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发展评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是我国中央政府在天津市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是中国内地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天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将天津自贸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天津自贸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1)天津港东疆片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含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区内拥有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政策、航运金融、租赁业务等四大类22项创新试点政策;从自贸区挂牌至2017年4月,天津港东疆片区新增企业5289家,总注册资本4420.25亿元,1亿元以上的企业967家,落户项目质量是自东疆片区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从企业结构看,航运、物流、租赁、贸易结算及保理等五大支柱型产业企业占总注册企业的76.40%。

(2)天津机场片区,面积为43.1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空港部分1平方公里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1.96平方公里),是天津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科技研发转化机构的重要集聚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民用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自自贸区挂牌至2017年一季度,机场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1877户,注册资本(金)达2997.26亿元。

(3)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面积为46.8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和保税物流园区4平方公里),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也是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将重点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内少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区域;在建商务楼宇63座,已投入使用10座;基金、保理、租赁、资金结算等业态快速发展。自贸区挂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3万家,占天津自贸区增量的45.7%,注册资本(金)达3801.3亿元,注册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13家,外资企业269家,初步形成了创新金融、科技互联网、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二)天津自贸区的主要定位和主要优势

从天津自贸区具体的定位来看,其重点实施行政管理、投资、贸易、金融和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方面的试点内容。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实行审、管职能分离,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设适应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要求的服务体系。

(2)扩大投资开放领域。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减少对境外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权比例、数量配额等方面的准入限制。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

(3)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入发展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等改革试点。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航运要素集聚,探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运作模式。实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服务模式。

(4)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由贸易账户,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实施租赁业政策创新,设立中国天津租赁平台和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租赁业发展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5)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构筑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完善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作用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设立天津自贸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区位优势来看,环渤海经济区域向东连接韩国与日本,向南对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港澳台地区,向北沟通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区位优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多国开展全方位合作经贸关系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和环境。环渤海地区一直是国内外投资的热门地区,该区域的要素禀赋优势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旅游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其中耕地面积约占我国全部耕地面积的1/4,粮食产量大约占我国全部粮食产量的24%。该区域港口资源丰富,港口累计超过40个,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是中国海、陆、空交通的咽喉地带,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集海、陆、空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成为衔接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集散中心。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该区域具有显著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是中国的重化工业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工业聚集区。与此同时,环渤海区域聚集了众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人员总数占全国的比重大约为1/4。环渤海经济区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表1-3 2016年环渤海区域经济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CEIC。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产生了诸多的发展亮点。

第一,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国家级综合改革创新区,是当下中国经济最活跃、利用外资最多的区域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新示范区。

第二,从功能优势来看,环渤海区域拥有诸多保税区,例如天津港保税区、青岛保税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以及大连保税区等,其中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我国北方国际航运领域的主要功能区,具备区港一体化的政策优势以及能效优势。天津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打算用5~10年的时间逐一完善全球中转、全球配送、全球采购、全球交易、航运融资、全球贸易、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将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设成为各种航运要素集聚、服务辐射功能明显、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北方国际航运基地与国际物流基地功能区。

第三,环渤海区域有着由60多个大小港口组成的功能齐全的港口群,与全球160多个国家数以百计的港口有着货物贸易往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集聚程度最高的港口群。这个地区沿海一线已经设置了以天津港、大连港以及青岛港为核心枢纽港,结构紧凑、实力强大的港航运输系统。天津港2016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亿吨,同比增长1.9%;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箱,同比增长2.8%。全球航运中心与全球物流中心功能逐渐提升;2016年,大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完成3.55亿吨,同比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44.1万标箱,同比增长1.5%。随着环渤海地区“无水港”营运质量迅猛提高,内陆地区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例如天津港,内陆无水港与物流节点的数量共计21个,2014年无水港的操作量增幅超过120%,极大地提高了滨海新区对内陆地区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有效推进了北方国际航运基地的建设,在我国沿线港口服务辐射内陆地区当中起到了榜样引领的作用。

第四,环渤海区域具有显著的制造业优势。虽然环渤海地区近年来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但是环渤海地区依然显现出明显的制造业优势,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工业集聚区,主要的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的IT产业,天津的航空航天产业与生物医药产业,河北的制药产业和山东的网络产业,资源大省山西与内蒙古的能源产业,还有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都在我国占有显著的地位。天津的先进制造业依托滨海新区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优势得到显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环保节能、高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迅猛增长。

(三)天津自贸区的主要相关政策、成就

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天津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31374户,是自贸区设立前历年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1.4倍,注册资本11226.98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内资企业27059户,注册资本8031.65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645户,注册资本3192.84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2670户,申报资金2.49亿元。在新增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超10亿元的205户,超亿元的2076户。截至2017年3月底,自贸区共有市场主体53528户,注册资本20538.72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企业43644户,注册资本15661.14亿元;外商投资企业3375户,注册资本4872.85亿元;个体工商户6509户,申报资金4.73亿元。

(1)天津港东疆片区发展政策及成就。按照天津自贸区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天津港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三大重点产业。东疆片区是国内最大的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等租赁业务聚集地,飞机租赁业务量约占全国的85%、船舶租赁业务量约占全国的83%。众多租赁创新试点模式纷纷在东疆片区落地实施。顺利完成全国首单以租赁公司为主体借用外债的直升机租赁业务,国内首单飞机经营租赁资产境内交易,成为全国唯一获批的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试点。实现国内首单SPV股权转让业务,开创国内飞机租赁资产交易“交付监管”全新模式。完成国内首单加拿大出口信贷融资业务。协助国银租赁完成飞机法税租赁业务;成功推动工银租赁、民生租赁、招银租赁等大型租赁公司陆续在东疆片区探索完成多单海工平台创新租赁业务。目前,东疆片区已形成了涵盖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租赁的较完备的租赁产业体系。同时租赁业务开始向医疗设备、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等领域快速拓展,“融资租赁企业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建成。国内第一家租赁登记流转平台将在东疆片区启动运行。

截至2016年2月底,东疆片区共注册租赁公司151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439亿元人民币。共完成618架飞机,11台发动机,80艘国际航运船舶,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达364.2亿美元。中民投、神华、中国铝业、中信证券、中铁股份、中国兵器、天狮、河北钢铁、北控水务、桑德环境、中信水务、滨海建投、一商等央企及大型知名企业均在东疆片区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全球航空租赁业务排名前十的AerCap、ALC、ACG、渣打银行也已经或即将在东疆开展租赁业务。

目前,东疆片区已成为水果、冻肉、水产品、集装箱装粮食、汽车、冰鲜水产品六大类商品的国家检验检疫部门指定进口口岸。与此同时,积极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单位对接,抓住自贸区建设契机,推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成为贸易便利化创新的新平台。“东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划定,两个公共仓储已建成运营。天津市已完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工作,2016年3月1日东疆片区完成天津市首单全流程实单操作;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正式启动,吸引了广东鸿粤、上海润东、北汽鹏龙等知名车商相继落户,积极推动首批13家试点企业建设进口汽车的售后服务体系。以进口商品直营中心为载体,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已在华北、西北设立26家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同时加快布局建设,推动形成进口商品海外采购中心、东疆分拨配送中心、直营中心、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的链条和网络。推动区内企业进口完成了艺术品保税展示交易的试单,进口艺术品和奢侈品海关监管模式逐步形成。此外,在保税期货交割、进口活牛屠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也在积极推进。

(2)天津机场片区发展政策及成就。天津机场片区拥有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和快速消费品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呈快速发展态势的主导产业。一是航空产业。航空产业是天津空港经济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空客A320龙头项目的带动下,空港经济区已相继引进了60多家航空制造项目,包括中航直升机、联合技术航空部件、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罗克韦尔柯林斯、PPG航空涂料、赫氏、卓达宇航、海特、透博梅卡、FTG、西飞机翼等,涉及研发设计、飞机组装、部件制造、零部件配套、航空维修、航空培训、航空物流等领域。2015年,天津空港经济区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已突破700亿元。预计到“十三五”末,空港经济区航空产值将达1000亿元。二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保税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以生产制造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专用设备为主。已聚集了美国卡特彼勒、阿尔斯通水电、GE医疗、加拿大麦格纳、舒勒、博格华纳、久益环球、美国通用电缆、百超激光等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产业迅猛发展。2015年产值达28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为15%。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三是快速消费品制造业。保税区快速消费品制造业以食品、日化用品等为主,目前,已有联合利华、道达尔润滑油、SK润滑油、嘉里粮油、金佰利、统一集团等陆续投资或达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产值达到55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为27.5%。力争到2020年,快速消费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四是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项目在保税区建成投产,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成为保税区先进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汇聚了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伊宁、贝瑞康、席勒、思塔高、爱睿希等一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机构和企业入区,迅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未来五年,保税区将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不断提高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力争推动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保税区先进制造业中两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保税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汇聚了展讯、锐迪科、中兴通讯、沃尔沃IT、CSC、清华紫光、东软、软通动力、科大讯飞、书生电子等龙头项目,生产能级迅速提升。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六是现代服务业。保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聚集了以移动、联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以美国CSC、东软、软通动力等为龙头的服务外包业,以民生金融租赁、渤海租赁、平安融资担保等为龙头的新型金融业,以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铁三院、中兴等为龙头的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业,以贵金属交易所、散货交易市场等为龙头的交易市场集群,以及包括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中冶天工、神州租车等在内的一批总部项目。2015年,保税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6%。

(3)中心商务片区发展政策及成就。中心商务片区主要发展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传媒创意、科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末,中心商务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其中:金融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占中心商务片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5.62%。一是力推金融改革创新,促进金融产业聚集。以创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为目标,结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区域实际,推动业务创新、产业发展和机构聚集,在跨境投融资、资产证券化、股权众筹、REITs基金、持股平台、阳光私募、产业及并购基金以及新型资产管理公司方面形成典型服务案例。二是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基础上,结合商务片区产业定位,研究制定了重点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了鼓励境内外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同时,正在加快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按照“1+3 +1 +N”的总体架构进行搭建并开展运营,即1个政府服务体系、3类市场化服务体系、1个跨境投融资项目库以及N种具体操作服务案例。整合企业本外币融资、结售汇便利化、外债管理等功能,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投资目的地国家推介中心,为区内外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提供项目推介、离岸融资、法律、会计等综合性服务。三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打造服务贸易升级版。以于家堡地下商业街“环球购”项目为突破口,积极发展进口商品的保税展示交易。加快建设“关、税、汇、检、商、物、融”一体化的贸易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保税备货、直邮、集货等业务。于家堡地下商业街“环球购”项目于2015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营业,吸引了来自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大批知名商家入驻,天猫国际跨境电商体验店、平行进口汽车、各国特色商品、主题公园和街区汇聚于此,开业首日客流量达近10万人次。与此同时,围绕建设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天津示范中心,中心商务片区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具有国际公信力的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设备认证标准和清单目标,建立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撮合等功能于一身的绿色商品国际采购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绿色贸易发展。四是加快双创特区建设,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在中心商务片区建设“双创特区”,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以试点促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双创特区”于2015年9月21日正式揭牌。中心商务片区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等一系列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心商务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741家,初步预计折800、威时沛运、国能联合控股等23家企业年纳税额将超过1000万元。

(四)天津自贸区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第一,可供天津自贸区发展借鉴的经验不足。尽管自贸区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历史较为久远,运营模式也相当成熟,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很多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最先设立的上海自贸区运营时间也仅仅两年多,虽然已经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效,显现了一些制度方面的创新,但形成的可供其他自贸区全面复制推广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另外,虽然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时间较短,但自贸区之前的天津保税港区却已运营很多年,这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主要的问题:由于天津保税港区的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运营模式,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完全转型,成为真正符合当前国家要求和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仍然具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虽然有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支持自贸区的改革和创新发展,但自贸区的发展毕竟仍然处于“试验”阶段,许多问题仍然需要地方和中央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做出转变。

第二,对园区的法治化管理需要加快落实。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先设区后立法所带来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法律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加以规范,而从世界其他各国的自贸区发展经验来看,都是先立法后设区,不仅在国家层面立法,而且地方政府同样还会出台具体细化的规章条例,确保形成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得自由贸易园区的投资和运作都基于公开、公平和透明的法律保障制度。虽然天津市政府于2015年4月推出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 2015年底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并废除了《管理办法》,这比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时间晚了一年之多,难免会造成园区在运营初期出现超越规则、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未来在自贸区的发展方面,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加速立法进程,推动自贸区向更加规范和法治化的方向发展,在宏观层面为我国自贸区的互相联动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

第三,园区的货物监管水平仍然亟须提高。2015年8月天津港区内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爆炸,造成百余人伤亡,多数民宅和办公区域损毁,损失巨大,被国务院定性为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虽然该事故已经过去近两年时间,但从事后的调查结果来看,此次事故和港口货物的审批监管不到位等存在密切关系。此次重大事故已经对天津港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危险化学品集装箱运输这一领域。我国危化品的生产制造地区集中,主要分布于山东、天津、河北、江苏和浙江等省份,这些危化品很大一部分面向出口市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发展战略叠加的影响下,天津港肩负着重大的出口转运任务。2015年的特大爆炸事故对天津港的仓储管理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管理教训深刻,如何做到监管到位、合理布局,真正建立一套成熟的监管系统,保障港口安全,坚决杜绝该类事故发生是天津自贸区未来发展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四,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问题。目前天津经济发展总体活力并不充分,和上海、福建、广东自贸区所在区域相比,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较低,国有企业比重较高,企业总体的运行效率偏低,创新能力相对较为落后。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天津第二产业基础较好,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当前最先进的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天津目前具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继续发展优化制造业和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地位和比重仍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应该不断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争取由制造业基地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基地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迈进,同时对于如何平衡好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二、三产业互惠互利发展,仍然需要进一步思考。另外,从资源环境角度来看,近年来天津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其经济发展的问题,人均水资源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为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快速增长,水资源已经接近天津的承载极限水平,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能否支持天津的发展,是否会显著影响到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拖慢发展的步伐,进而导致区域间的隐性竞争,这些都是发展的存在隐忧。同时,地表水和土壤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除了水资源匮乏,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的雾霾天气,不仅对这一区域的制造生产企业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与京津冀地区依靠传统工业,过度依赖煤炭能源存在密切的关系。有效缓解天津地区资源环境的压力是促进天津自贸区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