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功第一
【题解】
本篇从《易经》天地相交、化育万物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天贵而地贱”“天必藉地力,然后运四气,正生杀也”的观点。在天地二者的关系之中,天居于主导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同时,天又必须借助地的力量才能有所成就。天地尊卑有别,而又相辅相成。许洞由此推及君与将、将与士卒、我与敌之间的关系。在这三对关系中,“君”“将”“我”相当于天,处于主导地位,是战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应的“将”“士卒”“敌”相当于地,虽然表面上体现着军队的治乱、勇怯、胜负,实乃决定战局的次要因素。因此,许洞提出,运筹战争,必须辨析“天”“地”“君”“将”“士卒”“我”“敌”等战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制胜的关键。在后面各篇中,许洞围绕“天”“地”“人”“将”等论题展开了具体论述。
天道变化〔1〕,消长万汇〔2〕,契地之力〔3〕,乃有成尔。天贵而地贱,天动而地静,贵者运机而贱者效力〔4〕。上有其动,而下行其化矣〔5〕。是以知天之施地匪专也〔6〕,知地之应天有常也。生机动则应之以生,杀机动则应之以杀〔7〕。机正则泰〔8〕,机乱则否〔9〕。万物列形而否泰交著〔10〕,见之于地焉,岂止地之为乎?盖天道内而地道外者也。
【注释】
〔1〕天道: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一指主宰人事的天帝的意志,一指自然之天存在和运行的规律。此处兼具两层含义。
〔2〕消长:盛衰、增减的变化。万汇:万物,万类。
〔3〕契:相合,符合。
〔4〕机:原指弓弩上发射箭的机关。引申为事物的关键、枢纽。
〔5〕化:底本作“地”,据《四库全书》本改。
〔6〕施:给予。匪:非。
〔7〕杀:此句两“杀”字,底本皆作“气”,明抄本作“煞”,周叔弢校本作“杀”。“杀”与“生”对,据周叔弢校本改。
〔8〕泰:《易》卦名之一,上下交通之象。引申为通畅、安宁。
〔9〕否(pǐ):《易》卦名之一,与“泰”卦相对,表示天地不交、上下隔阂、闭塞不通之象。“否泰”常连用,指命运的好坏、事情的顺逆等。
〔10〕交著:交互作用。
【译文】
天道变化,使万物消长,必须与地力相结合,才能有所成就。天高贵而地卑贱,天运动而地静止,高贵者运动机谋,卑贱者承宣效力。在上者有所运动,在下者随之变化。因而可知,天对地的控制并非专一不变,地对天的回应则有一定之规。天发动生机,地就以生相应;天发动杀机,地就以杀相应。天机正,则万物安宁;天机乱,则万物不顺。万物生成而否泰交互作用,都表现在地上,难道只是地的作用吗?其实是天道作用于内,地道显现于外。
王者,天也;将,地也。将者,天也;士卒,地也。我,天也;敌,地也。由此观其所动,故负胜可知矣。王之于将也,阃外之寄〔1〕,择贤授柄〔2〕,举无所疑〔3〕,将必内应其正,外务其顺。应以正则师律严〔4〕,务以顺则臣节贞。举而御敌,讵有舆尸之患乎〔5〕?君恃智以自用,倨礼而傲下〔6〕,授柄匪人,任人不信,将不正应,内包犹豫之惑,外丧驭众之威矣。举而御敌,宁免失律之凶乎〔7〕?师之成败见之于将焉,岂将之为乎?
【注释】
〔1〕阃(kǔn)外之寄:对驻外将领的委任。阃外,京城或朝廷以外,指外任将领驻守的地域。阃,郭门,国门。寄,委任。
〔2〕授柄:授权。柄,权柄。
〔3〕举无所疑:一点儿也没有怀疑。举,全,都。
〔4〕师律:军队的纪律。
〔5〕讵(jù):岂,难道。舆尸:以车运尸,意为损兵折将。
〔6〕倨(jù)礼:傲慢无理。倨,傲慢。
〔7〕宁:岂,难道。失律:行军无纪律。后指作战失利。
【译文】
在君王和将领二者之中,君王是天,将领是地。在将领和士卒二者之中,将领是天,士卒是地。在敌我二者之中,我是天,敌是地。从这个角度观察他们的运动变化,就可以预知胜负。君王在委任将领时,如果能选择贤能,授以权柄,毫不怀疑,将领一定会在思想上端正,在行动上顺从。思想端正就会严格要求部队,行动顺从就会保持臣节的忠贞。这样的将领率军御敌,怎么会有损兵折将的祸患呢?如果君王刚愎自用,对下属傲慢无礼,委任非人,对将领不信任,将领也不会做正向的回应,他们会在思想上犹豫困惑,在行动上丧失统驭部下的威严。这样的将领率兵打仗,怎么能避免失败的厄运呢?军队作战的胜负直接表现在将领的指挥上,难道只是将领的作用吗?
将之为任也,智敌万人〔1〕,苟无万人之用,与愚者同矣;勇冠三军,苟无三军之用,与懦者同矣。善为将者,正而能变,刚而能恤,仁而能断,勇而能谋〔2〕,以策驭吏士〔3〕,未有不振拔勋业以戡祸乱者也〔4〕。反是,则吏士外无攻,内多离散之势。勇怯见之吏士焉,岂吏士之为乎?
【注释】
〔1〕敌:相当,匹敌。
〔2〕谋:底本作“详”,据《四库全书》本改。
〔3〕策驭:驾驭。策,马鞭。
〔4〕戡(kān):平定。
【译文】
任命将领,如果智力可敌万人,却不让他统帅万人的军队,他就和一个愚人一样;勇冠三军,却不让他统帅三军,他就与一个懦夫相同。一名优秀的将领,既能遵循规范又善于应变,既性格刚强又爱恤士卒,既有仁德又很果断,既有勇力又有谋略,这样的人统御部队,一定能树立功业、平定祸乱。如果情况与此相反,官兵就会对外缺乏斗志,对内离心离德。部队的勇敢和怯懦表现在官兵身上,难道只是这些官兵造成的吗?
我之于敌也,夫攻拔战胜,使敌不敢抗衡者,岂敌怯乎?由我威令整,进退肃,赏罚明也。覆兵杀将〔1〕,弱国削地者,岂敌强乎?由我不严师律故也。
【注释】
〔1〕覆兵杀将:全军覆没,将领被杀。
【译文】
我与敌之间的关系,我军攻必克,战必胜,使敌人不敢抗衡,难道只是因为敌人怯懦吗?主要是因为我军威令严整、进退有节、赏罚严明。我军全军覆没,将领丧命,国家被削弱,土地被侵夺,难道只是因为敌人强大吗?主要还是因为我军不能严格纪律。
夫如是,亦自上而及下,自内而迨外〔1〕,其犹天地之用乎。故天必藉地力,然后运四气〔2〕,正生杀也〔3〕。贵必藉贱力,然后能立元功而建王业也〔4〕。
【注释】
〔1〕迨(dài):到。
〔2〕运四气:运转四季节气。四气,四季阴阳变化之气。
〔3〕正生杀:端正生气和杀气。生气,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杀气,阴冷肃杀之气。
〔4〕元功:大功。
【译文】
上述这些情况,都和天地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从上及下,由内到外的。因此,天必须借助地力,然后才能运转四季节气,端正生气和杀气。尊贵者必须凭借卑贱者之力,然后才能兴立大功,创建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