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幼儿园体育教学现状

我国《幼儿教育纲要》规定,幼儿体育教育主要应包括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体操(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等)和队列队形练习(站队、变队、转身、散开、集合等)等方面的内容。但就我国目前的幼儿体育教育实施现状来看,幼儿体育教育缺乏全面、系统、连续的实施内容,有较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如下:

(1)当前,我国的幼儿体育教育包含了走、跑、爬、攀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内容,并且没有较高的场地设施要求,易组织。但在有关幼儿跳、投之类的教材中,教师很难掌握其动作的技术和组织教法,因此,这类体育活动则很少被组织。

(2)在当前的幼儿体育教育中,体育和卫生的教育严重缺乏,这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幼儿教育纲要》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幼儿体育和卫生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带班教师对幼儿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本身就很薄弱,这就导致了其很难将幼儿体育教育与体育卫生教育结合起来。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1)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大多侧重于术科教学,内容陈旧、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目前我国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都比较单一,实践教学也都因涉及的运动项目太广而枯燥难懂,这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教师很难以学生的兴趣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也难以参与进去。长此以往,我国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则很难适应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需要。

(3)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多数属于传习性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常与体力、重复、传递等概念相联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认识多停留在“按部就班的重复性劳动”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出于这种认识,体育教师的地位很低,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高校体育的目标是“育人”,但因缺乏具体的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仍然表现为重视增强学生体质。

(2)高校体育过于重视“三基”的创收,忽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都缺乏对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视。

(3)高校体育课程重视竞技体育项目,课程设置不符合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及全面推行高校学分制的要求。

(4)高校体育配套设施不健全,对雨雪天的体育教学缺乏对策。

(5)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一方面过分重视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创造性和运动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的考虑。

(6)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层次、科研能力等都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存在较大差距,他们大多属于技术型和训练型教师,一专而不多能,不利于自身及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强调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学校教育对于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加以重视。联合国教科文认为“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由之路。”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可见,当前学校体育更加重视学生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

“终身教育”的倡议是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在196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的,他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为终身教育担任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体育逐渐脱离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育终身意识。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的作用,而“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也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

21世纪以来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次年进行试点教学。随着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越来也受到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视。

(1)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将不再是单项体育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强调体育教学为终身体育服务。

(2)学校体育课程更加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掌握,重视学生体育经验、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3)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强调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而非只强调运动成绩。

(5)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体育课程的分级管理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设置中的主导作用。

(三)重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与拓展训练

对于学生来说,野外生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冒险性,是当下学生所需要和向往的。在学校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挑战困难和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从而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002年,我国正式起动“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综合实践活动。同年7月,经选拔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浙江林业学院的140多名大学生,在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由各校体育教师带队,以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以及浙江大明山为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训练,效果良好。至此,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与拓展训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为野外生存进入学校体育奠定了基础。

实践证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与拓展训练有着显著的健身特点、体育魅力及社会价值,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它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四)关注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因此,竞技体育是体育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

对于学生而言,发展学校竞技体育既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能使学生掌握某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这对学生体现其自我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校而言,发展学校竞技体育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手段,另外,还能通过组织或参加大型竞技比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一举多得。

对于国家而言,学校竞技体育既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需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发展学校竞技体育有利于促进学校课余训练的开展和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发展学校竞技体育既是学生、学校、国家的需要,又能促进三者的良性发展,因此,竞技体育必将成为学校体育中一个新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五)将体育形象对国家形象的构建纳入体育教学

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为个人服务的、必须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国家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学生也不例外,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始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健康的体育形象,并认识到体育形象的构建对国家形象的构建的重要性。

目前,学界对于体育形象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界定,一些学者将体育形象简单的界定为“体育活动发展的客观事实直接塑造的形象”李红卫.中国体育形象的媒介构建探析 [J].中国体育科技,2011(4)。这种界定虽使受众对体育形象有了直观明了的认识,但它并不全面。在这里,笔者认为,体育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体育的内、外部公众对一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体制等内部要素及其在国际体育大赛取得的成绩所给予的评价与认定。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体育的外交能力被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一些国家开始纷纷通过“世界杯外交”“奥运外交”等体育外交方式建立外交关系或改善外交环境。也正是随着体育这一外交功能的扩大,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国际社会解读与评价一国形象的筹码之一,这也进一步确立了体育形象对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总之,体育发展水平可以展示国家形象,体育形象是国家形象的构成部分。国家形象塑造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要素,而学校体育涉及到体育和教育两方面的内容,因此,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形象构建的认识,促进体育形象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有利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