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生态农业的思想,社会生产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还要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是说,社会既要满足人类物质文明的物质需要和满足精神文明(如文化、教育、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还要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即社会需要除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外,还应包括生态需要。相应的,社会建设也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
一 生态需要提出的背景
之所以提出生态需要是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之一,因为劳动和自然界是财富的真正源泉。为保持人的心理平衡,需要优美舒适和健康的生态环境。
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生存消费外,还应包含有益于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美享受消费即生态消费。确切地说,生态消费包括满足物质资料生产的自然资源消费和生态环境消费,以及自然景观的消费,因此社会不仅要为人们提供质优量多的各种物质产品,还要为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全面需求。
生态需要的提出,丰富了社会需求的内容,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更高形式的综合,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自然的需要,它标志着传统需求观向广义需求观的转变。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通常认为,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是物质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可见,传统的文明观实质上把人类摆在外在于自然界的征服者的地位,把自然当成一种异己的力量,发展物质文明的活动成为一种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运动。而精神文明又主要在于人的社会素质及人与人的关系上,忽视了作为自然的伙伴的人的自然素质的发展。显然,只有作为社会化的人的发展,而没有作为自然化的人的发展是不够的。
二 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建设
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建设物质文明的活动成为既改造自然又保护自然的双向活动。建设精神文明既要建立人与人的同志式的关系,又要建立人与自然的伙伴式的关系。因此,提出生态文明,有利于我们摒弃传统文明观,形成现代的科学文明观。
人类社会发展可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文明时代是指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建立在一种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上,人类把自身当作自然界的主人,看成自然界的征服者的时代,而是建立在一种和谐统一的协调关系上,人利用自然又保护自然,是自然界的精心管理者的时代。在这个意义上,真正的文明时代不过才刚刚起步。
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视为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人被视为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无所不能的主宰者。一方面,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供奉者”,掠夺性地开发甚至挥霍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又把大自然当成“垃圾桶”,让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毫无顾忌地倾泻于生态环境中。人类如此对待自然,对待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基础,无疑是不文明和极其错误的。
建设生态文明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首先要求我们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旧观念彻底决裂,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伙伴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作用于自然界,努力开发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其自组织能力,为满足社会发展的全面需求服务。我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珍惜自然,保持生物圈的基本稳定,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为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迅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当务之急一是在摒弃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符合人类理性的需求观和文明观,并用以指导我们的行动:是要从人与自然相分离的观念转变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及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观念。二是要从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统治的观念转变到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精心保护的观念。三是从开发和利用自然、局限于区域性的急功近利的狭隘价值观念转变为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为了子孙后代幸福昌盛所负的责任感的价值观念。四是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狭小的财富观念转变为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生态财富的广义的财富观。五是从单纯把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存物质条件的观念转变为在人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相和谐中获得美、舒适、安全的享受的观念。
人类历史上,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总是既密切地相互联系,又密切地相互制约,三者互为条件,兴衰与共,不可偏废。这是一条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过去人们没有认识它,近年来开始有些认识了,但是还有许多人并不正视它,并不尊重它。尽管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条规律正在起明显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将出现“生态爆炸”,即气温增高、海面上升、海岸带和某些岛屿将被淹没,同时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枯竭、耕地锐减、干旱化和沙漠化继续扩大、气候异常、洪涝灾害频繁等。“生态爆炸”到头来将导致所有文明的毁灭,如古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消亡,历史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连绵的战争,事实上战争既不能征服一个民族,又不能消灭一个民族的所有文明。日本广岛是被第一颗原子弹夷为废墟的,不到20年它又重建起来了,而且建设得更好。但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灿烂古代文明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若要从广漠无垠的沙漠中重建起来,恐怕再过几千年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战争,不管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其破坏性只是地区性的、局部的,而且是暂时性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人们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并由此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和惩罚。我们现在正在经受这种报复和惩罚,这种惩罚的破坏力所影响的地域辽阔,往往是全国范围甚至全球性的,在时间上又是永久性的,因此是毁灭性的。历史上人类所犯最大的错误在于急功近利,过分陶醉于眼前利益,贪婪地、粗暴地、野蛮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最终导致毁灭所有文明。这种因小利而坏大局,因近利而遭万劫不复之祸的历史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前车之鉴,应该引起我们认真反思。国外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将是生态学的世纪,这是科学的预见。但我们认为,更确切地说,21世纪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事在人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控制生态危机的发展,世界就不会有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