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THE REDISCOVERY OF FIRE
火的再发现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TED大会主席。

联网将把纸媒逼入绝境,在这世界末日般的哭泣中,一个反潮流的现象值得注意,即互联网实现了口语词汇的再创造。因低成本网络带宽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在线视频传播的成本已基本降到了零。结果是,演讲和讲座视频就像野火一样在网络上迅速扩散。人们正在开掘利用一些原始的、有影响力的资源。

在古登堡发明铅字印刷术之前,我们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技术可传播想法和信息,即交谈。面对面的交谈威力无穷。经过近百万年的演化,在人类的大脑与大脑之间传递的词汇之外还衍生出了更多有关语言的东西,包括音调、语气、重音和感情。同时,听者也不仅仅是在听,还在观察。在潜意识中,听者会注意到说话者睁大了眼睛,移动了双手,晃动了身体,以及其他听者的反应。这些都被感官记录下来,从而可影响大脑对所接收信息的分类和选择优先级。因为有更强的动力去理解谈话内容,相比较于纸质读物,说话者对听者的知识领域将会产生更大、更持久的影响。

当你读一篇马丁·路德·金演讲的文字稿时,你也许会点头赞许。但是倘若你观看这段演讲视频,看到他在情绪激昂的人群前传递相同的内容,那将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观看演讲时,你感受到的是语言的力量,演讲者的意图似乎更清晰,更有说服力。最终,你会被激励、被鼓舞。因此从古到今,当人们想要说服别人时,他们就会将大家召集起来,然后进行演说,这样做的效果常常出奇般的好。

如果非言语交流比言语交流的影响大得多,那么书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很简单,书籍可以被大量生产、销售。通过印刷品来解释问题和激励他人的确更为困难,但如果实现了,那么成千上万的人将会从中受益。所以,当我们的文化以大众传播的模式呈现时,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曾一度如繁星般灿烂。并且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广播和电视可以使口头说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它们却错过了机会。受制于需要大量观众的经济模式,在这场不断升温的注意力争夺战中,胜利属于娱乐、新闻、小道消息、电视剧和体育赛事。《喋喋人生》(Talking Heads)是一档失败的电视节目,但是却无人尝试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它。

与此同时,在学术界,重点则常常落在论文和研究上——莫名其妙地将其作为口头传播的一个默认单元,漫长痛苦的讲座则被固定在课程表上。西装革履的老师站在讲台后读着笔记,学生们则昏昏欲睡。倘若接受者的脑袋不能将它认作有趣的信息而吸收,那么世上所有伟大的智慧都将一文不值。

我们的祖先应该对此感到恐惧,他们知道得清清楚楚。想象有这样一幅画面:天空中是满天繁星,在村庄之外的一处古文明发源地,人们在这里聚集,燃起篝火,擂起了鼓,并随鼓点起舞。一位长者示意人群安静下来,他的脸庞被闪烁的火光照亮,他开始讲述一个故事。随着情节的深入,他的声调也随之提高。故事很好理解,聚集的人群呼喊表示赞赏。所有在场的人都领悟了一些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内涵。未来,他们会将这些东西付诸实践。

在我们不断发展的历史中,这个场景已上演了无数次。可以合理地推断,在强大的剧场环境中,一位天才演讲者的煽动力会让我们的大脑自然地有所回应。

现在,得益于互联网的出现,这些演讲者们得以做到作家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连接广大受众。更重要的是,在线的严肃谈话爆发,使互联网带给作家的经济伤害得以减小,这些给世界做了贡献的知识分子仍能继续以此谋生。首先,当一场谈话如同病毒一样在网上传播时,它将同时促进该作者纸质书的销量,同时建立起新的联系、签约新的合同和吸引大量新的咨询者。最为重要的是,它也带动了人们对作家付费现场演讲的需求,使得那些演讲人的出场费迅速上涨。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造成了人们对现场体验的渴望加强,但这并未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这在音乐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它的主要收入已从专辑销售转向现场表演。不难想象,未来音乐家们将提供免费的在线单曲下载,但他们会以100美元一张的门票为歌迷创造难忘的现场体验。相同的事情也将会发生在作家身上。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卓越的思想家、研究者和发明家原本并未考虑过写书,但现在,他们也同样有机会成为全世界人类的导师。他们将以讲述生动的故事的形式,向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传播知识、引发共情、呼吁热情和表达激动之情。

当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时,他指的是,每种新媒介都会产生其意想不到的传播单元。除了网页、博客和Twitter,我们也正见证着极具吸引力的在线谈话节目的崛起——长的足以告知和阐释某件事,短的也足以产生大众影响力。

互联网使我们再度发现了“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