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2001年至今,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十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朝阳区迎来了区域经济和公共文化的大发展,总体呈现出CBD中央商务区和现代商务服务与国际金融功能突出、外交使馆和高端产业聚集的区域面貌。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城区,朝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区域经济崛起和一体化过程中,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日益受到多个方面的冲击,孕育滋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社区受到城市扩张、拆迁改造、撤并乡村的挤压,文化遗产正在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和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浓郁的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日渐被当代时尚文化所包围,个别门类的项目找不到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后继乏人。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的确定,对朝阳区、对京津冀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而言,既是挑战,也带来了全新的契机。如何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重大国家战略的同时,继续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政府、社会、各界民众与发展联盟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2016年6月,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的成员单位在朝阳区规划艺术馆以“传承创新、价值再生、合作共赢”为主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保护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三地11家单位及多位专家分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保护的经验和做法。此论文集的出版,将使更多有识之士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问题,关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繁荣建言献策,为京津冀三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很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还很年轻,相信在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各单位的协同合作,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合作共同发展也一定会实现新的飞跃。
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 孙其军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