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3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应用概况

2013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紧紧围绕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986号)要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夯实网络基础,努力拓展业务应用,积极创新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 网络覆盖不断拓展,业务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网络覆盖面持续增长。从纵向看,政务外网已连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12个市(地市、州、盟)和2307个县(市、区、旗),地市级和区县级覆盖率分别达到93.7%和80.9%,计入新疆兵团,则地市级和区县级政务外网整体覆盖率分别达到93.9%和81.9%。北京、天津、云南、甘肃等2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实现县级全覆盖。2013年地方覆盖情况统计首次引入乡级数据,北京、福建、江西、四川等12个省(区、市)实现全部或部分乡镇覆盖,政务外网全国乡级覆盖率达到33.2%。横向接入方面,政务外网已接入中央政务部门和相关单位85家;省及以下政务部门约9.8万家,比2012年同期增长34%;接入终端超过147万台,比2012年同期增长56%。

数据灾备等公共支撑能力不断加强。中央政务外网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拓展共享灾备等基础设施领域服务;面向电子政务的共性需求,逐步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交换平台等公共应用服务,支撑国家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及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地方政务外网在确保中央纵向业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开展实用效果突出的公共支撑平台建设。以江西省为例,依托政务外网建设了全省政务容灾备份中心,建立的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支持省、市、县三级数据交换能力。

二 业务应用不断增加,网络效益日益显现

已承载业务应用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政务外网已经承载了中纪委监察部、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审计署、国家安监总局等30多个中央部门的全国性业务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社部、中编办等26家中央政务部门使用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政务外网支撑中央部门业务、促进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特别是,政务外网支撑国务院应急平台多次在抗震救灾等国家突发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四川芦山“4·20”地震,到吉林德惠宝源丰禽业公司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政务外网为国务院领导及时了解灾情和指挥决策提供了网络支撑。

利用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的中央政务部门不断增加。按照1986号文部署,又有一批中央部门的业务应用已经或准备利用政务外网运行。一年来,新增中央综治办、国家民委、司法部、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家减灾中心等部门的全国性业务,国家审计署依托政务外网开展中央和省两级业务应用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四级互联试点。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铁路局等部门业务系统以及国家法人库、国家信用诚信体系等工程项目也将不同程度依托政务外网运行。

地方政务外网的业务应用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有财政预算、卫生应急、电子监察、并联审批、网上办事大厅等多种类型的业务在政务外网上运行,总数超过3700项,逐渐展现出政务外网在增强地方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四川省为例,在承载国家部委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四川政务外网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应急指挥管理、行政审批监察、政府公文无纸化传输、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等全省综合性业务和民政、卫生、水利、旅游、农业等几十个行业性业务以及数百项市县级业务应用,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应用建设搭建起了公开的平台,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方便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各级政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意识,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 强化安全运维,做好政务外网运行服务保障

等级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目前,已有上海、广东等23个省级节点取得第三级定级备案证明,6个省级节点正在进行测试和报备审批,全国省级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定级率达到94%。

安全标准规范研究与应用不断加强。一年来,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专项规定的政务外网标准编制及试点验证工作要求,研究政务外网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安全接入、安全交换、安全监测、安全管理平台(SOC)接口和接入政务外网局域网安全6项基础技术,搭建安全接入、安全监测、安全交换3大技术类平台基础环境及验证测试平台,实现了安全标准规范“边编制、边修订、边验证”。

运维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严格落实7×24小时网络监控、故障处理和定期巡检等运维管理制度,全力推进运维支撑平台建设,继续扩大系统监控范围,完善分级网管功能,开展政务外网运维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积极探索一体化运行平台建设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全面保障政务外网平稳运行。2013年,中央广域骨干网可用率达到99.985%,城域网骨干网可用率达到99.88%,互联网出口可用率达到100%。

四 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政务外网发展新路径

事企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围绕“重大项目支撑”和“公共应用推进”两条主线,与有关企业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创新型研究与应用。联合东软公司,开展政务云数据交换平台实践及示范等合作,共同拓展政务外网应用支撑服务能力;与华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跨域政务云”领域开展理论技术研究、工程实践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合作;启动“曙光云”(政务外网公共区)建设,圆满完成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保障任务;在2012年合作建立“华为云”(政务外网互联网区)基础上,拓展业务应用,配合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测试和演示系统部署;与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入口监测,联合建设并共同运营互联网安全邮件系统并开展相关标准研究。

承担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政务外网未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保障。联合国内主流云计算企业、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校等十家合作单位,成功申报“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将针对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中的网络、计算、存储、安全等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问题和政务应用云化迁移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围绕“十二五”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紧迫需求,建设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技术集成研究和应用试验环境,开展异构虚拟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跨域云资源调度管理、政务云环境安全监控与审计、政务云平台的共享式容灾备份、政务云环境统一身份和授权管理、政务应用的迁移部署等技术的集成验证和工程化研发,承载政务应用服务试点试验,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推动IPv6新技术应用试点工作。组织建设“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平台网络及安全改造试点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商用专项”资金支持,通过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政务外网IPv6技术应用,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务外网中央级广域骨干网的可靠性。

2014年,政务外网将继续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修国道、筑边防、促应用、拓共享”的发展思路,明确“更通达、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务目标,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探索采用多种建设模式,尽快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更为健壮安全的统一政务外网网络平台,为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行政能力,助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