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北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的护法神关帝
历史上的雍和宫,曾是清代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的“龙潜福地”,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初为皇四子胤禛的“贝勒府”,后升为“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改为藏传佛教寺院,赐雍和宫藏语寺名“噶丹敬恰林”。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以其特殊的身份备受清廷重视,承担着培养“尊国政、谙例律、知举止”的宗教人才的重任。它像一条联结中原与青藏高原、蒙古草原的宗教纽带,成为满、汉、藏、蒙古等兄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人才交流的一座桥梁。[1]清王朝的历代皇帝都视关帝为皇帝私人的保护神与整个清廷的护佑神灵。清代满、汉、蒙等民族的贵族官员非常崇奉关帝,当时关帝已成为皇帝与北京城以及整个清王朝的保护神。雍和宫最初作为帝王与皇子的府邸与行宫,里面必定会供奉其保护神关帝。乾隆九年,章嘉活佛作为首任堪布,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时,关帝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这座京城内规模最宏大的藏传佛教寺院的护法神,这也是关帝进入藏传佛教护法神灵体系的开始。
20世纪伟大的汉学家和佛学家费迪南德·D.莱辛记录:“A19.关帝画像,关帝是中国的战神,在众多大殿中都可以看到他的画像,因为他是最后王朝的庇护神,依然被视为雍和宫的特殊保护神。”[2]雍和宫内专门兴建有“关帝”与“文殊菩萨为中心的三怙主”前后一体的神殿,其布局如下(参见图1-1)。
图1-1 关帝画像位置图
资料来源:〔美〕费迪南德·D.莱辛:《雍和宫——北京藏传佛教寺院文化探究》,第117页。英文参见Ferdinand Diederich Lessing,Yung-Ho-Kung,“An Iconocraphy of The Lamaist Cathedral In Peking”,Agassiz Professor of Oriental Languag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Calif,1942. p. 97。
这一建筑方式有其深刻的用意,在藏传佛教文化内,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坛城,将中原汉地视作其度化之地,认为中国历代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藏语里称作“/文殊大皇帝”[3];以布达拉宫为观音菩萨的坛城,将雪域高原视作其度化之地,认为历辈达赖喇嘛是观世音的化身。因此,京城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内关帝神像与三怙主塑像的如此布局,是以章嘉活佛为首的藏传佛教高僧大德们的精心设计,而这一建筑布局理念在蒙藏地区兴建关帝庙时产生了深远影响,拉萨帕玛日格萨尔拉康的选址、布局、造像设计、建筑风格等直接、巧妙地体现了这一建筑布局理念。
《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一书介绍:
参观雍和宫,在正殿或配殿的唐卡画中,总能找到一两副关羽的画像。雍和宫殿堂内所保留的关羽唐卡画,一般都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就其神韵来讲,刻画入微,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其左边的周仓持刀肃立,面如锅底,黑中透亮,须发皆张,粗鲁中不失纯朴和敦厚;而右边的关平,则面目清秀,相貌堂堂,少年而英俊,手捧帅印。旁边另画马童,手牵日行千里的赤兔马。整幅画面十分贴近民俗说法,且色彩艳丽如初。[4]
《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一书介绍:
雍和宫东配殿 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殿内全是密宗佛像。正中供大威德金刚像,其右侧为永保护法像、吉祥天母像,其左侧为辛吉却杰即地狱主像、财宝天王像。东配殿内的此幅关帝唐卡画像挂于右侧。(笔者摄于2012年8月5日)
雍和宫时轮殿 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是雍和宫僧侣学习天文和历法的场所。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其南侧供贾曹杰像,其北侧供克珠杰像。宗喀巴师徒三尊前方供时轮金刚立体坛城模型。殿内左侧还供有以文殊菩萨为主尊的三怙主造像。殿内右侧挂有此幅关帝唐卡画像。(笔者摄于2012年8月5日)
雍和宫雍和门 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原为雍亲王府正门,清乾隆九年(1744)该庙后称天王殿。正中供弥勒菩萨像(又称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背面供韦驮护法神造像,其左右两侧挂有关帝唐卡画像。(笔者摄于2012年8月5日)
雍和宫的西跨院,曾建有一座关帝庙,这是雍和宫改建喇嘛庙时,特意修建的。按乾隆皇帝的意图是把清朝崇拜的武圣大帝——关羽,作为雍和宫的总护法之神,单独供奉,从而庇护一方平安。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鉴于当时出北城,只有安定门和德胜门可走,交通过于拥挤,所以在雍和宫北面城墙拆了豁口,并在雍和宫西阿斯门前修了一条马路,这样不得不把关帝庙拆掉。如今关帝庙没有了,但重新开放的雅曼达嘎楼内,在大威德金刚像的北侧,也重新塑有关公身披战袍的彩绘神像。[5]
雍和宫雅曼达嘎楼 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正中所供大威德金刚像为雍和宫关帝庙拆迁后由当代匠人所制。(笔者摄于2012年8月5日)
雍和宫雅曼达嘎楼 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正中供大威德金刚像,北侧供关圣帝君和关平、周仓像。这些塑像为雍和宫关帝庙拆迁后由当代匠人所制。(笔者摄于2012年8月5日)
如今,雍和宫原先的关帝庙布局方式与塑像已不复存在。但是雍和宫内至今保留着多幅清代的“藏式关帝唐卡”,其中雍和门即天王殿内的两幅唐卡,左边的唐卡画像正中央端坐着威武雄壮的武者形象关帝,正上方是宗喀巴师徒三尊像,师徒三尊像左右是绿度母与白度母,关帝像前左右侍立着周仓、关平、廖化、王甫四位文武将士,下方有个士兵牵着关帝的赤兔战马,关帝像前方台桌上供奉有丰盛的贡品。右边的唐卡只有关帝与其眷属的画像。雍和宫内三怙主与关帝塑像紧密联系的建筑理念,以及藏式关帝唐卡的画像与唐卡内神像与人物的布局方式,象征着关帝已成为藏传佛教的护法神灵。如今,在雍和宫的雅曼达嘎殿内可以看到关帝庙,此庙殿的正中供着大威德金刚像,[6]北侧供有关帝与左右大将关平、周仓。关帝像前供奉有酥油灯、花瓶、新鲜的水果、白酒、七碗供水(藏传佛教供神用的净水)等。说明在雍和宫内关帝已经被藏传佛教化了,同时也成为藏传佛教的一位重要护法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