乘用车领域;小蓝轿车基地生产“陆风·风华”系列轿车。

江铃控股除控股的江铃汽车公司以外,还拥有多个汽车零部件及服务贸易公司,主要包括南昌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持股100%;南昌江铃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持股75.03%;南昌江铃集团天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持股62.09%;伟世通汽车空调(南昌)有限公司,持股19.15%。

二、中航工业集团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2008年12月21日,温家宝总理视察重庆长安集团,要求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加快改革步伐。(温总理送温暖,两次视察自主品牌汽车.汽车商业评论,2009(1).) 2009年年初,国务院颁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包括长安集团在内的八家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次重组非常关心和重视,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分别在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关于重组中国长安集团的报告上做了批示和圈阅。,2009年11月10日,兵装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签约重组中国长安集团。根据重组方案,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航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汽车”)持有的江西昌河汽车责任有限公司(简称“昌河汽车”)、哈飞汽车集团、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安动力”)经2009年12月29日中航科工公司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中航工业集团以所持有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光电”,002179.SZ)43.34%的股权置换中航科工公司持有的东安动力公司54.51%股权。中航工业集团将其与中航科工公司进行股权置换后获得的东安动力公司股权(54.51%)划转到中国长安集团,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文件,原则同意东安动力公司54.51%股权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划转至中国长安集团。根据2009年11月4日签订的协议,中航科工公司出售东安动力公司权益的对价为23.67亿元,公司收购中航光电公司权益的对价为17.74亿元。其不足部分,由中航工业集团以现金支付。、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铃木”)、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东安三菱”)的股权,划拨兵装集团旗下的中国长安集团,作价170亿元,入股23%。

其实,中国汽车业内的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在资本属性上,有地方的,有中央的;第二,汽车都是各个地方的支柱产业,谁也不放;第三,大量的银行贷款支持,只要是国有企业,就很容易获得贷款;第四,国内的汽车市场很好,再不好也不会死掉的。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之间的重组本来是依靠资本来推动的,但是在国内,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不是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的力量,而更多的是政府影响。所以,如果要完成重组,就需要政府的推动。也就是说,政府的行政手段对于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发挥着关键作用。

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的汽车业务重组是首例中央企业的汽车业务重组中央政府推动兵装集团与中航工业集团进行汽车业务重组,照顾到两大集团的利益,根据两大集团现有的微型轿车基本的市场、份额、实力来确定股权的比例。重组完之后,它们对中国长安集团都拥有股份,不过股份的比例不同。对于这两家中央企业来说,它们的直接上级都是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委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中央大企业的做大做强(对于某个业务,需要创建“龙头老大”),其主要的方法就是企业间的重组,以直接减少中央企业的数量。已经从原先的近200家,减少到2009年的120家左右。对于中航工业集团来说,汽车不是其主业,所以需要剥离和整合,以形成一个“龙头”。,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汽车业重组案。此前,最大的重组案为上南合作,2007年12月,上汽集团重组南汽集团,兼并资产金额达20多亿元。长安汽车、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同属于军工系统的中央企业。军工系统在产品的技术与品质上具有非常强的能力,但是市场能力太弱。民品和军品最为关键的差别就是:一是军品不惜代价,只要达到目的;民品要讲成本,讲消费者的接受问题;二是军品是单件生产,有备份系统支持;民品需要规模化生产,并且产品各系统都是单系统独立运行。所以,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运作体系。它们都是从微型车起家,并且都曾经在国内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长安汽车公司。同时,它们相关的许多车型与技术都来源于铃木汽车公司。从产品和技术方面来看,这三家企业的重组将有利于业务的优势整合、资源的共享与优化。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的进入,给中国长安集团带来的不仅是销量上的增长,这将从多方面提升长安集团的竞争力:首先,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从东北、华东延伸到华南、西南,不但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而且便于集合各地优势资源;其次,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加强了它在各细分市场的影响力;最后,销量的增长使它在采购时有更大议价空间,降低采购成本。此外,在销售渠道方面也得到加强。兼并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后的中国长安集团,将巩固在微车市场的地位,并缩小和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的差距。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曾经是国内微车行业领军企业,现今虽然江河日下,但两家企业有多年的微车生产经验,生产规模、销售网络等基础资源还不错。并购“蛋糕”中的东安动力公司堪称优质资产,它是国内小排量发动机领域的主力企业,为多家自主品牌企业供货。发展高峰期曾占有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发动机配套40%以上份额。自2006年被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抢去“微车老大”的地位后,长安集团一直想重返第一的宝座。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加盟之后,它在微车领域有了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抗衡的实力。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的销量为97.6万辆,中国长安集团(包括哈飞和昌河)的销量为75.6万辆,两者占全车微车总销量超过80%。但从业务来看,基本上还是限于微型车和小型车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不是业务或产品的补充或扩展。

中国长安集团根据“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资源共享,融为一家”原则,重组原兵装集团和中航工业集团的汽车业务。对于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中国长安集团承诺,“无论是过渡期,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要做到领导班子成员相对稳定、中层干部相对稳定、员工相对稳定、收入相对稳定、供应商体系相对稳定、品牌渠道相对稳定”。同时,未来昌河汽车公司、哈飞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公司将进行平台共享根据1996年及后续公司与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长安工业”)签订的商标使用许可协议,长安工业集团许可长安汽车公司使用其拥有的汽车商标,并授予其独占性使用权利。公司按生产汽车的数量按60元/辆向长安工业集团支付许可商标的使用费。2010年6月2日,长安工业集团出具《关于将Changan等商标转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承诺函》,承诺以长安汽车公司作为相关许可商标(“江陵”、“奥拓”、“长安之星”)的唯一受让人。2010年9月2日,双方进一步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商标转让完成后,长安汽车公司拥有完整的商标所有权。2011年4月1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商标转让合同的议案。根据双方签署的正式商标转让合同,确定转让总金额为1.75亿元。2010年3月8日,长安汽车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公司独占许可使用的商标许可给昌河汽车公司、昌河铃木汽车公司、合昌公司使用。8月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与哈飞汽车、昌河汽车公司签订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协作框架协议的议案》。公司与控股股东下属哈飞汽车公司和昌河汽车公司分别签订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协作框架协议,许可其生产“长安”品牌的汽车产品和提供技术服务。,并对昌河汽车公司、哈飞汽车集团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改变原有昌河铃木、合肥昌河汽车公司隶属于昌河汽车公司的情况,三家公司都直接归中国长安集团管理。2012年6月13日,东安动力公司公告称,中航工业集团已经于当月11日将其持有的54.51%公司股权过户至中国长安集团。至此,中国长安集团对中航汽车公司的重组宣告完成。

中国长安集团的重组,类似于“合并同类项”,它所面临的主要整合挑战在于,产品结构的调整、产能布局的协调、渠道终端和供应链的整合。重组后,长安与昌河汽车公司、哈飞汽车集团的整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的整合,第二个阶段是产品与技术平台的整合,第三阶段才是品牌的整合。重组之后,集团的三大主要任务是品牌规划、产品和技术、管理体系。重组后的中国长安集团成为国内的第四大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中国长安集团的汽车销量为186.9万辆,其中哈飞汽车集团30.6万辆,昌河汽车公司15.8万辆。总量规模基本达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3月)中明确提出的培育“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目标。(“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企业产销规模的扩大还会带来更多的政府鼓励。(“第六条,凡具有统一规划、自主开发产品、独立的产品商标和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管理一体化等特征的汽车企业集团,且其核心企业及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15%以上的,可作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单独编报集团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核准后实施。”)(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专栏4-3

兵器集团与中航工业集团的汽车业务

对于汽车工业,中国政府一直作为一个重要行业来管理。但是,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主体是一些结构简单的载货车和载客车,而且基本上都是拼装生产,并不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水平,所以许多企业都在生产,而且规模小和分散化,所谓的“散乱差”,包括交通、军工、军队、警察等非汽车部门都生产汽车产品。当时中国仍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生产厂都归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探索,一些非常专业的工业管理部门直接改组为行政性公司或集团。90年代中期以后,那些行政性公司对于下属企业的管理开始放开,相关的专业性公司开始出现。但是,那些行政性公司还一直存在着。

对于汽车生产企业而言,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资,如中央国资企业——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公司,地方国资企业——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但是原先的一些中央政府部门改组的行政性公司中还有两个仍然将汽车业务作为主要业务:一是兵器工业系统的兵装集团(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和兵器集团(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二是航空/航天系统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兵器集团在做好军品的同时,根据军民结合的方针,利用军品技术和资源优势,进行军工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在汽车领域,兵器集团早有涉足。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与军队使用相关的商用车,二是军转民的微型轿车。第一类,主要是重型载货车、专用车、客车及其相关的零部件。重型载货车企业主要是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在1983年12月中国政府与斯太尔公司合作之后,1988年,中国政府与德国戴姆勒公司签署奔驰重型汽车引进项目。由于兵工系统在1979年已经引进了“道依茨”413和513发动机,中国重汽联营公司在1983年已经引进了与奔驰相匹配的采埃孚变速器,所以,1988年与北方奔驰合资谈判时,没有引进奔驰发动机和新的变速器。1988年9月,北方工业集团与戴姆勒公司签署奔驰重型载货车技术引进项目协议,引进“奔驰 NG80”系列重型载货车。由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生产驾驶室、车架和组装整车,第二机械制造厂生产传动轴、减振器、车厢等总成,渭河柴油机厂和华北柴油机厂生产引进的道依茨风冷柴油发动机,北方车辆厂生产底盘。1996年12月,包头北奔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11年8月22日,公司的5万辆总装基地正式投产,“北奔V3”重型载货车下线。、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用车企业主要是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客车企业主要是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创建于1946年6月。它从修理到仿制,开始自行设计制造。1986年,在国内率先引进世界著名客车德国“尼奥普兰”(Neoplan)全套车型和制造工艺技术,开发生产“北方”牌高档客车。它填补了国内豪华大客车生产的空白,结束了我国高档豪华大客车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发动机、离合器、传动系统、制动器、驱动系统、车桥、安全气囊发生器、内装饰件、座椅、汽车电器、门锁等。第二类主要是进行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微型轿车,主要生产企业包括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江南机器厂江南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家企业之一。2002年9月,改制为“江南机器(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0月,更名为“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92年,长安机器制造厂、江南机器厂(湖南省湘潭市)、江北机械厂(吉林省吉林市)、秦川机械厂(陕西省西安市)四家企业共同生产“奥拓”微型轿车。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兵器集团的角度来说,需要保证每家企业的生存。、江北机械厂等。

航空/航天系统管理体制的主要历史变迁:1951年4月成立的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主要负责航空方面的工业。1960年,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79年7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成立民品领导小组,统一管理部属企业的民品生产。1982年,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航空工业部”。

1964年12月26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决议。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第七机械工业部改称为“航天工业部”。1985年7月,航天工业部成立民品司,下设交通能源处管理汽车生产。

1988年,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合并为“航空航天工业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政府部门中有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它们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制为公司,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就是原来的五大军工集团。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它们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汽车相关业务归由其民品司管理。1993年6月,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分别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及国家航天局。1999年7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航一集团”)中航一集团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军用航空产品包括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空中加受油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等。非航空产品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IT、制冷与环保设备7大类。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中航二集团”)。中航二集团的主要业务为直升机、运输飞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汽车、摩托车及其发动机、零配件;纺织、制药、医疗、环保设备及其他非航空产品。同时,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1999年7月,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成立。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空/航天系统企业中,主要是航空系统中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做整车和零部件,航天系统中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基本上不做整车,主要做一些汽车零部件。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时代航天系统还进行整车的制造,主要包括西南轻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公司(特种车和改装车)、贵州航天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一集团的主业一直为军用飞机制造,中航二集团的主要业务包括飞机和汽车(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中航二集团旗下的公司主要包括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洪都集团”)2002年3月12日,洪都集团通过注入相关资产和股权设立江西洪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洪都工业”),并将其划转至中航二集团。划转后,洪都集团主要从事军用飞机、摩托车和纺纱机器的生产和销售。、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集团”)2003年3月12日,昌河集团通过注入相关资产和股权设立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并将其划转至中航二集团。划转后,昌河集团主要从事军用飞机的生产和销售、社会福利和物流服务。、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飞工业”)哈飞工业公司在2000年进行债务股本互换,它成为由中航二集团、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拥有的公司。2002年12月15日,各股东方订立重组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同意削减哈飞工业公司的注册资本,以及在重组后各自持有的股权分别为81.13%、14.61%、2.16%和2.1%。2008年8月,根据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的《终止债转股委托关系协议》及哈飞工业公司股东会决议,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将持有哈飞工业公司2.16%的股权变更至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名下。2008年11月,原中航二集团持有的哈飞工业公司的股权由中航工业集团持有。2011年6月,中航工业集团以所持哈飞工业公司81.12%股权作为出资,投入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安集团”)2002年11月5日,东安集团将其在附属公司东安动力公司的股权划转至中航二集团。划转后,东安集团主要从事飞机发动机的生产和销售、社会福利和物流服务。、北京维思韦尔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北京维思韦尔”)、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2009年5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军民分立而设,分成“中航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

中航二集团整合旗下民用航空产品、汽车、汽车发动机等业务的优质资产发起设立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科工”)。2003年3月5日,中航二集团、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就设立中航科工公司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航二集团以其持有的5家附属公司的股本权益5家附属公司的股本权益主要包括:洪都工业公司和昌河工业公司的100%股权、哈飞工业公司81.13%股权、东安动力公司70.01%股权、北京维思韦尔公司51%的股权。2006年4月28日,订立协议,中航科工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北京维思韦尔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中航二集团。及将转让自直升机研究所的相关资产注入,其他各方以其在哈飞工业公司中的全部股权注入,换取公司注册资本的已发行股份。4月30日,公司成立。中航二集团、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持股95.66%、3.36%、0.5%和0.48%。公司上市后,中航二集团持股62.18%。当时,中航二集团旗下的汽车整车业务企业主要是生产微型汽车的陕西汉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它由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技术进步投资公司共同组建,分别持股69.6%和30.4%。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航二集团下属的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附属非全资子公司。

2003年10月30日,中航科工(2357.HK)在香港上市。在公司上市发行过程中,欧洲宇航防务集团购买公司的5%股份,成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2004年11月23日,成立“中航科工汽车事业部”,管理公司旗下与汽车相关的事项,包括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事业部成立后,对旗下汽车业务实现“六个统一”,即在营销策划、广告宣传、原料采购、营销渠道、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六方面的统一。

2008年11月6日,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中航工业集团的“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具体如下。两融: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三新: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五化: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产业化发展,资本化运作,国际化拓展;万亿:2017年挑战销售收入上万亿。中航工业集团成立后,划分为十大业务板块,汽车和直升机业务是其中重点发展的部分。

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大飞机项目)成立之后,中航二集团旗下汽车业务亟待剥离。2009年3月13日,中航工业集团整合旗下哈飞汽车集团、昌河汽车公司、东安动力公司、东安三菱公司等整车及发动机生产企业,发起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汽车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汽车整车企业还包括贵航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贵航集团云马飞机制造厂(特种车和改装车)、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主要生产轿车、多功能商务车、微型客车、微型货车、新能源车等系列产品及相关零部件。但是,以其传统的小排量微型车为主。

2009年4月16日,中航科工公司与中航汽车公司订立股权转让协议,以1.104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哈飞汽车集团100%权益和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铃木”)10%权益,对价将由中航汽车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昌河铃木汽车公司的股权对价为1.094亿元,哈飞汽车集团的对价为100万元(因其负债多)。

中航汽车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为:融合创新、小新并举、提升品牌、跨越发展。中航汽车公司所谓的“小新并举”正是2009年最受关注的小排量和新能源汽车。独立发展昌河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集团。公司根据整体发展战略制定了“三年跨越、五年跨越、九年腾飞”的三步走规划。

(一)哈飞汽车集团

哈飞汽车集团以微型车起步,成长为国内的主要微型车企业,并将产品线延展到经济型轿车领域。它主要包括哈飞汽车公司和威海分公司两大生产制造基地。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有“骏意”、“路尊小霸王”、“民意”等微型客车与载货车系列,“路宝”微型轿车系列,“赛马”、“赛豹”经济型轿车系列及新能源汽车。

1980年,哈飞汽车集团的前身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简称“哈飞公司”),在“军转民”的背景之下,按照国家航空航天部统一规划筹划微型汽车生产。1982年7月25日,参照铃木ST90K/V试制的第一辆“松花江”牌 HFJ110型微型汽车下线。1983年,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定点生产厂。1984年7月,公司与铃木汽车公司签署ST90K型货车和 ST90K/V型厢式车及18种变型车技术转让合同,开发生产微型汽车。随车引进 F8A汽车发动机(462型),由东安发动机公司生产。1985年的国产化率达到98%,1988年达到99.6%。

1986年,哈飞公司在单排座微型货车的基础上,开发出 WJ110E双排座微型货车。1992年,研制出 HFJ1010F“松花江”牌微型厢式车。1999年7月,“百利”微型客车组装成功。

1994年9月,哈飞公司引进外资组建“哈尔滨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持股75%。2002年6月6日,哈飞公司将其持有的哈飞汽车公司的75%中的0.19%分别转让给东安集团0.1%,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0.06%,深圳深航电子机械有限公司0.03%。同月,建成年产10万辆的微车生产线。2002年11月18日,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12日,中航科工公司以其所持有的哈飞汽车公司74.81%的股权成立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项目: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书,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2009-04-17。

1996年,哈飞汽车公司与意大利宾尼法瑞那(Pininfarina)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开发出“中意”微型客车。“松花江中意系列车型的开发”项目获得2000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它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1999年10月投放市场,成为公司的主导车型之一。2002年,双方再度合作,共同开发出“路宝”两厢轿车;2004年,双方共同开发出“赛豹”三厢轿车。与此同时,还引进三菱技术联合开发出“赛马”。

1998年,国内航空业界的四家微型汽车生产厂联合组建“中航微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主要包括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贵州航空工业公司、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制造公司。

2002年1月18日,由哈飞汽车公司自己研制的新单排货车“锐意”下线。5月28日,公司的轿车被列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6批)》公告。当时的车型品牌为“松花江”牌轿车(HFJ7160、HFJ7130)。当日,“赛马”两厢轿车下线。2003年5月28日,“路宝”两厢轿车下线。2005年4月7日,“赛豹”三厢轿车下线。

哈飞汽车公司与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进行广泛的合作,从 CAS、CAD、CAM扩展到CAE,从联合造型发展到共同进行车身和底盘优化设计。随着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公司完成引进的“赛马”轿车消化吸收,并自主推出“民意”哈飞“民意”是哈飞汽车公司自主创新的代表车型。“哈飞民意系列乘用车的自主开发”项目获得2005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锐意”、“赛豹V系”等车型。

2008年2月22日,东安动力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的控股股东中航科工公司以其持有的东安动力公司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哈飞汽车公司以其部分汽车业务资产作为出资,东风汽车公司以现金出资,探讨组建合资企业。

2008年6月,哈飞汽车集团与标致雪铁龙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打算在深圳共同组建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高档轻型商用车从2007年6月起,哈飞汽车深圳工厂停产。它将作为哈飞汽车公司的出资,作为合资公司的生产基地。,此举遭到东风汽车公司的强烈不满。

哈飞汽车公司以纯电动车为切入点,打造新能源汽车。“赛豹”纯电动系列汽车研究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它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续航里程长、充电维护方便等优点。它是第一个进入国家工信部生产目录的三厢纯电动轿车。哈飞纯电动汽车(HFJ7001)进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199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4批)》。2008年8月,电动“赛豹”轿车完成了世界上要求最严格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新车碰撞测试(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NCAP)正面40%偏置碰撞测试。这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也是国际首辆装置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全电动轿车首次完成该试验。

2007年,哈飞汽车集团、美国迈尔斯汽车集团、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津清源”)三方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满足高速公路用车和美国安全法规要求的高速纯电动轿车。2009年9月5日,哈飞汽车公司与天津清源公司签署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哈飞汽车公司的现有车型和未来开发的新车型为基础,在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技术交流、电动轿车产业化以及电动专用车辆产业化领域等方面开展合作。2010年,哈飞汽车公司代工生产“柯达”(Coda)电动汽车,出口美国。2011年12月,中美两国合作生产的“赛豹”纯电动轿车下线,这是第一批中国量产并出口发达国家的纯电动汽车。2011年5月,以“路尊小霸王”为代表的弱混新能源车实现大批量生产,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大批量生产弱混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

2001年2月,70辆哈飞汽车通过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哈尔滨公司出口到苏丹,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批量出口的先行者。公司已经从单一的整车出口到 CKD出口;2004年1月,哈飞汽车公司与越南汽车工业总公司签订微型汽车技术转让合同。公司以成套 CKD散件方式向越南出口,由越南公司就地组装。2004年8月,哈飞汽车公司与马来西亚纳莎公司(NAZA)签署《联合开发及技术许可协议》,向该公司出口“路宝”散件,纳莎公司组装并面向马来西亚及国际市场销售。2008年,哈飞汽车公司与伊朗KERMAN集团签订“路宝”及1020A一排半微型货车技术转让及区域代理和零部件供应协议。2012年8月,哈飞汽车公司与巴西CN汽车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公司将授权 CN汽车公司在巴西制造、组装、销售“新民意”微型车系列。在2014年实现投产后,生产规模最高将达到年产5万辆。从最初只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哈飞汽车已经出口中东、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成功进入准入门槛较高的发达国家哈飞汽车公司已经在美国、俄罗斯等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国际商标注册。2008年,向阿根廷、墨西哥等9个国家申请了哈飞汽车的国际商标注册。哈飞汽车已经进入俄罗斯、美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市场。2008年,700多辆哈飞纯电动微型载货车出口美国,这是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微型载货车首次出口海外。出口美国的纯电动微型载货车基本是按照美方要求打造的,该车型最高车速40公里/小时,续驶里程为100公里,可载货0.8吨,采用铅酸电池供电;用户也可选用锂离子电池,最高车速可达到70公里/小时。这些车到美国后,主要用于大学校区、大型企业、海军基地、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城区等环保要求较高地方的零散物品运输。,出口国家和地区已经超过60个,累计出口量超过25万辆;从原来的微型车到现在的轿车全系列出口。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1983年10月,哈飞汽车公司进行生产线扩建,至1987年达到年产1万辆车能力。到80年代末,形成2万辆生产能力。1988年5月,第1万辆“松花江”微型汽车下线。2002年4月,年产10万辆的轿车生产线建成投产,使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30万辆。2004年1月,公司整车累计产销突破100万辆。2008年3月25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2011年,哈飞汽车销量超过12.4万辆,出口突破4万辆。

2004年3月28日,哈飞汽车深圳生产基地举行奠基仪式,生产“哈飞”系列中高档轿车和商务车。2006年11月17日,深圳生产基地投产及“赛豹V”系列轿车在深圳上市。

2005年1月14日,哈飞汽车公司威海分公司成立,作为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5万台。12月30日,威海分公司汽车生产线投产下线,首批生产的两款微型客货两用车下线。

2010年,中国长安集团与黑龙江省政府签订《关于共同加快哈飞汽车的战略合作协议》,徐留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未来五六年,“哈飞”品牌汽车将迈向“百万级”。“前三年巩固基础,后三年快速发展;三年五十万,销量翻一番,六年一百万,销量翻两番”成为哈飞汽车公司进军百万级汽车企业的远景。

2011年4月27日,全新一代宽体大微客“骏意”下线,这是哈飞汽车公司融入“大长安”后,第一次利用中国长安集团“五国九地”的研发一体化实力打造的产品。6月10日上市。2012年4月,作为公司全新推出的战略新车型,“新民意”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市。

专栏4-4

哈飞汽车公司与东安动力公司的并购

2004年汽车市场低迷,哈飞汽车公司却在上半年就以产销11万辆的成绩名列全国整车企业第六、微车行业第三。但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单纯依赖借贷融资,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费用大,造成销售净利率比较低。公司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两次上市的尝试都没有如愿,最后选择借东安动力公司的壳上市,彻底改变融资的方式。

哈飞汽车公司是整车厂,东安动力公司是发动机生产厂。2004年,东安动力公司的微型车发动机产量为35万~36万台,几乎占据1/3的市场份额。公司产品主要为哈飞汽车与昌河股份公司配套。2000年7月18日,微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突破了100万台。2003年10月20日,汽车发动机累计产量突破200万台。2004年,净利润达9506万元。由于纯粹的发动机业务过多地依赖主车厂,东安动力公司的产品、市场和技术均受制于人。同时,随着服务面和业务量的扩大,针对不同整车厂不同的技术和生产要求,公司无法实现产品和技术改进的规模效应,难以保持成本优势。而哈飞汽车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车型的能力和产量也受到东安动力公司提供的发动机的制约。而且,整车的开发和生产必须与发动机同时进行,否则将造成巨大浪费。因此,东安动力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哈飞汽车公司,实现机、车一体化的协同效应。如果收购成功,将成为中国第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零(部件)吃整(车)的案例。

东安动力公司和哈飞汽车公司都是中航科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航科工公司在内地A股市场已有4家上市公司,除了东安动力公司,另3家分别是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昌河股份”)、哈飞航空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洪都航空”)。哈飞股份和洪都航空公司的主业都是航空制造业,昌河股份公司是整车生产厂。根据避免同业竞争规则,哈飞汽车公司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上市。当初中航科工公司在香港上市前已有承诺:内部企业不互相竞争。而哈飞汽车与昌河股份公司生产的都是微型车和经济型轿车。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哈飞汽车公司通过昌河股份公司实现上市。因为即使是通过东安动力公司上市,它和昌河股份公司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同业竞争问题。但中航科工公司内部关系相当复杂,整个集团实际上是由两块原先互不关联的资产在行政调配下组成的。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利益打算。当初曾经考虑让哈飞汽车公司与昌河股份公司重组,此举受到哈飞汽车公司的热烈欢迎,却遭到昌河股份公司的强烈反对。理由是两者产品重叠,无互补性。实际原因是:哈飞汽车公司的盈利能力比昌河股份公司强。重组一旦完成,新公司的话语权就将落到财大气粗的哈飞汽车公司头上。“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同时,昌河股份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不达标。按照规定,它无法实现增资扩股,因此不可能有12亿元买哈飞汽车公司。

东安动力公司与哈飞汽车公司的合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最佳方案”,此举既可避免昌河股份公司与哈飞汽车公司的矛盾激化,在东安动力公司和哈飞汽车公司内部也得到好评——“优势互补”。它们整合之后,实现与昌河股份公司的“南北分治”。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两个:一是东安动力公司和昌河股份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统一规划,分别生产不同类别、不同排量的车型;二是利用南北地理位置差别,合理利用运输资源,统一考虑和布局新的生产基地的建设。如果不是考虑上市公司股本扩大的相关规定,东安动力公司应该与哈飞汽车公司合并,而不是收购。

2004年4月30日,中航科工公司将同处哈尔滨的东安集团和哈飞工业公司整合为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哈航集团”),以便使哈飞工业公司控股的哈飞汽车集团能借助东安动力公司通过配股收购方式上市,实现整车与发动机业务的融合。12月30日,东安动力公司订立协议收购中航科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哈航集团所持哈飞汽车公司的74.81%股权。同时,从中国航空(382)有限公司中国航空(382)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在维尔京群岛于1993年4月15日成立的“中国航空基金(382)有限公司”。2000年2月2日更名。它作为外资持有哈飞汽车公司25%的股权。、东安集团、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及深圳深航电子机械有限公司收购哈飞汽车公司其他的25.19%股权。

由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证监会暂停所有拟在资本市场首发和再融资项目的审批,所以东安动力公司配股收购哈飞汽车公司的项目被一直搁置。

(二)昌河汽车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昌河汽车”)是国内的主要微型车生产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在微车领域,“昌河”、“长安”、“哈飞”三足鼎立,各有千秋。现在产品系列已经延展到经济型轿车领域。20世纪90年代,微型车是以乘人为主,偶尔拉一点儿货。当时的“昌河”微型车恰恰满足了这个要求,而且在全国微型车里边,“昌河”微车在乘坐方面是最合适的,性能较优。后来,为什么失去领先地位呢?因为当时公司判断微型车到了升级换代的时候,于是把研制生产的重心转移到做微型轿车,没有把自己的“看家产品”——微型汽车延续下去。2003年,当重新返回微型车市场的时候,公司的市场定位还停留在这个认识,认为微型汽车还是以乘用为主。到了2005年,产品上市的时候,实际上微型车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变为以拉货为主,而“昌河”微车是以适用于乘人见长,所以市场表现不够理想。2007年,决定将昌河“福瑞达”从乘人为主转变为人货皆宜的产品。(昌河周世宁:要做“中国的铃木”.中国汽车报,2009-06-08.)公司主要产品为“昌河”微型客车和微型单/双排货车产品(包括平头碰、“前凸车”/单排、双排座系列)、“爱迪尔”系列(“爱迪尔Ⅱ”、“爱迪尔A+”)等。公司拥有景德镇、九江、合肥三个整车工厂和九江发动机工厂,具备年产30万辆整车和15万台汽车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昌河集团的前身是昌河机械厂。由于当时军品研制经费缺乏,为了谋求发展,开始开发民品,寻找发展出路。1973年12月,成功试制第一辆“昌河”牌大客车,1975年研制中型客车。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昌河集团实施“军转民”发展战略,进入汽车领域。1980年,从铃木汽车公司引进ST90V微型车。1982年12月26日,试制成功ST90V微型厢式货车样车。1984年,公司从铃木汽车公司引进微型车技术,陆续开发出 CH1010(原型车是ST90V)、CH1011双排座、CH1012单排座(原型车是 SK410K)、CH1018(原型车是SK410VT)、“北斗星”微型多功能车(CH6350)等系列。

昌河集团的第一代主导产品CH1010系列,在国内微型汽车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为公司的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代主导产品 CH1018系列,它使公司销量每年以平均40%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产销量连续数年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昌河现象”、“昌河速度”。1996年6月,昌河汽车累计销售10万辆;2001年6月,累计销售50万辆;2005年2月,累计销售100万辆;2009年4月,累计销售150万辆。第三代主导产品“北斗星”引领F-MPV(家庭多功能车)之潮流。

2003年6月,适应国家汽车环保、安全等法规的要求,公司的平头微型客车换代车型“海象”和“海豚”上市。2006年5月,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多功能微型客车“福瑞达”(CH6390)上市。2009年9月,借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汽车下乡政策,推出了全新车型——“福瑞达·鸿运版”。2010年11月,加长版“福瑞达”上市。

从1985年开始,昌河集团启动微型车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工程。到1992年建成1.5万辆微型车生产线。在此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想,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到1995年形成年产4万辆微型车的生产能力。1996年,开始技术改造工程。1999年4月,建成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年产10万辆微型车生产线。

1993年4月1日,昌河集团成立微型车厂。1997年,制定了“巩固大本营,开辟新天地”的发展战略,向沿江、沿海地区辐射,设点办厂,利用资本重组,实行低成本扩张。4月,整体接收九江微型电器厂成立昌飞公司九江电器厂。以此为契机,在坚持公司控股的前提下,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式,吸纳49家配套厂家投资入股,组建昌河集团九江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6125万元,其中昌河集团持股60.08%。1998年12月17日,九江公司更名为“九江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为公司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

1997年11月,昌河集团兼并安徽省淮海机械厂,并在此基础上与景德镇市昌河汽车配件制造公司合资组建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合昌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1800万元,其中昌河集团持股84%。公司成立后进行扩能改造,生产能力由3万辆提高到6万辆。1999年,股份制改造时将生产性资产剥离并入昌河股份公司,成为昌河股份合肥分公司。2007年,合肥分公司又变更为昌河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中航工业集团把昌河汽车公司的生产资质转移到了合昌公司的名下。此时,昌河股份公司开始与昌河铃木汽车公司共享一个汽车生产资质,主要生产昌河铃木的车型,而昌河铃木汽车公司也开始为昌河股份公司的微型汽车代工。(昌河罢工内情调查.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2-08.)2010年10月,合昌公司迁建新工厂,新建15万辆产能,2012年5月投产运行。

1998年6月30日,昌河集团与陕西东风机械厂等七家法人单位组建陕西东风昌河车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000万元,其中陕西东风机械厂持股25.5%,昌河集团持股24.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公司专业生产轻微型汽车驱动桥,具有年产15万套的生产能力。

1999年11月26日,昌河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合昌公司、东安动力公司、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安徽江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五家企业发起设立昌河股份公司。昌河集团将其与生产、经营微型汽车(整车)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和昌河铃木汽车公司41%的权益投入,合昌公司将与微型汽车(整车)生产相关的经营性净资产投入。其他4家发起人均以现金(合计1000万元)投入。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昌河集团持股87.29%,合昌公司持股10.52%,东安动力公司持股1.31%。2001年6月20日,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1.1亿普通股,并于2001年7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600372.SH),发行后的注册资本为4.1亿元。昌河股份公司上市后,昌河集团持股63.88%,合昌公司持股7.7%,东安动力公司持股0.96%。

昌河股份公司成立时,公司的主要产品微型汽车使用的“昌河”、“飞虎”系列原属昌河集团,在公司设立时由昌河集团无偿转让给公司。公司成立前,依据1984年7月25日《铃木四轮车合作及生产许可合同》、1992年10月28日《协议书》、1996年11月25日《联合开发协议书》、1998年6月11日《关于在合肥生产汽车的协议书》等的规定,昌河集团和昌河铃木汽车公司生产系列微型汽车所涉主要生产技术由铃木汽车公司提供。公司设立后,昌河集团引进车型及引进技术改进部分已经进入公司。公司于2000年3月20日与原合同各方签订《备忘录》,取得铃木汽车公司及合同其他各方同意,公司继续依据原协议生产引进车型及使用引进车型所附带的技术。

作为国家小排量汽车的定点生产企业,昌河股份公司曾经6年连续获得全国销量第一,微车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40%,成为微车经济时代的领导者。2000—2002年,昌河股份公司在微型车企业的排名中位居前三,约占20%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开始,业绩开始下降,市场份额下降至12.9%。而此时在微车行业,长安汽车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公司和哈飞汽车公司一跃成为“领头羊”。2008年,昌河股份公司在微型车领域的市场份额只有3.1%。2008年,昌河股份公司在微型客车领域排名第6位,在微型货车领域排名第11位。

2003年6月,昌河集团将其所持昌河股份公司的全部股权转让给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简称“昌河工业”)。2004年10月14日,签订协议,昌河工业公司收购合昌公司所持有的昌河股份公司的全部7.69%股权。转让后,昌河工业公司持有昌河股份公司71.57%的股权。

2006年6月,中航二集团将昌河工业公司所持昌河股份公司的全部股权划转给中航科工公司。8月9日,经股权分置改革后,中航科工公司持有昌河股份公司的股权变更为62.39%。2006年,公司打造“一路关怀”的服务品牌,提升昌河汽车、昌河品牌形象,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

2008年4月9日,昌河股份公司发布股票退市风险提示性公告称:鉴于2006年度、2007年度连续两年出现亏损,4月15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昌河”。2011年,公司终于扭亏成功,盈利118万元。

2008年6月15日,昌河股份公司在“2008中国节约型社会与小排量车发展高峰论坛”发布《昌河汽车品牌宣言》:走节能路、造精品车。确定昌河汽车的市场定位——做“中国节能型汽车专家”。

昌河股份公司以2008年5月31日为交易基准日,向中航工业集团(筹)国家决定在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的基础上组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筹建机构,代表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处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筹建中的相关事务。收购其持有的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同时向它出售公司全部资产及负债以抵消部分购买资产价款。拟置入资产价值作价79317.71万元,拟置入资产价值超过拟置出资产价值的部分,由昌河股份公司向中航工业集团以每股5.18元的价格发行74625174股股份的方式补足,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484625174股的15.4%。控股股东中航科工公司的持股比例由59.02%减少至49.93%。昌河股份公司重组的背景是由于连年亏损而失去了融资平台的价值。由于昌河股份公司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亏损4.24亿元)连续三年亏损,根据规定,自2009年5月11日起暂停上市。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航工业集团成为昌河股份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航工业集团直接持有昌河股份公司74625174股股份,占总股本15.4%;通过控股子公司中航科工公司间接持有昌河股份公司241987957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9.93%;通过控股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与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分别持有昌河股份公司571204股与185629股股份,合计持有昌河股份公司317369964股,占总股本的65.49%。公司将成为持股型公司,同时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航空机载照明与控制系统产品的制造业务。

由昌河汽车公司作为昌河股份公司向中航工业集团出售资产的接收方。根据昌河股份公司与中航工业集团、昌河汽车公司于2009年6月29日签署的《资产交割确认书》,尚未完成过户登记手续的,该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及相关风险,自交割基准日(2009年4月30日)起转至昌河汽车公司。

2009年7月15日,昌河股份公司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增加注册资本74625174元,变更后注册资本为484625174元。12月21日,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航航空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电子”)。自2011年6月3日起,公司股票恢复正常交易,同时公司股票简称由“ST昌河”变更为“中航电子”,股票代码不变。

为进一步推动中航工业集团航电业务的专业化整合根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7号)中提出的“大力推进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的政策,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将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公司、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精神,中航工业积极推进旗下各专业板块资产的整体上市。,在2009年实现对中航电子公司注入航空机载照明与控制系统产品制造资产与业务的基础上,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集团、控股股东中航科工公司及关联方通过股份认购的方式向中航电子公司继续注入航空电子业务资产,以打造航电业务板块的旗舰上市公司。

2009年11月27日,中国长安集团重组成立10天之后,昌河汽车公司对外发布公司三年复兴目标和10年奋斗目标。公司将以“三年复兴、五年跨越、九年腾飞”的发展目标为基础,以“走节能路,造精品车”为主线,以“安全、环保、节油、耐用”为导向,巩固和壮大微型汽车,稳步发展经济型轿车,逐步形成档位合理、层次分明的产品格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营销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把昌河汽车公司打造成为中国节能型精品小排量汽车制造专家。

2010年5月12日,中国长安集团与景德镇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据协议,中国长安集团将在景德镇洪源镇新建汽车工业基地,初步规划基地年产整车50万辆,发动机30万台。2011年11月1日,中国长安集团与九江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长安集团将对九江基地的后续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市场拓展和新建产能等方面增加投入30亿元,到2015年实现整车产能20万辆、发动机产能30万台。

(三)昌河铃木汽车公司

1995年1月23日,昌河集团与铃木株式会社和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注册成立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投资总额为98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5530万美元,其中,昌河集团持股51%,铃木株式会社和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分别占39%和10%的股份。

昌河铃木公司主要生产“北斗星”系列(“北斗星 e+”、“北斗星 X5”)微型汽车、“浪迪”(小型MPV)、“利亚纳”、“派喜”轿车“派喜”源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旗下的Splash平台。它是铃木汽车继“雨燕”(Swift)、“大维特拉”(Grand Vitara)以及“天语”(SX4)之后推出的第四款全球战略车型。“派喜”于2011年11月1日下线,18日上市销售。等。2011年,公司销量为7.7万辆。

1998年6月24日,昌河铃木汽车公司与铃木汽车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和共同开发协议,生产CH6350系列汽车。2003年12月24日、2005年3月21日,订立三项技术转让协议,引进“利亚纳”、新车型、K系列发动机和变速器及相关零部件的技术许可。

根据1999年9月19日的公司董事会决议:昌河集团将其拥有的公司41%的股份转让给昌河股份公司。2003年3月3日,公司2003年公司董事会决议,同意昌河集团将其所持10%的股份重组进入昌河工业公司。

公司2003年3月3日董事会决议,新建发动机项目,投资82604万元,所需资金由各股东按持股比例增资。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由5530万美元变更为15510万美元。

根据公司股东2005年1月12日签署的协议,铃木汽车公司和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分别将其所持公司12.9%、6.4%的股权转让给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铃木中国”);同意公司增加注册资本9670万美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25180万美元。

根据公司股东2006年11月25日签署的协议,公司增加注册资本6000万美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31180万美元。本次增资后,昌河股份公司、昌河工业公司、铃木汽车公司、冈谷钢机株式会社、铃木中国公司持有公司的股份分别为41%、10%、25.1%、3%和20.9%。

2008年9月18日,公司临时董事会决议,昌河工业公司持有的10%股权转由中航科工公司直接持有,昌河股份公司持有的41%股权转由昌河汽车公司持有。由于昌河铃木汽车公司多年亏损,铃木公司就提出退出,并已经在昌河铃木汽车公司的运营管理上实质性退出。中国长安集团重组后,中国长安集团原则同意铃木汽车公司退出昌河铃木汽车公司。在2012年1月13日的“昌河罢工”事件发生后,国家发改委彻底冻结了撤销昌河铃木汽车公司的资质一事。(昌河铃木的离婚方案终止,长安同意铃木退出.新京报,2012-02-06.)

昌河铃木公司有景德镇市和九江市两个生产基地。九江工厂(分公司)于2003年全面启动建设,2005年建成投产。总体规划为年产汽车20万辆、发动机30万台。景德镇工厂已经具有年产1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规划4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2012年10月23日,公司董事会决议,批准建设九江基地15万台发动机产能扩充发展计划。项目预计将于2013年建成,主要生产世界经典的小型车用发动机——铃木K14B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