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曲艺文化 领略经典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并行不悖的重要工作,习近平主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可以说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的精神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指针。他的讲话很多,我跟大家分享下学习的体会。习主席说我们要挖掘传统文化,要缠住传统文化,同时要转化传统文化。对民族文艺工作者来讲,就是应该按照习主席的指示精神做好挖掘工作。为什么要做好挖掘工作呢?海淀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请小青年写了段相声,写完以后送给我看,在这里我对于相声本体不做评论,就说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有的理念。这个相声叫《亮家底》,这个理念和习主席提出的挖掘传统文化不谋而合,上至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想到一起了,所以我们要挖掘。挖掘到现在是不是完全呈现出我们应有的状态呢?我认为还远远没有,在工作过程中、展览过程中、演出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有很多拿不准主意的项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普查工作在今天也应该继续加强挖掘,正像戏曲界的普查搞过很多次,去年又开始大规模的普查。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丰富到我们难以想象,可能过去不当回事,后来跟着里面一对照,有些项目正是我们遗失的、遗忘的,而且很多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起着很多观念上的、思想上的、习俗上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的普查工作、调查工作,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认定工作,目前还没有到万事大吉的阶段,还应该继续努力。
多年来,很多理论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很多高论,最近一半年来也有很多的说法,文化部雒树刚部长特意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如何如何保护,还有我的很多朋友和专家也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如何,有很多院校专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设立了专业学科,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宝贵的经验。但在近年来很多文章中,有很多莫衷一是的事情,有很多和过去理念不大一样的地方,怎样理解?我也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事情都是在往前走的,往前走的时候就可能碰到新的问题,我们不能站在固有的立场上对原来的一些理念坚守不放,既要有坚守的态度,又要有活态的一种准备,所以坚守是坚定的,活态也是必须掌握的。如果只是坚守,可能会对我们的一些遗产给予不恰当的对待,那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场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它的活态方面,在我们接触到戏剧、接触到民间文艺、接触到很多具体项目的时候,很多老师、老前辈包括专家愿意说“原汁原味”四个字,叫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一定要追求原汁原味。我理解的原汁原味就是这个客观的项目在发展过程当中代代传承,突然定格在一个历史桥段,这个历史桥段引起了诸多方面的关注和兴趣,大家给予赞扬,认为这是达到了极致,认为这是原味,但是这个原味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变化的,我们搞舞台演出的经常注意自己的唱腔,手演身法步,往往忽略了时代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们搞艺术传承,大家差不多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这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很不恰当的态度。在我们老一辈传艺的时候,首先师看徒三年,徒看师三年,无祖不立,无师不传,这是我们各行各业所遵从的职业道德,我们现在忙着拜师、忙着收徒,这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都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年一个研讨会上,我说我们都注意河南坠子要唱出河南味,要唱出河南的风土人情,京东大鼓要唱出北京味,但是这些技和艺后面的东西呢?有没有呢?为什么现在我们听到、看到电视里很多明星、著名演员演出的节目可能也会哈哈一笑,可能也会打动我们一种暂时的心态,但是我们看完节目之后,就有一种完了就完了的感觉,笑完拉倒,唱得也就这样。所以,任何一个项目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品品其中的味儿,而不仅仅是浅层次地看到它的技、它的艺,在技和艺中间有很多难以言传的东西,恰好是传统文化当中传之有道之道。在我们曲艺的传承过程中,有几种支脉,大家都公认的,中国的曲艺说唱,最早源于佛教,佛教的经文艰深晦涩,为了变成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后来就发展成为唱传,把经文变得通俗一点,唱传以后又发明了辩文,把一些教义、经卷变成了大家能够听懂的,为了让它更好地被接受就变成了韵文,有情节、有故事,故事当中又有很多情感的诉说,这是很多曲艺的源头。还有很多曲艺是道家文化的源,道家文化遵从的是丘处龙门派,他们还把自己排列成丘处机以来的一百个字的辈分。那么佛教文化、道家文化,还有我们的军旅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多种文化抚养了中华民族400多个曲艺曲种,诞生了那么多经典的东西,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面有一些不可言传的道,比如民间艺人,特别是民间艺人,他们把自己从事的艺术刚开始叫衣钵,对这个传承是非常重视的。我们现在缺失的就是对这些背后文化的解读理解和传承,把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哪个项目的传承简单化。那么在强调原汁原味的时候,实际上那个原汁原味是回不来的,但是它核心的东西、本质的东西不能够变,这个本真不能变,但是它有活态传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处理好辩证的关系。在传承过程中,我特别强调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维系着代代传承的师与徒之间的道,对这个道,我的理解就是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和民生、国家、祖国的命运有什么关系。
现在我们在文本登记上,就按照自然项目那种登记方式。但在实际中与民间艺人一沟通,他马上给你讲,我应该是丘处龙门派,排名多少多少。大家都知道山东快书非常通俗,你以为这就是山东人民在拿着快板这样演的吗?不是的,高原军先生、杨立德先生,包括已经去世的孙振业先生,他们都曾经说过,他们是自丘处龙门派河东老张家那里传承的。山东菏泽有一位刘瑞连老师,民间艺人,原来只有山东当地人知道,偶然间有一次,姜昆同志发现了这个人,就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艺人,唱腔让所有见多识广的曲艺家驻足不走,所以不能小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人。就说他唱的孔繁森,我曾经说过,纵然铁石心肠,听刘瑞连动人的演唱,你也会对孔繁森心生敬意,也要擦擦自己的眼泪,他的唱腔就有这样的魅力。我问他这个韵腔怎么唱的?他说这个里面有不可言传的东西,他是入情入境。更深刻一点,很多是祖师爷传的东西,比如说他是河东老曾家第几代,妈妈是第几代,有些可以说出来,有些不能说出来。后来,我遇到了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山东快书、东方渔鼓的艺人,一学习、一打听,果然背后有道,他们都按照丘处龙门派的传统文化排练下去。所以我在揣摩过程中,觉得原汁原味需要强调、需要坚守,但是也需要变,在变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能变的东西,或者在变的过程中要揣摩、要思考其中的道,传承是有道的,就是这些老规矩,长期形成的章法、规矩是渗透在项目形成过程中的。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保护有多种多样,传承人是核心,如果掌握了可以言传的和不可以言传的,可以把这门艺术发扬到相对接近那个理想时间段的状态。很多项目包括很多演出和很多工艺品,一些行家看了就说:“哎,这是国家级的嘛?”言语内外有很多的不满意,为什么?说跟他想的不一样,他的想法是理想状态,是没法代替的一种状态。很多项目今天挂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光荣牌匾,又进入了保护名录,但有没有在既坚守又留变的过程中保持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呢?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京津冀三地的曲艺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理论家说京津冀三地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文件多、动作少。京津冀三地的文化馆干部对京津冀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曲艺类非常负责的,起码在前三年就有意识地组织了多种名目的京津冀大活动,比如北京西城区有两个文化馆,南区文化馆做了一个宣南杯,和天津的一个文化馆合作,搞了几次谱曲艺术家的培训、比赛活动,规模很大,而且没有借助任何力量,就是文化馆的干部,请了三地的名家。以2015年为例,在陶然亭旁边的宣南文化馆,邀请了天津的国家级传承人刘城爱、北京的张俊华、唐山的唐建文等京津冀古曲名家演出、当评委,而且还请了很多名家,比如北京的马增慧老师、崔奇老师,包括我,给大家讲课,讲曲艺本源的东西,把曲艺从根到梢儿说清楚,并不是电视台说了就对了,那些大腕儿明星演了就对了,而是要从根到梢儿请这些老师把这样的理念说明白。这些文化馆干部在管理上都有很严肃的学术态度,并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持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目前宣南杯在继续开展,还将举办京津冀古曲培训,京津冀古曲大赛,2016年7月5日,姜昆同志、河北的专家都要参加这个开幕式,所以说群众真是有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还有,西城区文化馆,借助了社会力量团结了很多的传承人,有一个文化公司就专门承办这些事情。西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接触得相对比较多,他们把很多老的曲目挖掘出来,邀请专家开了多次座谈会。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个明末清初很高端的北京文化符号——全唐八角鼓,但是究竟现在什么样,不知道。因此,北京西城区在天津、河北等地专家的帮助下,挖掘历史资料,终于出了图、出了栏目,最后终于搬上舞台,回馈了天津、北京、河北的观众,将全唐八角鼓激活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三地还共有许多曲种,比如北京属于京朝文化的源地,河北周围燕赵文化,天津津门文化,这三地的文化品位有一样的地方,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应该把不一样的拿出来,一样的整合出来,重新排列组合,做好层次,才能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重构,提高管理。
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曲种叫京东大鼓,据说是诞生在东三县,实际进入了河北境界,但是大师都是天津人,徒弟在北京、天津、河北都有。因此,京津冀三地的文化馆领导本着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对此很重视。前几年廊坊出了一本书,搞了一个专题——三地京东大鼓大聚会。在廊坊之后,天津宝坻区又搞了高层研讨会,请山南海北的、各地的传承人都来唱京东大鼓。津南区文化馆馆长刘炳山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先进模范类人物,他也是董湘昆先生的弟子,去年,他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推动了一次全国京东大鼓大赛,把很多离开一线工作的艺术家给请回来当评委,这实际就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担当,搞得轰轰烈烈。今年宝坻区又搞了一次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可以说在全国几十个曲艺类的项目当中,京东大鼓异军突起,因为它群众性太强了,既有大家所坚持的几个重要曲牌的情况,又注意跟今天生活的结合,歌颂天津文化、歌颂改革开放新的道德风尚的故事都可以融入到京东大鼓中。
还有很多的曲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之下也显示了非常强的生命力。京津冀将来发展起来,后劲是不可估量的。与文化长三角,文化珠三角比起来,京津冀的展望一定是比那两个三角都好,因为北京有天子脚下多少年来的京朝文化的深厚功基,天津有国内外文明汇聚的积淀,只要给天津一个支点,天津后发起来的力量绝对不会亚于深圳、珠海,再加上河北这个圈,我觉得京津冀文化三角区,明天一定是美好的。习主席说京津冀发展不能受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制约,应该用更开放的、更远的视野共同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三角、珠三角都会领略到我们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后劲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