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中心构筑实用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 电子商务物流

1.4.1 何谓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化手段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又称网上物流。最显著的特点是利用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服务三者统一起来。电子商务物流实现了物流组织、交易、管理、服务方式等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物流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①电子商务物流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之间的无缝链接。而且这种链接同时还具备预见功能,可以在上下游企业间提供一种透明的可见性功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和管理库存。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为电子商务物流提供了一套先进的集成化的物流管理系统,从而为企业建立敏捷的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决策支持。

②从物流活动来看,物流服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商务活动,也包括商务活动的洽谈签约、支付结算的各个过程。这些商务过程也可以进行电子化,这一过程的电子化也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商务活动的电子化。

1.4.2 “四流”关系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交易链上的第一层中介便是人类发明的货币。货币购物其实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此开始了伴随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出现了信息流,并开始发挥作用。之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商业信用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为货币作中介服务的第二层中介专门机构。如银行,其所从事的是货币中介服务和货币买卖。从此,物流和资金流开始分离,产生了交易方式:交易前的预先付款,交易中的托收、支票、汇票,交易后的付款,如分期付款、延期付款。这就意味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物流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信息流。因为这种分离带来了一个风险问题,要规避这种风险就得依靠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对方的商品质量信息、价格信息、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总结来说,在这一阶段,商流与资金流分离,信息流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

随着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中介作为一种工具被引入了生产、交换和消费中,人类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在这个时代,贸易的顺序未变,还是分为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几个阶段。但交流和联系的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从以前的纸质单证变为现在的电子单证。其重要特点就是信息流电子化,更多地表现为票据资料的流动。此时体现了信息流的重要作用,它贯穿于商品交易过程的始终,对商品流通全过程进行控制,记录整个商务活动的流程,是分析物流、导向资金流、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交易各方的时空距离几乎为零,有利地促进了信息、商流、资金流、物流这“四流”的有机结合。对于某些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的商品和服务,甚至可以做到“四流”的同步处理,例如网上浏览、查询、挑选、点击,用户可以完成对某一电子软件的整个购物过程。

1.4.3 电子商务的特点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商品化、收集的物流信息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数字化等。因此,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信息化,任何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可能在物流领域中达到应用。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面貌。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自动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繁多,如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技术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

(3)网络化

信息化是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联系的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订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互联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此外,还能够自动完成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订货过程;二是生产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其基本特点是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电脑业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并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互联网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前景美好。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确定库存水平、选择运输(搬运)路径、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大量的专家系统、机器人等智能化知识才能解决。

(5)柔性化

柔性化即根据消费者需求灵活调节生产工艺,生产满足用户的商品。20世纪90年代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其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要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1.4.4 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

(1)多功能化

多功能化是物流业发展方向。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要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服务,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效果。

(2)一流的物流服务

一流的物流服务是物流企业的追求。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多点服务已成为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

如何满足客户需要把货物安全送到客户手中,这与配送中心的作业水平有关。配送中心一方面与生产厂家保持紧密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直接与客户保持联系,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信息,并与厂商和客户沟通,起着桥梁作用。如工业发达国家的物流业不仅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要具备运输、仓储、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知识,深入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好地为其全方位地系统服务。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业与货主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3)高度信息化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发达国家的报关公司与码头、机场、海关信息联网。当货从世界各地起运时,客户首先从该公司获得到货时间、到泊岸的准确位置,使收货人与各仓储、运输公司等做好准备,使商品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

大型配送公司,建立了ECR。ECR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客户信息反馈。据此,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顾客就买什么。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每年可增加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这样,可增加仓库吞吐量。通过JIT(准时制物流)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增强竞争力。

欧洲的一些配送公司通过远距离数据传输,汇总客户订单,通过计算机系统编制最优化路径的“组配拣选单”。配货人员只需到仓库转一次,即可配好订单上的全部要货。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

EDI、Internet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现代化物流效率。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科学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

(4)全球化

物流业竞争趋势是物流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致使物流业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的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如中国台湾电脑业。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物流服务。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实现了一条龙服务。

1.4.5 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是美国物流模式,它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特别重视整体利益,突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是从整体出发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1.4.6 高效配送中心

日本是物流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建立了高效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过程也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充和再生产)的过程。在日本,物流不是独立领域,而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量)与销售(多库存少批量)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学管理来获得最小成本的整体利益。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因为交货、订货、库存量等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

1.4.7 物流代理

物流代理(TPL)是适应电子商务的全新物流模式,即由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其定义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物流代理包括一切物流活动,以及发货人可以从专业物流代理商处得到的其他一些价值增值服务。提供这一服务是以发货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间的正式合同为条件的。这一合同明确规定了服务费用、期限及相互责任等事项。

狭义的物流代理专指本身没有固定资产,但仍承接物流业务,借助外界力量,负责代替发货人完成整个物流过程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