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中国当代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近代中国对传统文化的讨论由来已久,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新文化运动及1919年的五四运动,所谓的“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等激进思想使得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社会相断裂,“文化大革命”更是传统文化的浩劫,这是一段思想动荡的时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西方各种文化蜂拥而入,在文化的碰撞中,在面对普遍的虚无主义形态中,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流派、思潮,人们开始清理“左”倾错误,开始以实事求是精神对“五四”“文革”乃至整个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对传统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如“中国文化赞美论”“中国文化复兴论”“批判论”等,可谓百家争鸣。20世纪90年代普遍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思想,这里的“保守”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落后”,而是在当时激进主义思想下努力对传统文化做出的一种更加中性、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的解读。

一 中国设计时代发展的要求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单薄的工业背景下,陈之佛、雷圭元、庞薰琹等人开始了现代设计教育工作。有着留学经历的老一辈教育家一直对传统文化十分推崇,受上海外滩英商汇丰银行等建筑所呈现出的古典风格的影响,中国设计开始思考建立中国传统风格的问题并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了极具影响的“民族形式”建筑设计潮流,如南京中央博物院大殿、南京灵谷寺阵亡将士纪念塔、南京中山陵和陵园藏经楼等建筑的设计。这时中国现代广告设计开始起步,在上海出现了一些广告公司和广告画家。由于西方广告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需求,西方广告公司开始聘用中国广告画家,在广告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如戏曲人物、花鸟鱼虫等(图1-16)。同一时期,中国传统手工艺也获得一定的发展。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中国长期处在手工业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并未在设计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

图1-16 中国早期广告设计

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社会开始显露出对设计的需求,传统美术与设计开始融合,以适应刚刚兴起的工业化建设,设计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外设计被再一次引进。与20世纪初期引进时不同,这次引进使我们认识到了设计在西方强大的工业化背景下所发生的新的变化,感叹西方强大的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设计领域开始了新的“西学东渐”。由于长期受“来料加工”、“仿制仿冒”、简单模仿西方的“先进”、民间手工业衰落、社会思潮起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设计的模仿与盲目发展,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国家学科建设将工艺美术各专业招收研究生的专业目录用“设计艺术学”取代了“工艺美术学”,本科招生的名目也改为“艺术设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手工业到工业的过渡,提供了基于工业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平台。李砚祖编写的首部《工艺美术概论》,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对工艺美术所进行的文化研究是研究中华民族艺术的需要,工艺文化学、工艺学是整个民族艺术学的一部分。

二 品牌建设的需要

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品本身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不明显,国内消费市场的总体趋势出现了消费者对品牌忠实度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家电、食品、服装类产品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的竞争由传统的产品竞争转为品牌的竞争。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是品牌策划的一大趋势。企业通过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传递了企业文化精神,使得产品更亲近用户,与用户产生共鸣。

在我国,很多名优品牌都是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品牌建设,如汾酒杏花村。“杏花村”三个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杜牧《清明》里“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顿时一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脑海。类似的还有剑南春、金六福、舍得等近乎全部的白酒品牌。

海尔是我国大型家电的优秀品牌,海尔的品牌建设是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借鉴、改造,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的成果,是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式品牌。海尔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在用户服务上,都体现了“诚信”“仁爱之心”“以人为本”的思想。

真功夫作为当今中国中式快餐的代表,以“功夫是中国数千年的养生文化瑰宝”为定位,采用传统“蒸”的健康饮食文化,从而确立了“真功夫”品牌。真功夫在视觉形象上选用中国“功夫皇帝”李小龙的类似头像,给人以“亲切、健康、活力”的联想,与“油炸”的西式快餐形成了鲜明对比(图1-17)。

图1-17 真功夫中国中式快餐

只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生产、产品之中,才能提升品牌的附加值,扩大品牌价值的资源,也才会产生高质量的品牌。

三 创意产业的兴起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展迎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消费形态的转变,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兴起。2002年,台湾开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随后大陆的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也相继开展类似计划。近年来,我国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水平在进入21世纪以后逐年攀升,并向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而今,我国文化产业在经历了萌发、形成阶段后,进入了发展阶段。

创意产业是一种“文化+创意=财富”的产业类型。传统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根基和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发展至今的文化类型,无形中为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传统文化的价值以最直接的经济形式展现出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南和山西两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

云南民间工艺曾面临生存危机。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在旅游业兴盛的背景下,云南民间工艺通过融入现代设计创意理念,与市场接轨,将传统工艺品再设计,成为旅游工艺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雨田陶制品(图1-18)的设计运用后现代艺术构思,结合重彩画艺术,使之蕴含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韵味,备受人们青睐;蜡染(图1-19)中的许多传统图案展现了云南地方民族特色,同时又与现代艺术流派相结合;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各族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发挥传统手工艺(图1-20)的优势,将傣锦、筒帕和民族荷包等小工艺品推向旅游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当地上万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

图1-18 雨田陶制品

图1-19 云南蜡染画

图1-20 孔雀毛扇子

山西文化产业以打造山西本土文化品牌为己任,以展示山西本土文化为特色,把悠久丰厚的三晋历史文化通过现代、尖端、时尚的动漫、游戏、三维动画等表现出来,快速推广到全国及世界各地,取得了很多充满“山西味”的文化成果。在全国范围影响较大的大型电视人文纪录片《晋商》,首次全景式系统地展现了晋商文化的兴与衰、成与败、经验与教训等(图1-21);电影《暖秋》的播放在全国掀起一股呼唤人间真情的热浪,一部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低成本拍摄的电影成为2004年全国电影票房的一匹黑马;山西舶奥动画制作公司创作的环保动画片《衡》中,黄土高原、龙、古琴等传统符号构成了其鲜明的风格,并在美国弗吉尼亚举办的2006年第四届视觉电影节上喜获最佳动画放映奖和最佳2D动画影片奖两大奖项。

图1-21 祁县晋商文化博物馆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还有很大潜力,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担负着发展新型经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久重任。

四 构建我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设计理论体系是摆脱西方文化与设计控制的核心。教育家张道一非常重视设计的理论教育,他认为理论研究的深入程度是衡量学科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设计理论的研究,张道一提出了重要两点:一是研究设计艺术的性质,二是探讨设计艺术的规律。因此,在工业化背景下,针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20世纪80年代,田自秉编著的《中国工艺美术史》是我国首部完整的工艺美术史,展示了对中国工艺美术器物文化的系统研究成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对中国古代设计案例和设计思想的挖掘一直在进行。如道与器的论证,《易经·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泛指事物的一般规律、准则,即所谓道;形而下者,指具体事物或操作,即所谓器用。二者相互联系,非器则道无所寓,非道则器无所主。明代哲学家王明阳又讲,道是器之始,器是道之成。人要认识并改造客观世界,就得学“道”,而要使道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由道到器的实践、精神和心理过程。此类的例子还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阴阳五行说”“兴、观、群、怨”等设计思想,在当代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理论建设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我国当代设计理论体系也继承了传统设计的相关论著,如《考工记》《天工开物》《园冶》《营造法式》等。其中《营造法式》是对北宋以前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论体系的一次体系化总结,“中和”思想为本书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解决了当代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营造法式》立足于“一种理想——中和精神”“两大系统——文辞与图像”“六大范畴”“十三大类型”等方面,构筑起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建筑设计学体系。这一体系,是当时人文思潮与技术思潮高度融合的体现,充满两宋时期崇尚理性、追求高雅、关注科技与人类文明的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