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哲学丛书:孔子天命鬼神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孔子论天

孔子的天命观是孔子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宗教、历史等各学科对孔子的天命观都给予关注。学术界也经过了多年的探讨和争论,至今却仍未达成共识。探讨与争论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孔子是否信仰天命;孔子所理解的天命是天的意志,还是自然规律;孔子如何处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使用的材料主要集中于《论语》所记载孔子论“天”与“天命”的相关语句。研究者即以这些为数不多的语句作为论述孔子天命观的主要论据,各自得出不同观点。无疑,《论语》为目前研究孔子思想最直接可靠的材料,但使用相同的材料,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这意味着,对《论语》相关语句理解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对孔子天命观的认识。所以,本书提出:理解《论语》必须以历代儒者对《论语》的注疏为基础,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确定这些语句的基本涵义。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孔子思想的研究。

关于什么是“天命”,以及“天命”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这样总结:

宗教认为宇宙有一个最高的主宰者,称为“帝”、“上帝”或“天”。这个主宰者能够发号施令,指挥自然界的变化,决定社会的治乱以及个人的祸福。他的号令叫作“命”或“天命”。“命”这个字的本来的意思,就是命令。“天命”就是上帝的命令。在春秋时期,这种传统的宗教思想日趋没落,但这种宗教思想在孔丘的思想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地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1-172页。

天命,就是最高主宰者天的命令。依此说来,要研究孔子的天命观,首先必须考察孔子所说的“天”。孔子对“天”的认识及其对待“天”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孔子对“天命”的认识与态度。

关于《论语》中的“天”,冯先生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总结,兹引如下:

《论语》记载孔丘讲“天”的地方很多。孔丘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得罪了天,他到什么地方祷告都是无用的。又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意思就是说,如果他做错了事情,天罚他,天罚他。又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意思就是说,他欺骗谁呢?他能欺骗天吗?又说:“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意思就是说,天要灭亡他!天要灭亡他!又说:“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意思就是说,了解他的,恐怕只有天吧!从这些话看起来,孔丘所说的天,基本上仍然是当时的传统的宗教所说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同上,第172页。

《论语》中,孔子论“天”的言论基本就集中于这几句。研究者也大都通过这几句话来判断孔子对天的认识与态度。在这里,冯先生的判断是:“从这些话看起来,孔丘所说的天,基本上仍然是当时的传统的宗教所说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但目前也有部分研究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孔子论天的这些言论,几乎都是在充满情绪的情况下说的。就如我们现在指天为誓,却并不一定相信天为最高的主宰者。所以,这些话并不能证明“孔丘所说的天,基本上仍然是当时的传统的宗教所说的天、帝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者。”若暂且不论其它论据,单以《论语》中相关语句为判断依据,由于研究者本身对话语有着不同的理解,故何种结论为正确,因缺乏一个理解的标准,恐怕很难加以判断。但若从两千多年儒者对这些话的理解出发,以历史的理解为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即使无法从根本上代表孔子的意思,却至少代表了历史的理解,并实际影响着历史的发展。以下,本书便以历史上儒者对《论语》的注疏为据,重新考察孔子论天的言语,并以此论证孔子对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