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话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对民族、人民和党的重大责任作出深刻阐释——

对民族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人民的责任,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对党的责任,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庄严的宣示,是8200万党员的心声,也是13亿人民的心声。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肩负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任,一定会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是要悉心倾听人民呼声,满足人民期盼,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就是要继续从严治党,把我们的党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党对已经取得的成就要“自豪而不自满”,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要警醒起来、行动起来。

“责任”二字重千钧。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朴素而深刻的讲话,再次警醒全党同志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要自觉、自省、自信。

自觉坚持以人为本。全党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永远为群众谋幸福。

自省我们自身不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直面自身建设中的各种不足和风险挑战,从严治党。共产党人的腰板直、骨气硬,才能继续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自信人民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知,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90多年来的历程证明:只有植根于群众,为实现群众利益不断奋斗,我们党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虽然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不尽相同,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着想的工作方针始终不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也是我们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赢得了全国人民衷心拥戴;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有压力,但决不畏惧;有挑战,但决不退缩。自觉、自省、自信,是“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的动力之源。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心,意气风发,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中国号”巨轮已经从新的起点起航,我们正在路上。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加生机勃勃。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

(新华社北京2012年11月15日电)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八大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习总书记强调,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我们党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学习宣传十八大、贯彻落实十八大,是当前和今后最重要的工作。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十八大的主题。

新时期以来的每次党代会,都是一次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凝聚共识继续开拓的会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一次凝聚起全党共识,动员全党更加奋发有为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

旗帜是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历史性地写在了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上。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代表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客观规律,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思想,显示了党的理论创新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更加鲜明。

我们党90多年的探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十八大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强中国”,成为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在十八大上,许多代表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切不可丧失历史性机遇。

奋斗目标有着极大的激励和指引作用。十八大明确提出,只要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奋斗目标的鼓舞下更加兢兢业业、奋勇向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我们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实现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必须立足实际,扎实推进我们的工作。

我们党的奋斗史告诉我们,每一个新的历史节点,越是前路充满困难与挑战,越能激发起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坚强的意志和非凡卓越的创造力。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一定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2012年11月21日播发)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党的十八大,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对于全党全国人民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十八大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会场内外的最强音。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90多年的探索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出来的,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唯一正确选择。同样,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下,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的。正是因为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在伟大的征程上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十八大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为代表们的共同心声。不少代表表示,过去的成功我们靠走这条道路,未来的成功要继续靠走这条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奋斗目标的激励下更加兢兢业业、奋勇向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必须始终不渝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历史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指导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

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历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十八大上,不少代表认为,正因为我们没有照抄照搬教条,而是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我们才取得了今天令国际社会惊叹的历史性成就。十八大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不断完善和丰富。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也要不断完善。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

(2012年11月22日播发)

牢记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习总书记强调,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要始终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要始终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经济总量低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经济总量提高后仍然要牢记初级阶段;不仅在谋划长远发展时要立足初级阶段,而且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牢记初级阶段。

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全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总布局、总任务立足于我们的总依据;强调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对于落实总布局、实现总任务,有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牢牢把握中国国情、立足中国实际,是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的基本原因。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基本的根据。”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和改革年代同样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多年的艰辛探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终于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来之不易,是在我们走过不少弯路、甚至付出沉重代价的基础上得来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

今天,习总书记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主要在于让全党同志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自豪而不自满”“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实践,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且看事实: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均GDP排名第134,是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国家之一,婴儿死亡率高达200‰,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成人文盲率达80%。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期望寿命在“十一五”达到73岁,婴儿死亡率2011年为12.1‰,成人文盲率减至8%以下,多项国民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正如国外学者所说: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最大的人间奇迹的创造者,而这些人间奇迹,又均是在“几乎不可能”的历史绝境中创造的。

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党的初级阶段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完全符合中国实际,是中国巨大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基本国情没有变,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决不能变,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决不能变。

虽然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奇迹,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必须看到:我们用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几百年的历程,但差距仍然不小。比如排在第一的美国,人均GDP相当于我们人均的9倍;排在我们后面的日本人均GDP也几乎是我们的8倍。2011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0多万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但欧洲和北美国家在10年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达66%左右。因此,无论取得怎样的成就,我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四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态势和基本面没有变。

清醒认识“四个没有变”,实质就是把握住了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全党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凡是超出我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超出我们的现实条件和责任范畴的,都不切实际。“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千万别被那些靓丽的“肥皂泡”给忽悠住。要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无论是经济利益分配、民生事业发展还是国际事务的处理,都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即便是类似惠民利民这样的好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切不可不切实际地把老百姓的胃口吊得太高。正如有的基层干部所说的:有的同志“搞发展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搞保障这要提高、那要提高”,但财力从何而来?如果“吃米不知米价”,到头来只能寅吃卯粮、不可持续发展。这是要坚决防止的。

初级阶段让我们头脑更加清醒。我们既不应为成就巨大而妄自尊大,也不必为差距很大而妄自菲薄。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这一点,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

(2012年11月29日播发)

新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再次引用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振聋发聩的语句出现在党的政治报告和党的总书记讲话中,既是对全党同志的郑重提醒,更彰显出我们党实现伟大目标的信念之坚定、努力之顽强。

为什么要强调“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因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很多重大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艰苦的工作,用“斗争”这两个字不为过。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必须研究新的历史特点,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准备。我们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面临着艰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进行新时期、新阶段、新特点的研究,必须以开创性的思维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为之付出全部智慧和力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清醒把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提示,将使我们更加冷静科学地研判国内外形势,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进一步激发起全党和全国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勇气,为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而扎实奋进。

应该看到,当前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仅过去这10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特别是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后,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会少,有些会更尖锐、更突出。比如,在13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如何以较小的代价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将继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促进共同富裕有机结合、在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等等。应当说,这些困难和问题,基本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然要遇到的,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多重性、艰巨性。

从国际大局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格局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在增加。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我们秉持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环境的恶劣性和复杂性。我们爱好和平,但西方有人不让我们太平;我们主张和平相处,但西方有人故意造谣中伤,炮制“中国威胁论”。某些西方势力一天也没有放弃过用分化、分解、封堵直至破坏等手段压制我们、搞垮我们。我们周边某些“有奶便是娘”的无赖小国在他人怂恿下对我屡屡挑衅,便是最好的例证。对此,我们一定要丢掉幻想、保持清醒。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越是艰难困苦,越能激发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无比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困难和挑战从来没有阻挡住我们奋勇前进的步伐。我们党90多年历史、执政60多年的经验表明,任何重大机遇的创造和获得,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应对一系列危机,成功实现对危机的转化而取得的。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吃现成饭的所谓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勇于把握、开拓前进;面对挑战,我们要善于化解、迎难而上。这,也是对当代共产党人智慧和力量的考验。只要准备充分、应对得当,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危中求机、化危为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我们的综合国力迈上新的更高水平、使我们的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境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继续实现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任务。

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在这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全党同志一定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2012年12月3日播发)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从忧患意识的高度,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一简洁明快而又内涵丰富的论述,用心之苦、用意之深,与习总书记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强调一脉相承。居安思危,全党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执着不懈地追求真知,以好学风带动好作风,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上才能“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说到底是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意识。对民族、人民和党负责,就必须时刻警惕“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风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世情、国情、党情在变,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老矛盾叠加新矛盾,利益诉求更多元,我们不熟悉、不懂的东西实际上比我们熟悉、懂了的还要多,只有深入地学习,才能高屋建瓴、科学决策。以“知识赤字”“能力赤字”为突出表现的“本领恐慌”,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挑战。

“宁愿与熟悉的魔鬼打交道,也不愿与陌生的天使在一起”——西方经济学家的经典之语,说的是陌生事物因其不确定性会给人们带来恐慌。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进步,恰恰是在陌生领域中不断认识与开拓新境界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正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规律、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求索发展的。今天,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多的“陌生的天使”,只要老老实实地学习,问计于实践、问计于人民群众,就一定能不断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就此而言,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本领恐慌”,而是不懂装懂。“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这一警句说明,不懂装懂,是一切灾难祸害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懂不要紧,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不懂就抓紧弄懂;遇到那些避不开、绕不过、等不起的问题更要先抓紧研究攻关、尽快求解;实在一时搞不懂的也不要贸然行事,而要摸情况、徐图之。如果自以为是、不懂装懂,用老经验、老套路、老办法来解决和处理新问题,势必在关键及重要问题上错判、误解、盲动,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为庸官劣官画像:“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地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患上“本领恐慌”症,说到底是由于肚子里没有“干货”。当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抱残守缺,不了解不掌握新知,面对难题提不出新思路,力不从心,找不到新办法;一些领导干部因疏于学习,没有专业特长,缺乏领导艺术;一些领导干部“庸懒散贪”,成天忙于应酬交际、跑关系之中,不学习不研究,满足于浮光掠影般的一知半解,甚至是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结果往往是矛盾越积越多,事业停滞不前。

由于不学习,开会讲话空话套话连篇,固然令人生厌,更可怕的是,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公共突发事件时手足无措、自乱阵脚,贻误时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遇到难题无能为力,导致民怨沸腾,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与不懂装懂不学习有关。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照习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一方面应改变时下某些不健康的官场文化,杜绝各种“糊涂官”“混事官”“老爷官”;另一方面,加强学习不能流于口号,不能搞形式主义。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制止各种蜻蜓点水、装扮门面、镀金包装的“混学”现象,各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读书读个皮儿,看报看个题儿”的应付式“假学”。这不仅事关学风问题,也是政治品质问题。

领导干部要做到真学、勤学、善学,就必须毫不犹豫地从迎来送往、杯觥交错中解放出来,减少应酬多学习,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用实际行动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同时,要引入民意压力,让那些不注意学习、不提高能力、得过且过的干部,通过制度规范将其淘汰。建立这种倒逼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的机制,增强各级干部应对挑战和风险的本领和能力,同样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2013年1月24日播发)

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未来,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回应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路径、原则和要求,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改革热情,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与此同时,“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无不是前进路上的“硬骨头”和“险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正处于新的历史坐标点上,驾驭航船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直面新的矛盾和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再出发,敢啃硬骨头,勇涉险滩,才能不负人民期待和历史重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更加广阔灿烂的前景。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部署做好了扎扎实实的准备。

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战略目标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也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头7年的努力,我们要使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在制度体系建设上更加成熟和定型。这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大业必须走好的关键头几步。因此,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必须坚定信心、“敢”字当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坚定改革信心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回顾35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从来不是月下漫步、沙滩纳凉那样轻松悠闲,都是体制变革、结构变动、利益调整的过程,有时难免“伤筋动骨”。尤其到了今天,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打攻坚战,涉险滩、闯急流的关键时期,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矛盾更多、困难更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信心动摇,很可能事倍而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在庄严的历史使命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停顿和退缩,唯有一鼓作气,拿出那么一股子劲来,以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取得决定性的成果。

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必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的改革历来就是全面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中国道路上开拓新境界的重大抉择,更需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聚合各项改革的正能量,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历史性地接过改革开放的接力棒。岁不我予、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12日新媒体专电)

精彩开局昭示美好明天

日历即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正在挥别激情澎湃的2013。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一年,不过是一段短暂的光阴,但那些刻入历史记忆的时间,总能获得超越其长度的历史意义。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2013,注定是一段意义超越长度的时间,注定要刻入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因为,这是新的伟大接力的开局之年,这是冲过新刷起跑线的飞奔之年,这是全体中国人抖擞精神、向着伟大梦想挺进的奋进之年。

这一年,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精彩谋局开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掌稳“中国号”巨轮的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握历史和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新期待,锐意进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局面,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可圈可点、精彩纷呈,成就令世人惊羡!

这一年,中国梦凝聚万重力激发千层浪。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令全体中国人怦然心动,让“旧邦新命”的祖国,树起一面凝心聚力、昂扬前行的伟大旗帜,让向往美好未来的中华儿女,激荡起共奋斗同圆梦的雄心壮志!“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家国情怀,因梦想与梦想的交融而无比真切;美好未来,因力量与力量的汇合而可望又可及。

这一年,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国经济显示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一国经济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晴雨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如泰山,“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三要诀”彰显强大活力,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取得预期效果。壮士断腕、简政放权,市场的活力迸发,转型加速,换挡升级挤水分,经济发展得更健康。

这一年,吹响了改革再出发的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求“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总书记的一系列动员号召,让人们唤起了当年那种改革期盼和改革激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与时间表,中国号巨轮再次积蓄起强大动能,向着改革纵深处挺进。除旧布新,从人民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制约发展最突出问题改起,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如同一根神奇的魔棒”,深化改革的鼓点将继续点化中国前进的脚步,交汇成激昂的时代主旋律。

这一年,“打铁自身硬”,有诺必有践。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要有战斗力、凝聚力,必须清扫肌体上的积垢。言必行行必果,“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力反腐震慑了贪腐提振了民心。荡涤“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风上各种久治不愈的顽瘴痼疾如秋风扫落叶般烟消云散,新风正气扑面,党员干部的腿脚勤快了,推诿扯皮的事少了,老百姓的冷暖有更多人过问了。踏石留印抓作风、抓铁有痕反腐败,人们无不深刻地感受到:党风政风变了,对党的信心更足了!

这一年,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各项重大决策,无不深深镌刻着人民的印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保、医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改善力度空前;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司法改革,集中纠正冤案,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更进一步感受到公平正义;维护教育公平,让机会均等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一年,纵横捭阖的外交,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尊严和地位,互利共赢、命运与共,为中国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战略空间,国家主权利益得到了更有力的维护;这一年,围绕“能打仗、打胜仗”,人民军队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年,牢牢把握住正确舆论导向,正能量更加强大……这一年,气象一新,亮点纷呈,如“山阴道上行,应接不暇”。

精彩的开局,充分展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战略胸襟、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党中央的宏韬伟略、永远与人民在一起的深厚情怀,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戴。新的文风、会风、政风、作风,新的气象令人为之振奋,增强了人们的信心与力量,凝聚起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理想追求。

2013年岁末,中国“嫦娥”携“玉兔”凌空奔月,广寒宫里五星红旗耀眼,中华民族张大了梦想的眼睛。这一年,之所以写下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正是因为梦想照进脚下的大地,点亮了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挥别2013,跨进2014。让我们沿着伟大中国梦的指引,共同迈进新的时间,开启新的奋斗,书写新的篇章!

(原载《瞭望》2013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