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议程: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新千年目标的发展转型

联合国千年目标中的8大领域,有6大领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容,一个为环境可持续内容,一个为保障性目标内容,针对的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经过21世纪10多年的发展,南北经济、社会和环境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新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关注贫困,而且发展也必须是环境友善的;发展转型,不仅指发达国家,而且指发展中国家。

2012年巴西里约峰会并没有就2015年后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只是形成了一个政治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组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工作组(以下简称OWG),构建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经过两年的努力,2014年7月,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交可持续发展目标草案,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和努力方向,大致可分为五大类,简称“5P”理念。“5P”指的是5个第一个英文字母为P的词,包括People(人人)、Planet(地球)、Prosperity(繁荣)、Peace(和平)和Partnership(合作)。此处的people,并非指单个的、具体的人或族类,也非泛指的民众或人类,而是指人人,每一个人,“一个都不落下”。这是因为,泛指的人类多指生物学属性的人的总称,而忽略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属性,因而,“人人”的内涵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益。此处的“地球”,指的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不仅仅涉及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资源耗竭,更强调人类共有和未来的生存基础,包括气候变化、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因而,“地球”的内涵远远超出狭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而是广义的人类共享的环境与资源。此处的“繁荣”,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和物质资产的富集,而是可持续的、共同富裕的绿色繁荣。此处的“和平”,并非简单的与“战争”相对应的概念,而是社会的包容和和谐。基于不同文化、种族、制度的相互包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包容而形成的社会和谐,才是真正的“和平”。此处的“合作”,当然指的是伙伴关系,但并非是简单的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伙伴关系,而更多的强调的是国际治理体系中具有主权地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安排。因此,“5P”理念所描述的人人、地球、繁荣、和平和合作,可以准确地解读为:以人为中心、全球环境安全、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公正和谐和提升伙伴关系。这一“5P”理念,显然超越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三维认知范畴,增加了保障(社会公正和谐)和执行(提升伙伴关系)的实施要素。如果说社会公正和谐更多的是国内层面的治理目标的话,那么,提升伙伴关系所强调的是国际层面的治理架构支撑。针对每个主要类别,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OWG的文件和英文文献中,多使用goal和target来区分不同层次的目标。尽管中文的简单翻译均为“目标”,但实际上含义有重大不同。Goal多指总体性的、终极性的目标,而target多指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因而本文分别用总体目标或目标领域和具体目标对goal和target加以区分。

表1-1对千年发展目标体系和新千年目标即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进行了比较与解读,从中可以明确看出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变化。第一,尽管两者均强调消除贫困,但前者多针对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而后者则转向面向所有国家发展权益的保障和发展能力的提升。第二,两者均重视全球环境安全,但前者较为宽泛,后者则较为具体地明确指向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享资源:大气、海洋和生物多样性。第三,两者均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手段,但前者注重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性,后者更注重南北双向公正互动和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及责任担当。第四,发展权益的提升和维护需要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保障,尤其是水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这一点,在千年发展目标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五,千年发展目标体系中很少涉及发展权益与可持续力保障和提升的驱动力,包括经济增长、就业、工业化、城市化、生产、消费和分配等,而这些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系中得到了系统体现。

表1-1 转型发展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