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党的十九大后的司法发展新方向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对于基层司法建设提出了更具体的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司法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更加向基层渗透,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党的十九大上,很多基层司法工作人员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对于通过司法手段化解社会矛盾,成为党的十九大上的亮点。例如,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的施净岚检察官就特别提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在进行公正办案的同时,要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关注,无论通过捐钱还是捐物的方式,都应对被害人家庭予以精神上的关怀。这样才能体现“司法为民”的要求。
未来,中国基层司法发展必然会遵循“司法为民”的原则,进一步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基层民众的各类问题。例如,人民调解模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基层司法部门要做好回访、预警、协作的同时邀请市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委会等工作人员一同加入,避免因为矛盾化解不及时、不到位而导致的“民转刑”案件发生。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基层司法发展,不再只是某个部门的单独行动,而是多个部门共同联合,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问题。这对于“依法治国”来说,将会是更深层次的贯彻与执行。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了“法治”。他明确表示,各地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党的十九大给基层司法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不断开展各式各样的新探索和新举措。例如,各地基层司法部门不断推出的“民众连心桥”等活动,就是对党的十九大司法改革的执行与贯彻。福建泉州等城市通过这类活动,找到了基层司法服务的新模式。
2017年12月,人民网报道:
走进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感受到的是一股蓬勃的朝气。“您这边签下字就可以了。”诉讼服务中心窗口前,干警小林笑着指引当事人签完字后,利落地把当事人立案的材料传真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法院。跨域立案,仅用15分钟就搞定了。
立案工作是审判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第一印象的好坏。为了擦亮法院为民服务的这扇“窗口”,泉州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党支部逐步深化“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工作,领跑改革创新“最先一公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今年三月,跨域立案制度成为司法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并登上中国司法舞台。
司法清风徐来,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至今,泉州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异地立案44238件,提供异地法律咨询45169次、材料收转44508次、诉讼指引44105次。
伴随着党的十九大相关决议的不断执行,如“跨域立案制度”将会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未来,基层民众可以享受更为快捷的法治服务。同时,这也给各地基层司法部门提出了全新要求:必须加快跨域立案的建设,无论从人员配备到硬件支持,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更应作为发展的重点。
党的十九大对于基层司法的发展,重要内容就在于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司法红利”。让司法体制的运行更加完善,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有第一、第二巡回法庭的基础上,增设四个巡回法庭并全部正式办公,实现审判机关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只有广大民众对司法充满信心,司法建设才能更加完善,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