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么是行政模式?能否对行政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国内很多学者试图将国外的公共行政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但遇到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带来的诸多困难。近年来很多学者也注意到了中国行政理论研究的特殊性,并致力于扎根中国土壤,使研究体现中国气派。本书基于整体主义的视角从行政文化、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机制几个方面对中国行政模式进行建构。本书认为所谓行政模式是一国政府在其历史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为了实现政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职能,在政府的行为过程中融合行政文化、行政组织、行政行为和行政机制的总和。在这个概念中,行政文化是行政模式的核心和灵魂,行政组织是行政模式的表现形式,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外在表现,行政机制是行政模式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要素。
西方语境和中国语境下的整体主义都体现了处理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则和倾向,但二者又不完全一致,原因是两种整体主义的本体论不同。西方整体主义持“实体本体论”观点,他们认为人类社会和宇宙的本源是一个实体。从这种本体论推演出的整体主义虽然重视整体的作用,但是建立在对个体性质和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并没有完全摆脱“个人主义”的影子。而中国的整体主义持一种“关系本体论”观点,这种本体论认为世界起源于不断变化的关系性假设——“道”。在关系本体论的影响下,中国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对万事万物的理解都是通过“关系”,而非“个人”。个人的完善必须通过社会,个人完善自己的方式是“修身养性”,道德成为调节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将“道德”引入关系使本体论和价值论事实上成为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应在和存在成为同一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并且以此构建中国的行政模式:行政文化中整体主义特征的形成经历了对宇宙和世界的终极认识,以及由天理向伦理延伸的两个阶段。传统行政文化中的整体主义特征决定了行政管理的路径选择以及行政管理过程中重视“德治”的观念;中国行政组织的整体主义特征是中央集权和行政层级繁多,中国复杂的国情和集权的需要使行政组织中出现行政层级和行政幅度、分权和放权两大矛盾,中国的巡视督察制度就是调解这种矛盾的机制;在整体主义文化影响下,行政人员的行政动机、价值观都体现出相应的特征;整体主义行政模式中,除了行政文化、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还有维护行政系统运转、保持组织稳定的行政机制,行政机制包括激发行政人员潜能的激励机制、保障权力运作的保障机制以及控制权力方向的控制机制。
关键词:整体主义 行政模式 行政文化 行政组织 行政行为行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