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支持政策镜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中国对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

看完美国对外投资支持政策,比较一下中信保、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开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中资商业银行对走出去企业的支持,我们就会发现,中资机构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并不比美国少。仔细思考,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中资机构对中资企业的支持中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占比估计不足30%,因为经济结构的不同,美国海外直接投资投资都以私人企业为主,因为其国有企业本身就少;二是美国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支持并不完全直接体现在担保和金融手段上,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力,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势。

一、政策性保险机构:中信保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18日成立。2012年,中投公司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中信保注资200亿元人民币。公司通过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重点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信保的业务范围包括: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国内信用保险业务;与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信用担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收账款管理等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及信息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批准的其他业务。中国信保还向市场推出了具有多重服务功能的“信保通”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小微企业投保平台,使广大客户享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网上服务。

2014年,中国信保全年实现承保金额4456亿美元,同比(下同)增长12.2%;向2600多家企业和银行支付赔款11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的覆盖面提高到15.6%,服务客户数量达到5.2万家。2014年,我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服务国家外经战略的水平明显提升,承保金额分别达到273亿美元和358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两项业务共承保对“一带一路”及非洲国家出口大型成套设备、境外工程承包项目158亿美元,对外投资项目305亿美元;承保电力、轨道交通及化工项目出口251亿美元;承保能源资源类海外投资项目193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4年实现承保金额3448亿美元,增长11.5%。其中,支持服务贸易170亿美元;支持小微出口企业3.4万家,增长24.1%;承保新兴市场业务增长16.5%;积极支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承保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八大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出口增长8.2%。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模型测算,2014年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拉动我国出口超过5500亿美元,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4%;促进和保障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这说明中国信保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机构,服务国家外经贸战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成立以来,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外经贸的支持作用日益显现。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了稳定外需、促进出口成交的杠杆作用,帮助广大外经贸企业破解了“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在“抢订单、保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信保累计支持的国内外贸易和投资的规模1.9万亿美元,为数万家出口企业提供了出口信用保险服务,为数百个中长期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包括高科技出口项目、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项目、大型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等,累计向企业支付赔款67.6亿美元。同时,中国信保还累计带动219家银行为出口企业融资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

二、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

2015年国家通过央行和财政部完成了对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注资,推动其改革和发展。其中,央行分别追加注资国开行、进出口银行480亿美元、450亿美元,财政部则注资农业发展银行1000亿元人民币(约160亿美元)。

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银行,其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中国进出口银行总部设在北京。截至目前,在国内设有20余家营业性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巴黎分行、东南非代表处和圣彼得堡代表处;与1000多家银行的总分支机构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主要对外贷款业务包括办理出口信贷、办理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贷款、办理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和提供对外担保等。2014年,全年共支持了2924.48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项目,其中,出口卖方信贷全年新签约贷款1842.98亿元,放款1785.98亿元,年末贷款余额410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08.53亿元;全年新签出口买方信贷项目金额536.12亿元,放款594.43亿元,年末贷款余额2222.95亿元,比年初增加325.27亿元。2014年,作为中国政府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的唯一承贷行,进出口银行批准的“两优”项目贷款总额为921亿元人民币,批准“两优”贷款项目共69个,其中援外优惠贷款项目34个,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35个。全年共办理保函业务160.55亿美元,年末担保责任余额314.31亿美元。保函是中国进出口银行一项重要政策性金融业务,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与资本性货物出口及境外工程承包、境外投资等国际经贸活动的开展。

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于2008年12月11日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宗旨,主要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服务。多年以来,稳步推进国际业务。继续推进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中小企业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五矿联合体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等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参与设立丝路基金,发挥上合银联体和中国—东盟银联体的平台支持作用,促进沿线项目取得进展。加拉加斯代表处开业。2014年,本行主动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秉持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深化与各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金融、农业、民生、能源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推进重大项目,支持铁路、核电“走出去”;参与发起设立丝路基金,配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深化上合银联体、中国—东盟银联体、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等多边金融合作,推动成果落实;进一步发挥中非基金、中葡基金对外投资平台作用;继续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风险管控体系,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截至2014年年末,本行外币贷款余额267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贷款余额564亿元,继续保持我国对外投融资主力银行地位。境外代理行网络进一步发展,国际业务代理行全球分布初具规模,已与106个国家和地区的707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

近年来,中国银行将紧抓国家开放性经济新格局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国际化、多元化优势,通过一体化的营销体系、产品体系、管理体系,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截至目前,中行海外机构已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经营性分支机构636家,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8个国家已经设立了分支机构。截至2015年9月末,包括老挝万象在内的7家海外分支机构正式营业,不断增加沿线国家网络覆盖密度。截至2015年9月末,累计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项目2037个,累计提供贷款承诺1473亿美元。其中,支持海外并购贷款项目161个,签约金额507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项目67个,签约金额95亿美元;海外经营性贷款项目1613个,签约金额763亿美元。截至2015年9月末,中国银行在“一带一路”区域共跟进境外重大项目310个,项目总投资额约2900亿美元,其中中行意向性提供授信支持约750亿美元。今年1—9月,全辖境内外机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授信新投放约175.6亿美元。

工商银行目前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国际化发展是其经营转型的另一抹鲜明亮色。目前其国际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境外网络扩展至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338家机构,并通过参股南非标准银行战略布局非洲20个国家,成为境外机构覆盖范围最广的中资银行。2014年,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151亿元人民币(24.4亿美元),增长35.6%,拉动集团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底,工商银行累计完成支持“走出去”项目94个,承贷金额181亿美元,带动57家企业200亿美元的出口。为缓释项目风险,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共有46个项目投保了中信保中长期险项,总承贷金额为80亿美元,涉及保险金额约120亿美元,位居商业银行之首。2013年,工行新增支持“走出去”项目24个,审批金额31亿美元,涉及保险金额约45亿美元。

四、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并组建国际金融机构

美国几乎把控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有否决权,或者有极强的影响力)。全球金融风暴给了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发达国家和美国自身也充分认识到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G20(除美国)和国际清算银行也试图更大地推动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让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国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酝酿很久的改革,受到了美国的冷处理。包括IMF和世界银行投票权的改革,几乎都是在路上,没有实质进展。

但是,中国并没有放弃,一方面积极参加推动IMF投票权改革,同时推动人民币加入SDR,为中国争取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面对僵化的国际金融体系和美国国际金融霸权体系,中国也并没有一味坐等,而是推出了多重结构的国际金融组织,如东盟10+3(中、日、韩)共同推出的亚洲基金,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五国银行、亚投行、中国—东盟基金、丝路基金和各“走廊”基金等组织纷纷出炉,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话语力量,也充分显示了国际合作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