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是指在说话的时候,尽量按照别人的思维模式,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才否定别人的观点,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不要首先拿出自己的观点,而应该先从别的开始说,或者从对方的观点开始说。
孟子是中国古代出色的辩论家,他深谙说话的技巧,因此他的每一次辩论几乎都是成功的,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是他常常使用的策略。从下面这个孟子晋见齐宣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孟子问齐宣王:“您曾经跟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但也只好如实回答:“我不是爱好古乐,只是喜欢一般的音乐。”
孟子说:“只要您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会富强了,不论您喜欢的是古乐还是一般的音乐,都一样。”
齐宣王说:“先生能把这个道理说得更明白一点吗?”
孟子说:“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和一大群人一起欣赏音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回答说:“当然是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又说:“与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和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相比较,究竟哪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当然是后一种。”
孟子说:“那么现在我来和您谈谈音乐的道理吧。你一个人在宫殿里奏乐享乐,音乐声传到老百姓的耳朵里,而他们却正在吃苦受难,他们会说:‘我们的大王如此爱好音乐,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如此贫困呢?’究其原因,是大王只知道自己享乐,却不知道与百姓同乐。假如大王在这里奏乐,老百姓全都喜笑颜开,他们会说:‘我们的大王一定很快乐,要不怎么会奏乐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大王能和百姓同乐。因此,只要大王能够做到与百姓同乐,那么国家自然就富强了。”
齐宣王喜欢音乐,孟子就从音乐说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说服齐宣王施行“仁政”,而齐宣王也自此对孟子格外敬重。
要是孟子一见到齐宣王,就对他大加斥责,或要求他实行“仁政”,那孟子可能话还没说完就被齐宣王赶走了。这样的话,何谈说服齐宣王,又何谈得到齐宣王的敬重?
可见,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特别是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充分运用“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说话技巧,避免开门见山的直白和鲁莽,不但可以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排斥心理,而且还很可能成功达到说服的目的。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好心没好报”。
小王是个热心肠,朋友有难他能两肋插刀,即使是陌生人求助,他能帮的也尽量帮。但他身边的人都不喜欢他,他们甚至一致认为小王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尽管小王工作能力很强,但老板始终不器重他,因为老板觉得小王总是自认为比他更有能力。
原来,小王心直口快,因此常常得罪人。本来他是好心,但在别人看来他是在指手画脚。比如,身边有朋友因为一时的不如意而堕落沉沦,小王就心直口快地对朋友说:“你这样是不行的。这样下去你连媳妇都娶不到,你赶紧给我振作起来。”结果朋友暴跳如雷,说:“我娶不到媳妇关你什么事?你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成天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你行你当亿万富翁去啊?”
试想,要是小王能像孟子一样,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能先从别的说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他又怎么会被朋友斥责、误解和嫌弃呢?
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戒。在谈话中,尤其是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说话技巧,如此一来,才能成功地说服别人,才能好心帮到忙,才能因此享有好人缘,享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