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丛书:西游记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脉气不正与脉

原文赏析

《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写道:唐太宗朦胧醒来,医官连忙来问疾,众人问是什么疾病,医官回答说:“皇上脉气不正,虚而又数,狂言见鬼,又诊得十动一代,五脏无气,恐不讳只在七日之内矣”。众官闻言大惊失色。这里虚而又数、十动一代等均为病理性脉象表现。

中医观点

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为了解五十动中无促脉、结脉、代脉,防止漏诊。二为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楚,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每次诊脉时间以2~3分钟为宜。

“虚而又数”是指虚脉和数脉,意即在五十动中出现虚脉和数脉。“十动一代”是指在脉搏搏动10次时便出现一次代脉。唐太宗地府游玩,心惊胆战,气机逆乱,心气不足,脉气不正。故医官判断“不讳只在七日之内”。故通过脉诊,可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养生提示

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正常脉象古称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相当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作病脉。一般来说,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及个体生理特异之外的脉象,均系病脉。不同的病理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症,我国最早的脉学专书《脉经》提出二十四种脉象,《景岳全书》提出十六种,《濒湖脉学》提出二十七种,李士材的《诊家正眼》又增加疾脉,故近代多从二十八脉论述。常见的病脉分类为:

浮脉类: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即得,故归于一类。

沉脉类: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归于一类。

迟脉类: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至,故同归于一类。

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故同归一类。

虚脉类: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实脉类: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一类。

各种病理性脉象常相兼出现,称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又称为合脉,临床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如唐太宗“虚而又数”为气血亏虚之症。相兼脉象的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浮紧。主病:表寒,风痹。

浮缓。主病:伤寒表虚证。

浮数。主病:表热。

浮滑。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沉迟。主病:里寒。

弦数。主病:肝热,肝火。

滑数。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洪数。主病:气分热盛。

沉弦。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沉涩。主病:血淤。

弦细。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沉缓。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沉细。主病:阴虚,血虚。

弦滑数。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沉细数。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弦紧。主病:寒痛,寒滞肝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