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葱葱的岁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玉玲珑

每天公布的新增病例数还没有减少的迹象,留守的学生们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被隔离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消失,解除了隔离。

每天在宿舍玩玩游戏,看看电视,偶尔会翻看一下放在书架里的课本,百无聊赖之际,熬到了中午时分,匆匆在食堂吃个饭,返回宿舍的路上,正好赶上广播台放音乐。

今天播放的是蔡依林的新歌《说爱你》,充满节奏感,而且带有震撼力的前奏,迅速吸引了我的耳朵和大脑,不得不驻足一听,直到歌曲结束,才重新迈开脚步。

接下来播放的一首歌是陈慧琳和冯德伦合唱的《北极雪》,听到熟悉的旋律和歌词,心中不免产生疑问,广播站的同学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大热天的,居然播放北极雪,哪跟哪啊。

但是转念一想,也许他是在怀念今年初的冬季,那时候虽然冰天雪地,非常寒冷,但是没有疾病的侵袭,人们能够在街上自由活动,不过现在,大家的活动范围小之又小,而且时时刻刻都要注意防范,比寒冷的冬天显得更加凛冽。

某一天我在宿舍里看电视发呆,刘小天抱了几本书冲了进来,面带笑容的说:“快去图书馆借书吧,现在所有书架都开放了,连杂志都可以借出来看了。”说完,他从几本书里拿出来一本色彩鲜艳的杂志,在我眼前晃了晃。

按照图书馆的规定,杂志只能在馆内阅读,不允许借出去,估计是因为留守的学生太少了,图书馆放宽了规定。

刘小天津津有味的开始阅读杂志,其实他主要是为了看里边的彩页和八卦。

电视机里播放的广告,本来是活蹦乱跳的青年人居多,自从疫情严重以后,广告的画风突变,几乎全变成了老年人用品,非常缓慢的节奏,看得人昏昏欲睡。

关闭电视,到车棚推出来自行车,杀向了图书馆。

可能大家都碰到了相同的遭遇,所以变成了冷清的校园,热闹的图书馆,馆内人比较多,尤其是杂志区,人是一个挨一个,桌椅都坐满了人,有些同学席地而坐,这时候想挤进去,着实有点困难,只好放弃。

悠悠的走到了自然科学的地盘,这里细分了很多小的门类,有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和编程等等,和杂志区相比,这里很清净,只有寥寥几人,桌椅很多空位,随意的看了几个书名,都没好意思把它拿出来,连课本都不想看,更不用说这个了。

苦苦搜寻了半天,也没能找到吸引人的书名,只好换了个楼层,来到了社会科学的地盘。

这里的书籍同样进行了细分,有文学、历史、哲学等等,虽然这里人也不多,但是书架上的空位多了一些,也就是说很多书已经被借走了。

扫过了文学区,来到了历史区,回想到自己曾经参与过这些书的摆放,顿时感觉有些亲切,便开始了书名、书的厚度的扫描。

一排整齐摆放的白色书籍映入眼帘,书背上黑色字体写着《中国通史》4个大字,下边的序号从1到12,一共12本书,每本书都非常厚,挑了一本整数序号的,也就是第10册,简单翻看,看到这套书的总主编是白寿彝,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第10册讲的是清朝时期的历史,面对如此厚重的书籍,还是没有信心把它读完,所以不要让白老先生失望了,便把书放了回去,换了个书架,继续扫描。

无意间看到了一本比较薄的书,厚度可以接受,便拿了出来,从封面获取的信息是,书名《玉玲珑》,台湾朴月著,清宫艳小说系列。

封面有两张图片,一张是花园中的一个亭子,一张是穿着清朝皇室服装的女性端坐在木椅上,估计她的地位很高,另外还有一段文字介绍,“她,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后宫妃子,又是皇弟多尔衮心中永远的爱与痛。于是,她成了皇太极与多尔衮之间疑忌心结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介绍,猜测这本书讲的是清朝皇室内部的爱恨情仇,年代是清朝早期。

那时从电视上看到的影视剧,也是清朝题材的比较多,不过主要集中在康、雍、乾三朝,小说也是如此,借阅最多的就是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耳濡目染的多了,大家也就对清朝很感兴趣了,而这本书讲述的是清朝早期,是影视剧鲜少提及的,所以正好可以补补历史。

这本书旁边还有两本书,一本是《金轮劫》,从封面上的信息,可以看出来讲的是顺治皇帝福临的故事,之前就知道福临是皇太极的儿子,也就是说这两本书在年代上是连续的,所以也准备借走。

第三本书是《胭脂雪》,描写的是光绪皇帝和珍妃的故事,光绪是清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年代上和那两本书相距甚远,就先不看了。

拿着这两本书办理了借阅手续,高高兴兴的返回了宿舍,一进门,刘小天问道:“借的啥杂志?给我看看。”

拿着书在他眼前晃了晃,刘小天啧啧了两声,说:“我靠,你小子研究起来历史了,真牛。”

我如获珍宝一般,坐在椅子上,开始看《玉玲珑》和《金轮劫》两本书,书中的故事很精彩,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读完了两本书,然后到图书馆查看了清初的历史,发现小说基于历史而来,经过作者的加工和升华,所以比正史有趣味。

我突然想起来,军训时,有一天晚上做梦,看到了古堡,古堡里的公主读的书,书名就有“玲珑”二字,难道她读的就是这本《玉玲珑》,欣喜之余,夜幕已深,由于这几天读书太累,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小说里的一幕一幕在梦中快速的播放起来。

清太宗皇太极和福晋哲哲回蒙古省亲,随行的队伍中有年少的多尔衮,而他和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太后)也就在此时相识,两人相差一岁,在草原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由于大玉儿不仅美丽,而且聪慧,所以草原上流传了一种说法,就是大玉儿一定要嫁给能做大汗的人。

这种说法被哲哲得知,为了让自己的丈夫能够成为大汗,在她的安排下,12岁的大玉儿嫁给了皇太极,作为对多尔衮的补偿,小玉儿嫁给了多尔衮,其实小玉儿比大玉儿还要大三岁,两人是堂姐妹关系。

这两件婚姻大事,不管对于大玉儿来说,还是对于多尔衮,他们都是心有不甘,毕竟没有实现草原上的约定,但是在封建礼数的约束下,他们无法反抗,只好听天由命。

大玉儿嫁给皇太极一年后,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被袁崇焕击败,没多久就病死了,死前和大妃阿巴亥商量,由多尔衮继承汗位。

但是努尔哈赤还没来得及正式宣布遗诏,就突然去世了。

势单力薄的阿巴亥和年仅15岁的多尔衮不是年富力壮的皇太极的对手,皇太极联合三大贝勒,编造了先帝遗言,闯入后宫,逼阿巴亥殉葬,夺走了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汗位。

变故来的太快、太突然,多尔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但是也猜出了一些端倪,不过他知道以他的实力,无法与皇太极抗衡,只能选择隐忍和服从,但是心底深深的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先有夺妻之恨,后有夺位之痛,全都积压在了多尔衮的内心深处。

皇太极夺取汗位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逐渐排挤了阿敏和莽古尔泰两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选择了主动退出。

自此以后,皇太极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独自执政,而不是以前那样四大贝勒轮流执政。

走进皇太极生命的女人,海兰珠悄然登场,26岁的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她是大玉儿的亲姐,她不像大玉儿那般美丽、聪慧,也比不上哲哲那般气度,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嫁给皇太极之前应该还有婚史,并且受到过折磨,使她变得更加柔弱,但就是这样一个很弱的女子,得到了皇太极的最大宠爱。

册封五大福晋时,她被封为关雎宫宸妃,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她姑姑哲哲,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由此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爱是很深的。

海兰珠在崇德二年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大喜若狂,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并且发布了大清第一个大赦令,之前的七个皇子以及后来出生的皇子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谁知柔弱的海兰珠生的孩子更加柔弱,仅仅出生半年就夭折了,海兰珠受到了沉重打击,崇德六年,便在关雎宫香消玉殒了。

海兰珠病重时,皇太极正率领军队和明朝决战,得知宸妃有疾时,他紧急回京,一路行色匆匆,快马加鞭,但还是晚了一步,回到关雎宫时,海兰珠已经闭上了眼睛,皇太极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曾多次悲痛过度而昏迷过去,后面的月祭、大祭、周年祭,每次都举行了隆重的祭礼。

接下来的一个故事,展现了大玉儿的美丽和聪慧。

崇德七年,明军的锦宁防线被攻破,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皇太极派了大量人员前去劝降,包括汉臣范文程,结果全被洪承畴大骂而回。

皇太极一筹莫展之际,大玉儿毛遂自荐,前往说降洪承畴,她用了巧妙的手段,最终使得明朝重臣归降了大清,为大清入关和清初奠定基业立下了大功。

自从海兰珠病逝以后,皇太极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到了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坐在椅子上,正在畅想未来,突然就没了言语,突发的状况令大清陷入了一片混乱,化解这场危机的重任交到了大玉儿手上。

皇太极走的太突然,没留下任何遗诏,给当时的大清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两方势力开始积极行动,一方是皇长子豪格,支持他的是两黄旗和ZLQ,另一方是多尔衮,支持他的是两白旗,双方势均力敌,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经过大玉儿和权贵们的多次商议,最终皇位交给了皇太极的皇九子福临,福临年幼无法亲政,所以封了两个摄政王代理朝政,他们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两黄旗必须立皇子为帝的需求,也稳住了多尔衮,这场夺位之争告了一个段落。

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处理朝政的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虽然福临年幼,但是他的心中有明显的倾向性,他很喜欢自己的大哥哥豪格,而豪格也喜欢逗他玩,但是福临和多尔衮是天生的冤家,只要多尔衮抱着福临,福临必定是大哭大闹,这让多尔衮很是纳闷。

之后的权力斗争中,济尔哈朗和豪格接连失败,顺治五年,济尔哈朗被罢免辅政,降为郡王,豪格被诬陷罪名,幽禁狱中致死。

豪格的死,使福临的内心增加了对多尔衮的恨。

这时的多尔衮已经独揽大权,他将自己封为皇父摄政王。

为了牵制多尔衮,为了保住福临的皇位,大清上演了一出太后下嫁的大戏,大玉儿用手段稳住了多尔衮,实际上她并没有下嫁给摄政王,也许她希望嫁给多尔衮,毕竟年少时,她就想嫁给他。

对于多尔衮来说,他抢回了母亲阿巴亥被逼殉葬后丢失的所有本该属于他的东西,他权势熏天,又得到了大玉儿的爱,唯一不足的是,他没有儿子,他想让福临变成他的儿子,所以他自封为皇父,但是很可惜,福临一直对他存有深深的敌意,就像他当年对皇太极心中有恨一样,历史似乎是在重演。

顺治六年,多尔衮的左膀右臂,也就是他的亲弟弟多铎染天花而亡,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抱着多铎的棺木放声痛哭,自从他们的母亲殉葬后,两兄弟相依为命,虽然他们还有一个年长很多的亲哥哥阿济格,但是那是个有勇无谋,不受重视的亲戚,所以无法依靠。

两兄弟在皇太极时期,南征北战,都立下了大功,分别掌管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也结成了牢固的同盟。

顺治七年来到了,按照大清的规矩,福临在14岁时可以亲政,也就是说还有一年,多尔衮就要归还政权,他看到了福临对他的态度,预测到了自己的将来,但是无计可施。

他沉迷酒色,外出狩猎,放纵自我,酒后纵马驰骋在草原时,他大笑着跌落马下。

之所以他会大笑,也许是他在幻想自己的另一种命运,如果历史可以逆转,他顺利的迎娶了大玉儿,顺利的继承了汗位,他会和大玉儿相亲相爱,福临就是他的亲儿子,也必定是他的继承者,他们一家三口过着甜美的生活,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的放声大笑,不小心就跌下了马,伤重而亡。

福临亲政时期,报复了多尔衮,废除了他的爵位,处决了他的同党,大权集于自身。

之后一个弱女子走进了福临的生活,她就是董鄂妃,顺治非常宠爱她,就像皇太极宠爱海兰珠一样。

可惜董鄂妃的命运也和海兰珠一样,她的孩子同样是夭折,董鄂妃在打击之下,不久也撒手人寰,福临非常悲痛,仅仅半年后染天花而亡,历史还是在重演,父子二人都是深深的喜欢上了一个不是皇后的妃子,而妃子又都是身体不好,孩子早夭,之后自己也消香玉陨,而皇帝没多久便追随而去。

所幸的是,福临在临终前,指定了8岁的玄烨继承皇位,但是年幼的玄烨无法亲政,维护大清稳定的重任又一次交到了大玉儿的手上。