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历史、现实、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记忆缺失与文本呈现:“三一八”惨案女烈士研究——以魏士毅个案为中心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77002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李从娜∗ ∗ 李从娜,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摘要: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刘和珍、杨德群和魏士毅三位女大学生不幸殉难。长期以来,刘和珍、杨德群广为人知,魏士毅却被历史所遮蔽,其间蕴含着历史记忆架构下的话语权问题。我们借助报刊媒体、挽联、碑刻、回忆录及纪念文章等历史文本,使魏士毅的形象得以重现。而探讨魏士毅及其殉难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反响,有助于揭示不同文本作者所表达并确立的社会身份,洞悉近代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在国族话语主导下的社会境况,挖掘历史文本背后所隐含的性别意涵。

关键词:“三一八”惨案 记忆 文本 魏士毅

 

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有三位女大学生不幸殉难:刘和珍刘和珍(1904~1926),江西省南昌市人,1923年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后当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主席,成为学生运动领袖,曾参加女师大风潮,在“三一八”惨案中殉难。、杨德群杨德群(1902~1926),湖南省湘阴县人,1925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三一八”惨案中殉难。和魏士毅。长期以来,刘和珍、杨德群广为人知,魏士毅却被历史所遮蔽。然而,在翻检历史文本的时候,笔者发现魏士毅的形象并不亚于刘和珍与杨德群。那么身份、境遇相当且遭遇一致的女大学生,缘何在历史记忆中呈现不同的境况?而历史文本对魏士毅又是怎样的呈现和塑造呢?这些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