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修辞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各种修辞来装饰,而好的言辞也是如此,若善于使用修辞,那么言辞会更有魅力,表达会更有效果,这样就达到了言之有效的目的。简言之,言之有效有时候也需要修辞来助阵。
鉴于修辞的手法较多,这里主要以夸张和比喻为例。
夸张是说话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但是夸张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会给别人留下浮夸的印象。一般在正式的场合中要避免使用夸张的手法,而在一些比较轻松的场合,则可以考虑使用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立即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且可以营造一种更为轻松幽默的交谈氛围,达到言之有效的目的。
例如,在谈论一部电视剧的时候,我们要表达自己看过很多遍了,就可以说:“我都看过几百遍了!”谈论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的时候,想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爱程度,可以说“男主角真是颜值爆表”,或者是“女主角真是仙女下凡”。运用夸张的手法能让语言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相对地,平实的语言通常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夸张手法一般是在“精言不能追其极”的情况下使用,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真实,往往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诗人李白就善用这种手法,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精美的诗句就能充分体现这一修辞方式的妙处。李白将夸张运用得恰到好处,没有我们在前面说到的浮夸的问题。因此,我们读他的诗歌不会觉得言过其实,而会觉得非常形象、具体,并深受感染。这也再次证明,夸张这一修辞方式能让我们的言辞更具有表达效果。
在说话时,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这样也能吸引他人注意力、加强表达效果。比喻为语言添加了幽默的色彩,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又会觉得言之有理,这就是深层次的说话艺术。比喻能让语言更为生动形象,感情色彩也更为浓烈;而干巴巴的语言则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让人感兴趣。
众所周知,孟子善于论辩,他在论辩中就经常运用比喻的手法。孟子在和齐宣王的论辩中,就有一段精彩的比喻。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主把臣子看成自己的手脚,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成自己的心腹;君主若是把臣子看成任人使唤的犬马,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看成路人;君主要是把臣子视如草芥泥土,那么臣子就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孟子以“人心”为中心,把君主对待臣子的态度用三个比喻来说明,臣子对君主的态度也相应地用了三个比喻。孟子主张君主要“礼贤下士”,但是他没有直接把自己的主张说给齐宣王听,而是用了三组层层递进的比喻来劝诫君主对臣子要“以礼相待”。这样的比喻比直接劝诫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接受。试问,如果没有比喻,孟子的话还会如此有效吗?
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修辞方法,例如反讽和反问。在说话的时候,反讽能增加幽默的效果,反问可以加强语气。
总之,若能在说话中巧妙地运用修辞,那么我们说的话不仅会更有趣味,也会更有说服力。换言之,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应巧用修辞,让话说得好,说得巧,让修辞成为我们人生的彩笔,不断为人生的画卷增添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