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成长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一汽集团的企业结构已经由单一工厂转变为拥有30多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产品结构已从单一的中型载货车扩展到轿车、轻微型车、客车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格局;逐步建立了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生产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拥有“解放”、“红旗”、“奔腾”、“夏利”等自主品牌和“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合资合作品牌。

作为发展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中央汽车企业,一汽集团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厂,开发自主品牌载货车(“解放”)和轿车(“红旗”);在改革开放之后,与大众汽车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在加入 WTO之后,通过与天汽集团的合作,与丰田汽车公司合资。与此同时,通过技术许可和引进,提高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一汽集团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一、工厂创建时期

1953—1956年是工厂创建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当时,苏联的工业经济相对发达1929年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但是,被西方重重封锁的苏联却在1928年到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32年前,苏联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短短十年间,苏联从整个发达国家的严密技术封锁和世界经济阴霾中脱颖而出。,并且与中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1949年年底,中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商定由苏联方援助中国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1949年12月,中国政府派代表团(毛泽东带队)访问苏联,与苏联商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寻求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帮助。1950年2月14日,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通过这些协议,中苏两国商定了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项目。第一批50项,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作为主管中国汽车工业建设和生产的行业管理部门。

“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1952年7月2日,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决定在长春成立“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六五二厂(一汽代号)”。项目被列入195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一五”(1953—1957年)计划,成为当时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在苏联政府援助和专家指导之下,中国政府集全国之力建设一汽。当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中国的汽车厂建设非常重视,希望尽快建成。斯大林汽车厂专门成立了“长春汽车厂管理处”(专司设计、生产设备、设备分交等事宜)和“一汽设计管理处”(AZ—1)(为一汽各个车间的工艺设计审查、把关)。苏联方面的时间安排是三年建成。1953年7月15日1953年6月,毛泽东为一汽奠基题词,7月15日举行开工仪式。当时,毛泽东为其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制造厂不但有第一,还有第二、第三……要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在建厂初期,曾比拟苏联的情况,将其称为“毛泽东汽车厂”。1952年在筹建时亦称为“长春汽车厂”。,一汽在吉林省长春市西南郊的孟家屯当时筹建一汽的厂址曾有三个选择,分别是北京到石家庄之间、山西西南到潼关一线、四平到长春一线,最后选择了长春西南的孟家屯,因为长春地处东北三省的中心,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是前伪满洲国的首都,城市建设规划比较合理。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健全。东北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和木材资源,冶金和机械等基础工业比较发达。日本在那里遗留了一些工业基础,又有小丰满水电站、鞍山钢铁厂,交通比较便利,那里也离苏联比较近。(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在政治局讨论时,领导们认为提前一年尽管非常困难,但可以动员全国力量。一汽提前一年建成,对中国经济建设将会有很大好处,对全国人民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1953年6月9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指出“中央认为有必要通报全国,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完成”,并提出许多的具体保障措施。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企业建设发出文件。指示下达之后,各政府部委、大区、省市很快掀起支援一汽建设热潮。(中国汽车工业史(1901—1990).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破土动工。1951年1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建设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的决定:①厂址:因原材料及电力供应关系,该厂厂址决定在四平至长春之间选择一适当地点;②产品种类:“吉斯150”型四吨卡车;③规模:年产卡车3万辆,一次建设完成;④设计及完工时间: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开始建设,1957年开始生产。1951年3月19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孟家屯车站对面铁路以西兴建”。同年4月26日,批准了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计划任务书。(中国汽车第一人.汽车商业评论,2008(12).)项目总投资3.59亿元,建成年产3万辆能力(两班制)4吨载货车。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在中央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由朱德命名为“解放”。车牌名取自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的“解放”两字的手写体。(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CA10CA是一汽的简称。其中,C指“长春”,也指“中国”; A指“汽车”,也指“第一”;10为载货车的序列号。(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型4吨载货车(属中型载货车)下线中国之所以从苏联引进中型载货车,主是由于当时国际上流行中型载货车,而且民用和军用都可以。CA10型载货车以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生产的“吉斯150型”载货汽车为蓝本制造。“吉斯150型”是当时斯大林汽车厂的主导产品。,实现了“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和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的目标1953年,一汽及其配套厂在其汽车产品上引用苏联 OCT(专业标准)和 TOCT(国家标准)。这是中国首次引进采用国外汽车标准。,开创了我国自己生产汽车的历史。 汽车是中国人的梦,背后则是现代化的梦,是工业梦。\\早在20世纪初,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自动车(汽车)为近期所发明,乃急速行动所必要。吾侪欲敏捷,作工较多,必须以自己动车为行具。介欲用自动车,必先建造大路……”后又写信邀请福特汽车公司来中国办厂等,包括不少能人志士、社会贤达、军政要人、官僚资本家等,都曾涉及过汽车业,但现实是,不是夭折在战乱之中,就是因国力不济,空悲叹,或政府腐败,以失望而落败,成了几代人追求而又难以实现的梦想。\\“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这是毛泽东1949年12月访问苏联时,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对随行人员说的一句话。斯大林汽车厂的前身为“阿莫(AMO)汽车厂”。它是原沙俄政府从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引进载货车产品技术,从美国、瑞士等国家购买生产装备建成的一个汽车装配厂。1917年投产时,正逢十月革命,沙皇政府倒台,工厂严重瘫痪。以后,阿莫汽车只能搞点汽车修理,直到1924年11月1日才生产出第一辆“阿莫15”型汽车。1929年,阿莫工厂被苏联政府列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从资金物资上给予全面保障。与高尔基汽车厂不同,阿莫汽车厂没有从国外全盘购买整个汽车厂,而是采取“点菜”方式,在西方国家分别购买各种设备,然后自己将其组装成生产线,年产能力达到2.5万辆。\\1931年10月1日,工厂被命名为“斯大林汽车厂”。1931年10月21日,新建工厂第一辆汽车下线,产品就是“吉斯”。1934—1937年,斯大林汽车厂又进行第二次扩建工程,生产新型的“吉斯5”型载重车。到1937年,斯大林汽车厂的年产量超过6万辆。(大国汽车的转身.中国青年报,2009-09-24;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2.)10月14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委员会的验收。10月15日,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全面投产。一汽建成的综合生产能力,不少部门留有一定的潜力。当时的一汽采用大批量机械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工艺水平与国际上中型载货车大体相当。同年,建成CA10汽油发动机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生产车用发动机的历史。

一汽的建设和生产实践具有深远意义:第一,中国人学会了制造汽车,建设和管理复杂的具有多种生产门类的汽车工厂;第二,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第三,带动和促进了汽车相关工业的发展。一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苏联军队的装备问题,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战争物资,包括大量的汽车,其中就包括美国万国卡车公司生产的“万国”牌载货车。这种载货车是美国以及盟军的主战装备,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1943年,斯大林汽车厂以“万国”载货车为原型,改造为“吉斯150”。(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二、成长发展时期

1956—1978年是企业的成长发展时期。这一期间,由于“大跃进”(1958—1960年)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处于长期的非正常状态。

1958年5月试制“东风”(71型)轿车成功。中国地处社会主义的东方,取“东风压倒西风”之意,定名为“东风”牌(CA71)。CA是一汽代码,7为轿车的编码, 1表示第一辆。当时需要尽快解决中央领导乘坐国产汽车问题,须集中力量研制高级轿车,于是停止“东风”汽车的开发。7月,参照“克莱斯勒 C69”,试制成功高级轿车“红旗”(CA72)1958年7月开始试制第一辆高级轿车。在吉林省委讨论车名时,考虑到当时要“高举三面红旗”,于是就把新生产的高级轿车命名为具有高度政治寓意的“红旗”牌,拟在新车的车头上以三面红旗(后改为一面红旗)为标志。(40年风雨历程,解密红旗轿车生死档案.新汽车,2006(6).),并在当年建设专门工厂进行生产。1958年9月,利用苏联“高尔基”汽车厂的“吉斯”2.5吨越野车(“吉斯157”)技术成功开发试制三轴CA30越野车。1964年2月投入批量生产,并改称 CA30A。CA30A的总成中95%以上的零部件可以利用CA10的生产能力。这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初步具备了汽车的改进和开发能力。

1962年,国家计委核准年产CA30A型越野车3000辆建设项目任务书。1963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扩大初步设计。1965年,越野车车间正式投入生产。1966年,年产4104辆。在二汽2.5吨越野车建成投产之前,一直是我国军用越野车生产的主力。

1962—1964年,按照党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的精神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8月11至14日,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央书记处讨论《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最后归纳为七十条,简称“工业七十条”。它明确规定了国营工业企业的性质和基本任务,重新肯定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要求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计划管理、按劳分配、企业经济效果和职工物质利益等项原则。当年9月,“工业七十条”正式发布。,贯彻“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一改三结合”首先由一汽提出,即“工人参与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搞技术革新”。由时任党中央书记邓小平概括为“两参一改三结合”。后来,经过综合,纳入毛泽东提出的“鞍钢宪法”。(一汽创建发展历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由来.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使生产秩序和经营管理又恢复了正常水平。

根据当时中央办托拉斯的精神试办托拉斯由国家经委具体办理。主要目的是解决当时地区分割、政出多门,重复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分散,资源不合理使用的问题,试图改革现行的工业体制,用经济的办法代替行政管理办法,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1964年8月,党中央批转国家经委的报告,同意在全国12个行业中试办托拉斯。一机部以汽车工业为托拉斯试点,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公司”。1964年10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开始办公,一机部第六局撤销。根据汽车工业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公司下设长春、北京、重庆、南京等分公司,另设轴承制造专业公司、济南和武汉汽车制造总厂及直属西安汽车配件厂、兰州汽车配件厂。,1964年9月,一汽被归入当时所组建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的长春汽车分公司(以东北三省的汽车相关零部件企业为主)。长春汽车分公司以第一汽车制造厂为主,管辖东北三省一系列中小汽车制造厂和零部件厂。当时,长春汽车分公司收归东北三省原属地方的13个企业,后又下放3家原收归的地方企业。1969年3月14日,长春汽车分公司被撤销。所属的地方企业,除位于长春的三家以外,都又回到了地方。(一汽创建发展历程:试办托拉斯——成立长春汽车分公司.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职能,兼有行业归口管理职能。在公司范围内实现资金、人员、设备、原料和配套件等集中调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试办托拉斯的工作就此中断,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解体。权被剥夺。1965年5月11日起,对外不再使用“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名。

1962年开始研制CA140型5吨载货汽车。1964年12月5日,第一辆 CA140汽车诞生,它是“解放”牌载货汽车的改型车,载重量增至5吨。1967年在 CA30A型的基础上开发3吨CA30B型和CA30C型越野车。1970年,一汽扩建轿车分厂。到1972年逐步形成轿车生产的基本能力,并向批量生产过渡。1970年,越野车产量翻番,达到6040辆。

在此期间,一汽还进行了多项援外工厂项目建设。主要包括1961—1965年的古巴汽车配件企业项目、1962年的朝鲜顺川轮胎厂气门嘴分厂、1973年的阿尔巴尼亚恩维尔机械厂扩建工程、1973年的罗马尼亚汽车模具厂项目。一汽创建发展历程:“一汽承担的五个援外项目”.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这个阶段,一汽通过内部零部件生产向厂外扩散迁建和厂各车间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生产能力。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班产250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填平补齐,挖潜改造,达到6万辆的规划方案。直到1971年才完成工程建设,由此实现产量翻番,一厂变两厂。

三、换型调整时期

换型调整时期(1979—1988年)又被称为“第二次创业时期”。一汽主动进行以轻型载货车和轿车为主要内容的创业,以打破“缺重少轻,轿车近乎空白”的生产格局。

一汽“解放”的换型改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年底到1983年9月,完成新产品开发(设计、试制、实验和定型);第二阶段,从1983年9月到1986年7月15日,实现新车型全面转产,包括工艺装备设计、发动机换型改造、整车换型改造。1981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准了换型改造方案。这次换型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方面,新型5吨载货车(CA141)克服“老解放”的若干缺点,保留坚固、耐用、可靠、好修等优点,不论在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都比老车型有很大提高;二是工厂改造方面,采用一些先进的工艺设备,改造更新一些老的工艺和设备,并有重点地引进一些成熟可靠和适用的国外先进技术。

这次换型的目标是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的管理方式,达到“三上一提高”(上质量、上水平、上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工艺,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油耗,节约材料,实现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换型改造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和设备,严格控制新增生产面积。

1982年12月20日,成立“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1980年6月,国家机械业工委员会颁发《1981年至1990年全国汽车车型发展规划纲要(试行)》和《汽车工业调整改组方案(试行)》,决定在1981—1983年前后组建成立东风、南汽、解放、上海和重汽五家联营公司。1980年9月12日,成立“解放汽车系列产品联营公司”,制定公司章程,签字《协议书》。它以一汽为核心,以“解放”牌系列产品为龙头。首批参加联营的单位主要有青岛汽车制造厂1989年1月21日,青岛市政府与一汽签订两厂合资经营协议书。1990年11月23日,签订两厂紧密联营协议书。1993年8月8日,签订协议,将青岛汽车制造厂和青岛拖拉机总厂一起并入一汽集团,实行资产一体化经营。2003年1月,青岛汽车制造厂成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四平客车厂、四平汽车改装厂、沈阳汽车制造厂、沈阳轿车制造厂、山东汽车改装厂、青海汽车制造厂、重庆汽车制造厂、凌源汽车制造厂等11家企业。以后,每年都有一批企业加入联营公司。到20世纪80年代末,成员企业已有101家。不包括生产协作互助会和汽车维修服务网点两个外围组织。成员企业主要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区,形成一个以“解放”汽车为对象,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具有一定综合功能的大型经济联合体。在组建联营公司过程中,吸取20世纪60年代办托拉斯的经验教训,不强调用行政手段改变隶属关系的做法,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在当时概括为五句话:“一个目的、二项原则、三个不变、四个统一、五种类型”。一个目的,就是联合起来,发展“解放”系列产品,走专业化协作道路;二项原则:自愿协商,平等互利;三个不变:所有制、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渠道不变;四个统一:产品开发、指令性计划、行政规划、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统一;五种类型:主机制造厂和组装厂、改装厂和专用车厂、零部件制造厂、协作配套厂、维修服务网点。(一汽创建发展历程:组建解放汽车联营公司.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为了建设轻型车、轿车生产能力,从1985年起,联营公司采取参股、控股、企业兼并等多种方式推进资产联合。1986年10月,联营公司更名为“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1984年起,先后成立了财务公司、进出口公司和汽车贸易公司,使联营公司初步具备了规范化企业集团的基本条件。

1986年11月28日,国家计委批准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从1987年起在国家计划单独立户,其中包括吉林汽车工业公司1983年4月29日,吉林市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后改名为“吉林市汽车工业总公司”。1984年8月,加入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1986年5月15日,与一汽紧密联合协议签字,由一汽对吉林市汽车工业总公司实行“六统一”管理,计划在国家单列。1987年1月,吉林市汽车工业总公司更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轻型车厂”。、长春东风汽车制造厂长春东风汽车制造厂,后改称“长春轻型车厂”。1986年,加入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为一汽紧密联营厂。1991年正式划归一汽,成为一汽的直属工厂。长春一汽轻型车厂从2005年下半年起投入低速车即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的开发——“华凯”品牌。2006年4月正式投放市场。2008年12月,明君集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明君集团”)注资4997.2万元完成对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春一汽装备技术开发制造有限公司”的改制重组,控股65%,更名设立“长春一汽宏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4月,注资1.6亿元完成对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春一汽轻型车厂”的改制重组,控股80%,更名设立“长春一汽华凯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整车制造的汽车核心产业。2009年5月,注资1.28亿元完成对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哈尔滨变速箱厂”的改制重组,控股64%,更名设立“哈尔滨一汽变速箱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9月,明君集团前身自贡市瑞安机械厂成立。明君集团成立于1998年9月,注册资本1.2亿元。公司已经形成以汽车(商用车、乘用车、特种车、专用车、新能源车及汽车零部件)、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业、金融产业为核心的四大集团化、专业化的产业板块的大型集团。、长春发动机厂、长春齿轮厂、青岛汽车制造厂、无锡汽车制造厂、大连柴油机厂、哈尔滨齿轮厂等12个单位。计划单列的主要内容有:生产计划、物资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引进计划、财务计划和劳资计划等。实行计划单列后的单位改变了过去国家计划层层下达,各种文件层层转发,基层情况层层请示汇报的局面,初步使联营公司拥有了独立的地位。(一汽创建发展历程:组建解放汽车联营公司.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用联营公司(吉林轻型车厂和长春轻型车厂)的能力,重点发展轻型载货车。同时,以轻型载货车的名义建设轿车生产基地。一汽在建设轻型车的同时,就考虑它的发动机也能匹配到轿车上,形成轻轿结合的战略。发动机是一汽实现“轻轿结合”的关键。一汽在当时看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488型轻型发动机,其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动力性好、油耗低、经济性好;而且,既适用于轻型车又适用于轿车。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轻轿结合,分期实施。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1983年4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些政策开启了国营工业企业的改革。

1984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北戴河会议同意一汽开展竞争,搞活企业的设想和进一步扩大自主权的要求。北戴河会议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总体发展规划经过批准后,可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资金筹措等情况和市场的需要,有权决定自己的产量、品种、规模及技术改造内容,基本建设规模等。第二,由于一汽改造资金不够,除批准继续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的办法以外,同意从1985年起在国家计划产量中自销一部分汽车,数量由国家计委决定,用以筹集资金,发展生产,其他汽车工厂不得援例。一汽可以用先收货款,后付汽车的办法集资,也可以用发行债券或入股的办法集资。第三,引进项目批准后,对外考察、询价、邀请、谈判、签约及开展有关技术引进工作,都可由一汽负责。(一汽创建发展历程:决定一汽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当年12月,国家计委批准了一汽在“七五”期间形成20万辆汽车年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总体方案。1985年7月22日,国务院批准一汽生产纲领20万辆,其中包括中型车13万辆、重型车1万辆、轻型车6万辆。后来调整为年产汽车16万辆,其中中型车10万辆,轻型车6万辆。(一汽创建发展历程:轻型车曲折发展的历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当年12月26日,经外经贸部批准,具有外贸自主权的“解放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成立。解放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的成立使一汽有了独立的对外谈判、签约的权力,大大推进了一汽的技术引进和汽车出口业务。一汽技术引进和设备所用外汇,除了向国家申请外,还采用多种方式筹集。主要有国外政府贷款、商业贷款、自营出口业务留成、融资租赁等。(一汽创建发展历程:一汽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机构.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财政部发文批准一汽实行利润递增包干继续延长至“七五”计划期间。

1985年7月22日,国务院批准一汽扩建改造项目建议书。1986年9月1日,开工建设第二厂区。一期工程包括第二铸造厂、车身装备厂和车架厂。后续还建设了第二发动机厂、第二轿车厂等一批新型工厂。一汽—大众汽车公司也建设在第二厂区东部。

四、结构调整时期

结构调整时期(1988—2001年)又被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时任一汽领导人耿昭杰提出,一汽的第三次创业,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产品实现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长平头、汽柴油并举,中、重与轻轿并举),二是市场实现由国内单一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三是资本实现由单一的资本—工厂体制向多元化资本—集团体制转变。

通过建设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轿车”)、一汽—大众汽车公司两个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兼并、重组、改造轻型车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以轻型载货车和轿车为主的中、重、轻、轿并举的局面。

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体改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请示的通知》,决定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一汽位列首批57家试点单位名单榜首。1992年7月15日成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992年6月24日,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正式复函,同意解放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更名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函告吉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国家试点企业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登记,该集团简称‘一汽集团’,集团核心企业名称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其从属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国务院授权一汽统一经营一汽集团本部的全部国有资产和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国有资产的权力,并明确一汽集团与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规范的资产联络纽带,建立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母子公司关系,形成大型控股公司控制下的多层次、多元化结构。当时有直属工厂38个、直属子公司3个、科研院校3个、集团紧密层企业8个、半紧密松散型企业135个,基本实现由传统的工厂向集团公司体制的转变,以及由单一的国有资产向多元化资产结构的转变。

1997年4月29日,国务院下发《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试点工作。一汽集团据此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职权。为了在企业集团试点和应对中国即将加入 WTO的挑战,一汽集团对原本部的各专业厂和管理机构,按照“精干主体、剥离辅助”精神,进行大规模的公司化体制改组,改造“大而全”的旧体制,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组后,一汽集团下设22个管理部、8个直属专业厂、5个分公司、30个全资子公司、10个控股子公司、36个参股公司、244个关联公司。一汽创建发展历程:公司化改革后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一汽的公司化体制改革.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1999年2月28日,时任常务副总经理竺延风接任公司总经理。上任当年,他为一汽集团确定的发展路径是,与世界接轨,精干主体的造车模式,逐步剥离零部件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研发、营销和采购网络以及整车制造上。

五、建设“三化”时期

2001年12月,一汽集团提出“十五”规划期间实现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四个翻一番”的目标。自此至2008年是建设“三化”时期。2002年,一汽集团扩展“四个翻一番”目标,确立在五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三化”目标。一汽集团的中长期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实现“三化”。规模百万化:自主品牌产品销量超过100万辆;管理数字化:全面运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管理平台;经营国际化:海外市场销售额达到销售总额的10%以上。\\“规模百万化”,把企业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在做大的同时做强,并利用整车形成的规模效应,拉动零部件及相关衍生经济的发展,实现“龙头带动、全面发展、协调共荣”。按照“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落脚点,滚动发展,分步实施”的总体发展规划,发挥品种关系链的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战略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管理数字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开发、整合与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建立以“市场链”为导向的科学管理机制。“经营国际化”,就是将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大环境当中,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一汽创建发展历程:建设“三化”新一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001、2002年,一汽集团产量率先在国内突破40万、50万辆大关,2003年突破90万辆, 2004年接近100万辆,2005年达到100万辆2005年之前,一汽集团产量一直居国内企业集团首位。此后,上汽集团一直居首位。2010—2011年,一汽集团排名国内第三位,第二位是东风汽车公司。,2006年117万辆,2007年达到146万辆, 2008年产量超过150万辆。

2007年7月15日,一汽集团发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5〕44号),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提升汽车工业水平,提出:“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确定了2008—2020年在产品技术、开发技术、制造技术的三大技术领域,有关整车平台、发动机、数字化技术等的21个技术专题和229项重点技术。总体目标是用“十一五”和“十二五”10年的时间,通过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全面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完整体系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三化”目标实现,争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为跻身世界汽车企业十强奠定坚实基础。

六、自主发展时期

从2008年开始的自主发展时期,又被称为“第四次创业时期”。2007年12月,徐建一接替竺延风,任一汽集团总经理。秉承“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思路,强调“自主百万化”,规划“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集团“十一五”发展方针是: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实施“1233”战略。“1233”战略指,集中一个产品开发中心,发展采购和营销两大网络,提升焊装、油漆、总装三大工艺和专注发动机、变速器、桥三大总成。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整车总销量超过200万辆,其中自主产品销量超过1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力争进入全球前10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产品与技术创新战略、整车发展战略、零部件及辅助体系战略、海外事业战略及体系能力建设战略五大发展战略。

一汽集团的产品规划:一是载货车系列,从中型到重型区域;二是轻型车系列;三是微型车系列,以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吉林”)一汽吉林汽车公司的前身是吉林轻型车厂,始建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生产微型车的厂家。1981年3月,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JL110型载货汽车)试制成功。1983年,国家批准吉林市微型汽车厂定点生产“吉林”牌微型汽车。1991年6月28日,被一汽集团正式兼并为直属企业,成为一汽集团家族中的一员。\\当年,由于国家调整“缺重少轻”的格局,吉林轻型车厂被国家列为轻型车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解放”牌轻型客车和一吨级“小解放”轻型载货车系列产品,“解放”牌轻型客、货车。的“佳宝”和“森雅”为发展平台;四是乘用车系列,覆盖从A0级到D级细分市场。

2009年在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支持之下,微车成为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为了抢占市场,一汽集团开始重视微型车的发展。当年,在引进“奥迪”生产线最紧张的时候,一汽的华福林与杨建中两位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发微型车——“三口乐”。华福林退休后以技术与一个有志于开发百姓小车的企业家合作继续在“三口乐”的基础上改进为“海神”,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海神”也夭折了。(华福林,杨建中:难以忘怀的红旗故事.汽车商业评论,2008(12);华福林的最后一程.汽车商业评论,2011(1).)在微型车市场迅速增长的背景之下,一汽吉林汽车公司被当作微型车基地,进行重点发展。2009年9月,集团专门为一汽吉林汽车公司编制微车规划和发展战略。一汽集团对微车业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网络、三大总成、四大工艺”的“1234战略”。一个中心,即微车研发中心,在一汽集团层面构筑微车研发体系,由一汽集团投资进行后续产品的开发和试验,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车;两个网络,即微车的营销网络和采购网络,借助一汽集团的营销和采购网络优势,重新整合一汽吉林汽车长远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支撑;三大总成,即微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桥,落实一汽吉林汽车面向长期发展的核心资源;四大工艺,即微车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个工艺环节,提升内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按照规划,2012年,公司将达到产销20万~30万辆的规模,进入全国微车三强,产销量占集团的1/10~1/8,占自主品牌的1/5~1/4。到2012年,微车将占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的25%,支持集团发展自主品牌的目标。2010年6月13日,公司新工厂启动奠基仪式,建设40万辆规模新工厂。2006年,“佳宝”销量为4.5万辆,2010年为7万辆,2011年,6.2万辆。其细分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4.9%,下降至2011年的2.7%。应该说,并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

2009年10月20日10时45分,2009年的第1000万辆汽车在一汽集团下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破千万辆的国家,进入千万辆汽车大国行列。2009年,中国以1364万辆的销量跃居全球第一,超过美国近300万辆。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1%。美国汽车销量的最高峰为17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辉煌时刻。2009年我国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的是一汽“解放J6”。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53年后,2009年的第1000万辆汽车再次从这里驶出,寓意深刻。1992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从0到100万,用了43年——从1949年筹备建设汽车工业开始);2000年超过200万辆;2002年超过300万辆;2003年超过400万辆;2004年超过500万辆;2006年超过700万辆;2008年超过900万辆。自此,中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构汽车产销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目前中国仍只是个汽车生产大国,而不是生产强国,因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太弱,自主研发能力也比较低,海外市场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

2010年4月23日,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一汽集团发布以“品质、技术、创新”为品牌内涵的全新品牌战略,开始以“做强做大”自主事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做强做大自主品牌产品是集团“十二五”战略规划的核心思想。战略规划内容涉及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以及投资规划多项内容。“十二五”期间,一汽集团旗下的商用车、轻型车、微型车、轿车、客车五大车型产品将全面启动,每款车型都将有明确的产品系列和年产销目标。2015年规划的产能目标为5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突破20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6000亿元,市场份额达到20%。2011年的销量占国内市场14%。同时,正式发布了TQC全品质关爱服务品牌。TQC,其中,T是Total,代表全方位,具体说就是全时、全网、全程;Q是 Quality,代表标准化、专业化的高品质服务;C是Care,代表体贴入微的人性化关爱。其内涵为,不论何时、何地、何事,中国一汽都将以标准化、专业化的高品质服务,细致入微的个性化关爱满足客户的需求,践行品牌承诺。“TQC全品质关爱”服务品牌是一汽集团针对汽车后市场的挑战和消费者汽车服务需求的增长所提出的一个前瞻性解决方案,是其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强做优自主品牌,强化“中国一汽”品牌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

在自主发展目标上,一汽集团结合自身所处的历史地位、所承担的企业责任、所追求的奋斗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现状,确定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三年两改观”近期目标;“三年两改观”是一汽集团在2008年确定的自主发展近期目标。它是指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到2010年,总销量要超过200万辆,力争自主销量超过100万辆;到2012年,总销量要超过300万辆,力争自主销量超过150万辆,争取实现总销量和自主销量两个国内第一。(实现三年两改观,看2010中国一汽的发展之道.新华汽车,2010-12-16;徐建一谋篇布局,再建一汽.中国商人·汽车人,2009(10).)确定了实现以做强做大中国一汽自主事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创业”中期目标;确立了“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长期目标。“自主一汽”主要是一汽要担起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自我主导企业经营;“实力一汽”主要是一汽要担起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保持行业持续领先;“和谐一汽”主要是一汽要担起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