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相关研究的界定

一 研究目的

地点理论所涉及的地点性、地点感、地点精神和地点依恋等理论单元在城乡空间建设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不同语境中(国内外文献挖掘、国内外案例提取、不同学科中凝练、多类型空间中解构等)提取地点理论的核心主张,并以特定的方式阐释和解构地点。重构地点理论需要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所出现的城市、乡村、社区、建筑等各类日常生活空间现象,旨在发掘地点理论的时代属性和理论重构框架及其应用活化的维度,并尽可能结合各类空间的类型,诸如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城市空间、村镇空间等进行理论性与实证性的建构分析研究,从而使地点理论重新焕发光彩。

二 研究空间类型的界定与说明

1.理论分析层面

从空间地点观的理论建构层面来看,本研究主要以城市空间、传统村镇空间等为探讨的空间对象,系统解构各类空间地点观建构的研究现状、类型化特征以及理论模式,从而充分彰显地点观建构分析的系统理论集成。

2.地点实证层面

由于笔者的专业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等领域,较为熟悉城市、乡村空间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等问题,对其他类型空间的研究领域较不擅长(诸如文学想象空间更多的是文学专业领域所探讨的课题)。因此,依照笔者及研究团队成员的现有综合知识和能力,本研究重在对各类城市空间以及传统乡村空间进行深度分析。在笔者对国内外关于地点理论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时也发现,城市空间下的各类“亚空间”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并充满了真实和想象,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关于地点理论的探讨分析也主要以城市空间为背景来进行,甚至包括一些文学想象空间中的地点观问题的探讨,如蕾切尔·卡逊的作品《寂静的春天》、罗纳德·勒特韦克的《文学中地点的角色》(The Role of Place in Literature, 1984)、爱德华·卡西的《地点的命运》(The Fate of Place, 1997)、劳伦斯·布伊尔的《环境的想象》(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1995)等随着生态批评不断否定和超越以往的批评模式和认知阈限,环境批评这一批评理念随之兴起,而且更加深入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和社会蕴涵等层面,并努力在理论与实践、地方意识的生态建构及环境正义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期重新估价文学想象的生态、文化乃至社会价值。参见(朱振武、张秀丽,2009)。

因此,以城市中的各类空间为载体进行地点观的建构分析则是探讨地点理论本质的核心空间场域,若梳理清楚了各类城市空间的地点营建规律,也就抓住了地点理论研究的核心要点。另外,从中国城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来看,当前中国城乡空间建设面临地点特色日益缺失的现实危机与问题,亟待加强对城市与乡村空间的特色化建设研究,探索可能的地点路径则是彰显中国特色、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人居环境建设体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城愁与乡愁”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问题的重点所在。相对于其他类型空间而言,城市空间的地点观建构分析研究更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典型性和复杂性,是地点理论研究探讨的难点和关键点。概而言之,抓住了城市空间地点观建构分析的方法和路径对其他类型空间的研究将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综上分析,本书主要选择城市空间为探讨对象(乡村空间作为辅助探讨对象)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当代中国城乡空间转型发展、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地方智慧与路径,并丰富地点理论的研究体系。

三 典型个案选择的说明

首先,地点理论研究不仅涉及对物质形态空间“地点性”特征的分析,还涉及对不同类型地点使用者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态度、情感和价值归属关系的相关分析。大城市因为更具有文化的多元性、空间类型的丰富性、地点内涵的异质性等多维属性特征,因此更容易成为地点理论研究所探讨的核心对象。事实上,从目前有关地点理论研究的文献来看,众多研究者也是把大城市作为地点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来进行研究的。

其次,西安作为西北地区的大城市,是十三朝历史文化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地点类型也极其丰富,作为西北地区的大城市,人口较为密集,城市空间中各种行为文化群体的社会异质性特征也十分明显,因此,针对其开展城市空间的“地点观”构建分析研究,不仅具有典型性,也更能体现出城市空间营建中的地点规律性和地点差异性。

最后,限于研究时间、研究经费以及研究团队的学术背景,本研究并没有针对我国其他地区大城市展开全面的实地调查分析,而是选择对西安及其周边的城市空间、乡村空间、古镇空间等进行个案的实证分析。从相关文献的梳理中亦可以看出,对于地点理论研究者来说,其更愿意选择一个较为熟悉,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的空间或地方作为个案分析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人对其所赖以生存的地点的感知和认知规律。因此,本研究最终选择西安作为主要城市空间进行实证分析,选择西安周边较为熟悉的袁家村和漩涡文化旅游古镇等作为其他类型的典型空间进行辅助性的实证分析。同时,在研究当中,本课题针对西安大城市的不同类型空间(诸如典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典型遗址公园空间)以及周边典型的文化旅游古镇空间(诸如陕西汉阴县的漩涡古镇)、典型的传统乡村聚落空间(诸如陕西咸阳的袁家村)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地踏勘与实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