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困惑与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分析:基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测算

一 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表示随着经济体经营规模的扩大,产出的单位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从而提高生产效益,产生规模经济,但扩大的经营规模在达到某一点后,受到管理费用、市场容量和价格等因素的限制,其成本开始上升。因此,农业经营规模如不“适度”,可能会由规模经济转为规模不经济,出现从报酬递增变为报酬递减的现象。

图2-1反映了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在规模区间上的关系。D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最低点,对应的生产规模为Q,Q点的左边和右边分别为规模经济区间和规模不经济区间;P为农产品的价格线,表示农产品的出售价格(由于农产品需求的刚性,价格的波动幅度不大,因此在此假设为定值)。当经营规模处于Q0时,单位农产品成本C0,明显高于农产品的价格P,此时生产经营单位亏损,显然经营规模没有达到,存在巨大的规模经济,因此,扩大经营规模能够使农产品成本下降。当经营规模由Q0扩大到Q1时,农业生产单位由亏本转为保本,这一保本经营规模Q1也是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起点。随着经营规模的继续扩大,单位农产品成本随之降低且低于产品价格,规模经济继续增加,直到经营规模达到Q时,单位产品成本达到最低,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因而,Q为最佳经营规模。若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单位产品成本由下降转为上升,进入规模不经济区间,但此时农产品成本仍低于价格,生产纯收入仍然继续增加,直到规模达到Q2时,农业生产纯收益达到最大值,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让经营者亏损。由此可知,最佳规模点只是理论上的抽象,在实践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很难达到,追求规模效益一般只是寻找两个临界规模点,从临界规模点逐渐向最佳规模点逼近,任何处于临界点之间的规模都是适度的。还可看出,农业规模经营区间与规模经济区间虽有部分重叠,但有很大差异,规模经济区间为[0, Q],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区间为[Q1, Q2]。

图2-1 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关系

二 农业经营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农业来讲也是如此。一般认为,影响一个产业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资本、劳动、规模和技术四个方面。在此所讨论的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以实物产出所衡量的劳动生产率,即在农业部门的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最大的产出问题。

在不考虑农业是一个天然弱质产业,并认定稀缺性存在和农民是理性生产者的情况下,在制度约束框架内,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追求最大化收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对最佳经营规模的逼近,核心思想是通过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确定生产投入和成本间的最优或次优关系,从而使平均成本最小,达到最佳或次佳效益。

在此,采用C-D生产函数对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因为C-D生产函数不仅克服了计量单位差异的影响,而且也能计算各生产要素的弹性及其边际收益,甚至在各生产要素价格已知的条件下还能判断各生产要素的配合是否合理。参考钱贵霞的计量模型,

其中,TR为农产品的总收益,P为农产品的价格,Q为农产品的数量,C为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其中,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H为土地投入量,A为其他影响因素。αβγ分别为劳动力、资本、土地的产出弹性。

其中,w为劳动力的工资,r为资本的价格,n为土地的地租。

将式(2)、式(3)带入式(1)得

TR = P·ALαKβHγ-wL -rK -nH

根据总收益最大化得

计算可得均衡解:

由式(6)看出,最优经营规模取决于土地产出弹性γ、劳动力工资w、劳动力产出弹性α和土地地租n,与土地产出弹性、劳动力工资成正比,与劳动力产出弹性、土地地租成反比。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地产出弹性γ较大时,更多的投入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最佳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其次,当非农工作机会增多,机会成本较大,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时,农业劳动力缺乏,工资较高,生产收益和成本间的平衡也将在更大的经营规模处实现。再次,土地稀缺、人均土地拥有量较小、地租较高时,最优土地规模也较小。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更多地依赖于机械化生产,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日渐变小,因而较大的经营规模更有利。

三 农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农业经营规模有农业内部自身的规模经营,逐步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也有农业外部规模经营,通过各种农业经营组织如农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把众多分散农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基地,并为其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各经营主体形成关系密切的生产体系,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取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农业规模经营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生产力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等众多因素影响,其核心问题是以效益为主体的规模的确定,离开了效益,规模便失去意义。

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农业规模经营同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效益目标。

1.经济效益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种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的效益目标就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即怎样使有限的农业生产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服务。

2.社会效益

农业规模经营对社会发展、文明建设、公民利益及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影响,在经济效益不相等的情况下,用社会效益的显著程度作为权衡;在经济效益相等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大的项目。

3.生态效益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还包括对生态环境改善,因而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方针,将生态成本纳入成本核算,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