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
最难鲍叔能知管
鲍叔牙与管仲的交往,千古传颂。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穷达不移,感人至深,可谓朋友之交的典范。管仲叹服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柳亚子诗曰:“最难鲍叔能知管,倘用夷吾定霸齐。”
管仲(约公元前730—前645年),又称管子,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属安徽)人,官至齐国丞相,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第一相”,是春秋时期出现最早、功绩最卓著的改革家。
管仲的祖先姓姬,曾跟随周武王打江山。管仲少年时通诗书、懂礼仪、会驾车、善骑射。世间幸运是管仲,多有困厄遇春风。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在一起读书时就是好朋友。长大以后,当管仲穷困潦倒不得志时,鲍叔牙没有离他而去。他们一起到南阳一带贩卖绸缎,管仲在分利时总是多取一倍,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从不和管仲计较。人们都说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说管仲是个孝子,家里贫穷,有个老母亲需要赡养,理应多拿。后来,他们一起去当兵,一遇到危险,鲍叔牙就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他。
有一天,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依我看,将来继位当国君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我和你每人辅佐一个吧。”鲍叔牙表示同意。从此,两人各随其主: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事奉公子小白。
公元前685年,小白夺得王位,是为齐桓公。管仲因在继位的争夺战中,射了小白一箭,尽管小白福大命大,箭头射在衣带钩上,但一箭之仇岂能就此了之。桓公继位后,将管仲提押回齐国,准备开刀问斩。管仲在最困顿落魄的时候,得到了鲍叔牙的推荐。
齐桓公原准备任用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却辞谢了,他不避嫌疑,劝说桓公释放管仲,并推荐管仲任相国,自己情愿当副手。齐桓公还在为管仲放箭之仇耿耿于怀。
鲍叔牙问:“您当国王是为了什么?”桓公说:“当然是为了富国强兵,称霸诸侯。”鲍叔牙说:“那时各为其主嘛!管仲是个栋梁之材,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排兵布阵,都比我强许多倍。您要干一番大事业,一定要用管仲当国相!”
齐桓公说:“还是拜你为国相,管仲当个副手。”鲍叔牙再次推荐管仲:“您要是重用管仲,他将为您射得天下,哪里只射得衣钩呢?”齐桓公见鲍叔牙推崇管仲这么执着,终于答应了。
鲍叔牙到牢狱为管仲解下镣铐,齐桓公到宫殿门前亲自迎接他。管仲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接受了相国这一要职。如果没有以齐国国家利益为重、甘愿自己吃亏的鲍叔牙的无私帮助,管仲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
运转全缘情义重,成功不忘忆友贤。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一些大臣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知道自己再继续做官,会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向齐桓公辞官还乡。
管仲感慨地说:“我曾经3次出仕,3次遭罢免,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无才,知道我时运还没到。我曾经3次参加战斗,3次开了小差,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知道我怕老母亲老来无依无靠。公子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囚禁受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羞小节而以功名未成为大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您鲍叔牙啊!”(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今古建功多苦辛,人生难得遇真诚。鲍叔牙宽容管仲的缺点,理解管仲的难处,深信管仲的才能,关键时刻鼎力相助,力荐管仲为宰相,自己甘居其下,体现了无私的友谊和爱才让贤的品德。管仲为相,鲍叔牙反而在下位,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位纯粹的人,没有一点私心,甚至牺牲自己来成全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