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三省以省会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概况
三省分别形成了以省会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3.1 湖北武汉城市圈发展概况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它既位于长江流域的中部,也位于中部地区的中心位置,这种“中部之中”的综合区位优势,使其起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独特作用。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其定位为: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加速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城市圈的农业长期以来是国家级的商品粮、棉、油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工业发展已初步建立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其中钢铁、汽车、光电子信息、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建材、医药、纺织服装等行业已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支柱行业;以物流、商贸新业态、信息通信、房地产、旅游、文化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今后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武汉城市圈还是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人才与智力资源的密集区。
2010年武汉城市圈GDP占到全省的61%,贡献了55%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承载了65.7%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更是占到了全省总量的80%以上,是湖北省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见表4-1)。
表4-1 2010年武汉城市圈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统计年鉴2011》整理。
“十二五”期间,武汉城市圈将着力构建要素富集、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的活力城市圈,通达、通畅、智能的快捷城市圈,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城市圈。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增强耦合度,发挥集成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努力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引领和带动全省体制机制创新和“两型”社会建设。圈域生产总值占全省62%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4.3.2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2007年12月,与武汉城市圈同时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升为国家层面战略。其定位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1364.83万人,占全省的20.8%。GDP达到6715.87亿元,占全省的42.2%,尤其是在经济外向度方面,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到了60%和55%以上,是湖南省经济发展重要区域。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即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5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区。长、株、潭3市加上这5个城市,被称为“‘3+5’城市群”或“环长株潭城市群”。该区域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湖南粮食、生猪主产区,是全国最早的“吨粮田”开发地区,水稻单产水平全国闻名。工业方面,长株潭地区、尤其是株洲和湘潭,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区,国家重大项目的布点使得三市地区形成了相对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在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方面具有相当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同时,以三市构成的旅游金三角,使得旅游业成为长株潭城市群服务业发展的龙头,领跑湖南;商贸、休闲娱乐、电子动漫、信息出版等具备较好基础的服务业发展迅速。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4193.6万人,占全省的63.8%。GDP达到13079.2亿元,占全省的82.2%,尤其是在经济外向度方面,进出口总额占到了90%以上,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见表4-2)。
表4-2 环长株潭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湖南省及“3+5”各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把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城市群向心发展、融合发展,统筹协调区内城市功能和规模、产业结构和布局、资源配置和利用、生态保护和建设,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联建共享,加快将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将岳阳建设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的重要门户。到2015年,长株潭城区人口达500万人以上,衡阳、株洲、湘潭发展成为城区人口过百万人的特大城市。
4.3.3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概况
环鄱阳湖城市群(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准,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并定位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环鄱阳湖城市群面积达5.1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承载了全省近44.2%的人口。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44.76亿元,占江西省GDP的58.8%;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到全省的53%以上;同时,该地区也是江西省经济对外的主要窗口,2010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达到31.58亿元,占到全省的61.9%(见表4-3)。
表4-3 201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资料来源:《江西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精彩开局》(2011年江西统计资料第94期)。
鄱阳湖生态经济以生态为核心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新型工业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加工、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发展较快,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初步形成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十二五”期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中心城市为重要节点,强化中心城市特别是南昌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设南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加快昌九工业走廊发展,构建南昌一小时经济圈,形成城市功能互补、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配套协作、内部联系紧密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划协调机制,加快规划、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进程,推动金融、通信和交通同城化,促进城市群功能互补和产业协作,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